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08)
  
  
  对于诸侯国的冷漠态度,楚灵王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崇尚武力的统治者,他认为原因出于弭兵停战。停战的结果,就是楚国无法炫耀武力,没有武力威慑,诸侯国当然就三心二意了。楚国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动战争,与吴国的战争仍然时断时续地进行,但是连吃败仗后,这样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让其他国家在一旁偷笑罢了。
  跟吴国打仗打不赢,跟中原诸侯,又有弭兵协议,不能轻易开启战端,那楚国凭什么来威慑诸侯国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
  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七年),陈国爆发政变。陈国执掌大权的公子招与公子过,杀死陈国太子,并逼使陈哀公上吊自杀。
  楚灵王笑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吗?
  楚国大军以平定陈国内乱为由,火速进攻陈国,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陈国的内乱。楚灵王出兵陈国,并不是要维持国际正义,扶植一个新政权,而是干脆把陈国吞并了,将其土地设为楚国的一个县。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公然违背了弭兵协议的精神。
  但是没有诸侯国出来指责楚国,其中的原因,是晋国没有出面抗议。弭兵运动之后,晋国在对外争霸上,十分被动,让人觉得霸气不在了,对楚国的种种要求,一味忍让。晋国没有抗议还有一个原因,陈国长期以来是楚国的喽啰国,它被兼并一事,在晋国人看来,只是楚国集团内部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晋国的利益。
  晋国都不出面了,其他诸侯国更没法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己。不仅如此,楚国吞并陈国后,鲁国、宋国、郑国、卫国还都派人前去拍楚灵王的马屁。
  这下楚灵王来精神了,你看看,原来请这些国家前来参观章华台,大家都不想来,现在楚国胳膊一舞,还不是乖乖来了吗?看来要赢得诸侯的尊重,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中原诸侯对楚国采取观望的绥靖政策,没有积极抵制楚国扩张侵略的野心,这令人联想到二千多年后的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对外蚕食政策,英法等国也是采取观望的态度,最后使德国的野心极剧地膨胀。
  楚国也是如此,扩张的野心不断地膨胀。
  有了吞并陈国的经验后,楚灵王小心翼翼地先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没人吭声,这下子胆子更大了,开始把目光瞄准第二个国家:蔡国。
  楚灵王先派人给蔡国送了厚礼,盛情邀请蔡灵侯到楚国访问。蔡灵侯带了七十名卫士,前往楚国。楚灵王假装盛情款待,酒席过半时,埋伏在两侧的楚国甲士突然杀出,把醉薰薰的蔡灵侯捆绑起来,七十名卫士也被解除武装,成为俘虏。
  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绑架案,楚灵王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在外交场合干这种下三滥的勾当,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不仅如此,绑架蔡灵侯二十二天后,楚灵王竟然下令将他及七十名卫士一同处死。
  楚灵王不是第一次做这种绑架的事,他曾先后绑架过徐国的国君与太子,但这次不仅绑架,还撕票了。不仅撕票了,他还要灭了蔡国!
  
  楚军大举围攻蔡国,蔡国危在旦夕。
  所有诸侯国都震惊了,现在就看晋国政府怎么表态。
  可是晋国政府还犹豫不决。元帅韩起并不想卷入与楚国的战争中,只要援救蔡国,势必要与楚国开战,那就意味着晋楚弭兵协定废除了。
  韩起举棋不定,这时晋上军总司荀吴拍案而起,这位晋国名将、攘夷英雄厉声对元帅韩起说:“既不能救陈国,又不能救蔡国,谁还会归顺我们呢?晋国的表现实在太懦弱了,作为诸侯盟主,却不能拯救这些国家,那还要盟主干什么呢?”
  然而荀吴的慷慨陈辞,并没有让韩起坚定与楚国开战的决心,这位十分保守的元帅优柔寡断。在这么关键时候,不是迅速做出决定出兵,而是召集鲁、齐、宋、卫、郑、曹、杞七个国家开会,商量救援蔡国的问题。
  你想想,晋国都没有决心开战了,何况是其他国家呢?因此这次会议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最后只做了一个滑稽的决定:由晋国政府派一名官员,前去楚国求情,请求楚灵王放蔡国一马。
  晋国的软弱性,尽显无疑。注意哦,晋国既不是去恐吓楚国,也不是去抗议,而是去求情。楚灵王二话没说,一口回绝晋国政府的请求。
  晋国的无所作为,导致蔡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经过七个月艰苦卓绝的抵抗,蔡国终于被楚军攻破。蔡国太子被楚灵王下令处死,而且还拿来当作祭品,下场凄惨可怜。
  这样,继陈国之后,蔡国也被灭了,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楚灭陈、蔡,实是暴虐者的胜利、野心家的胜利、蔑视国际公法者的胜利、强权者的胜利,其胜利根本原因乃是中原诸侯的不作为,使楚灵王弃休战协议于不顾,诸国弭兵的和平局面,遂为弱肉强食之自然法则破坏殆尽了。
  然而春秋时代,毕竟不同于后日的专制时代,楚国虽强,却不能钳制天下,能灭人之国,却不能禁锢人心;陈蔡虽弱,犹然可奋力一搏,以争国家的二次独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09)
  
  三、楚灵王之死
  
  毫无疑问,楚灵王是一个好战分子。
  灭掉陈、蔡两国之后,他下令在陈、蔡两地以及北部的不羹(包括东不羹、西不羹两城),重新修筑坚固的城墙,每座城池配备有一千辆战车,四座城池总计有四千辆战车,这个数量可以看出楚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楚灵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问右尹子革:“以前诸侯害怕晋国,疏远我国,现在我们在北方四城便拥有四千辆战车,你看诸侯是不是会怕我?”
  子革讨好他说:“光是这四座城池的力量就让人害怕了,何况是整个楚国呢?他们一定会害怕的。”
  确实,此时楚国的力量是令人畏惧的,其对手晋国也感受到空前的压力。两年后(公元前529年),晋国出动四千辆战车,在邾南大阅兵,以威慑诸侯,这似乎是对楚国人施压中原诸侯国的一种回应。
  但楚灵王还是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与吴国的交锋中,楚国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不仅如此,原来投靠楚国的徐国,反倒投靠吴国了。在五年前(公元前536年)讨伐徐国的战争中,楚军被吴国人打得大败。对楚灵王来说,这是耻辱。
  雪耻的机会来了。
  如今北方四城高高耸立,北线无忧,楚国可以心无旁鹜地投入与吴国的战争中。当然,首先要灭掉徐国,报一箭之仇。
  
  灭蔡后的第二年(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派荡侯、潘子等将领,出击徐国,他自己则屯兵于乾谿,作为前锋军队的后援。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楚灵王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临近,危险不是来自吴国或其他外部的力量,而是在楚国内部。
  在楚灵王亲征徐国时,楚国内部爆发叛乱。
  这场叛乱蓄谋已久,起因是楚灵王得罪太多人了。自从他即位后,一味对外扩张,内政则采取高压手段,早已引起一批臣僚的强烈不满。被迫害过的薳居、许围、蔡洧、蔓成然四家组成联合阵线,暗中策划叛乱。如今楚灵王离开首都亲征徐国,正是发动叛乱的最佳时机。
  参与叛乱的人中,甚至还有一名越国大夫,他叫常寿过。以前常寿过曾代表越国参加楚国主持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遭到楚灵王的羞辱,因此他也带着一批人,前来为反灵王阵线助威。
  叛军偷袭固城,攻克息舟,并修筑城堡,准备与政府军一决死战。
  与此同时,蔡国复国主义运动沉碴泛起,最后与楚国国内的叛乱汇合成一股洪流。
  
  蔡国复国运动的关键人物是观从。
  观从原本是楚国人,他的父亲观止在楚康王当政时被处死,他便流亡到了蔡国,在蔡国大夫朝吴手下当差。蔡国被楚国灭亡后,观从一心要拯救蔡国,争取二次独立。当他听到楚国爆发反政府叛乱时,十分激动,便对朝吴说:“机不可失,如果不争取独立,蔡国将没有复国的机会了,请让我试一试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1)
  
  自从被楚国吞并后,蔡国改为蔡县,最高长官由楚灵王的弟弟熊弃疾担任。要谋求蔡国独立,必须要得到熊弃疾的支持。
  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熊弃疾不仅是楚灵王所信任的人,而且他也是灭陈之战与灭楚之战中的楚军总司令。想要策反熊弃疾,可能吗?朝吴对此深表怀疑,可是观从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会放弃。
  首先,要让楚灵王的两个政敌返回国内。
  这两个政敌,其实也是楚灵王的弟弟:子干(公子比)与公子黑肱。当初楚灵王发动政变夺权时,子干逃到晋国,黑肱逃到郑国,到现在已经流亡十二年了。
  观从伪造了一份蔡县最高长官熊弃疾的文书,大意是说准备推翻灵王的统治,希望两位哥哥能回来协助。子干与黑肱两人看了后,信以为真,便满怀希望地前往蔡县,可是他们没有见到弃疾,却见到一张陌生的面孔……
  观从这时已经秘密组织了一支复国军,但他位卑言轻,要有人出面主持大局。子干与黑肱是楚国王子,身份尊贵,有号召力,况且两人都是楚灵王的死敌,自然成为主持大局的人选。可是子干与黑肱却不干,在他们看来,这支微不足道的复国军,要对抗强大的楚国政府军,那是痴人说梦。
  不干也得干——观从一声怒吼。
  
  在观从的武力胁迫下,子干与黑肱两人被迫同意与观从组成统一战线。
  复国军开始行动了。义勇军偷袭蔡县最高长官熊弃疾的府衙,当时熊弃疾正在吃饭,忽然见一大群人冲杀进来,心里吓坏了,把碗筷一扔,从后门逃走。
  观从这个人头脑灵活,擅长搞阴谋。他进了府衙后,便在地上挖个坑,杀了一头牲口,放进一份事先准备好的伪造盟书,这是春秋时代盟誓的标准程序。办妥之后,他召集市民,宣布说:“蔡县最高长官已经召回子干、黑肱两位公子,并且立了盟约,准备把他们送回楚国,以武力推翻现在暴虐的国君。”
  这时,观从的老上级朝吴站出来呼吁说:“如果你们想为暴君白白送死,那就选择袖手旁观;可是如果你们想恢复蔡国,求得安定,那就支持最高长官,向暴君开战吧。”
  复国那可是神圣使命,这些蔡国遗民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支持伟大的复国运动。
  楚灵王虽然在蔡县驻扎不少兵力,但这些兵源主要都是由以前的蔡国人组成。如今在观从与朝吴的煽动下,都倒向复国军,蔡县最高长官熊弃疾成了光杆司令。
  熊弃疾陷入两难境地,要镇压复国军吗?现在没有兵力,怎么镇压?逃回楚都吗?那也不行,观从既伪造了所谓的盟书,又公开宣称他与子干、黑肱结盟,要杀回楚国,如果这时回去,楚王会信任他吗?
  进不得,也退不得。再看看国内的形势,叛乱正在蔓延,国家正陷于危险中,这个时候,楚灵王却还热衷于讨伐徐国。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四面楚歌,楚灵王的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了,不如就跟蔡国复国军联手,杀回楚国,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2)
  
  
  熊弃疾向观从伸出友情之手,一个更广泛的反灵王阵营形成了。
  凭借自己的影响力,熊弃疾成功地说服陈、不羹等城的驻军参加讨灵王的军事行动,并且把楚的喽啰国许国、叶国也拖下水。光是陈、蔡、不羹这些城池就拥有四千辆战车,楚灵王原本打算以此强大的力量来威慑诸侯,不想这些城池竟然倒戈一击,加速楚灵王的覆灭。
  国内的叛乱势力也与熊弃疾合流,一支强大的军队迅速向郢都推进。
  根据事先达成的协定,倒灵王行动成功后,陈与蔡将复国。挺进到郢都郊外后,陈军、蔡军打出了本国的旗号,在神圣使命的召唤下,士气更加旺盛。
  熊弃疾是楚军中的名将,他并没有急着攻城,因为他深知郢都的防御工事极其坚固。以前楚相子囊在伐吴失利后,警告下任首相子庚,一定要加固郢都的城防,这本来是为了对付吴国,不料吴军尚未打到郢都,叛军先来了。郢都不是一座容易攻陷的城池,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楚灵王一旦从徐国前线回师,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形下,熊弃疾决定智取郢城,他派两名心腹秘密入城,买通太子身旁的侍卫,刺杀主持郢都防御的太子。政府军群龙无首,首都一片混乱,反政府军里应外合,很快便攻克郢都。
  进军郢都的军事行动中,熊弃疾是灵魂人物,如果没有他参加,反政府军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战果。但是子干、黑肱、弃疾三兄弟中,子干最为年长,弃疾最年幼,因此入了国都之后,熊弃疾没有成为楚王,而是由子干继位为王,黑肱为令尹,熊弃疾为司马。
  
  政变成功了。
  但是还不彻底。因为楚灵王还没死,他还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得知国内政变的消息后,楚灵王大惊失色。情况紧急,他已经来不及召回在徐国前线作战的部队,自己匆匆率驻扎在乾谿的战略预备队,火速返师。
  可是熊弃疾的出手更快。
  控制郢都后,熊弃疾马上派观从为特使,前去见楚灵王,告知郢都已沦陷的消息。显然,熊弃疾希望楚灵王能知难而退,选择逃亡之路,
  观从是蔡国二次独立的英雄,同时也是一名鼓动家,他借着见楚灵王的机会,偷偷地在政府军中散布小道消息:“先归顺新政府者,可以保有官职家财,后归顺者将被处于劓刑。”楚军官兵听了都很害怕,大量开小差,偷偷溜走了。
  楚灵王的军队行进到了訾梁时,士兵们跑得差不多了。
  这下子楚灵王彻底泄气了。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这个以冷酷著称的君主,心里流露出罕见的人情味,他想着自己的儿子们,一种父爱涌上心头,他是多么的爱他们啊,可是却从来未尝说出来,如今儿子们个个死于非命,再也没有机会表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3)
  
  他心里感到一阵苍凉,一不小心,从马车上摔落在地,但他没有在意,只是抬头问身边的侍从:“别人也会象我一样怜爱自己的儿子吗?”
  一位老侍卫官回答说:“有些人对儿子的爱还超过您呢?唉,我老了却没有儿子,看来将会被弃尸在沟壑了。”
  楚灵王若有所思,似有悔意地说:“我杀了那么多人的儿子,能不落到这一步吗?”
  他的亲信、右尹子革安慰说:“您可以先在郢都郊外等等,打探一下国人的民心向背吧。”
  “唉,众怒难犯啊。”楚灵王此时倒颇有自知之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子革又建议:“不如先找个大的城池躲躲,然后向诸侯求援。”
  大城?楚灵王苦笑了,还有哪个大城听命于我?“都背叛了!”他挤出了几个字。
  “不行的话,就直接逃到国外吧,看看哪个大国能出兵相助。”
  “哎,我的运气就到此为止了,还是不要丢人,自讨侮辱了。”他已经沮丧到极点。
  
  楚灵王什么也不听,子革一转身,溜了,向新政府投降去了。
  天地茫茫,竟无容身之地。楚灵王沿着汉水而下,惶惶如丧家之犬。总算还有一个人惦记着这位落难国君,忠心耿耿的申亥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找到了楚灵王,并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家中。
  灰心丧气的楚灵王,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权力没了,财富没了,女人没了,什么都没了,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还有何脸面呢?结束了,人总有个归宿吧。
  五月的一天,申亥一如往常推开房门,他看到楚灵王壮硕的身躯在空中摇晃着,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悬在横梁之上……
  楚灵王就这样死了。
  他得到了“灵王”的恶谥,这并不意味他的帝王生涯一无是处。楚灵王时代,楚国又恢复了几分霸气,在外交中让晋国占不到便宜,他雄心勃勃,疯狂扩张,差一点就成为一代霸主。他的失败在于树敌过多,敌人来自国内的叛乱者,来自陈蔡的复国分子,同时还有他的三个弟弟。
  其实楚灵王并非没有机会东山再起,他完全可以隐忍含垢,依靠喽啰国的力量卷土重来,但他心虽黑,脸皮却不够厚,最终只是项羽一类的人物,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
  
  楚国的内战结束了,可是政坛并不平静。
  权力斗争还在持续着。
  
  子干、黑肱、熊弃疾三人联合起来,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这场战争中,熊弃疾功劳最大,可是楚王却落在子干手中,因为他是哥哥。
  显然,熊弃疾对这样的权力分配是不满的,他开始在新政府中清洗楚灵王的旧臣,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对此,富有谋略的观从看出苗头,他对楚王子干说:“如果不把弃疾铲除了,您一定会遭灾的。”
  可是楚王子干还是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下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4)
  
  观从叹了一声说:“你不忍心,可是别人未必不忍心。我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他明智地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以免惹祸上身。
  不出观从所料,熊弃疾开始向国王的宝座发起冲击。
  当时楚国人都还不知道楚灵王的下落,更不知道他已经上吊自杀。每天晚上,总有人搞恶作剧,高喊说:“国王回来了。”搞得人心惶惶。熊弃疾正好借助国人的这种恐慌心理,策划一场阴谋。
  有一天晚上,熊弃疾指使亲信大造谣言,呼喊:“国王进城了。”这个谣言很快就传开了,全城混乱不堪。这时,他又派蔓成然前去见子干、黑肱,慌慌张张地对两人说:“国王已经进城了。司马弃疾已经被杀死,乱兵很快就杀进来。你们可要作好打算,如果不想受到凌辱而死,就自行了断吧,乱兵四处暴虐,如洪水烈火,现在已经没办法了。”
  刚刚说完,就只见得外面乱成一片,只听得有人喊到:“弟兄们都到齐了吧。”然后又是一片兵戈声。
  子干、黑肱两人见乱兵已经杀到门口了,断然无生还的可能,与其被羞辱而死,不如自己了断吧。两人默默地拔出剑,然后剑锋一闪,从脖子处喷出两道血柱,死了。
  其实所谓的乱兵,不过是熊弃疾导演的一出戏。
  这是一次完美的政变,杀人,但手不沾血。
  
  略施小计的熊弃疾成了楚王,他把自己名字改了,叫熊居,他就是有名的楚平王。
  楚平王是个颇有才能、有作为的君主。上台后,他首先承认陈、蔡两国的独立,缓解楚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其次,他大力推行新政,扭转楚灵王时代的苛政,而代之以宽松的政策,政府救济穷人,赦免罪人,提拔人才。有一个例子可以看出楚平王的胸襟,在倒灵王战争中,最大的功臣是观从,但这个人却曾经劝子干杀死熊弃疾(即现在的楚平王),但楚平王不仅没有问罪,反而许诺他:“你有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你。”
  在楚平王的努力下,楚国的动荡局面结束了。
  楚平王松了一口气,他想起还有一支楚国军队在徐国作战。当时楚灵王为了打击吴国,发动讨徐战争,但徐国还未拿下,国内便爆发内乱,致使前线部队指挥官一时不知所措。如今楚灵王死了,新政府应该要召回这支军队。
  可是很快,楚平王便收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入侵徐国的楚军,几乎全军覆灭了。原来在撤军途中,吴国突然出兵,在豫章截断楚国兵团的退路。在凶悍吴军的猛攻之下,楚军很快崩溃了,楚军将领荡侯、潘子、司马督等五名指挥官全部被俘,只有少数人逃回楚国。
  自从吴楚战争爆发以来,面对吴国咄咄逼人的气焰,南方巨鳄楚国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而吴国则一步步地从东方小国崛起为超级强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一个奇迹。
  
  
  (下一章《气吞万里:吴楚大决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2: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5)
  
  第十八章 气吞万里:吴楚大决战
  
  一、长岸水战
  
  在春秋前半叶,吴国是默默无闻的小国,它的崛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吴国的雄起,在于其坚强勇悍的精神。
  自吴王寿梦挥鞭,鲸吞蚕食周边蛮族后,吴国明君辈出,他们的开拓勇武精神,堪媲美楚国早期君王。寿梦去世后,长子诸樊继位,在皋舟之役中重创楚军,使楚国令尹子囊留下遗言:“一定要在郢城筑城,以防备吴人。”公元前548年,诸樊进攻楚国时,中箭身亡。诸樊的弟弟余祭继承父兄的事业,开疆拓土,于公元前544年向南进攻越国,不想被越国俘虏刺杀身亡。余祭的弟弟余昧(又称为夷末、夷昧)继承王位。
  余昧在位十七年,在这段时间,吴国面临楚国巨大的军事压力。向戌弭兵后,晋楚两霸停止战争,这使得楚国得以腾出手来,全力进攻吴国。楚灵王上台后,雄心勃勃地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在战争的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攻占朱方城,并处死客居于此的齐国流亡政客庆封。但是吴国人很顽强地顶住楚国的攻势,使楚军多次无功而返。
  在中原诸侯眼中,吴国人虽然悍勇,但对之抱有轻视之心,认为这是一群没文化的蛮夷,故而在盛况空前的弭兵大会中,都没有邀请吴国参加。
  然而吴国并非如中原人所想象的那么落后。
  公元前544年,即弭兵会议后两年,由于吴王余祭被刺身亡,余昧续位,便派弟弟季扎出使诸侯国,向列国通报吴国新君上台的消息。
  这是一次文化之旅,也是一次外交攻势。
  
  季扎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博学多才,热爱中原文化,并有深入的研究与不俗的见解。吴王寿梦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想让他继承王位,但季扎拒绝了,坚持由长兄诸樊继承王位。为了达成老国王的遗愿,吴国的王位兄死弟承,他的三位哥哥都想最终让季扎成为吴王。
  这次出使列国,季扎要让中原诸国改变对吴国的印象。
  第一站便是礼乐文明的活化石鲁国。季扎非常激动,提出要求,观看聆听周朝的舞蹈与音乐。鲁国的叔孙豹让乐师们演唱数十首歌,这些都是季扎在吴国所未曾听过的,但他却能作出十分中肯、贴切的评价。
  比如说听了《周南》、《召南》后,季扎便评道:“美哉!基业已奠定,但还没完成,百姓勤劳而无怨言。”听了《王风》后,他又评说:“美哉!有忧思之情,但心无恐怖,这大概是周室东迁后的歌曲吧。”听了《齐风》后,他评道:“美哉!宏大而广博,这是大国的音乐,大概是姜太公的国家吧,国家前途不可限量啊。”听了《秦风》后,他说:“这就是西方的音乐吧,宏大到了极点,这大约是周室的旧乐吧。”
  季扎总共点评了十六首歌曲以及六段舞蹈,评论相当精彩,致至于史书《左传》中把他的这些评论全文纪载。这显示了季扎深厚的礼学素养,以及作为政治家的独到见解。
  季扎的精采点评,不能不使鲁国执政叔孙豹对他刮目相看。一直以来,鲁国自以为是仁义文化最为完备的国家,对吴国这种后起之国嗤之以鼻,看不起。但季扎完全改变了鲁国人的偏见,原来吴国不仅武力强大,文化也未可小视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2: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6)
  
  
  离开鲁国后,季扎又先后出使齐国、郑国、卫国、晋国。每到一个国家,他便与政要们会晤,点评时政。季扎虽然僻处东南,但对各国政治形势了如指掌。
  在齐国,他会见晏子,劝晏子把封邑与权力归还公室。晏子听从他的劝告,后来栾氏、高氏与陈氏、鲍氏大内斗时,晏子得以躲过灾祸,并且劝说陈文子还权于齐景公,此举使齐国得以复兴。
  在郑国,季扎会见子产,并预言子产会执政,后来果然如他所料。
  在晋国,季扎会见赵武、韩起、魏舒,对三人的才华备加欣赏,并预言晋国的权力将集中于三家,这后来又成为事实。
  这些都证明季扎惊人的判断力与过人的智慧。
  这次外事访问,大大提高了吴国的国际声望与地位,吴国进一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也正因为如此,才不断有来自各地的人才涌入吴国,包括一代名将伍子胥与举世闻名的大军事家孙武。而这正是吴国能在春秋末期雄霸天下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529年,吴国人给楚国沉重一击。
  这一年楚灵王远征徐国,后院起火,弟弟熊弃疾联合陈、蔡复国武装及国内叛乱分子,攻占郢都。楚灵王自杀身亡后,进攻徐国的楚军不得不撤兵,善于捕捉战机的吴王余昧果断地出兵,截断楚军退路,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几乎全歼楚国远征军。
  紧接着,吴军大举出动,攻占楚国的州来城。
  吴军果然厉害。
  楚国令尹蔓成然脸上挂不住,他主动请缨,东讨吴国。可是作为名将出身的楚平王,对战争的理解要远远超过蔓成然。两个国家的交锋,不仅比拼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比拼两国的实力。楚国虽强,但刚经历内战与政变,元气大伤,况且吴军挟全歼侵徐楚军、攻克州来之余威,兵锋极盛,诚不可与之争锋。
  对蔓成然的请战,明智的楚平王摇摇头说:“寡人即位不久,尚没来得及安抚百姓、祭祀鬼神,整饬军备,安定国家。此时贸然出击,倘若无功而返,民怨沸腾,得不偿失,还是等等吧。”
  为了重振旗鼓,楚平王励精图治,分贫振穷、养老疾、宥孤寡、救灾患、赦罪戾、禁治奸邪、举拔贤能,同时加强军备、交好邻邦,使百姓得以休生养息。在经历内忧外患后的楚国,渐渐恢复元气。
  在楚国致力于内政建设时,吴国政局发生了一些变化。
  公元前527年,吴王余昧去世,在位共十七年。自吴王诸樊后,吴国的权力交接都是兄死弟承,这是因为当年吴王寿梦想要传位给小儿子季扎,但季扎坚决推辞,将王位让给哥哥,他的三个哥哥相后成为吴王,按照这样的顺序,这回应该是季扎称王了。
  可是季扎仍然拒绝了,为了彻底避开权力场,他逃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7)
  
  季扎为什么不想当国王,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最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他热衷于文化研究,想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虽然他聪明睿智、有过人的判断力,但其性格未必能使他成为一名好君王,也许他有自知之明。在历史上,我们发现很多在艺术、文化领域有特殊才能的君王,在政治上却是一塌糊涂。显然,季扎宁可当一名哲学家,也不愿成为君王。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季扎的逃走产生一个严重的问题:谁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呢?
  两个竞争者出现了:公子光与公子州于。
  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州于是吴王余昧的儿子(有史料称州于是吴王寿梦的庶子,季扎的庶兄),这两人都颇有才华,都有资格称王。但是吴王余昧刚去世,既然弟弟不接受王位,那儿子继承算是天经地义了。
  就这样,州于成了吴王,称为吴王僚。
  然而公子光对此极其不满。在他看来,当年自己的父亲为了实现祖父吴王寿梦的遗愿,才将父死子承的传统修改为兄死弟承。可是现在季扎逃走了,国家的权力理所当然应该回到自己手中。
  一直以来以精诚团结著称的吴国政坛,开始出现一道裂缝。
  
  自从公元前549年楚国人第一次使用舰船发动水面战争以来,善于学习的吴国人很快也组建起一支水上军事力量,以抗衡楚国水师。
  吴王僚上台后第二年(公元前525年),他迫不急待地发动对楚国的战争。在吴楚争锋中,主动权开始操在吴国人手中,而一向咄咄逼人的楚国人却成了防御的一方。吴国的这次进攻,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战船为主战力量,溯长江而上,攻略楚国。
  自从州来被吴军攻占后,楚平王忍辱负重,以退为进,等待雪耻的一天。经过四年的准备,楚国的国力恢复到楚灵王时代的水平,完全有能力击败吴国了。
  每次战争之前,总是要求神问卜。楚国令尹阳匄占卜的结果,是作战不利,这时司马子鱼拍案而起,大声喝道:“我军处于上游,吴军处于下游,有何不利?况且按照惯例,应该是由司马占卜,我请求重新占卜。”
  子鱼唤来卜师,对他说:“我率部属冲锋拼死一战,楚国大军随后跟上去,希望能大获全胜。”言下之意,是以自己的一死,换来战争的胜利。卜师重新占卜,结果是吉利的。
  楚国水师沿长江而下,迎战吴国水师。
  这是一次水面大战。春秋时代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军事思想、军事技术、军事艺术不断得到发展,这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竞争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潮流。
  
  吴国水师由公子光统率,向西航行,而楚国司马子鱼则率楚国水师,顺流而下,在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两支水军相遇了。
  水面战斗对吴楚双方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为了击败楚国水师,吴国造了一艘大船,称为“馀皇”,这艘船造于吴王余昧时,曾经是余昧的座船。但是从地利上看,无疑对楚国人是有利的,因为楚国水师处于上游,而吴国船只则在下游,楚国船只顺流而下,在速度与冲击力上,要胜过吴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2: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18)
  
  大战打响了。
  楚国司马子鱼抱着必死的决心,身先士卒,其他楚军官兵无不感奋,争先恐后向前冲。以勇猛著称的吴国人也被楚国人的拼命精神吓住了,两军在长江江面上混乱地厮杀,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江面……
  勇敢的子鱼战死了,可是楚军大获全胜,还掳获了吴国的主力战船“馀皇” 号。他们将“馀皇号”拖上岸,在船四周挖了深沟,并派人严加看守。
  
  吃了败仗后,公子光没有灰心丧气。他是一个意志坚强、雄心勃勃的人,绝不轻易认输,如果就这样败回国内,连与吴王僚竟争的资本也没有了。他决定要反戈一击,夺回“馀皇号”,于是召集残兵败将,打气说:“馀皇号战船,是先王的座船,现在被楚国人掳获了,这是我一人的罪过吗?你们大家也有罪。现在我们应该要将它重新夺回来,以功赎罪。”
  大家都表示:行,你是公子,又是统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要夺回“馀皇号”战船,不能力敌,只能智取,楚国水师强大,吴国根本不是对手。公子光先派三个壮士,悄悄潜伏在“馀皇号”附近,并且跟他们交待接头暗号,暗号就是“馀皇”。
  夜半三更时,公子光率吴军悄悄地接近“馀皇号”战船,此时看守此船的部队(包括随国军队与一部分楚军)已经进入梦乡。根据事先的约定,公子光喊了三声“馀皇”,潜伏的三名特工相续回应,这既是给吴国水师作导航,同时也扰乱楚军的视听。
  楚国守备部队被惊动了,马上派出巡查队,顺着声音的方向,抓住这三名特工,并立即处死。可是这个时候,公子光的主力部队已经登岸,向楚军发起冲锋。守备馀皇号战船的一部分兵力是战斗力不强的随国士兵,一听吴国人打来了,拔腿就溜,楚营大乱。
  公子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馀皇号”后,立即拖下水,然后顺流而下,逃回吴国,楚国人追之不及矣。
  
  公子光的奇袭,使吴军挽回一些颜面,可是长岸水战仍然以楚国的胜利而告终。
  隐忍负重的楚平王不失时机地出兵,重新从吴国人手中夺回州来。
  吴王僚刚刚上台两年,就把先王的胜利果实丧失殆尽了。
  楚平王的战略是在东面与北面采取守势,在南面采取攻势。
  此时的楚国已显得日薄西山,东线面对吴国巨大的军事压力,这使楚国基本上已经放弃北争中原的长期政策。甚至连小小的许国,楚国也觉得没有力量保护。在楚共王时代,许国由于受到郑国的欺负,被迫整个国家迁入楚国境内,而许国的原来土地被郑国所吞并。以前一直被楚国欺负的郑国,在子产执政期间,国家稳定,军事力量不弱,这居然使楚国人感到了一种威胁。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7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