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潇湘观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事件过后,白人纳闷:印第安人一向都是受欺负的主,为什么这次能够团结起来闹事呢?
  真实原因当然是白人欺人太甚,逼迫印第安人团结起来。
  但白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想来想去,终于想通了,一定是英国人支持印第安人闹事,否则,相互有仇的印第安人,不可能能走到一起来!
  是的,一定是加拿大的英国人搞的鬼。
  于是,印第安纳一个地区的公民通过一个决议:“这个以肖尼族先知为首的联盟,一定是英国人策划的阴谋!”
  英国人既然背后搞鬼,那我们就要奋起还击-----对英国人宣战。
  当时西部农业受禁运影响,效益大减,农民也主张对英国宣战。尤其让西部白人兴奋的是,只要发动战争,美国会一举攻下加拿大。因为英国正一门心思对付法国,留在加拿大的军队数量极少,只要美军北进,拿下加拿大易如反掌。
  机会千载难逢。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西部议员克莱,就是这一主张的急先锋,他和约翰.卡尔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等观点接近的议员们,组成一个组织----“战鹰”,在国会强烈主战。
  麦迪逊一直犹疑不决。战,确实没有把握。美国没什么正规军。但主战派势力浩大,主导了国会话语权,掀起了宣战的声势,麦迪逊有点抵挡不住。
  不过低下头一想,要是能够借机拿下加拿大,那也是大功一件。目前机遇难得。要是英国从对法战争中抽出身来,美国就再也没有夺取加拿大的机会了。
  这是个巨大的机遇啊。
  杰弗逊在任上,购买了路易斯安那。要是在自己的任期内夺取加拿大,那也是巨大的业绩呀,甚至超过了杰弗逊。
  要是美国举全国之力,夺取加拿大,英国就不敢小瞧美国了。就不敢在海上骚扰美国商船,海上矛盾不就解决了吗?
  麦迪逊坐在书房里,越想越美,越想越甜,觉得打一仗,也未尝不可!
  打战,还可以促使人们团结在总统周围,这样,第一个任期政绩不佳的麦迪逊,就会轻松赢得第二个任期!
  思想的天平开始倾斜,门罗也在耳边不停拾掇。
  不情愿打仗的麦迪逊,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慢慢倾向于发动对英战争。还和门罗等人,策划了新的禁运法案,以期激怒英国,进入战争。
  总统一旦不反对战争,国会更是推波助澜。
  1812年6月1日,麦迪逊正式提请国会,要求对英宣战。在克莱的推动下,众院很快以78:45的票比,通过了宣战决议。18日,参院以18:13的票比,批准宣战。
  联邦党所有议员反战,支持克林顿的共和党议员也反战,但人数少,没用。
  一个军事力量微薄的国家,向拥有一流军事实力的第一强国宣战,想起来不可思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14: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宣战了,英国还不知道。
  在此之前,英国一门心思与法国斗,美国在英国政府的眼里并不重要,没有给与更多的重视。只是美国自作多情,以为自己在英国眼里举足轻重,对英国的侵犯愤怒不已。
  英法争锋,法国赢得大陆,英国赢得海洋。法国控制了欧洲大陆市场,英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美国市场就显得重要起来了,老板们经常找英国政府,要求废除枢密院令。
  英国政府想想也是,就同意了,并托外长致信美国总统,表达废除枢密院令,修好两国关系之意。信件转到了美国外长手上,可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没给麦迪逊看。
  要是给了麦迪逊看,他就不会提请国会宣战了。
  英国政府依然朝着两国修好的方向努力,但工作效率很低。直到6月23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枢密院令,不再干扰美国商船,实现正常通商。
  可惜,已经迟了,5天前美国已经宣战了。
  要是那个时候有手机,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误解了。
  麦迪逊知道后,懊悔不已,怪自己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一着不慎,把美国拖入战争漩涡。
  当英国得到美国宣战的消息,大吃一惊,满腹狐疑。美国人怎么回事?我这么让步怎么还要对我宣战?就凭你美国这点实力,也敢来挑衅?
  想清楚实力对比以后,英国政府还是没有对美国的宣战高度重视,他们的注意力还是法国。
  任你美国调皮,就这点实力,你想调皮也调不到哪里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第二次独立战争
  英国 初期不理美国,美国正好要这种状态。麦迪逊心里和大家一样,惦记加拿大。美国人的想法是,趁英国无法从对法战争中脱身,先拿下加拿大,打他个措手不及。
  此时,加拿大的英军只有5000人,还分散在各地。只要美国出击,拿下加拿大易如反掌。早在1811年11月,国防部长就派间谍,深入加拿大侦探敌情,返回来的情报很鼓舞人心。间谍发现,加拿大省会魁北克,防御很好,但管理很差;蒙特利尔管理很好,防御很差。说明两个地方都有明显缺憾,攻打起来可以找到突破口。
  进攻加拿大,可不单单是个军事问题,还关系麦迪逊的政治生命。1812年是大选年,要是打败仗,那大选就悬了。
  麦迪逊反复考虑,确定两个目标:一是1812年11月前,要打几个胜仗,鼓舞人心,确保自己能够选上总统;二是多占土地,至少攻下蒙特利尔,为军队越冬做准备,为明年攻下加拿大省会魁北克做基础。
  想好后,决定干!
  可真正组织军队时,才发现,美国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陆军正规军只有区区1.2万人,民兵虽说有50万,但分布各州,不可能全部投入战争。
  国会批准招募3.5万人,实际只招到0.9万人,与目标相差很大。
  独立战争已经过去30年,老百姓对打仗无感,谁愿意无缘无故去送死?
  麦迪逊对此也无可奈何,但已经宣战,不打也得打,必须坚持下去。战争开始后在四条战线上展开:加拿大、大西洋、美国海岸、美国南部州。
  【进攻加拿大】
  美国人吸取独立战争时期进攻加拿大的教训,决定分三路进攻:
  一路由迪尔庞将军率领,进攻蒙特利尔;一路由范伦赛莱将军经尼亚加拉进攻加拿大;一路由威廉.赫尔将军打倒底特律,切断英军与印第安人的联系。
  分三路进攻,看上去很科学,实际是失策。加如美军直扑魁北克和蒙特利尔,那就切断了英军东、西部联系,可以各个击破。
  可美军偏偏从西部先进攻,丧失了大好机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行动的是赫尔的军队。他们的任务是,接到宣战的消息,就火速从底特律进攻加拿大。
  7月12日,接到宣战消息的赫尔,领兵2200,渡过底特律河,杀向英军马尔登堡。2200人的部队,在当时的加拿大算是一支大部队,赫尔信心满满,料想英军堡垒人数不多,只要知道大军来临,一定会落荒而逃。于是,他发布公告,公然告知对方:我们来了,你们投降吧!单我们就可以收拾你们,后面还有大部队。
  赫尔期望吓一下,把没有准备的英军吓跑,可公开讲话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他不知道,英军通讯技术比美军好,比赫尔更早知道美国宣战的消息,早就整顿军队,等候美军的来临。
  英军将领名叫艾萨克.布鲁克,他在堡垒里严阵以待,已经等候多时了。
  赫尔根本就没想到英军这么镇定。再侦探敌情,发现英军人数不少,可能比美军还多!
  赫尔犹豫了。
  他原想英军不多,自己冲过去攻击就可以了。现在,英军居然躲在要塞凭险据守,毫不动摇。
  打还是不打?赫尔一直下不了决心。他知道,英军里有印第安人组成的军队。打赢了还可,要是输了,印第安人对待敌人可是很残忍的。
  捱了很久,赫尔决定撤退,撤回底特律。
  就在美军撤退之时,英军突然全军拥上,全力追击。赫尔慌忙撤到底特律,忽然接到英军首领布鲁克送来的书信。书信说,你们投降吧!如果英军一旦发动攻击,印第安人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会发动大屠杀!
  赫尔吓得不轻。再了解退路,发现“先知”的哥哥特姆库赛,率领印第安军队,把美军的接应线切断了!
  进退都不行,只有,只有……只有投降!
  赫尔真的率领2000多美军投降,把底特律拱手献给了英军。
  投降以后才发现,英军人数比美军少多了。其实英军正规军只有700名,外加600名战力一般的印第安人军队。原来布鲁克一直在虚张声势。美英两军要是真打,英军处于劣势。
  赫尔后悔死了。一场必胜的军事行动,因自己胆小,不发一枪就输了。
  赫尔这一投降,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加拿大人原本不知道是站在美国这一边好呢,还是站在英国这边好,这下决定站在英国一边,印第安人也做一样的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这一战胜利了,加拿大必将民心移动,投到美国这边来,美国夺取加拿大顺利成章。印第安人也将俯首听命,美国民气必将高涨,踊跃参军。
  可是,败了。麦迪逊闻讯,十分痛心。
  从战斗进程看,似乎是赫尔胆小致败,其实,败因是麦迪逊埋下的。
  赫尔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将,向来英勇。当麦迪逊任命他领兵2000保卫底特律时,他拒绝了。他说,2000民兵是不够的。
  麦迪逊见状,转而任命另外一个将军去保卫底特律,也被拒绝,原因是兵太少!
  令人惊讶的是,麦迪逊又回过头来求赫尔,要他接受任命。赫尔提出,2000兵力只能防守,要进攻的话,就少了。麦迪逊答应,赫尔可以再招募1200民兵扩军。
  但招募情况不好,最后赫尔领军北进时只有2200人,只比原来多200人,与赫尔的计划相差1000人。
  没有足够的兵力,赫尔就信心不足。面对英军的虚张声势,赫尔误判,以为对方军力充足,被吓得投降了。
  回顾整个事件,首要败因其实是麦迪逊兵力准备不足、任将强人所难。
  再说第二路,他们想从尼亚加拉要塞进攻加拿大,开始打了胜仗,比较顺利。但加拿大集结优势兵力,击败了美军。
  第三路军在亨利.迪尔伯恩的率领下,从纽约州的普拉茨堡出发,去进攻蒙特利尔。可军队到达纽约州边境时,坚决不肯过境打仗。迪尔伯恩只好回军普拉茨堡,以不作为的方式,结束了这次军事行动。
  麦迪逊本想横扫加拿大,却被英军横扫,真是窝囊!
  第二路、第三路的失败,也与麦迪逊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任命的军事首长,都是参加过独立战争时期的老人,这些人已经老了,精力不济。特别是第三路的迪尔伯恩,此时又老又胖,骑不得马,只能用特殊的卡车运输。呵呵。
  门罗一直鼓励麦迪逊发动战争,现在接连失败,慌了。他提出,自己去西部督军,夺回底特律。麦迪逊问,你去了西部,谁当国务卿?
  门罗答:请杰弗逊来当。
  麦迪逊马上否定了。这倒不是因为杰弗逊曾经当过总统,再请他当国务卿不合适。而是已经快当满四年总统的麦迪逊,一直受杰弗逊所左右。杰弗逊住在乡下都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要是他回华盛顿,国家大事就没麦迪逊他什么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战】
  进攻加拿大的失败,让麦迪逊黯然伤神。陆军败了,海军前景不可能看好。当时英国是海上老大,海战无法乐观。
  大选之年,一连串的败仗正摧毁胜选的希望,麦迪逊沮丧极了。
  正当他难受之时,海上传来消息:打胜了。
  麦迪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经核实之后,才确信。
  与陆军的窝囊相比,海军则生机勃勃。虽然力量不大,却跃跃欲试。战争启动时,陆军将领千方百计避战,海军却积极寻战。原因是,陆军将领大都60岁上下,海军将领没有一个大于40岁。
  并不是说,渴战仅仅是年轻人血气方刚,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军舰虽然数量少,但质量不比英国差,速度更胜一筹。结果,宣战之后,陆军还在期期艾艾之际,海军马上出海寻敌。总统号、美国号两艘护卫舰,迫不及待冲出纽约港,找英国护卫舰PK去了。
  立国之初,联邦党主张建立海军,杰弗逊的共和党极力反对。华盛顿采取中庸政策,既建立海军,但又控制规模,主要建了6艘护卫舰,分别是切萨皮克号、议会号、星座号、宪法号、总统号和美国号。
  当时,属于共和党的麦迪逊,连6艘也极力反对,只想控制在2—3艘。谁知风水轮流转,现在急需军舰的不是华盛顿,而是麦迪逊自己。历史,给麦迪逊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就这么几艘护卫舰,成为了麦迪逊的骨干海军力量。
  幸好,当年护卫舰的设计师约书亚.汉佛莱,技术世界一流,很想为年幼的祖国做点事,就勤奋为国。欧洲来人高薪挖角,汉佛莱不动心。他本想建造威力巨大的连排战舰,被共和党拒绝。
  他退而求其次,建造特大护卫舰,载人可达450人,装备炮54门,或者枪54枝。外面用铁皮包裹,想轰烂是不容易的。最大的特色是帆好,速度快,只要有风,速度比任何同级别的军舰快。它可以快速拦截英舰,快速炸沉,然后从容离开。
  在护卫舰这个舰类,它是王者的存在。
  总统号宣战之后,就冲到海上游弋,到处找英舰决一死战。舰长约翰.罗杰斯到大西洋晃悠了10个星期,硬是碰不到英舰,只好索然无趣地回到波士顿港口。
  高手是寂寞的,连对手都找不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以为他的寻找是徒劳无功的,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在海上找来找去,吓得英舰不敢露面,美国商船得以安然返回港口,要是没有他张牙舞爪,美国商船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另一艘护卫舰宪法号,1812年7月15日下海,也在海上畅游无阻。12天之后,才突然发现一个英国舰队,有3艘护卫舰和1艘船。宪法号大喜过望,终于发现英舰了,这下可以好好干一仗了。
  高兴劲还没过,宪法号发现,这次英舰非但没有逃跑,反而迎上来了,很明显,英舰是来找麻烦的。
  难道英舰不怕死?
  不怕!
  原因很简单,此时海上没有风。
  没有风,美舰速度就和英舰差不多,优势不再明显。英军等待多时,终于等到了美舰的漏洞,于是组建优势舰队,前来围歼美舰宪法号。
  宪法号势单力孤,危在旦夕,为今之计,只有……逃跑。
  前面逃,后面追。英舰好不容易碰到这样的绝佳机会,决不放弃,穷追不舍。
  逃呀逃,宪法号逃了整整一夜,早晨天亮一看,非但没有摆脱英舰,反而更近了。
  上帝啊,请保佑!
  情急之下,宪法号想了个笨办法,把舰上的小船放下来,派人划着前进,用小船微薄的力量,拖着大舰加速。
  这点加速,要在平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在这时,事关生死。因为英舰速度与美舰相似,只要有点微小的速差,就可以决定双方的命运。
  英舰发现后,也如法炮制。双方速度又平衡了。
  一个紧追,一个苦逃。这场紧张无比的追逃戏,上演了整整50个小时,双方都筋疲力尽。
  上帝出现了。突然一阵暴风刮起,把宪法号吹进了波士顿。英舰见风吹起,怕吃亏,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8月19号,宪法号主动出击,在海上发现英舰古尔依尔号,凭借其速度快、火力强,将英舰打了个稀巴烂。
  10月17日,美舰黄蜂号拿下英国欢乐号。
  11月13日,宪法号重创英舰爪哇号。
  一连串的好消息传到麦迪逊那里,该总统老泪纵横。
  力量微小的美国海军,还俘获了3艘英舰。虽然这点损失对力量强大的英国海军来说,算不了什么,但还是让海上霸主颜面尽失。
  就是海上的胜利,帮助麦迪逊顺利赢得连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举】
  两党的竞选活动从1812年初就开始了,到5月份民主党推举麦迪逊为总统候选人、马萨诸塞的格里为副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克林顿想挑战麦迪逊,精心准备了快4年。期间麦迪逊政绩平平,克林顿因此实力大涨。可有有一样东西克林顿无法准备----寿命。就在共和党提名总统候选人的前一个多月,他去世了。
  麦迪逊天然少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顿觉轻松。
  就在他轻松之际,忽然传来惊人消息,克林顿又来挑战他了。
  ?
  这个克林顿,不是那个克林顿。这个克林顿是那个克林顿的侄子,叫德怀特.克林顿。纽约的共和党人卯足了劲要制造一位总统,谁承想功亏一篑。但他们不死心,叔叔死了侄子上,拱小克林顿出战麦迪逊。
  论声望、论资历,小克林顿无法与麦迪逊比。可小克林顿也有优势,就是他得到了联邦党的支持。联邦党推举自己的候选人,无法胜选,就一致拥戴小克林顿,来战麦迪逊。
  小克林顿既有反战的共和党人支持,又有联邦党支持,势力大涨,决心与麦迪逊一战。在前线陆军节节败退之际,麦迪逊声望稍挫,小克林顿希望大增。
  只是海军打破了小克林顿的梦想,麦迪逊形势又好了一点。
  最关键的是,麦迪逊在宾夕法尼亚做足了功课,赢得了该州的25票,最终以128票对89票胜选。否则,麦迪逊危矣。要是来克林顿还在的话,麦迪逊能否胜利,真的值得怀疑。
  当了一任总统,麦迪逊大概知道怎么当了。首先要组建满意的内阁和军事机构。他得知自己当选已成定局之时,就迫不及待动手,大胆改组内阁和军事首脑。调换了国防部长,由门罗代理,后来换上阿姆斯特朗;撤换了海军部长。他决心有一个新的开始。
  【伊利湖激战】
  麦迪逊才决心重新起步,各地却传来一系列坏消息。
  英国海军吸取教训,不跟美国人玩零打碎敲的游戏,直接出动大批军舰,封锁美国除新英格兰外的所有港口,美国单舰优势一下子失去了。
  曾经风光无限的宪法号,被封波士顿,动弹不得。
  美国号被封纽约。
  星座号被封诺福克。
  切萨皮克号斗胆冲向海洋,被英舰围攻俘获,带到哈利法克斯,舰长受伤。
  总统号和议会号偶尔能够出海,但英舰不配合,美舰也就演不了什么戏。只能拿英国商船出出气,但这改变不了军事形势。
  陆地上的军事行动不敢恭维。新任国防部长阿姆斯特朗,新官上台三把火,命令曾经进攻蒙特利尔不作为的迪尔伯恩,必须在1813年4月前立功,取得一点胜利。迪尔伯恩不好再躲,只得振作,但又不敢进攻蒙特利尔,只好拖着。阿姆斯特朗见状,无可奈何,就要迪尔伯恩去进攻安大略湖的金斯顿,那里英军力量薄弱。迪尔伯恩还是不敢,耍了个花招,转而进攻更西部的约克镇(今多伦多)。
  他之所以要进攻这个镇,一则敌人力量不大,二则要等化冰,还可以拖一段时间。结果拖到4月份才占领这个小镇。
  占领这个小镇,军事意义有限。国防部长要迪尔伯恩再接再厉,迪尔伯恩只好再接再厉。不过,他不是再接再厉去立功,而是再接再厉病了。每当战争发生时,他经常发病,这次也不例外。
  病中,他不忘命令士兵,把这个小镇烧了个精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病了,国防部长不得不命人代替。之后,一部分在追击英军时打败仗,另一部分在攻击英军特遣队时失败,迪尔伯恩被俘,进攻加拿大的梦想受到严重打击。
  再回到西北战场,攻打底特律失败的部队,在1813年重新集结,在哈里森的率领下,向英军和特姆库赛的印第安军队发起攻击,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输赢。
  哈里森打来打去,无奈发现,再怎么打,也无法占领底特律。原因很简单,中间横亘着伊利湖,英军凭借坚船利炮,在湖中逍遥,控制着陆地上的关键交通要道,哈里森没水军,过不了这一关。
  麦迪逊听说伊利湖英军挡道,无奈之下发狠,命令佩里上校组建一支水军,杀向伊利湖英军。
  陆地上各处战况让麦迪逊窝火,接二连三失败的消息让他心急如焚。在穷途末路之际,他居然又想起了禁运,幻想用禁运的方法迫使英国屈服。
  国会没有他那么天真,否决了他的提议。
  麦迪逊措手无策,五内俱焚。
  严峻的形势,像大山一样压在麦迪逊那瘦小的身躯上,本来羸弱的他,病倒了。6月份连续高烧不退,生命垂危,吓得第一夫人多利手忙脚乱。
  此时,副总统格里也病重,美国处于危机时刻,靠门罗、加勒廷支撑。
  门罗告诉杰弗逊,正副总统都有可能不测,现在已作好预备,万一两个都去了,就由国会议长代替总统行使职权。
  过了一个月,副总统没好,总统却好转了,麦迪逊从死亡线上打了一转,奇迹般生还,然后回老家修养。
  正是在老家听到了伊利湖厮杀的消息。
  佩里上校9月10日,带着他建立不久的船队,在伊利湖上东游西荡。9艘船大小不一,谈不上有多精良。游来游去,碰到了6艘船组成的英军舰队。双方互相炮击,毫不客气干起来了。
  在隆隆炮声中,佩里很镇定。他挥舞蓝旗,冷静指挥。他的旗舰劳伦斯号设备不错,配有20杆枪,算是可以的了。
  英国指挥官更聪明,他指挥两艘船对付佩里的劳伦斯号,两艘船的配枪合计36杆,比劳伦斯号的20杆多得多,佩里马上处于下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病了,国防部长不得不命人代替。之后,一部分在追击英军时打败仗,另一部分在攻击英军特遣队时失败,迪尔伯恩被俘,进攻加拿大的梦想受到严重打击。
  再回到西北战场,攻打底特律失败的部队,在1813年重新集结,在哈里森的率领下,向英军和特姆库赛的印第安军队发起攻击,双方你来我往难分输赢。
  哈里森打来打去,无奈发现,再怎么打,也无法占领底特律。原因很简单,中间横亘着伊利湖,英军凭借坚船利炮,在湖中逍遥,控制着陆地上的关键交通要道,哈里森没水军,过不了这一关。
  麦迪逊听说伊利湖英军挡道,无奈之下发狠,命令佩里上校组建一支水军,杀向伊利湖英军。
  陆地上各处战况让麦迪逊窝火,接二连三失败的消息让他心急如焚。在穷途末路之际,他居然又想起了禁运,幻想用禁运的方法迫使英国屈服。
  国会没有他那么天真,否决了他的提议。
  麦迪逊措手无策,五内俱焚。
  严峻的形势,像大山一样压在麦迪逊那瘦小的身躯上,本来羸弱的他,病倒了。6月份连续高烧不退,生命垂危,吓得第一夫人多利手忙脚乱。
  此时,副总统格里也病重,美国处于危机时刻,靠门罗、加勒廷支撑。
  门罗告诉杰弗逊,正副总统都有可能不测,现在已作好预备,万一两个都去了,就由国会议长代替总统行使职权。
  过了一个月,副总统没好,总统却好转了,麦迪逊从死亡线上打了一转,奇迹般生还,然后回老家修养。
  正是在老家听到了伊利湖厮杀的消息。
  佩里上校9月10日,带着他建立不久的船队,在伊利湖上东游西荡。9艘船大小不一,谈不上有多精良。游来游去,碰到了6艘船组成的英军舰队。双方互相炮击,毫不客气干起来了。
  在隆隆炮声中,佩里很镇定。他挥舞蓝旗,冷静指挥。他的旗舰劳伦斯号设备不错,配有20杆枪,算是可以的了。
  英国指挥官更聪明,他指挥两艘船对付佩里的劳伦斯号,两艘船的配枪合计36杆,比劳伦斯号的20杆多得多,佩里马上处于下风。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 09: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