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剑气豪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2: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打仗的战术能力,民主联军基本还停留在红军时代,毕竟抗战时没有打过大兵团作战,所以战术能力没有提高。红军时代怎么打呢?简单三个字:一窝蜂。这也叫战术吗?你干脆就说民主联军没战术不就完了,不对,这就是战术。红军时代,大家都是拉一下枪栓放一枪的非自动火器,机枪又少的可怜,所以火力密度极差,这时候一窝蜂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的战术,比如林彪惯用的“短促出击”,就是在合适的时机,突然出现,以最猛烈的方式攻击对手。到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固执的使用他那三八大盖儿,也是拉一下枪栓放一枪,虽然日本人的枪法要准的多,但八路是游击战,一般是人数占绝对优势才下手,所以一窝蜂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战术,而且这种战术训练起来比较简单,唯一的要求就是敢拼命,这对于没文化的农民武装,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可这次遇到的新一军、新六军等,可是美械啊,都是自动武器,射速高多了,而且人家是接受的现代陆军训练,火力配置,交叉掩护等等,那都是有门道的,这边还来一窝蜂,那不找打吗?
  林彪一看,不能硬拼了,遂率众将放弃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向北撤退。别看打大兵团作战,共军没经验,但打不过就跑,那可是看家本领,小到武工队,大到中央红军,都经历过长跑训练,从27年到46年,练了20年了,可谓炉火纯青。可这时候已经不是红军长征那会儿了,现在你还两条腿跑,可人家机械化了,可以开着汽车追你了,民主联军可惨喽,没有后方,没有根据地,让国军这通穷追猛打啊,一时间投敌变节者无数,在东北新扩充的部队基本全散了。民主联军就这么连滚带爬的逃到了松花江北岸,杜聿明也挥师赶到,孙立人的新一军甚至已经越过了松花江,就要兵临哈尔滨城下了。没办法,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林彪已经准备放弃哈尔滨,跑大兴安岭打游击或干脆就跑苏联去避难了,东北的战事行将结束。
  可就在这个时候,近代军事史上最大的笑话发生了,蒋介石命令杜聿明停止进攻,接着和中共谈判,说你把东北华北的城市都给我让出来,他认为在谈判桌上,他已经是绝对的强势,所以根本不给中共讨价还价的余地。这可毛泽东何许人也,谈判就得大家让步,你这不是谈判是命令,对不起,老子不接受,什么八路军新四军民主联军,都改叫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老蒋,撒马过来吧。
  现在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解释蒋介石这一无厘头的决定,你如果想谈判,那么就要给人家留点余地,起码让人家下的来台,你如果想强势,直接大军打过去就完了,来这么个妇人之仁,结果是自己败走台湾,后来,当他知道林彪部队已被打残,只须一声令下即可彻底扫平东北的时候,估计死的心都有了。
  事后证明,就是这么个停战命令,使林彪终于有时间镇定下来,重整军队,也就在这个时候,1946年6月,林彪被任命为东北局书记,他将在这里写下他人生中最为光辉夺目的一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章 为得天下争民心
  自袁世凯之后,中央政府的触角已经三十年未曾达到东北了,现在终于又可以踏上这片土地,管理这片土地了,那要办的事是相当的多,封了市长封县长,再往各处分兵派将把手,忙的不亦乐乎,所以既然已经止步于松花江,那就先止着吧,等把东北政局稳定了再收拾你不迟。
  其实何止是在东北啊,那么大个国家,一下交还到你国民政府手里了,哪都需要人啊,可在大西南呆了7年多的国民政府,怎么可能有如此巨大的人才储备啊,所以难免手忙脚乱,而此时中共又开始与你中央政府争地盘,那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怎么快怎么来,东拼西凑的各路接收大军就出发了。
  接收之初,蒋介石令陆军总部“指导监督并得全权处理收复区内一切党政各事务”。可陆军总部主要是负责对日伪受降,而接收牵涉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各方面,你让陆军总部牵头,他是既无此能力又无此精力。随陆军总部参加接收的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邵毓麟认为,“陆总对于全国收复地区的一般政务,无权亦无力处理,军与政,既不能配合,党也未曾发生作用,而我行政院各部会对伪组织中央各部会的机构与事业的接收,不但事前没有‘敌情观念’,而且也没有一张蓝图可供我各部会间彼此分工合作的参考”。结果正如曾任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所说:接收成了抢夺战利品的一场混战,所有政府的不同机构都被赋予没有中央监督而接收敌方财产的权力,他们的行为犹如对自己人民的侵略者。
  最为可笑的是成千上万的接收大军,对下那是钦差大臣,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可回头往上一看,耶,没人管啊,那就可劲的造吧。这些人,在八年抗战时的表现都还不错,毕竟是民族危亡时刻,大家万众一心铸长城。可胜利了,走出闭塞的重庆,一下开赴到各大城市,看着花红柳绿,精神上就懈怠了下来,我们为国家为民族做了那么大贡献,现如今也该享受享受了,一定要努力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你想啊,敌伪财产到底有多少,中央是没数的,没数的财产握在了没有监督的官员手里,人的卑劣一面就肆无忌惮的体现出来。一个人中饱私囊没人管,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就如传染病一般迅速蔓延。
  本该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大量资产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流向了私人的腰包,失去约束又无限扩大的公权力如病毒般迅速侵蚀着国家的肌体,这一窘况是蒋介石没有预料到的,陆续接到的关于接收中严重舞弊的报告,使蒋介石震惊,他随即致电京(南京)、沪、平(北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
  据确报,京、沪、平、津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而以沪、平为尤甚。……收复之后,腐败堕落,不知自爱至此,其何以对地方之人民,更将何以对阵亡之先烈。……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凡有占住民房招摇勒索情事,须由市政当局负责查明,一面取缔,一面直报本委员长,不得徇情隐匿。……各级官长连带负责,倘再有发现,而未经其主官检举者,其主官与所属同坐,决不宽贷。
  蒋介石这封电报,言语极其严厉,作用微乎其微,没有切实的制度保障,光靠一二领导讲讲话、唱唱高调,有个屁用。就这还讳疾忌医,告诉于右任:“接收虽然不免有些毛病,也要顾全大局,不可家丑外扬,给共党以口实”。
  以上还是贪官及贪官群体的犯罪行为,人民尚可希望国家严肃法度予以惩处,可法币与伪币兑换这事,那就是公权力对人民的掠夺了,根据9月27日财政部公布的法币与汪伪中储券的兑换办法,两者兑换比例为1比200,当时上海物价约为重庆的50倍,约为整个法币使用区的35倍,也就是说50元伪币的购买力和1块钱法币相当,你现在拿一块钱法币就要换走我200伪币,这不就是明抢吗?“可怜收复区同胞,他们盼到天亮,望见了祖国的旌旗,他们喜极如狂,但睡了几夜觉之后,发觉了他们多已倾家荡产,手上所仅有的财产筹码——伪币,差不多已分文不值。”李宗仁说,在“一纸命令之下,收复区许多人民顿成赤贫了,而携来大批法币的接收人员则立成暴富。政府在收复地区的失尽人心,莫此为甚”。 官员贪腐,人民恨的是贪官,你国家掠夺,人民恨的就是你政府了。这样大规模的贪腐和对普通民众的掠夺,恐怕不次于21世纪初叶的中国,可45年的中国,不光有很多在野党,还有中共这么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存在,他会时刻挑你的毛病,让你的错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由于在东北被国军打败,在军事上被迫处于守势,但在政治上却始终高歌猛进。我宣扬民主,你却要独裁;我要求军队国家化,你却要军队成为国民党的私产;我的官员艰苦朴素,你的官员中饱私囊;你这样的党,有什么资格继续执政,你这样的政府,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人民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内战期间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以争取民众的支持。
  中共对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各在野党说,咱们一起努力,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组成多党参政的联合政府,建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什么民盟啊,九三学社啊,一听,好啊,我们的观点和你们中共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支持你。
  接着对广大产业工人说,我们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要我们夺取了争权,就要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相互友爱、物质富足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现实版的桃花源,到那时你们就是新中国的领导阶级,这个国家你们说了算。工人们一看,现在物价飞涨,贪腐横行,这玩意和共产主义比可差远了,咱还是努力去实现共产主义吧。
  对农民嘛,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跟他们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他们可能听不懂,跟他们说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恐怕也是对牛弹琴。这么着吧,跟着我干,我把地主的土地分给你们大家,让你们都成为地主,农民祖祖辈辈靠种粮为生,最梦寐以求的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就冲共产党这个政策,他就被广大农民所拥戴。
  反观国民党,从45年到49年,面对中共咄咄逼人的政治攻势,鲜有反击,眼瞅着中共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画就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自己却摆着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虚度了四年光阴。
  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表现虽不能称为完美,可谁又敢说自己在那个时候可以做的更完美呢?领导积贫积弱的中国,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寇,使国民党已经赢得了足够巩固其执政地位的政治资本,抗战过程中,国民党内部实现了整合,什么桂系、晋绥、西北军、东北军已成为了传说,加上抗战结束不到两个月,就和中共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双十协定》,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各党派平等等方面,国共已达成一致,因此即使两党都有藏私,都想多攫取一些利益,也完全不至于发展到大打出手的境地,只有国民党三分之一军力的中共想必不会把短期目标定位在夺取全国政权上,他们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享有高度自治的前提下,尽量扩大自治区范围。可这场民族的悲剧还是发生了,刚刚携手赶走强敌的兄弟,抡家伙就窝里斗了起来。
  虽然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强势的领导人,虽然国共两党有着这样那样尖锐的矛盾,但我依然坚持我前面的观点,在重庆,蒋毛二人并不是单纯的桌上把盏,桌下磨刀。双方都有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和平底线,而这种诉求和底线实际相距并不遥远。如果不是苏联背信弃义和首鼠两端,让双方都认为有机可乘,也许和平真的会到来,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蒋介石选择武力清剿当然是有道理的,必竟军力占有绝对优势,毛泽东选择全面对抗不可谓不冒险,但富贵险中求,谁让他自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呢。
  战争的进程,不像蒋介石开始设想的顺利,关键是此时的国民政府成了几年前的日本,战线拉的太长,占地实在太广,而且他拉战线的速度比日本要快的多,只几个月的时间,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接收了,对于集中兵力龟缩一隅的中共,国军却没有在短时间内集中起足够优势的兵力进行打击,在政治上无法让中共就范的同时,在军事上也无法完成战争之初制定的速战速决的战略,倒是不以占地为目的的中共,得以通过运动战消耗国军的有生力量,于是蒋介石想到了擒贼先擒王,他要集中优势兵力突袭延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军要进攻延安,我想稍微有头脑的人都可以想的到,这算不得蒋介石的什么妙计,中共坚壁清野之类的工作也早就做了,但打仗就是打仗,又不是写小说,很多质朴无华的招数却会有超乎寻常的打击力,而攻打延安应该就属于这种。
  1947年初,共军主力主要分布在北满南满、晋绥和山东,战争开始阶段,国军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效果差强人意,因为中共根本不注重占地,他可以被击跑,却很难被击破,而且解放军这时候的跑,已经和红军时候的跑不一样了,那时候跑的目的就是跑,而现在叫运动战,从小打小闹到大规模冲突,也一年多的时间了,国军打了无数的胜仗,却无法有效杀伤敌人,自己却损伤不小,所以国军希望能和共军主力来一场决战,你别跑了,有本事咱们你一拳我一腿的较较真本事。
  可中共又不是愣头青,是绝对不会你让我决战,我就傻呵呵的跟你亮剑,叫板是没用的,只能逼中共决战,而突袭延安,即使不能抓住毛朱周,但攻其必救,就可以将跟国军兜圈子的共军调动过来,你总不能不要大本营还一个劲的练长跑吧,那好,我就在你准备分兵来救的时候,对你进行打援和掩杀。
  此时,镇守陕北的是西北野战军,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二方面军,也就是抗战时候的八路军120师,这是中共部队中战力最弱的一支,现在由中共部队的二号人物,“红军之狮”彭德怀亲任司令员兼政委,他要迎战的是蒋介石心腹爱将胡宗南率领的15万大军。
  话说2月28日,蒋介石召见了胡宗南,告诉他:美苏英法四国外长内定3月10日,在莫斯科开会,可靠情报,美国国务卿、五星上将马歇尔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要在会上再提中国问题,所以,我命令你必须在3月10日这一天对延安发动攻击。这是在打政治牌,要用实际行动让列强明白,你们应该站在谁的一边。
  胡宗南得到命令后,不敢耽误,急忙召回机要秘书熊向晖,熊向晖是一个英俊的很有几分洋气的青年军官,有着清华大学的教育背景,跟了胡宗南十年了,深得胡的器重和信任,此时他刚刚结婚,证婚人是蒋介石大公子蒋经国,可见这个年轻人在党国高层还是有一定人脉的。胡宗南对熊说:“我们要攻打延安了,你推迟三个月,等打完仗再走,跟新娘子说,我有要事交你办理,耽搁一下,但不要透露攻打延安的计划”。然后,递给熊向晖一个公文包,嘱咐道:“你要根据这里面的文件,给我总结一下,下午我面见总裁时要用,你看的时候,把门反锁,不许任何人进来。”
  这个公文包里是两份文件,一份是蒋介石核准的攻略延安方案,另一份是陕北红军兵力布置图。按照胡宗南的要求,熊向晖很快起草了一个《国军收复(或光复)延安及陕北地区后施政纲领》,这次蒋介石希望“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不光要军事占领,更要赢得民心。胡宗南对熊向晖起草的这个施政纲领表示满意,但提出,叫“收复”或“光复”不来劲,要叫“解放”,只有“解放”延安,才能体现出我们的革命性。
  3月3日上午,胡宗南带着参谋长盛文、机要秘书熊向晖飞抵西安,为了保密,这次进攻延安的计划要等到部队集结完毕才会下达,所以,此时胡手下的军长、师长们还根本不知道集结部队的用意。可就在这一天,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时间、军力配置、进攻路线等绝密情报,已经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
  传递情报的人就是熊向晖,此人是1936年的老中共党员。当年抗战时,国共双方的秘密战线在抗击日寇的同时,也不忘“布冷子,走闲棋”,相互在对方那里埋钉子,这个熊向辉就是那个时期进入到胡宗南部队的,他直属周恩来领导,按照周恩来的安排,熊向晖的唯一任务就是保卫党中央,除非是有危及党中央的事件发生,否则,熊就是一个休眠者,在这卧底的十年间,熊向晖就在1943年苏醒了一次,当时胡宗南计划偷袭延安,熊向晖将消息密报了延安,危急时刻,中共来不及布置,只得将胡的计划以通电形式,公告天下,置胡宗南于舆论漩涡,逼的他放弃了这个计划,这种应对措施是中共不得已出的下策,因为这等于告诉了胡宗南,你身边有我们的人,胡宗南下令追查,好在熊做事一贯缜密,躲过了此劫,之后再度休眠,直到这次,他又一次被紧急情况唤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咱们说了,进攻延安不算什么妙招,谁都想得到,只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而已。可即便如此,毛泽东还是没有调重兵回援陕北的打算。此时,中共已经重新调整了编制,除了拱卫中央的实力最弱的西北野战军外,其余精兵强将都发出去争地盘,比如八路军129师,被编成了中原野战军,此时正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率领下在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千里跃进呢,原来在华中的新四军和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混合编组为华东野战军,陈毅身兼司令和政委两职,他们现在正在山东和国军进行长跑比赛,由于这支部队大都没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是一支严重被低估了战力的部队,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向大家证明,老子绝对是虎狼之师。最后,就是东北野战军,其班底就是新四军黄克诚一部和八路军梁兴初一部组成,这二人都是八路军115师出去的,而115师就是原来红军主力中的主力红一军团沿革而来,因此红一和115师的老首长林彪率领该部队,顺理成章,这会儿林彪的部队被分割在北满和南满,根本无法回救延安。
  现在所有的部队,都处于劣势,但又都没有败象。
  如果此时往回调动部队,保卫延安,那么这一年多争得的地盘就要拱手相让;
  如果此时往回调动部队,因为目的太过明确,必然会使部队失去灵活机动,而很易被敌聚歼;
  如果此时回收,贫瘠的陕北又如何能养的起如此众多的部队。
  所以,此时不能往回调动部队,如果一旦调动,将正中敌人下怀,可如果此时不收拢部队,延安又如何保的住?
  这时毛泽东决定放弃延安,这比较好理解,毛泽东从来不屑于和敌人硬拼的,这仗能打才打,不能打硬拼那是匹夫之勇。可同时,毛泽东又做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决定,不东渡黄河,不撤出陕北,我就在这八百里秦川和你胡宗南耗了。毛泽东当然不是赌气,他是不想落入蒋介石的圈套。
  如果向东逃走会合自己的大部队,那么因为有了党中央的拖累,部队机动性马上降低,到那时,深陷敌人多路大军铁壁合围之下,断无逃生之理,现在毕竟不是长征时期了,那时的地方军阀经过抗战的整合,已经不复存在,现在都是统一的政府军了,效率较之当时提高很多。再说了,红军长征是哪人少,哪荒凉往哪跑,对于已经拥兵百万、从来志存高远的毛泽东来说,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去流窜了,所以他告诉几大野战军,不用管我,你们只要多消灭敌人,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当然,毛泽东敢于做出这个决定,还因为他手头还有一员能征惯战又忠心耿耿的大将——彭德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彭德怀的副手,是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此处略去48字)。
  毛泽东离开延安的时候,依然豪情满怀,对手下人说,他胡宗南一个拳头打进来,我先避其锋芒,等他把手松开,看我不把他的手指一根根掰断。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队,大摇大摆进入了空城延安,攻陷“匪巢”,这可是值得大书特书,大吹大擂的重大战果啊,可问题是因为没有遇到强烈抵抗,最大的战果就是攻陷延安,其他的也找不出什么来,没关系,那就编呗,说俘虏共军五万人,那会儿的老百姓心地善良、信息闭塞,又没受过新闻联播连篇累牍的熏陶,免疫力远远没有办法和现代人比,也许真就信了。
  占领延安不是目的,蒋介石不是教导我们说“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吗,就是告诉大家要争取民心。胡宗南真不含糊,动用大型军用车队把西安那些想趁机捞上一把的商家们拉到延安来开业,得把经济先搞上去不是。还设立了一个“为人民服务处”,这“为人民服务”本是毛泽东的专利,人家当年纪念一位叫张思德的战士时说的这话,可那会儿人们知识产权的观念和现在差不多,所以根本想也没想,就直接“拿来主义”了,“为人民服务处”干点什么呢?其实就是发放赈济、免费治病、代写书信等等。胡宗南发现延安这地方啊,靠种粮食估计没什么收成,土地太过贫瘠,搞工业更是扯淡,这人还是真动脑子,他灵机一动,咱搞旅游事业,把延安开辟成一个避暑胜地,把全中国的游客都从庐山吸引到延安来。
  胡宗南越想越开心,延安是我打下来的,这个发展旅游事业的好点子也是我想出来的,以后延安人民脱贫致富了,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不是,所以啊,延安最好能改名为“宗南县”,这我就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了,又不是没有先例,宜城县不是改名自忠县了吗?我对党国的功劳也不比张上将小啊。胡宗南敢想敢干,上下疏通关系,还真把这事办的八九不离十,只可惜刚刚一年,延安就再次回到了共军手中,并且再未易手,“宗南县”的计划只得胎死腹中,不过胡将军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自忠县也没保留住啊,49年后又改回了宜城县。值得欣慰的是,胡将军“发展旅游事业,振兴延安经济”的设想终于被后人付诸实施,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延安出发前,毛泽东对手下将士发表了激情四射的讲话,“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撤出延安后,先是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河北平山,接着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包括许多家属也东渡黄河前往安全地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却留在了陕北,他们率领着只有800余人的小分队,化名为昆仑纵队,在黄土高坡上兜起了圈子,毛泽东给自己起了个平淡无奇毫无文采却又寓意不错的化名——李德胜,两个女儿也就都跟着改姓了李,李敏和李讷。
  江青,这个当初上海滩上的电影明星,毛泽东的现任妻子,已经在陕北的艰苦环境中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生活了十年,虽然秀丽依然,却已洗去铅华,这次她并没有随家属撤走,而是始终陪伴在毛泽东的身边,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丈夫的冒险。
  这时候,不得不再次提到彭德怀,此人的坚贞与勇武无人能敌,在他的词典里就没有“困难”二字,你党中央毛泽东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从无二话,哪怕是面对十倍的优势兵力,彭大将军也未皱过眉头。彭德怀的存在,是毛泽东坚持不退过黄河的物质基础。而毛泽东提出了“蘑菇战术”,则成为了获取战略胜利的保障。所谓“蘑菇战术”,其实还是当年游击战术的翻版,只不过小股的游击战,变成了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游击战而已。中共在陕北十年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非常好,又是民主选举又是减租减息再到后来的土改,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普通下层群众的心里,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对地形的熟悉,成为了“蘑菇战术”的关键,党中央和西北野战军坚决不退出陕北,极大的牵制了国军的注意,使其“擒贼擒王”、“围点打援”的战略都无法付诸实现,为其他野战军摆脱困境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十一章 孟良崮双雄斗法
  毛泽东这次转战陕北,远不如长征时狼狈,原因很简单,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东北、中原、华东三大野战军在中央的统一指挥下,相互牵制,使国军根本无法形成当年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之势。蒋介石何尝看不到这点,所以他才闪击延安,即使不能消灭中共中央,起码攻共军所不得不救,可以调动共军于一隅,然后实施战略决战,以优势军力一举荡平中共武装。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共军即未全力保卫延安,却又不肯撤出陕北,还坚决不调兵增援,使得攻占延安徒具政治象征意义,而没有在军事上获取足够实惠。无奈之下,蒋介石一方面命令胡宗南在陕北继续围剿中共中央,能消灭最好,即使不能消灭也要让毛泽东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之中,另一方面,以“五虎上将”之一的顾祝同挂帅,调动24个整编师60旅约45万人,大举进攻中共在山东的解放区,这次国军五大主力中除在东北和林彪对峙的新一和新六军外,其余三个都派到了山东,特别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主力整编74师也派出来了,可见此战,蒋介石势在必得。
  山东拿下,向北可攻击东北,对林彪的南满部队形成夹击,向西可参与围攻刘邓的中原野战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时活跃在山东的是中共的华东野战军,此军的前身是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的断后部队,战力在红军中属于末流,后与先期东征的红七军团合并,组成了新四军,八年抗战中光和国民党游击队练手了,打的最大的一仗,就是“皖南事变”,还被打的大败。原来驻守山东的八路军部队主力被调到东北后,新四军北上与八路军山东部队一部合并,才成了现在的华东野战军,因为大都没有经受过长征中血与火的考验,没有和强敌作战的经历,普遍认为这支队伍的实力还不如西北野战军,属于中共的软肋,蒋介石从这里下刀,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别看国军这次来势汹汹,实力明显占优,但却打的小心谨慎,采取了“集中兵力,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这和当年第五次围剿时所采取的“堡垒政策”异曲同工,使华野计划通过运动战调动敌人,然后各个击破的战术无法实施,国军是铁了心要和你打一场拼实力的阵地战。
  而华野是坚决不和你玩命,一圈两圈调动不开你,我就继续跑,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华野司令陈毅戏称这叫“耍龙灯”。中央军委也发来电报,对华野的战术予以肯定:“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话虽这么说,可华野这么个跑法,根本看不到希望,敌人毕竟是45万大军,如此稳扎稳打的进袭,留给华野的运动空间会越来越小,用不了多久,华野将被逼与敌力战,那将是凶多吉少。
  陈毅正挠头间,一个身材不高、面相斯文的军官走了进来,说:我要吃掉敌整编74师。陈毅一听,我说粟裕,是你发烧呢,还是我耳朵不好使,我也想把敌人拉散了,然后聚而歼之,但人家密集队形,哪给你机会啊,以咱们的实力,命能否保的住尚在两可之间,怎么可能吃掉74师呢?
  来者非是旁人,乃是华野副司令粟裕,此人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当时是个排长,后来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论资历还是很靠前的,徐向前当时是个连级参谋,林彪和他一样也是排长,可这个人谦虚恬淡、与世无争、不善交际,又没有林彪徐向前这样的黄埔教育背景,所以整个红军时期,给他表现的机会不多,34年,先于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跟着红七军团东征去了,说是抗日先遣队,实际就是个幌子,其目的是给敌人做出红军向东突围的假象,好掩护中央红军向西撤退。红七军团孤军奋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而粟裕也因此远离了中央,带着残兵败将打游击。等叶挺组建新四军,粟裕也只是二支队副支队长,直到“皖南事变”后,陈毅重整新四军,当时新四军的高级将领被俘的被俘、牺牲的牺牲,没别人了,所以粟裕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
  要说这陈毅资历在中共军内绝对没的说,“南昌起义”的时候已经是团党代表了,就是他协助朱德,最终将只有千八百人的南昌起义残部带上了井冈山,只不过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强,他属于性格开朗、极善言谈的人,很会协调各方面关系,在部队中也很有威望,因此最适合的工作应该是党代表、政委,而不是军事主官,可突如其来的“皖南事变”最终将陈毅推到了风口浪尖,就任新四军军长,完全是临危受命,所以在军事上只得更多的依赖粟裕,粟裕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粟裕的用兵之道和他的性格截然不同,这么一个随和的人,却总是敢兵入险地,险中求胜,且总是有惊无险,以少胜多。不论是新四军还是现在的华野,总是处于敌强我弱的境地,拼实力拼不过,所以来点奇思妙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能跟粟裕这么个总是在刀锋上舞蹈的人搭档这么多年,起码证明了陈毅有一颗坚强的心脏。在军事指挥上,陈毅对粟裕有着足够的信赖,但今天听粟裕要吃掉74师,仍然不禁有些疑惑。粟裕说不要急,听我从头道来:
  第一,我们不能再退了,再退真要下东海喂鱼了;
  第二,5月11日,也就是今天,在临蒙公路东北石崖子村抓获一名俘虏,从他身上搜出的密电显示,汤恩伯的第一兵团,将于5月12日上午发动全线进攻,74师将在敌25师和83师的配合下攻打坦埠,而这时候,其他部队还没有跟上,这是几个月以来,敌人第一次出现孤军深入的情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第三,现在74师突前,25师和83师尚在后面,我如派重兵从中果断杀入,切断74师后路,将25师、83师与74师隔开,那么74师将落入重围之中。
  第四,我华野现有武器弹药充足,目前我们的部队,团附有迫击炮、重机枪,有的还有战防炮,比顽军杂牌部队要强,炮兵方面,敌人比我们强,但如果将炮火集中于旅进行攻坚时,一般情况下,我炮火可占绝对优势。
  陈毅说,你是否有绝对的把握将敌人撕裂?我们能够挡住敌人援军多久?多长时间能够吃掉74师?这些你考虑过没有,一旦我们被敌人粘住,我们如何脱身?
  粟裕回答,前面我们一个劲的逃跑避战,势必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汤恩伯敢于孤军深入证明了他们根本没有把咱们放在眼里,所以他肯定想不到我敢于集结重兵从他们的中间杀入,这叫出其不意,必能将敌人撕裂;敌人其他部队都还很远,附近只有李天霞的整编83师和黄百韬,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全力打援,堵他几天是有可能的;如果我们不幸被敌人粘住,那必将九死一生,所以,我们必须迅速吃掉74师。
  陈毅真的犹豫了,这太悬了,你当这是打电子游戏呢?输光了可以再来一盘。但他又不得不承认,粟裕的分析入情入理,可对面是百战将张灵甫和他率领的国军第一主力啊,别说吃不掉了,吃的稍微慢一点,那可都是万劫不复啊。
  作为三军主帅的陈毅在沉思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没有人认为74师会败,包括张灵甫自己,可兵法有云,骄兵必败,粟裕,就按你说的打,我们就是要“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5月13日, 74师在一路攻克了马山、迈福山、大箭山后,离坦埠只有6公里之遥,本来打算次日拂晓发动总攻,可就在这天的黄昏,华野1纵、8纵利用地形掩护,出人意料的穿插揳入74师纵深,在与6纵会合后,经过了一天的激战, 于15日拂晓,攻占了垛庄和万泉山,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与此同时,陈毅、粟裕催动本部人马,掩杀过来。
  此时虽然貌似在很短的时间里,华野已经对74师形成合围,切断了其归途,但这个围子却十分的不结实,粟裕第一波进攻只用三个纵队就强行切入第一兵团腹地,西面的1纵插到了74师和25师之间,东面的8纵插到了74师和83师之间,在包围74师的同时,自己也腹背受敌,而王必成的6纵更是48小时强行军而来,虽然封住了74师南撤的必经之路,但疲惫以极的6纵真的能挡住74师这支铁军吗?北面部队还可以稍后集结,但东西南三面确实太过单薄了,以74师的机动和作战能力,此时组织突围,往左往右都可形成对华野的夹击,可以相对容易的和自己两翼的任何一支部队汇合,即使强行南突,6纵恐怕也难以抵挡,因为一是仓促杀到,根本无暇构筑工事,二是任何部队连续跑了48小时后,要想保持战斗力,都是不可能的。
  我想,在行动之前,粟裕不会想不到有可能围攻失败,也许他对自己部队的机动和战斗能力很自信,也许他认为即使围不住74师,起码能讨得些便宜,最大不了自己还有退路,继续跑呗。可事情的发展,却很是出人意料,张灵甫即没有左冲右突,也没有南下死磕6纵,而是率众上了一座石头山。粟裕也许设想了许多种可能,但张灵甫做出的选择肯定不在其中。
  这个石头山横跨蒙阴县和沂南县,是蒙山山系的一部分,其主峰大崮海拔500多米,主峰东北方向的一个侧峰叫孟良崮,相传宋朝大将孟良曾在此屯兵,故而得名。人们通常把这1.5平方公里的山地,通称为孟良崮。因为山路过于崎岖与陡峭,张灵甫不得不丢弃了所有的重装备。
  粟裕胆子大,敢冒险,但起码给自己留了后路,一旦围歼不成,拉队伍就可以撤出战斗,可这个张灵甫却带领着近3万人上了这座孤山,不光不突围还在山上做出死守之势,给粟裕调动自己手头剩余的7个纵队留出了充裕的时间。
  张灵甫自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开始,其对主义的坚定信仰和维护一直贯穿着他人生的始终,二十年戎马生涯,无数次恶战洗礼,铸就了他钢铁般的神经,他虽然完全没有料到,粟裕敢“在我军云集区内……竟能大胆集中兵力”,但却没有慌乱,他在险情环伺的时候,却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战机。
  华野10个纵队,二十多万人,硬碰硬肯定不是45万国军对手,所以他们才不断的大范围运动,避免和你决战,而国军步步为营的目的,就是逼对手决战。你华野不是敢杀入我纵深吗?不是想拿我张灵甫祭旗吗?好,我上山等着你,这个山头地域狭小,光秃秃的不利于藏兵,没有水源,是一个典型的绝地,当年马谡就是这么完蛋的,今天我张灵甫已经学一辈古人了,你粟裕敢不敢过一把司马懿的瘾呢?
  张灵甫这个计策很毒啊,我就拿我自己当诱饵了,钓的就是你华野二十几万大军,你粟裕如果围歼我的计划不变,就必须将所有的部队全部压上,这正是国军寻求的战略决战时机,此时友军近的只有十几公里,远的也不超过100公里,只要自己能守上两天,援军必至,到那时对华野实施反包围,一举可灭。关键的关键就是自己能守上两天,张灵甫对自己很自信,对自己的74师很自信,对自己这个“磨心计划”很自信。
  粟裕何许人也,稍一沉吟,就明白了张灵甫的用意,不禁暗竖大指,这小子真是有胆有识,只这么一个变招,竟将自己逼入了一个十分严峻的局面中,如果此时改变计划,率部逃走,则此次集结不光达不成任何目的,还会因为在这里耽搁的两天时间,使部队陷入全军覆没的险境,可如果计划不变,投入重兵仰攻孟良崮,就将被74师彻底粘住,如果不能迅速吃掉74师,自己将会陷入敌人优势援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脱身更难,他必须做出抉择,必须迅速做出抉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粟裕迅速做出了抉择,号令本部人马,全力攻坚,吃掉74师。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如果张灵甫率众突围,粟裕将全部老本压上,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在开阔地带,人海战术易于展开,可在已经洞悉张灵甫的战术意图后,在张灵甫占据地形之利,摆出死守的架势后,则是孤注一掷了。我无法了解粟裕当时的心理活动,只得用我这一介草民的脑子和粟裕将军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做出了围歼74师的决定,原因只能有两个:一、不孤注一掷不行,此时与国军脱离接触,难度太大,风险也太大。二、你张灵甫敢于将自己置于死地,我为什么就不敢,为大将者,拼的就是勇气与决心。
  粟裕调来5个纵队强攻孟良崮,另外4个纵队全力打援,张狂无羁的张灵甫与谦和文静的粟裕同时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张灵甫已经将自己的战术目的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一方面被张灵甫的忠贞无畏所感动,另一方面也确信这是一个一举歼灭华野的大好时机,遂命孟良崮附近的10个整编师不惜一切代价杀往孟良崮,特别是同属第一兵团的李天霞83师和黄百韬25师,他们俩理74师最近,所以最先靠近了孟良崮。
  李天霞打的犹犹豫豫,欲进还退,贻误战机,而黄百韬则是全力以赴,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就是黄崖山战斗。黄崖山距孟良崮6公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而相望,也就是说只要突破黄崖山,则华野将无险可据,74师重围可解,国共双方的指挥官都看到了黄崖山的重要性。华东野战军6纵16师48团作为其前锋部队,在15日的拂晓抢到了黄崖山主峰的东山脚下,与此同时,黄百韬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开到了西面山脚下,一场登山比赛就此展开。50分钟后,华野3营9连率先登顶,连长翟祖光扒头往下一看,我的妈呀,敌人还有30米。好悬啊,孟良崮战役的结果、乃至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走势,也许都因这30米而改变了。
  战斗进行到了16日凌晨,双方一刻不停的激战了两天两夜,83师、25师始终未能冲破华野部队的防线,而华野5个纵队12万5千人也未能攻上不足3万人据守的孟良崮。国军援军越来越多,打援部队压力越来越大,而孟良崮上的74师,已经断水两天,却丝毫见不到崩溃迹象,华野众将心里开始发毛,纷纷向粟裕进言,现在敌人是东西南三个方向大扇面围了上来,我们尚有北面可以脱身,事不宜迟,稍一延误,悔之晚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撤吧。粟裕断然拒绝了下属的建议,“任何人不得言退”,他知道此时撤退功败垂成,而且如果74师咬死了你,恐怕也根本无法脱身。部队又提出来,那咱们白天休息,晚上再打吧,咱不是善于打夜战吗,粟裕依然不允,强令部队继续进攻。
  仗打到这个时候,国共双方都已经完全洞悉对手的战略意图,而且都将自己置于命悬一线的境地,粟裕知道,共军疲惫不堪,国军也是一样,此时要拼的是双方指挥员的意志力和下属官兵的执行力。粟裕有着一个职业军人所必备的果断和求胜欲望,可同时拥有一个对于常人来说是优点,而对于统兵大将却是致命的缺陷,他为人过于谦虚平和,对下属缺乏足够的威严与统御力。尤其是原来山东的八路军,普遍瞧不上新四军,比如9纵司令许世友,早年在少林寺当和尚,练就了一身武功,还有个不怕死的勇猛,长征时期就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长了,让他服气好脾气的粟裕,真的很难。当然咱们说的这个缺乏,是相对于粟裕登峰造极的战术能力和所处的战役指挥高位来说的。
  这一缺陷将会导致下属对自己的命令执行不力,在战场瞬息万变的险恶形势下,将帅如果不能同心,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有可能导致全局失败,粟裕对自己的缺陷心知肚明,所以每到关键时刻,他都会有一个固定套路,就是搬出陈毅,这陈毅首先是资格足够老,部队是最讲资历的,其次极善交际,人缘好。第三,严厉起来真的很凶,镇得住场。陈毅出来后,也是一个固定套路,就一句话: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这次还增加了一句:退缩不前,撤职;协同不利,查办;贻误战机,杀头。陈老总这一通咋呼,真起作用,所有部队立时统一思想、不顾疲劳,继续对孟良崮实施不间断猛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2 04: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