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4-10-11 15:45 |
---|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
中印边境的对峙,至今仍然没有解决的迹象,印度方面这几天反倒借口演习,向对峙方向大举增兵,大有向我方施压的意图。目前看来,中印边境必有一战,但是什么时候开打,却不是键盘侠们能决定的。笔者在此先不探讨这个问题。
今天笔者继续在纸上谈兵一番,从军事爱者的角度,探讨一下一旦开战,我方突破印方陆地防线后,最终推进到哪里比较合适——总的原则是代价最小,收益最大,而且后遗症最小!
有人说了,当然是灭了印度,至少是占领新德里最好,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基本无战略价值。而且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因为印度也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土地面积接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大国,你灭了印度政府,还得管十三亿人吃饭,没有现实意义。
另外,从建国后我们打的三次大规模对外战争来看,我们战前对推进到哪里,似乎事前都没有深入的研究,或者善后步骤研究的不够,开战后往往非常被动。
具体来讲:
抗美援朝期间,我方对打到哪里,显然并无事先规划,经过前四次战役的大规模运动战,进展出人意料的顺利,我军不但拿下了汉城,而且兵锋直指南汉江、接近36度线。此时美韩第一次提出停战谈判条件,被我方拒绝。我方战线拉长,弹药、后勤跟不上,而美韩开始反击。从五次战役开始,我方其实是步步抵抗、步步后退的,直到退回到三八线附近的五圣山、也就是上甘岭,才靠坑道战顽强的顶住了联合国军的反扑。战线最终还是在三八线上稳定下来。若我方有一个事先的推进规划,见好就收,可能就不会在运动战的后期,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1962年对印反击,在藏南具体推进到哪里。我军似乎也是看形势临时做的决定,同样明显缺乏事先规划。在反击战的第一阶段,我方经过克朗节大胜,解放了达旺盆地,此时我方希望就此停火和印方谈判,但尼赫鲁不甘心失败,继续增兵,妄图复仇。结果我军又突破达旺河和西山口,直扑邦迪拉和瓦弄,取得瓦弄大捷,距离传统习惯线只有20公里,再迅速撤兵。可见我军对突破西山口,进展如此顺利,也估计不足,最终迅速退回,藏南得而复失。
1979年2月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次我军对战役的最终推进线,终于有了提前的规划。从战后解密的资料可知,我军的进军目标,就是拿下高平、谅山,再做出准备大举南下,威慑河内的战略态势即可。具体进攻的推进线,就在谅山市内南北分隔的奇穷河。我军最终打过了奇穷河六公里纵深,只是打的宣传战,给越南更深的教训而已。
但是,79年战争后,我方没有控制占领的对方领土,迅速撤回国内,这造成越南方面“打蛇随杆上”,导致80年代拖延数年,伤亡不小的“两山轮战”。两山轮战,争夺的是一些山头骑线点,战场狭窄,大兵团施展不开,后续的伤亡和代价都不小,而且长期拖延,导致师老兵疲,总之是对战争善后估计不足,这又是一个教训。
总结我国前三次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教训,结合现代化局部战争的新战法。笔者认为,我方一旦对印大规模动武,开始前一定要有各战略方向,推进线的体现规划和选择。
推进停止线,最好是一条比较宽阔的河流,这样可以天然阻断敌人陆地装甲力量的反扑意图,防止步兵继续短兵相接。而且可以避免战后再出现“两山轮战”那种旷日持久的山地军事摩擦。因为宽阔河流,双方步兵和重装备都难以逾越,最多只能通过远程炮战和或者空战来继续互相骚扰,而这方面,我们有绝对优势,可以迅速打垮印方的后续挑衅。
本次洞朗对峙,本身也是边界山地骑线点不明(当然是印军故意装糊涂),而造成的摩擦,若双方是隔河对峙,就不会有以上问题。
中印边境的东段和中段,天然具备大量的这样的河流对峙条件,西段也可有多种推进线选择,笔者在此分别介绍:
1,东段:
目前中印双方的东段实际控制线,基本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一旦新的战争打响,我军再次突破麦克马洪线,解放整个藏南,是不需要任何怀疑的。由于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我军的进攻,仍然是以达旺和下察隅两个方向为重点突破,达旺仍然是主攻方向。我军一定要攻击到传统习惯线,这个推进幅度已经超出1962年的最远推进距离。
这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必须现在澄清!就是所谓的“中印传统习惯线”,到底是如何划的,也从来没有一个正式的文件和条约。当代的中方出版的地图,是划在了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和藏南山地森林的天然分界线上。还有一种划法,在1987年,中印桑多河谷冲突期间的新闻联播里广播过,笔者还记得是邢质斌播报的:中印传统习惯线,应该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水线)划定。这两者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所谓“山脚森林线”和“河北水岸线”之间,还有一个南北宽度在20公里到40公里之间,东西长度高达420公里的肥沃河谷平原地带,这里可有数百万常驻人口!
若我们推进到“山脚森林线”就停止,那么将在未来面对一个正面宽度400公里以上,纵深在40公里的印军反击地带!我方在新占领的宽大山脚正面,不可能处处设防来守卫,因为藏南的大部分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根本没有道路,即使要勉强防守,弹药和后勤根本就跟不上!而且还会再次出现“两山轮战”和洞朗对峙一样,双方战线只隔两米,枪口对枪口的尴尬局面!我方弹药、补给跟不上,而印军后面是几十里的大平原,鱼米之乡。这种状况,会造成我方打下来也守不住!
其实我们不妨换一下思路,若不被地图上的“山脚森林线”束缚住手脚,而是乘胜直接推进到大河的北岸,那么对今后的防守,将变的易如反掌——我方是猛虎下山,而在河北岸防守的印军,是背水作战,心理极其容易崩溃!
其实早在1962年,我军取得瓦弄大捷以后,印度方面已经准备完全放弃大河以北的所有地区,甚至当地的印度银行,在渡河南逃期间,居然把所有沉重的银币都倾倒到了布拉马普特拉河里,据说有几百万卢比!以至于当地穷人,几十年来,不断的在这段河谷里“寻宝”。由此可见,我军一旦向南突破,一定要打下全部大河北岸,千万不要被地图所束缚。
完全占领北岸的好处很多:这样可以彻底打消印度方面反扑的可能。
因为布河的河谷宽度达到了15公里左右,整个400多公里长的河段,几乎没有一座现代化桥梁。以印军现在的工兵能力,败退到南岸后,再想渡河反击,将比登天还难!15公里的宽度,加上两岸边的沼泽地带,宽度可以接近25公里,这个宽度,已经超过了印军大多数榴弹炮的最大射程。也就是说,即使印军南逃后,不甘心失败,再发动对北岸我军的火力偷袭,由于距离过大,对我军的影响将相当有限。相反我军靠世界第一的火箭炮和大炮的超级射程、先进的空中侦查能力,可以对印军的冷炮阵地,进行拔点作战,打上几回合,印军绝对不敢再造次。
15到25公里的水网地带,双方的步兵已经脱离了接触。印军即使想通过特种兵偷袭,也会得不偿失。我军全部占领布河北岸后,将形成稳定的千年国界。
北岸的长条平原地带,盛产大米、茶叶、热带水果和水产品,完全可以解决我十几万大军的就地补给问题,这是在藏南的9万平方公里的高山森林地带完全不能想象的。甚至今后我方还可以向这里适当移民,让这里成为真正的“西藏的江南”。
占领北岸后唯一的麻烦,可能是当地原居民的安置问题。这些人可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相类似东亚人的阿萨姆土着原住民,这部分人好办,就地改国籍就是;而且他们现在在印度国内,过的最穷,长期受到印度本土人的歧视,一直羡慕我们西藏居民幸福生活,让他们改中国国籍,收入和国民待遇立即提高上去,他们绝对会非常欢迎。
另一部份,就是从印度本土,几十年来有计划移民到这里的印度人,估计也有百万之众。这部分人应该在战争期间,就吓跑很大一部分,剩下的老弱病残,可以选择同样改国籍,若不想改国籍,可以“礼送南岸或者返回印度本土”。
其实当地人都是些穷老百姓,只要给好处,大部分都是顺民。个别不服管理想闹事的,毙掉几个就基本解决问题了。可以规定这块地方解放的前三年,凡是不听话的,都可以看做反抗的印方武装人员,完全可以武力处置!
还有人觉得我们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占领整个印度东北部,甚至在孟加拉湾打开一个出海口!
笔者认为这样做,胃口过大,而且后遗症很多。
这么做首先等于全面接管了整个东北部。但这里有极其复杂的民族和历史纠葛,我们接手后,基本等于把印度的民族和地域矛盾,变成我们的内部矛盾,那些传统的反印武装,难免会把我们当做阻碍他们独立自主的新的统治者。在国际上,还要落下一个“侵略者”的口实。
而只打到布河北岸就停下,就理直气壮的多,因为这里是我们一直主张的领土,在国际上也可以解释的通。
真要打出一个孟加拉湾的出海口,不但牵扯到全部东北六邦,还会把孟加拉国也卷进来,因为不和孟加拉国置换领土,是不可能有出海口的,这样问题就更复杂了。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将后患无穷。属于胃口过大,不切实际。
其实,一旦我们占领河北岸,印度在东北六邦的统治就等于崩溃了。河南岸的几个邦,早就想独立,而且一直有反政府武装,一旦我们占领河北,那些一直想造反的地方武装,一定会“生吃”了溃逃的印军。
就像当年曹操追击袁绍逃亡辽东的两个儿子。逼迫的越急,溃逃的印军反倒可能和这些地方武装联合对付我们;若我们只做出渡河南下的样子而不真正南下,他们反倒会自相残杀,很快就会把印军头目的首级献上!
战争过后,南岸的各邦,一定会大闹独立,我们居中调停,不但不是侵略者,反倒在国际上留下一个“弱小民族解放者”的好名声。一旦这些邦在国际上先后独立,印度再想恢复这里的统治,将完全不可能。而我们将成为南亚政治的新庄家,并通过这些新独立的小国,完全切断印度与缅甸勾结的可能。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