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听我说南明(持续更新,讲述最后的汉人王朝无奈的末路,崇祯十七年开始)----孙敬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22: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节弗屈

  (1) 黄道周VS马士英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要问我,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写,有意思吗?

  为什么说他们是不同的人呢?

  在我们的印象中,黄道周是什么人?

  品学兼优、才德兼备的楷模

  那马士英呢

  趋炎附势、误国误民的小人

  可如果我告诉你,在某一件事情上,他们的选择惊人的一致,你信吗?或者说,你愿意相信吗?

  对于郑芝龙,黄道周终于愤怒了,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自己与郑芝龙吵也吵过了,骂也骂过了,这个人是什么货色,也都明了了。指望他出兵基本是奢望了。

  在痛哭一场之后,黄道周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亲自带领军队出发,去联络江西等地的明朝官兵,设法为朝廷打开局面。

  隆武元年的夏天,福建酷热难耐,这里本是黄道周的老家,现在他决定离开这里,率领自己招募来的三千士兵前往江西,走时在郑芝龙那里支了一个月的粮饷。不是黄道周节俭,是郑芝龙太小气,只肯给这么多。对此,尚气的黄道周出人意料的没有说什么,甚至连一个抱怨的神情都没有。性情大变的原因在于,黄道周知道,从此刻开始奋斗、挣扎和牺牲都只于他自己有关,无关郑芝龙,甚至无关皇帝。

  “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一个读书人,一个食朝廷俸禄的官员最后的选择!”

  决心很强,但黄道周实在不是领兵打仗的人物,他甚至连基本的方向都经常搞错。钱粮极度匮乏,三千人的衣食住行很快捉襟见肘,于是部队中的一位偏将建议他,遣散不必要的人员,只带小股精锐直接进入赣州,当时的赣州正在进行拉锯战,黄道周的到来有可能使战局发生扭转。但是将荣誉看的极强的他拒绝了偏将的建议。只是不停写字让人拿出去卖,以此换取粮饷。黄大学士才华横溢,书法堪称一绝,即便战乱之时也不愁主顾。

  这名偏将看黄道周实在不上路,不愿意陪他送死,自己跑回了福建。他的名字叫施琅。现在跟隆武干,后来又跟着郑成功,后来的后来又投降了清朝,进军台湾,灭了老东家的孙子郑克爽。与黄道周不一样,此人作风很活跃。与他想必,黄道周只能算是化石。

  如果说黄道周在江西期间毫无建树,那也是不公允的,他利用战斗的间歇对原左良玉的部将金声桓进行了策反,当然他没等到金声桓真正有机会反正的那一天。
  便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与他的战友一起被清军张天禄部俘虏,

  第二年二月初二,黄道周被押送南京,洪承畴企图劝降他,得到的回答是只求速死。

  三月初五,黄道周被昔日的同僚处死,时年六十二岁。

  从少年家贫的苦读小书生,到登堂入室的一品大学士,黄道周这一生坎坷多艰,却从未放弃,一直坚持到底。不想再评价他是迂腐还是自不量力,
  至少他从没有辜负他不应该辜负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道周一生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行军中,他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直到最后与他同死。我们常说情啊爱啊,其实有些情爱
  根本不需要讲出来吧。

  当黄道周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的时候,马士英正数次叩响仙霞关,请求隆武见他一面。

  这时的马士英在浙江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见到都要骂一句,似乎弘光亡国罪责全在他。好像如果没有他,形势便一片大好。

  为了摆脱窘境,马士英来到明军镇守的仙霞关,表明自己要觐见新天子的意愿。对此隆武是什么态度呢?从他说的一句话能看的出来。

  “帝王量大,则识必高。识高,必用舍公明。又何有乎东林、门户,魏党、马党之纷纷哉!呜呼,三党成,偏安矣;四党成,一隅矣!”

  意思是作为皇帝,气量大,见识高,办事公正清明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又怎么能怪大家结党呢?这几派如果有三个成了气候,明朝偏安就不错了;全成了气候,朝廷也就蜷缩在角落里。

  由此可见,他欢迎马士英的来到,就算不能收编,来谈谈也不错啊。

  皇帝想见马士英,朝臣怎么想呢。

  郑芝龙对此没有异议,他素来与马士英的关系很好,他把儿子郑成功送到南京读书,就是托了老马的门路。

  当然,郑芝龙在朝臣中,从来都是孤独的。

  听到皇帝准备放马士英进仙霞关,朝臣的都炸开了锅。纷纷上书反对这件事,说怎么能放罪魁入关,我等与其不共戴天,他若敢来,我们就走云云。

  看着朝堂下这群满脸愤怒的人,隆武终于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既往不咎就能办到的。众怒难犯,作为皇帝,他能做的只能是给马士英吃个闭门羹。

  马士英是个很有耐心的人,可能世人的白眼,他早已看开,并不差这一次。他先后七次来到仙霞关,表明自己不求再入朝堂,只想在朝廷之下做一名草民。他的表白没有换来宽恕,只换来了冷笑。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人相信他的话,那么其中一定有我。因为在马士英的身后,清军已经占领浙江大部领土,只要马士英愿意,以他的地位,混个前程应该不是天方夜谭。可他冒着危险,忍着嘲笑数次来到仙霞关,叩响一隅之地的朝廷,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地方叫做明。

  浙江的鲁监国不容他,福建的隆武帝也不理他,马士英陷入了绝境。

  关于这个争议颇多的人物的结局,世人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投降了清朝,有的说他被清朝杀了,我们到底应该信哪一种呢。

  绝境中的马士英游荡在浙江沿海地区,处境之凶险,生存之艰难,无须多言。即便如此,也没有他企图清朝的明证。在他之前殉难的夏允彝(夏完淳的爸爸),提到他时也有一些宽恕之词。夏允彝觉得,将亡国之祸都推到马士英身上是不公允的,自诩为正义化身的东林复社人士也应该承担责任。我无法知晓,马士英知道夏允彝这句话时,作何感想。他们曾经是同僚、敌人、死对头,现在算是互相理解了吗?

  对于马士英的结局,清廷只能拿来利用,绝对不会讲实话。真实的死因只能存放在绝密档案中,二百多年后,真相出现在了清史稿中:顺治三年六月二十日,“浙闽总督张存仁疏报:副将张国勋等进剿太湖逆贼,擒获大学士马士英、长兴伯吴日生、主事倪曼青等。捷闻,令斩士英等。其有功将士,所司察叙。”

  为何杀他?皆因不投降尔。

  看到这则记载,我不知是哭是笑。一个臭名昭著、以追名逐利闻名的官僚,最后竟然和大圣人黄道周选了同一条路,我觉得自己再加什么样的评价都已多余。

  就这样吧,节弗屈。


  (本章完结,敬请期待下一章)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20 19: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