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春秋三百年》第2部:流浪君王晋文公--吴闲云最新作品(<吴大师讲西游>作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31.古人“掩袂而死”是怎么个死法?


        齐桓公的第一位夫人,是天子的女儿王姬,没有生育;第二位夫人徐姬,死的早;第三位夫人蔡姬,在和他吵架后,还没离婚就又跟年轻的楚王跑了。
        因此,齐桓公的三位夫人都没为他生下儿子。在他众多的女人之中,地位可以等同于夫人的,就有6个,(排名不分先后,按儿子的出生顺序):
        1. 长卫姬,生的公子无诡;
        2. 郑姬,生的公子昭;
        3. 葛嬴,生的公子潘;
        4. 密姬,生的公子商人;
        5. 少卫姬,生的公子元;
        6. 宋华子,生的公子雍。

        这六位公子中,无诡的年龄最大。桓公的两个宠臣易牙、竖貂和他一党,希望能够被立为太子。其他几位公子,也都叫他们的妈去求桓公想立为太子,桓公居然也都一味地含糊答应,全没个道理。
        齐桓公本人则觉得他这几个儿子里面,最贤能的应该是公子昭,所以最后就把他定为了太子。公子无诡当然就不服气了。
        不久,高龄的齐桓公一病不起,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老人,努力的睁开双眼,又失望地闭上。人们都知道,他的大限已经到了,没得治了,只能等着断气。
        易牙就和竖貂商量,如果老头子一死,那就该按他生前的遗愿,立老二公子昭为新君。这样一来,公子无诡就没戏了,我们也都跟着没戏了。怎么办呢?
        二人定计,假传圣旨,在宫门外GUA了一块牌牌,上面写着:
        “寡人有持续阵发性的心悸,不能自主,需静心养病,最怕打扰。从即日起,任何人,一概不许入宫。特命竖貂守门,易牙巡逻。一应国政,俱候寡人痊愈之后,再来奏闻。”
        他们把住宫门,只让公子无诡一人住在长卫姬宫中。而其他的五位公子,想来问安,一律都不许入宫相见。
        等了三天,齐桓公还没断气,因为他生前吃的肉比较多,生命力顽强。易牙就和竖貂把侍侯他的人全部赶走,锁住了宫门,内外隔绝,只留下一个狗洞,叫一小厮早晚钻入,打探生死消息。

        再说齐桓公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突然醒来,又不能翻身,呼唤左右,没一个人答应。正在纳闷,只听扑蹋一声,一个女的从窗户上摔了进来。桓公睁眼视之,乃贱妾晏蛾儿。
        晏蛾儿是齐桓公的小妾之一,因为她弯弯的眉毛所以才叫这个名字。晏蛾儿说我曾经服侍过您,在一辆敞蓬马车里,那个过了的。
        齐桓公想了想,哦,好像是的。就说:“我觉得肚子里好饿,嘴里好干,我想吃点小米粥。”
        蛾儿说:“没有粥。”
        桓公说:“喝点热水也行。”
        蛾儿说:“热水也没有。”
        桓公瞪大眼睛:“为什么?”
        蛾儿回答道:“易牙与竖貂作乱,封锁了宫门,又筑起三丈高的墙,不许外人通行,我这是舍了性命,才从窗户里爬进来的。哪里还弄得到吃的呢?”
        桓公挣扎着问道:“呀,会有这种事?那,那我的孩子们呢……”
        蛾儿说:“宫门上挂了个牌牌,说您在养病,不想见任何人,公子们都被他们骗住了,挡在宫外,不敢进来。”
        齐桓公沉默了许久,深深地叹了口气,哭了起来:“管仲岂不是圣人乎!他叫我不用易牙、竖刁,我好后悔不听仲父的话,才落得今天这个下场!我还有什么脸面见仲父于地下?”
        然后,吐血数口,乃奋气大叫道:“天呀,天呀!我姜小白乃如此终乎?”
        于是,齐桓公就把衣衫掀了起来,盖在了头上,把整个脸蒙住。连连叹息了数声之后,一命呜呼哀哉,气断身亡了。
        把衣服或袖子遮盖在脸上死去,这就叫做“掩袂而死”。
        袂,这个字念mèi,指衣袖的意思。
        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先把自己的这张脸给捂起来呢?
        因为,没有脸见人了。
        既不想让活着的人看到自己,也不想在死后遇见以前的老熟人。那怎么办呢?那就在死前先把脸捂起来,别人就不认得了。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就这样因病抢救无效,于养病期间,在郁闷孤独中,一个人凄凉凉的去世了。在位共计四十三年,高寿七十一岁。风光了一辈子,只是结局不美。正是:
            周室东迁纲纪亡,首倡列国共尊王。
            北扫戎狄朔漠疆,存卫救邢义声扬。
            正而不谲许春秋,五霸之中业最强。
          四十余年号方伯,南摧西抑无敌挡。
            原来仲父死不得,一朝卧疾牙貂狂!

        小妾晏蛾儿见齐桓公已经死了,痛哭一场,跪在床下叩头道:“君魂尚未远去,待妾相随而去也!”便站起来弓着头向石柱子上使劲一撞,顿时脑裂浆流,殉节而死!做了一名忠贞烈妇,从此历史上有名。
        当天夜里,小厮从狗洞里钻了进来,看到地上血泊中挺着个年轻的女尸,床上躺着个不言不动无知无觉的齐桓公。马上跑了回去,“报、报告,主公已经升天啦!”
        易牙、竖刁二人大喜!这回好了,以后该咱俩吃香喝辣了。发兵!今夜杀了公子昭!明天就让无诡登基!

        且说公子昭不能进宫问安,正在挑灯独坐,闷闷不乐。突然听到易牙、竖刁的兵马杀声震天,吓的魂不附体,暗忖道,吾命休矣!当年父亲把我托付给宋公,如今事急,也只有先到宋国避难了。
        于是,公子昭慌不择路,从后门溜走,匆匆跳上一辆马车,抢在驾驶员坐的位置上,亲自开着车,载着他的仆人司机,望宋国急急逃命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8: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32. 春秋时期争夺君位最滑稽的闹剧


        齐桓公一死,易牙、竖貂秘不发丧,抢先打跑了太子昭。
        第二天上朝,百官都来了,因为昨天夜里,都听到了大街上的跑步声,喊杀声,惊心动魄,知道出了大事。
        竖貂宣布说:“太子已经叛国,仓惶出逃了。如今,这里只有长公子无诡,还在宫中。”
        百官诸大夫听了,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无诡并没受命册立,你们这不是在谋反吗!快快还我太子来!”
        竖貂大喝一声:“今奉先君临终遗命,立长子无诡为新君,有不从者,剑下诛之!”
        众人愤愤不平,当时就在朝堂之上乱嚷乱骂了起来:你若立了无诡,我们大家干脆都集体辞职好了!
        坐中一人,愤然跃起,乃是大夫管平(管仲之子),大骂道:“老子今天先打死你这两个奸臣!”说完,举起牙笏,就照着竖貂的脑袋顶门子上一敲。
        牙笏,就是官员上朝时捧在手里的那块版子,长两尺六,宽三寸,象牙或竹木做的,一敲,就是一个大包。
        竖貂呀的一声,好疼!一把揪住管大夫的衣领,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不松手。众官员一拥而上,乱殴了起来,易牙大喝道:“甲士们!还不动手!平日养你们何用?”
        于是,众甲士们(小兵),都拔出武器来,将诸大夫们(高官)好一顿乱砍!
        就这样,双方在朝堂之上斗殴了将近个把小时,最终寡不敌众,弱不胜强,当官的打不赢当兵的,都带着伤,挂着彩,乱窜跑出去了。清点人数时,被当场打死了十分之三的官员。

        易牙、竖貂见杀散了百官,就从宫中扶出公子无诡,来到朝堂之上,登基即位。
        内侍们鸣钟击鼓,甲士们环列两边。而跪在阶下拜舞称贺的大臣们,也就只有易牙和竖刁这两个小人了。无亏看了,冷冷清清,无奈的摇着头,又惭又怒,心中别样一番滋味。
        易牙、竖貂、无亏几个人商量之后说,如今第一庄头等大事,就是为去世的齐桓公发丧,然后再去慢慢收买人心。

        且说卫开方也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早已追随齐桓公多年,他听到无诡已被拥立为新君的消息,就对公子潘(老三)说,太子昭肯定是被无诡一伙暗算了,既然他可以自立为君,你凭什么不可以!走!
        于是,带着家丁死士,赶到朝堂,与无诡等人大打出手。
        老三骂老大不讲道理,但老大无诡这边的人比较厉害,占据了大殿,老三公子潘就去抢占了右殿,也搬张桌子,挂上大印,宣布自己才是齐国新君,开始亲政。
        不一会,公子商人(老四)也带着他的人赶来了,见老大占了大殿,老三占了右殿,他就马上抢占下左殿,也搬张桌子,自立为君。
        正在这时,公子元(老五)也带着他的人赶来了,他的势力最差,手下也没多少兵,他就把宫女里面的大个子都挑出来,一人发一幅盔甲,冒充作甲士,赶来相争。
        但整个齐国宫廷已经被三个哥霸住了,没有位置了,他就把院子锁起来,霸占了厕所:“有种的都别出来撒尿,憋死你们!”

        这样,齐桓公的六个儿子中,老二太子昭已经跑出国去了,老六公子雍最小,还在吃奶,所以这两个没有参战。其他的四个公子,就在朝堂上较劲,都说自己才是齐国的新君。一天之中,四位君主同时开张,挂牌营业了。
        这就叫:四虎争残肉,哪个肯松口。
        兄弟四个都不肯退让,僵持了好久好久才说:
        既然大家都是先君的亲生骨肉,家产谁没有份呢?咱亲兄弟也不必自相残杀了,免得外人笑话。如今之计:
        若太子昭回来了,那咱们都没理由和他争了,奉他为君,我等为臣。
        若太子昭不回来,那咱们就不如把齐国均分了,划作四份,大哥先拿,老三老四老五依次按顺序拿。老六还小,咱先别管他。

        大家都同意了,这样才叫公平。
        正在这时,后边传来一股特殊的腐臭味,一排小蛆慢慢爬了过来。
        原来,四位公子一直顶牛,互不相让,都怕别人当了国君,不知不觉已经长达六七十天之久,齐桓公的尸体挺在那里根本无人收殓,已经腐烂了,生了蛆,那些蛆从窗户里爬出墙外来,才被人们发觉。
        春秋第一霸主,生前风光无限,好不威风,但在他去世之后,竟是如此的凄惨,好生令人感叹!

        这时,国氏、高氏两家大夫来了,他们也就是当年扶立齐桓公上台的家族。高氏说,既然你们都是先君的继承人,怎么不孝顺呢?你们还是先把老爸的遗体安葬了,再去闹吧。
        于是,四位公子幡然醒悟,马上又去抢夺齐桓公的尸体,个个争当孝子。最后,尸体被大哥无诡抢去了,草草掩埋后,他就成了孝子。
        下葬的时候,无诡放声大哭道:“我是个不孝之人呀!我的罪过大于天呀,这并不是我存心不管死去的老爸呀,这都是他们三个弟兄把我逼成这样的呀!”

        按《左传》上记载的时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殡。”
        从十月乙亥到十二月甲戌,为整整六十日,十二月乙亥,就是第六十一天了。乙亥赴,赴就是“讣”的意思,通告的意思,齐桓公死了六十一天,才正式对外发布他的死讯。
        从乙亥到辛巳,又是六天,也就是说,齐桓公死后的第六十七天,才下葬,尸体早就腐烂的不成个形了。
        在传统的认识中,一般都把齐桓公的悲剧归为了道德范畴:是儿孙不孝导致的。这个理解其实比较浮浅,没从制度层面进行剖析。
        纵观齐桓公一生,尊王攘夷,极力维系了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但他最后恰恰死在了分封制的弊端上。
        虽然分封制自有他的好处,但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三个弊端:
        一是实力分散,不能强权集中,这样就容易陷入为君权虚弱的状态。易牙、竖刁一旦得势,也就敢于凌驾国君之上。
        二是过于平均,容易制造内乱,桓公的几个儿子,以前几乎近似于平起平坐,都有一定的继承权,当突遇巨变时,也就只好像分家产一样把齐国均分了才为上策。
        三是分封制只有向外面扩张分封时,才会越来越强大;若无能力向外发展,只在内部盯着老祖业瓜分,那用不了几代就越分越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6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33. 谥号就是贴在古代君王脸上最形象的标签

        古代的君主死后,就要根据他这一生的作为,来为他做个总结报告,算是盖棺定论。这个总结报告,要求非常简练,多余的话全部删除,最后只留一个字,一个最能够准确定位他的字。这就叫“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

        齐桓公的谥号,就是中间的这个“桓”字。
        “桓”,(huan,读:环)。
        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武定四方曰桓。
        桓就是大的意思,也是武的意思。依靠武力建立自己功业的人就叫“武”,齐桓公的功业并不是靠武力打仗获得的,他一生用武都是在为别人打仗,而不是为自己,这就叫主持正义,维护公道。
        他的武力,基本上都用在了“尊王攘夷”这个方面。
        桓这个字,介于文武之间,也有文的意思。对内处理国内事物,多用文的方式;对外处理国际事物,多用武的手段。
        桓的本意,就是宫殿门口最粗大的那根柱子,叫作桓表,俗称华表。那是天子的招牌,象征着公平。齐桓公一生都是在为公做事,所以就把他比作了那根高大的华表,称为“齐桓公”,载入了史册。
        华表是庄严的,尊贵的,粗大的标志性建筑。这是面子上的,但实际上,华表又是让路人题写谤词的“留言簿”。有什么反对意见,不同建议,都可以题写在上面,随便说,只要能让君王看到就好。
        因此,历史上凡被称为“桓”的人,都是在光鲜的外表下,充满了非议,成为天生的诟病。他尊贵,他高大,他留给人们说闲话。
        这就是“桓公”。

        齐桓公去世了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大打出手,把太子赶出了国。
        齐国的太子昭逃到了宋国,哭丧着脸请宋襄公出兵相助。
        宋襄公说:“当年,在葵丘大会上,你的老爸就曾把公子嘱托给了寡人,屈指算来也差不多快十年了。寡人从来不敢相忘,放心吧。寡人准备邀集天下诸侯,为你讨回公道!”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约集了卫、曹、邾三个小国的兵力,攻打齐国,来到了齐国的郊外。
        齐国的官员们都不支持老大公子无诡,欢迎老二太子昭回来,继承君位。于是,国内发生暴乱,将公子无诡、易牙、竖貂一伙全部都砍死了。
        这样,自立为君的公子无诡,就成了“齐废公”。
        废公,就是作废了的君主,不算数的君主。

        在宋襄公的大力扶持下,太子昭回到了齐国,成为齐国的君主,这就是“齐孝公”。
        齐孝公上台没有几天,国内再次发生了暴乱。
        老三公子潘、老四公子商人、老五公子元,三人聚在一起说:
        二哥太不讲道理了!为了争权夺利,居然勾结外国人,把大哥杀死了!咱们应该为大哥报仇!
        大哥是长子,理当该他继位;二哥只是次子,他凭什么要抢!咱们三人把他给灭了!然后,任凭大臣们公议,在咱三人中任选一个出来为君,免得受到宋国节制,如何?
         大家都说好!于是,又把老二太子昭打跑了。

        都说太子昭是最能干的一个人,但他却老是太不禁打,又哭丧着脸来求宋襄公。
    宋襄公正走在回家的半路上,忍不住笑起来:“我的天!不是把你扶上位了吗?差劲!”只好调转车头,再来齐国,平息了叛乱。
        三位公子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齐孝公也就是太子昭,到这时这才把他的位置坐稳。

        齐孝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指责他的几个兄弟们对老爸不孝!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
        言下之意,就是他才是最孝顺的一个儿子。
        为了体现他的孝,他就把老爸齐桓公的尸体从土里刨出来,为他再次风光大葬!因为上次公子无诡是草草下葬了事的。
        这一次改葬,葬了多少呢?
        后来到了西晋永嘉年间,齐桓公的墓被盗了,发现里面有一个水银池,寒气逼人,有金蚕数十斛,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而陪葬奴仆的骸骨就有几百人之多!骷髅头里都含着珍珠,穿着玉衣。桓公生前的钟鼎壶鉴,衣戈车马,也都全部一应做了陪葬。
        足见当年厚葬的奢华。
        齐孝公做了这样一件大事之后,他就成为孝子了,所以,后来他去世的时候,谥号就是“孝”,——齐国最孝顺的国君。
        这个谥号也从侧面反应出:齐孝公其实是个无能之辈。
        因为,他上台之后的十年里,庸庸碌碌,实在是找不出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无法给予他更高的评价了。在他的一生中,最值得吹嘘炫耀的事,也只有风光大葬他老爸这一件事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宋襄公究竟凭什么可以排入春秋五霸

        在春秋五霸里面,有人说,宋襄公他算老几啊?他有什么资格当五霸之一呢?一没有打什么经典的胜仗,二没有使宋国一跃成为强国,那他为什么就能成为五霸之一呢?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先把宋襄公图霸的历程,简要的概括一下:

        1. 齐桓公非常欣赏宋襄公
        宋襄公的父亲开始并不服齐桓公,但是后来审时度势,却成为了紧紧追随齐桓公的最亲密的战友。他一心跟着齐桓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齐国的称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前651年,正在齐桓公举办旷世规模的“葵丘会盟”的这一年,宋襄公的父亲去世了。于是,宋襄公就参加了这次最著名的大会盟。
        在这次高峰会议上,齐桓公非常欣赏年轻的宋襄公,亲切的握着他的手,与他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并且把太子昭托付给了宋襄公。
        这是宋襄公第一次在国际上露脸,得到了春秋第一霸主的青睐,具备了最佳的政治资本,率先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2. 宋襄公以仁义闻名
        齐桓公为什么会非常欣赏年轻的宋襄公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齐桓公和宋襄公父亲的关系非同一般;二是因为宋襄公这个人很早就以“仁义”闻名于诸侯。
        宋襄公排行老二,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这个哥哥名叫目夷,是他老爸的小妾所生。因为是小妾生的,就没啥名分了,但在他老爸去世的时候,宋襄公居然主动让贤,要把宋国君位让给他的哥哥目夷。
        理由是:哥哥为长,弟弟应该听哥哥的。
        作为太子,主动要把君位的继承权让出来,这在春秋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所以从这个时候起,他就被世人刮目相看了。
        而他的哥哥,也很知趣,坚决不干,再三推辞之后,最终还是让宋襄公做了宋国的君主。宋襄公就让他的哥哥目夷当上了宋国的首席大夫——总理。
        因为有着让贤的美名,使他成为了一个“仁义”之人。所以齐桓公非常欣赏他。

        3. 宋襄公首次号令诸侯
        齐桓公去世了以后,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君位,大打出手,闹的齐国不得安宁。太子昭被打跑了,来到宋国求助宋襄公。
        宋襄公为了护送公子昭回齐国当国君,他就约集、号令天下的诸侯们,都派兵来相助太子昭,以壮大声势。
        但是大部分诸侯一见是宋襄公出面号召,就没几个人理他了,只有卫、曹、邾几个小国派了点人马来了。
        宋襄公大怒,为了立威,他就把故意迟到的滕宣公扣押了起来,又把不来的鄫国国君杀了,当作祭品用了,以此来威胁震恐诸侯。
        这样,在诸侯霸主齐桓公去世了之后,宋襄公的名声、地位,也就自然而然的快速火了起来。

        4. 宋襄公平定了齐国之难
        宋襄公带着卫、曹、邾几个小国,号称国际维和部队,来到齐国,平定了齐国之难,让齐国太子昭当上了齐国君主。
        这样,宋襄公的名气就更大了,连齐国的事务都要由他来裁定,那天下的诸侯们,谁还能和他相提并论呢?
        从此,宋襄公自认为功高无比,天下的霸主之位,也就非他莫属了。

        春秋时期的那些“霸”们,可以排出大大小小的十九霸出来,但真正的霸主,实际上只有五位。
        霸,就是伯的意思,伯就是老大的意思。特指“诸侯长”,率领天下诸侯的头头,就是诸侯之长——霸主。
        这是齐桓公按照管仲的策略而首创的。是否成为霸主,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看是否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
        齐桓公生前,有着两个身份:一是齐国君主;二是诸侯霸主。
        作为齐国君主,齐国就是他的私有财产。
        作为诸侯霸主,他就是“大周诸侯协会”的会长。
        前者,齐国可以继承给他的儿子;而后者“大周诸侯协会会长”的职务,则是要许多诸侯们坐在一起,靠大家推举而产生的。
        在齐桓公去世了之后,第一任诸侯霸主也就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就应该产生新的第二任诸侯霸主了。
        谁可以成为第二任霸主呢?按当时的情形,以及齐桓公的意思,倒还真的该轮到宋襄公来坐这个位置了。
         所以,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的意外的情况发生时,那就该宋襄公来接替齐桓公,成为新任的“大周诸侯协会会长”。

        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宋襄公,在事实上,他的确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霸主,也做了一些霸主身份该做的事情。但是他还没拿到证,没得到天子的册封。
        所以,宋襄公只是事实上的霸主,而不是合法的霸主。
        (如果按实力来排的话,他也可以算做春秋时期的一霸,但却排不进实力最强的前五名。说他算一霸还是可以的,但说他是五霸之一,则不对了。)

        终上所述,宋襄公是在接他老爸(齐桓公的重要合作伙伴)的班,和受到齐桓公的青睐这两个有利的条件之下,才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新一任霸主的。理所当然。
        接替的,过渡性的。
        他靠的并不是实力,而是名分。
        所以,你说打仗不行也好,没有能力也罢,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那一段时期的霸主。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35.古代政治竞选中发生的一起斗殴事件

        话说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去世了以后,宋襄公就以第二任霸主的身份自居。
        宋襄公说:“早在十年前,我仁义的美名就已经远播四方,连齐桓公都敬佩我。现在,齐桓公死了,是寡人力挽狂澜,不负桓公之托,击破了四个公子,平定了齐国之乱,功莫大焉,寡人理应做天下的盟主。”
        他的哥哥,宋国总理,也就是老国君的小妾生的,名叫目夷,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算了罢,上天不保佑我们商朝已经很多年了,(宋国是商朝的后裔遗民),你争那个虚名干啥呀?惹祸上身呢。”
        宋襄公不听,一意孤行。他广发英雄贴,号令天下的诸侯们,都于这一年的秋天七月某日,来宋国的某郊区,参加由他举办的国际首脑高峰会议。
        就像当年的“葵丘会盟”一样,他也想模仿复制齐桓公称霸的做法,一举成名。

        却说南方的楚成王接到会盟的邀请函后,看了十分恼火,又轻蔑的直想笑,他恨恨道:“天下竟有这种无知的人!不自量力,这宋襄公算老几啊!就他还想当霸主?狂的不得了哒!”
        楚王就和楚国的各位大臣们商量,去,还是不去。
        去了,有失自己的身份,不去,又失去了一次好的机会。
        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中原的宰相)就为他谋划了一条妙计,去破坏宋襄公企图称霸的野心。
        楚王说:“宋君狂甚!寡人欲主中华之政久矣,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今天正好借宋君之力,为寡人扬名,不亦可乎?”
        于是,楚王带上成得臣、斗勃二将,各选了精壮勇士几百人,都装作普通随从,前来宋国赴会。

        再说宋襄公准备出发的时候,他的那个哥哥目夷又提醒他说,楚国人强大,又不讲信义,你最好还是多带点保镖去。
        宋襄公正气凛然的一口拒绝道:“仁者无敌!寡人需要带什么保镖?寡人与诸侯们早就约定好了,是‘衣裳之会’,若带兵去,岂不是自我毁约,失信于人吗?以后寡人我还有什么脸在外面混呀!”
        所谓衣裳之会,就是指都不带兵,友好协商的那种会谈。这与“兵车之会”相对。
        目夷说:“既然这样,你怕失信于诸侯,那就让我带一百辆战车,埋伏在会场的三里之外,怎么样?还可以暗中保护你。”
        宋襄公白了他一眼:“有这个必要吗?你想的真多!”临走的时候,襄公还不放心,怕他惹是生非,失了信义,就要他跟着一起去,盯的紧紧的,免得搞破坏。
        目夷说:“这样最好,我也放心不下你,正要同去。”
        于是,宋襄公就带着他哥目夷,一同来到了会所。

        没几天,楚、陈、蔡、许、曹、郑六国之君都来了。只有齐孝公和鲁僖公两位没来,因为齐孝公和鲁僖公从心底里都不服宋襄公,你凭什么领导我们啊。
        到了会盟的这一日,七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欢聚一堂。大会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矮矮胖胖的宋襄公,以盟主的身份自居,洋洋得意。
       
        大会第一项,宋襄公率先发言:
        今天是个和美的日子,我们各国的高层首脑们欢聚一堂,是为了大周的稳定,天下的安宁,进一步贯彻齐桓公尊王安民,息兵罢战的方针,这样,天下百姓苍生都可以永享太平之福,大家同意吗?
        楚王说,我同意!我们都是大周的臣子,理应紧紧团结起来。自从尊敬的盟主齐桓公去世以后,就一直没有诸侯长了,但不知这一届的盟主将会是谁!
        宋襄公说:“有功论功,无功论爵,这还有什么话说!”
        论级别,爵位分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宋襄公是公,所以他的级别最高。而楚王在大周朝的官方身份,实际上只是排第四等的子爵,级别最低。《左传》里面一直都是称他为:楚子,而从不说他是楚王。
        所以,宋襄公说:“不好意思,论级别,寡人侥幸列为公爵,比在坐的各路诸侯们都要高些,这次盛会,就请以我为盟主吧。”
        楚王,也就是楚子,他不同意了:“这不行!若论级别,你不过只是区区一个公爵,而我却是王!我称王已经很久了!难道你没听说过吗?你这个公,难道比我这个大王还大吗!”
        宋襄公听了,大吃一惊!道:“普天之下,只有周天子一人才是王,你这个王是自己冒称的,假的,假王岂能压我真公?”
        楚王说:“寡人这个王既然是假的,那谁教你请寡人来此?”
        宋襄公支吾道:“这、这……”
        楚王的随从成得臣在旁边大喝一声:“今天这个事,只需问一下在座的各路诸侯,你们是跟楚国来的?还是跟宋国来的?”
        陈、蔡两个小国,老是害怕楚国,就连声说,吾等都是奉楚国之命来的。而郑文公更是个两边倒的墙头草,他大喊道,当尊楚王为新一代的霸主!
        楚王呵呵大笑道:“宋君,你还有什么话说?你也不看看,天下诸侯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走近前来,笑眯眯地轻抚着宋襄公的肩头,另一只手,猛地给了他一拳!
        宋襄公就扑的瘫软在了地上,痛苦地紧捂住肚子。
        楚王指着他的鼻尖道:牛你妈个逼!兄弟们,上!
        只见成得臣、斗勃把衣服一脱,里面穿着铠甲,携着利刃,腰间各插了一面小红旗。把旗子一招,那些跟着楚王来的随从们,都把衣服脱了,露出盔甲,拔出武器,飞奔而来,把宋襄公举办的这个会所给砸了。
        各国诸侯看到这种架势,早就吓得魂不附体,想跑都没地方跑。
        就这样,宋襄公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召开的诸侯大会,本来是想大出风头,以确立他霸主的地位的。但没想到楚王也想争当这个盟主。他把宋襄公揍了一顿后,两个手反剪起来捆了,叫他跪在那里。
        宋襄公没有办法,只好当着众多诸侯的面,老老实实的跪在那儿。
        长的虎背熊腰、五大三粗的楚成王,一屁股坐在宋襄公为他预备好的“盟主”的椅子上,开始居高临下的教训宋襄公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36.宋襄公称霸时竟被人绑架勒索三个月之久

        宋襄公想当上霸主,他就模仿齐桓公搞了一个诸侯大会盟,没想到,在这次会盟上却被楚成王当场打翻在地,捆了起来。
        楚成王的随从成得臣把宋襄公按在地上,将他的两个袖子紧紧捻起来,反剪着手绑了,叫他跪在那里,听候发落。
        然后,楚王指挥他的士兵们将公馆里准备的献享犒劳之物,全部掳掠一空,包括宋襄公带来的那些车,也都变成楚王的了。接着,楚王当着所有诸侯的面,指着宋襄公的鼻子教训道:“死胖子!你知不知罪——!”
        你!趁着齐桓公的丧事,擅自出兵干涉齐国内政,一罪也;
        你!乱用私刑,仅因为迟到,就拘捕、侮辱了滕子,二罪也;
        你!好没人性,用活人(鄫子)代替牲口,祭祀鬼神,三罪也;
        你!恃强凌弱,为一点小事,就欺负比你弱的曹国,四罪也;
        你!不度德量力,又不务正业,居然妄图称霸,五罪也;
        你!妄自尊大,见了寡人,全无逊让之礼,六罪也。
        最后楚王宣布:
        “有了这六条罪状,寡人将伸张正义于天下,统领甲车千乘,战将千员,踏破睢阳城,为齐、鄫各国报仇!请大家诸位坐在这里静候佳音,看寡人取了宋国回来,再与诸君痛饮十日!”
        诸侯们只得唯唯诺诺,宋襄公顿口无言,欲哭无泪,就像木雕泥塑的一般。

        不一会,楚国大兵迅速集合了起来,号称千乘,其实只几百。他们押着宋襄公在前面开路,向国都杀来,想趁着这个机会灭了宋国。
        宋国人在城上一看,咦?主公不是当上霸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楚国人大喊道:“里面的人听着!我们是国际警察,你们的国君在我们手上,快快开门投降——!”
        却说公子目夷早就趁着混乱,先跑回去了。他在城内和公孙固两个一起组织了人马,顽强抵抗,拒不开门。
        楚王大怒,喝教攻城,士兵们用大木柱子像和尚撞钟一样猛撞城门。城上的宋人乱箭齐发,射的楚人抱头鼠窜。
        打仗的时候,攻城最难,守方便宜,再者楚王这次会盟带的人也不怎么多,所以一时也捞不到好处,只好撤兵回去了。

        就这样,宋襄公被楚王强行带回了楚国,关押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小黑屋子里,叫他悔过自新。同时等待宋国拿钱来赎人。
        等了好久,宋国方面没有动静。楚国就派使者来到了宋国。
        “你们的国君,还被拘押在我国,生杀大权在我们手里。如果你们肯早日投降归顺,我们可以保证你们国君的人身安全!”
        宋国的公孙固说:“没问题,要杀要剐,随你们便!我国已经立了新君继位,就是目夷先生。至于宋襄公,已经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楚国人楞住了,又说:“我们准备送他回来,你拿什么酬谢我?”
        公孙固说:“宋襄公已经做了俘虏,你就是放了他,我们也不会让他回来,因为他玷污了祖宗,辱没了社稷。这个人已被开除了国籍。”

        楚王听说后,他就为难了,放了不划算,杀了也无益。唉!宋襄公这个烂货,砸在手里抛不出去,怎么办呢?
        左思右想,最后想了一条妙计,决定把鲁国也拖进来。
        于是,楚王写了一封国书,交给鲁僖公,让鲁僖公来和他一起审判宋襄公。
        鲁僖公看了国书大惊!
        原来,这宋襄公和鲁僖公,都是齐桓公生前最得力的两位盟友。
        现在,楚王的国书上明显有着两重意思:一是要嫁祸于鲁僖公,让鲁僖公和楚王一起杀掉宋襄公,使鲁僖公也背上不义的骂名。二是恐吓鲁僖公,我们先干掉宋襄公,下一个就要对付你了!
        鲁僖公这才真正感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他们都是黄河流域一系的国家,而只有楚国是长江流域的国家,现在,楚国的势力就要扩张过来了,鲁僖公害怕了:“寡人我好后悔,当时真不该拆宋公的台,我们还是应该团结才对。”
        于是,鲁僖公就邀集了郑、陈、蔡、许、曹等国的诸侯们,一起来向楚王赔罪求情,希望楚王大人大量,网开一面,放宋公一马。
        有鲁国出面求情,楚王就可以做个顺水人情了。这是因为看在鲁公的面子上才放的,鲁公也因此而又欠下了楚王一个人情。
        现在,楚王就可以释放宋襄公了。
        但是,楚王提出了条件:放了宋襄公可以,不过,你们都要尊我为盟主才行。
        墙头草郑文公又第一个带头表态:对!咱应该尊楚王为盟主。
        鲁僖公说:“当盟主必须仁义,才能使人心悦臣服。我国原来与宋国有着同盟之谊,若坐视不救,恐被天下豪杰耻笑。现在,只要你放了宋襄公,寡人敢不惟命是听?”
        于是,楚王就把宋襄公释放了,让他出来与诸侯们相见。宋襄公羞愧不已,满肚子不快,却又不得不向众诸侯们称谢。然后,楚成王和众诸侯们聚在一起盟誓,由楚成王执牛耳,(执牛耳者即为盟主),然后宋、鲁、郑、陈、蔡、许、曹等国,依次受歃。

        这样,楚成王就取代了宋襄公的位置,终于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霸。但是,他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霸主,因为他还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正式册封。
        所以,他就写了一个申请,报上去,等待天子的批准。(呃,这个周期,应该有点长。需耐心等待。)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真正的春秋第二霸主,还并没有正式诞生。但楚成王显然是很有希望的。

        再说散会之后,各位国君都陆续回去了。
        宋襄公却没有地方去,他秋天被拘捕,冬天被释放,几个月里,他的哥哥公子目夷已经即了君位,所以他就不好意思再回去了,回去也没脸见人,他就决定一个人搬到卫国去住算了。
        走到半路上,他哥派人来接他了,说,当初之所以抢你的君位,是为了更好的帮你守住国家,才临时冒名称君的。现在,你已经平安的出来了,那就还请你继续主持工作吧。
        于是,宋襄公灰头灰脑的又回到了宋国,复位为君,他哥就退了位,还当大臣。
        重新上位的宋襄公,大骂楚成王不讲信义,不仁不义之辈还能当得了霸主吗?所以,铁了心,坚决要和他对着干到底。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6: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37. 仁义霸主宋襄公为何留给世人笑柄?


        话说宋襄公想成为霸主,不料却被楚国人捉去侮辱了一场,怨恨之情,痛入骨髓,只恨自己势单力微,不能报仇。
        他怪谁呢?怪那个郑文公。
        郑、宋、鲁、陈、蔡等等国家,都是吃黄河水长大的,与南方吃长江水的楚王势不两立。这两边倒的郑文公居然公开叫嚣,要让南方的楚王来当中原的霸主。
        这让中原的各路诸侯们情何以堪!
        所以,为了中原诸侯的共同利益,宋襄公决定向郑国这个叛徒败类开战!

        公元前638年,春三月,郑文公到楚国拜见了楚王,把楚王当作天子一样行朝贡礼。宋襄公听说后大怒,就于这一年的夏天,起倾国之兵,亲自来讨伐郑国问罪。
        上卿公子目夷说,如果你去讨伐郑国,楚国必然干涉,灾祸就在这里了,不如先忍一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大司马公孙固亦劝他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楚国佬比较强大。
        宋襄公发怒了:“既然你们都不愿去,那寡人就一个人去!”
        公孙固不敢再多嘴,跟着他去了。留下目夷守城。宋襄公自己担任主将,公孙固为副将,率领宋国大军杀奔郑国而来!

        郑文公大惊,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楚王正要发兵,大夫成得臣说,去救郑国,还不如直接攻打宋国。
        因为宋襄公曾经被我们抓住过,宋国人早就吓破了胆。现在,他们去打郑国,国内必然空虚,我们乘虚而入,他再赶回来自救,疲于奔命,哪还是我们对手?
        楚王说,你讲得很对,就按你的意思办,出兵宋国!封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率领楚国大军杀奔宋国而来!
        宋襄公正与郑文公僵持,未分胜负,突然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就急忙收了兵,匆匆忙忙往回赶。来到宋国的边境,泓水北岸,摆下车阵,抗拒楚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
        公孙固提醒宋襄公说:“楚国人这次来,只是为了援救郑国。我们不如和谈,不可交战,楚国必然收兵回去。”
        宋襄公道:“楚国已经欺负到我们家门口了,还跟他们和谈?那咱们还要不要继续齐桓公当年的霸业?”
        公孙固又说:“楚国蛮子很厉害,我们的兵马,既没他们的多,也没他们的壮,这怎么打的赢啊?”
        宋襄公大喝道:“楚兵虽多,仁义不足。寡人兵甲虽少,仁义有余!当年周武王三千兵马,战胜殷纣王亿万之众,靠的就是仁义也!你若叫寡人去和这些不讲仁义之辈和谈,还不如直接去死!”
        于是,下了战书,双方约定,十一月初一,在泓水附近的一块空旷的草坪上,两军正式决战!宋襄公叫人做了一面巨大的旗帜,上面绣了两个大字:“仁义”。然后,严阵以待。

        且说楚将成得臣的兵马,都聚集在泓水的南岸,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渡河。
        公孙固又对襄公说:“楚兵已经开始渡河了,我有一计,可以迅速打败他们!”
        宋襄公问:“什么计?”
        公孙固说:“等他们过河,过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把先过来的这一小半兵马包围起来消灭掉,楚军必然首尾难顾,这样,我们不就胜了吗?”
        宋襄公指着大旗说:“你鬼点子真多!人家正在过河,你居然想着去趁机偷袭,你妈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心理阴暗的家伙!你也不抬头看看,认得‘仁义’这两个字不?”
        公孙固听了,只得暗暗叫苦。
        不一会,所有的楚兵全部都过了河。
        成得臣在那里指挥士兵们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公孙固又对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现在还没有摆好阵型,如果我们一鼓作气,急鼓而冲之,楚军必然大乱!……”
        话还没说完,宋襄公照他脸上唾了一口:“咄!你这个小人,竟然不顾万世之仁义!人家的阵型还没有摆好,你就想不择手段偷袭人家!真是岂有此理!我们这是仁义之师,请你再别给我们脸上抹黑!”
        公孙固只好又在一边暗暗叫苦。
        又过了一会儿,楚兵的阵势已经都摆好了,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看了,脸上都有惧怕之色。
        宋襄公传令道:“各位将领们,士兵们,等会儿开打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敌人的头上有没有白毛,有白头发的老人,和已经受了伤的人,我们不许再打!”
        公孙固气的眼睛直翻,差点当场晕过去了。

        双方的战鼓都使劲的擂了起来,两军正式开始厮杀!
        战车对战车,长戈对大戟,相互对冲,来往交错,一迎一击为一个回合。
        两军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宋军渐渐落入了下风。
        宋襄公挺着长戈,站在战车上,毫无惧色,催车直进,冲入楚阵。成得臣见了,大喝一声:“死肥猪,敢来与我决斗!”一挥手,就把那只大戟插到了宋襄公的屁股上。
        顿时,宋襄公的大腿开了花,膝筋骨也断了,已经不能站立,栽倒在地上,身上又受了好几处创伤。宋军顿时大乱,混战之中,抢回宋公,溃败而逃。
        战争是残酷的,打仗就是打仗,像宋襄公这样定要与敌人公平决斗,失去良机就是必然的了。敌人打胜了,并不会领他的情;他自己的人,也要骂他傻。
        《左传》上如实的记录了这次战争:“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门官,就是宋襄公的亲随卫队,被全部歼灭了。
        伤股,股就是大腿。从这之后,宋襄公就成了一个瘸子,一走一拐,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腿伤都没有治好。
       
         泓水之战,以楚国人的胜利而告终。楚将成得臣也因为这次战役而被楚王记了一大功,不久就升他做了楚国的令尹(宰相)。这一战,标志着宋楚争夺霸权的最后终结,宋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力量敢与楚国抗衡了。
        宋襄公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回去的时候,他的亲人们都责怪他。
        宋国的国人们,也都纷纷围着他骂,骂他没用。
        在以后的历史中,人们更是把宋襄公的这种战争观念当作笑柄谈资。
        明朝的冯梦龙干脆直接说“假仁假义宋襄公”,把他鄙的一文不值。
        但,宋襄公自有他自己的说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宝宝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38. 被误传了两千多年的“仁者无敌”

        仁者真的可以无敌吗?
        公元前638年,楚、宋两国为争夺霸权,爆发了“泓水之战”,以“仁义之师”自居的宋襄公,在战争中被楚国人打残了一条腿,成为一个瘸子,大败而回。他所标榜的仁义,也被后人当作笑料讥讽。

        宋襄公是个迂腐之人。吃了败仗之后,宋国的父老乡亲们天天都骂他无能。但宋襄公解释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君子作战,不打已经受伤了的敌人(不重伤:不重复二次伤害)。不擒捉年纪大了的敌人(二毛:头发有两种颜色,即有白头发的人)。不在险要的地方伏击偷袭敌人。
        古人打仗,以战为礼。是非常具有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公开公平的决斗,不许耍诈,不搞阴谋。对方的阵型还没摆好,就不能攻击。
        宋襄公用他的实际行动,成为最后一个自觉维护周礼的人。虽然迂腐,但仍不失为一善人。
        他哥哥说他根本就不懂战争。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胜,你既然这么仁义,那为什么还要和他打仗呢?干脆去给他当奴隶,免得大家伤亡流血,不是更好吗?又何必要疆场厮杀呢!
        宋襄公就再也没话可说了。但他还是固执的坚认自己的“仁义”没有错。虽然他的仁义之师被打的大败。

        “仁者无敌”这个词最早见于《孟子》。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这个“必”字相当重要。可以称霸的,必定是大国。也只有大国(强国),才具备了称霸的先决条件。
        而大国,却并不一定都能称霸。
        哪些大国才可以称霸呢?以强大的力量做为后盾,再借以“仁义”的名义为幌子,才可以称霸了。
        简单点说,一个强(大)的,想去欺负一个弱(小)的,就得采用假借“仁义”的方式来进行,人家才会服你。如果采用“残暴”的粗野手段,人家肯定不会服你。
        所以,“仁义”是强大者征服弱小者的超级法宝!这样,才可以配得上“仁者无敌”这四个字!而弱小的想用仁义去欺骗强大的,那就是自欺欺人了,也就会像宋襄公那样,徒留笑柄。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宋襄公肯定是知道这些道理的,但他为什么还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标榜仁义呢?真的是他糊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吗?也许事实上未必如此。
        古人讲得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当环境对自己实在不利,搏权博利都已经博不到了的时候,眼看就要死到临头了,那就干脆做临死前的最后一博,拼了丢弃自己的性命,也要博一个“仁义”的美名!
        宋襄公知道楚国的实力,知道自己不是楚成王的对手,即使齐桓公生前也没有真正降服过楚成王,又何况宋襄公呢?
        所以,宋襄公打不赢楚国是肯定的,即使偷袭偶尔获胜,也必定会遭到楚国更疯狂更残忍的报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打都是个输,那就干脆让自己输的体面,以成就自己万古“仁义”的美名!
        这样,宋襄公因仁义而输,也就成功的掩饰了实力上的不济。

        我们再来说楚成王。
        楚国已经成为了当时的最强国,具备了称霸的条件。如果楚成王再施予“仁义”的方式手段,获得诸侯们的尊敬,那他就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了。所谓“以力假仁者霸”,这才是仁者无敌。
        但楚成王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还专拣不仁不义的事来干!
        说三个方面:
        泓水之战前,宋国、楚国最先会盟的时候,都讲好了,不许带兵,但楚成王偏偏耍诈,带了兵去,把宋襄公当场给劫持了,毫无理由的把他抓走,关了几个月。
        这样一来,楚成王就成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寒了所有诸侯们的心。谁还再敢相信他说的话呢?这是第一个失策。
        接着,泓水之战。郑文公请楚国帮忙,楚国答应了,如果来到郑国的战场上,倒也没啥好说。但楚国不声不响,不宣而战,直接去偷袭攻打宋国,这就有违当时的“战礼”了。
        战争中,楚军打败了宋军,把那面绣着“仁义”两个大字的旗帜抢了过来,极尽侮辱。则是充分展示了楚军“反仁义”的行为。
        所以,宋襄公把自己刻意打造成正义一方的结果,就是让楚成王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非正义的角色。即使楚军胜了,也失掉了诸侯们的心。

        泓水之战后,楚成王大胜宋军,押着抓获的俘虏,凯旋而归。经过郑国时,郑文公夫妇俩都亲自跑出城来迎接,行九献礼,把楚成王当作天子一样接待。
        因为这郑文公的夫人,是楚成王的妹妹,所以郑文公也就最支持楚成王当霸主了。
        楚成王的妹妹为郑文公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伯芈,一个叫叔芈,都只十三四岁,还没嫁人。楚成王就叫这两个外甥女为他敬酒,吃的酩酊大醉。
        天黑之后,就把这两个宝贝女儿拉入寝宫,遂成枕席之欢。他妹妹在门外彷徨了一夜,不能入睡,直骂他是个畜生,真禽兽也!
        第二天,他妹妹找他要人。楚成王就把他抓来的那些奴隶,分了一半,送给他妹子,算是给钱打发了。然后,就把那两个美貌的外甥女强行拉上车,扬长而去了。
        郑文公和他的大臣们,都只敢躲在一边,骂他不是人!不得好死!

        宋襄公行仁义,但因为实力不够,所以没成为霸主;楚成王有这个实力,但专干不仁不义的事,所以也没能成为霸主。这两个都想当上第二代霸主的人,其实都没有达到“仁者无敌”的标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39.谁是成就晋文公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



        话说重耳来到齐国之后,做了齐桓公的女婿,娶了第四个老婆齐姜,还得到二十辆车。从此告别了过去的贫寒生涯,在齐国安家落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饱受苦难的重耳,从此再也不想什么复国的大事了,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样的日子差不多过了六年。

        一天,赵衰和狐偃把他们的人都悄悄叫到野外开会。
        赵衰环视一下四周,问道:“人都到齐了吗?”
        “都到齐了!”
        “好!咱们今天的议题是,怎样让老大脱离齐国,咱们在外面流浪奔波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回去博个功名吗?”
        介子推说:“对。现在,齐桓公已经死了,齐国很不稳定,咱们已经指望不上齐国了。”
        狐偃说:“诸侯们现在都不听齐国的了,我们还呆在这里,已经没有了意义。不如再到别的国家去吧,也许更好。”
        魏犨怒叫道:“我们都以为公子是个有为之人,才不辞劳苦,跟随着他。可他现在变了,一点志向也没了,以前三天可以见一次面,如今十天见不到个人影,照这样下去,咱们还有个狗屁指望!”
        狐偃说:“公子的意志已经被消磨了,他舍不得这里的富贵,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咱们还是来硬的吧,把他强行劫持出去!”
        赵衰说:“好!如今齐国乱了,还有宋国,我听说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他正在号召诸侯与楚国争霸,咱们不如先到宋国去投奔他吧。总比呆在这里要强。”
        最后,几个人议定了计谋:先把公子重耳骗出城,只说是邀他一起到郊外打猎,免得被夫人发觉了不放人。等出了齐城后,大家便把他劫持了,强行上路,逃离齐国。

        却说当时,几个人正在密谋商议,不料附近有几个女子,在树上采桑喂蚕,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就赶紧飞奔回去,向齐姜汇报。
        夫人齐姜听后,喝道:“哪有这种事情,不得乱讲!”就把这几个采桑女骗到一间小黑屋里,关起来,全部杀掉了灭口。
        然后,齐姜就对重耳说:“你的随从们就要和公子你到别的国家去了,他们商议的时候,被几个养蚕女听见,我怕她们泄漏机密,走漏了风声,就把她们都杀了!公子,你要走就走吧,我绝不拦你。”
        重耳一听,不高兴了:“人生安乐如此,谁说我要走了?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绝不会再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是你嫌弃我了吧?”
        齐姜又说:“公子,你们晋国这些年来,没有一年安宁过,晋国人都在骂夷吾无道,都盼望着你快点回去啊。请你以国家大事为重。如果你现在回去,就一定会得到晋国,不要再迟疑了!”
        齐姜因为劝重耳走出去,鼓励他到外面闯世界创大业,所以被载入了《烈女传》。
    《烈女传》中说齐姜劝重耳:“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
        日夜拼搏,还犹恐不能成功,何况安逸享受呢,人不自己去求取成功,难道成功会自己跑来吗。

        第二天一大清早,赵衰、狐偃等人,都来到宫门外,“请公子郊外射猎!”
        重耳还没起床。齐姜急忙把狐偃召入宫内,屏去左右,问其来意。
        狐偃说,公子以前在翟国的时候,每天都会驰车骤马,伐狐击兔。如今在齐国,已经好久没有打猎了。
        齐姜微笑道:“今天外出打猎,是去宋国吗?还是楚国?”
        狐偃大惊道:“只是打猎,怎么可能跑那么远?”
        齐姜说:“你们想把公子劫走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我昨天也苦劝过他,奈何他执意不肯。等今天晚上,我先把他灌醉了,你们再用车把他拖出城去,如何?”
        狐偃没有想到夫人会如此通情达理,马上跪在地下,顿首叩头道:“夫人割房闺之爱,以成公子之名,贤德千古罕有!”
        齐姜正因为做了这样一件事,才使重耳有了后来的机遇。这些都是后话了。

        却说当天晚上,齐姜把重耳灌的酪酊大醉,放倒在席上。
        接着,狐偃、赵衰、魏犨等一行人把重耳抬上了一辆马车。
        那辆马车上装着一车大粪,臭气熏天,众人都捂着鼻子,推车前行。出城的时候,守门的盘问道:“干什么的?”
        狐偃回答说:“送大粪的!”
        就这样出了城,连夜驱驰,大约赶了五六十里路,天就快亮了。
        重耳醒了,在车上翻个身,要喝水。
        狐偃说,没有水,要等天亮了才有。重耳感觉摇摇晃晃的,就说:“可扶我下床。”
        狐偃说:“不是床,是车。”
        重耳大惊,坐了起来::“你是谁?”
        对曰:“狐偃。”
        重耳这才恍然明白了过来,大骂道:“你们把我劫持出来,想干什么?”
        狐偃说:“把晋国奉给公子你也。”
        重耳说:“还没得到晋国,却已先失去了齐国,吾不能就这样走!”
        狐偃骗他说,齐国听说你叛逃了,发兵来追你,你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重耳勃然大怒,跳下车来,一把夺过魏犨手里的戈,来刺狐偃。狐偃就围着车跑,大家一起抱住重耳,重耳将戈扔在地上,恨恨不已:“此行,若有所成则已,若无所成,我吃了你的肉!”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40. 春秋时期因“偷窥”事件引发的国际纠纷


        晋国公子重耳在他随从们的“劫持”下,逃离了齐国,再次变成穷光蛋,仅剩下一辆运大粪的马车,开始重新接受命运的挑战。
        走了十多天,越过泰山后,就到了山东与河南交界的曹国。

        曹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曾专为天子管理粮草、运输,所以就以“曹”为国号。这个时候的国君,就是曹共公。
        曹共公这人,专好游嬉,不理朝政,喜欢和一些市井之徒们交朋结友,称兄道弟。这些不务正业的人都穿着品牌,开着名车,有三百人之多,(“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个个比朝中的大夫还牛。

        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来了,曹共公不想接待他。为什么呢?因为重耳太穷了,没钱。
        曹国大夫僖负羁对曹共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晋国和我们曹国,是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周文王的后人。现在,晋国的公子因为穷困而经过我国,我们还是应该厚礼相待。”
        曹共公听了,皱皱眉头说:“哎哟,咱们这曹国,实在是太小了,你看这地理位置,又在各个国家的中间,每天都有各国的子弟从我们这里经过,若一一款待,请问这么大一笔招待费,咱们出得起么?”
        招待费是有限的,曹共公说的也有道理。
        僖负羁就说:“话虽如此,但晋国的公子重耳,不同于别人,他很早就以贤德闻名于天下。况且,我听说他是‘重瞳骈胁’,天生一幅大贵之相,所以不能按寻常子弟的标准来看待他。”
        曹共公或许是个业余医生,他对人体的奥秘有着特殊的兴趣。
        听说重耳贤德,他并没当回事,但一说到“重瞳骈胁”,劲就来了。问道:“重瞳,寡人还是知道的,不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嘛;但这骈胁,寡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啊?”
        僖负羁就回答他说:“所谓骈胁,就是肋骨不像常人,一根根的分在左右两边,而是连在一起,长成了一块板。这是一种富贵的异相。”
        曹共公说:“你说的太玄乎了,寡人不信,那就安排他先住下来吧,五星级的宾馆伺候。”
        于是,宾馆的老总亲自安排了公子重耳的住宿。但住进去了之后,仅以最便宜的水饭招待,没有酒,没有肉,也不讲宾主之礼。
        重耳看了,怒而不食。
        不过,宾馆里洗澡的地方蛮好。重耳因为一路上风尘仆仆,正想洗个澡好睡觉,他就把衣服都脱了,一个人在那里洗澡。

        却说曹共公和他的心腹数人,此时已经这么晚了,都没有睡意,他们化妆成了普通客人,微服出访,悄悄来到了公子重耳下榻的宾馆。
        他并不是真心想要款待重耳,仅仅只是因为好奇心,想见识见识一下传说中的“骈胁”,究竟长的是神马样子。
        公子重耳正在浴堂里洗澡,仅隔着一条布帘,他根本想不到,竟然会有几双好奇的眼睛正变态的盯着他看。一个大男人洗澡,有什么好看的。
        曹共公君臣数人,都蹲在那里偷窥,几个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哦,原来这就是板肋了!”
        “真的没有缝呢。”
        “看上去就像乌龟的底板一样,不像我们的都跟搓板似的。”
        在尽情的欣赏了重耳先生的“板肋”之后,今天算是大开了眼界,满足了极大的心里愉悦,几个人乐的手舞足蹈。
        听到好像有嬉笑之声,狐偃、魏犨等人冲了过来,只见重耳愤怒的站在水中,望着几位不速之客咆哮,你这不是无聊得很吧!而探头探脑的曹共公等人,已经大饱了眼福,正带着满脸的坏笑,准备离去。
        魏犨想给他们几拳,但被狐偃拦住了。狐偃责问宾馆的人员,这都是些什么人!竟如此恶心无理?回答说:“这是我们的国君。”
        曹共公在嬉笑声中簇拥而回。重耳等人无不愠怒。穿好了衣服之后,大骂一通,又叫他们前去跟踪,在这些混蛋的家门口上都做下记号,作为将来报复的标志。
        这也就是重耳后来为什么要兵临曹国,抓捕曹共公的直接原因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们再来说曹国的大夫僖负羁,当时回到家中之后,他老婆吕氏见他脸上似有忧郁之色,就问他:“今天朝中有什么事吗?”
        僖负羁就把曹共公不愿接待公子重耳的事说了一遍。
        吕氏说:“重耳进城的时候,我也看见了,他的那一帮随从,个个都是英杰之相。我听说,‘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只看他的随从,就知道公子重耳必能得到晋国。
        “如果重耳真的得到晋国,肯定会兴兵讨伐曹国,到那时,玉石俱焚,悔之无及。既然曹君不听你的忠言,你可以私自结交于他。我已经准备好了酒肉数盘,白璧六双,你快快拿去,作为见面之礼。”

        结交一个人,就应该在这个人还没有发迹之前。这吕氏也算得上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了。僖负羁一听,夫人说的有理,就连夜匆匆赶来了宾馆。
        此时,曹共公一伙已经离去多时,而重耳还在生闷气,再加上肚中饥饿,正板着脸坐在那里发怒。僖负羁慌忙跪拜了,献上酒肉、白璧,说明自家来意,请重耳笑纳。
        重耳见了,大悦,感叹道:“想不到曹国也有如此贤臣!将来我回到晋国之后,一定会好好的报答你!”
        说完,就把酒肉都吃了,拿起盘中的白璧,递给僖负羁说:“我一个流亡之人,能不挨饿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些贵重的东西,你还是都拿回去吧。”
        僖负羁道:“这是外臣的一点心意,公子,您一定要收下。”
        无论如何,重耳再三不要。僖负羁只好又把这六双玉璧都带回去了。边走边说:“晋公子已经穷困到了这个地步,却不贪我的美玉,他想要什么呢?其志不可估量也!”

        重耳只在曹国呆了一天,仅过了一个夜,第二天就走了,他讨厌这里。
        临走的时候,僖负羁又赶来,亲自送他出城十里后才回去。所以后来的史官评说,曹国君臣那么多人,都是见识浅短之辈,没有一个能比的上僖负羁的老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19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