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2




  有两个人对信陵君后来的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是侯嬴,一个是朱亥。
  侯嬴是魏国的一位隐士,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而且很穷,是大梁城门的看门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一生没做出什么大事情,行将入土,想必谁也看不上眼。
  信陵君听一位门客说起这位隐士,称他有才华,可惜没有人知道。一向爱才的信陵君便亲自到侯嬴家中拜访,并送给他很丰厚的礼物。可是侯嬴不肯接受这些礼物,他说道:“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不能因为贫穷的原因而接受公子的财物。”
  果然是个“贫贱不能移”的老头,信陵君打从心底更加尊敬侯嬴。
  他准备在家中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当然客人名单上也包括侯嬴。宾客们到场后,信陵君便乘车前去迎请侯嬴。
  这时侯嬴在哪呢?
  正在看守大梁城的夷门呢。
  哗,当时城门边上可热闹了,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公子竟然屈尊前来迎请一个看门老头,不得了,这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时侯老头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可是并没有受宠若惊,他一点也不客气,径直登上马车,坐在上座。信陵君在一旁恭恭敬敬,拉着马车缰绳,等老头上了车后,他才上车。这一幕让围观者目瞪口呆,这看城的老头是何方神圣呢?大家议论纷纷。
  老头不急着去赴宴,他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卖肉,希望公子的马车去市场一下,我去看望一下朋友。”

  信陵君说,行,就到市场去吧。马车使驶入闹市里,到了一个屠宰场,侯嬴跳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
  他故意跟朱亥聊了许久,眼睛不时瞟一眼信陵君,只见信陵君站在马车边上,亲自揽着缰绳。集市上人很多,大家都围在一旁看热闹,议论纷纷,可是信陵君却旁若无人,毕恭毕敬,一点也没生气,面色温和。
  可是信陵君的马夫、随从可憋不住了,心里想:我家主公如此厚待这个老头,这老头倒好,把主公给搁在一旁了。
  过了些时间,侯老头才与朋友朱亥道别,又登上马车,随信陵君赴宴去了。
  这时宴席上客人早都就座,就等着信陵君回来呢。只见信陵君进了门,带着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老头,恭敬地请老头坐在上位,并向宾客隆重介绍,宾客们无不吃惊万分。酒过三巡后,信陵君亲自举着酒杯,走到侯嬴面前敬酒。
  侯嬴对他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了。我不过是一个看城门的老汉,公子却亲自前往,当着众人的面迎请老夫。我本不该去拜访老朋友,把公子晾在一边,不过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成全公子的美名。我故意让公子在马车边等了许久,是想观察公子的为人,公子不愠不火,集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您是尊重长者、礼贤下士的贤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门客三千,阅人无数,但是卑贱的人前来投靠他,总是受宠若惊,可侯嬴却不同凡响,宠辱不惊,确是神人也。
  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去拜访的那个朋友,是个屠夫,名叫朱亥,是个有才能的人,可惜世人都不了解他,只能隐居于市集屠宰坊。”
  过了些时日,信陵君多次前去拜访朱亥,希望朱亥能入他府中成为上宾,可是朱亥却不去。别的人要是有这种机会,怕是要乐坏了,可是朱亥却宁愿杀猪卖肉,对此信陵君感到颇为不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3





  转眼间到了公元前257年,即魏安釐王二十年,此时赵国首都邯郸被已围困三年。
  心急如焚的平原君赵胜一而再地请求信陵君魏无忌施予援手,信陵君想尽了办法,魏安釐王却因害怕遭秦国报复而迟迟不肯出兵。信陵君愁得头发都白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国灭亡啊。
  怎么办呢?
  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都曾当过宰相,位高权重,而信陵君在魏国实际上并无实权,除了三千门客之外,他根本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信陵君心里想,既然我没法救赵国,我也不能被看作是贪生怕死之人,索性豁出去了,我就带着三千门客,跟秦国人拼了。他备了一百多辆马车,打算以这支杂牌军去以卵击石,以生命悍卫自己的名声。
  临行前,信陵君特地前去向侯嬴道别,并说明自己鱼死网破的决心。
  侯嬴一拱手,简单说了一句话:“公子您努力吧,老夫不能跟你一起去。”
  侯老头的话,让信陵君大感意外与失望,可是他没有表现出来,继续上路了。马车一边行驶着,信陵君一边心想:“我对待侯先生够好的,天下人都知道。如今我就要死了,怎么侯先生连一言半语都没说呢?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

  想到这里,他命令马车折回去,找到侯先生,一吐心中的困惑。
  侯嬴笑着说:“我早就料到公子会回来的。”
  信陵君一脸迷惘地问说:“这怎么说呢?”
  侯嬴答道:“公子招揽士人,名闻天下。如今遇到难事,没有别的办法,只想着去跟秦军拼命。可是这样做,就像把肉扔给老虎吃一样,哪能有什么作用呢?如果遇到事情后束手无策,那么养着一帮门客又有什么用呢?公子对待我情深义重,您要去送死,而我却一言半语都没说,您心里怨恨我,一定会回来讨个说法。”
  听到这里,信陵君向侯嬴拜了两拜,说:“有劳先生赐教。”
  侯嬴把旁人支开后,低声对信陵君说:“要救赵国,靠几千个门客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支军队。现在魏国十万大军,兵权掌控在晋鄙手中,要夺取兵权,就得取得虎符。我听说虎符就在魏王的卧室里,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但是魏王的宠妃如姬则可以自由进出。如果能得到如姬的帮助,一定可以窃取到虎符。”
  如姬会帮这个忙吗?
  侯嬴认为没问题,因为信陵君有恩于她:“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她一直想为父报仇,可是三年过去了,魏王却一直没能找到凶手。后来如姬找您哭诉,公子派人找到了她的仇人,并砍下脑袋,替她完成报仇的心愿。您如果请如姬帮忙,她一定会答应的,到时就可以凭虎符夺晋鄙的兵权。北援赵国,西却秦军,这可是五霸的伟业呀。”
  听到这里,信陵君魏无忌豁然开朗,他礼遇侯嬴终有回报。
  侯嬴的计谋是可行的,如姬果然是位有恩必报的奇女子,她从魏王卧室里偷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2: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4





  窃得虎符后,信陵君得赶紧离开大梁城,他前去向侯嬴道别。
  侯嬴对他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的是有利于国家。公子虽然窃得虎符,但是晋鄙是个聪明的人,要是他心生怀疑,不肯把兵权交给公子,而是向朝廷禀报,那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去,他是屠夫,也是个大力士。要是晋鄙能从命最好,如果他不肯听从,就让朱亥杀了他。”
  这时几滴泪水从信陵君的眼睛中流出,侯嬴问道:“公子怕死么?为什么哭了呢?”
  信陵君拭去泪水说:“我怎么是怕死呢?只是晋鄙是魏国宿将,我此番前去,他怕是不会听我的,到时必定要杀了他,我对此伤心哭泣罢了。”
  拜别侯嬴后,信陵君来到了市集屠宰坊,把事情跟朱亥说了,请他一起前往。
  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集里一个杀猪的,公子却多次亲自前来拜访。我以前没有登门回访,只是不拘小节。如今公子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当前往效命。”
  说完后,他把屠刀一扔,大踏步走出屠宰坊,头也不回,跟着信陵君走了。
  两人又来到侯嬴家中,侯嬴对信陵君说:“我本应当与公子一同前往,只是我已经老朽了,走不动了。等到公子到晋鄙军中时,老夫将面向北方,自刭以谢公子。”
  侯嬴为信陵君出谋划策,窃取虎符,自知死罪,可是自己已经七十多了,年迈力衰了,与其等着魏王把他抓到监狱中,不如自己了断。
  战国时代士人重义轻生,果然如此!

  话说信陵君离开魏都大梁城后,昼夜疾行,到了邺城,见到魏军总司令晋鄙。信陵君谎称魏王有令,让他接替晋鄙掌管兵权,并取出虎符交给晋鄙过目。
  古代将领出征时,虎符是兵权的信物,虎符剖为两半,一半在将领手中,一半在君主手中。如果君主要更换将领时,就必须派人持另一半虎符前往兵营,两个虎符一合,对上号了,就说明是货真价实。
  晋鄙取得自己的虎符,与信陵君的另一半虎符一合,没错,是真的信物。可是晋鄙心思缜密,对信陵君产生怀疑:一来自己并无过失,魏王怎么无缘无故撤他的职呢?二来信陵君带来的符虽然是真的,为何却没有魏王书面签署的命令?
  想到这里,他抬起头,对信陵君说:“我掌控着十万大军,驻屯于边境线上,身负守卫国家的重任。现在公子自个驾了一辆车,就要来接替我的位置,我认为这件事有些可疑,我得核实才行。”
  其实信陵君也猜到晋鄙未必会把兵权交给他,他不可能让晋鄙去核实事情的真伪,否则一戳就穿。这时他向朱亥瞟了一眼,朱亥心领神会。
  战国时的衣服是宽襟长袖,谁也没发觉朱亥的袖子里还藏了一把四十斤重的铁锤。此时晋鄙眼睛正盯着信陵君,冷不妨朱亥突然从袖子里掏出大铁锤,朝他的脑门“轰”就是一锤。
  这一锤打下去,晋鄙惨叫一声,脑浆迸出,当场气绝身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5




  晋鄙一死,信陵君马上召集诸将。他取出兵符,对众将说,晋鄙抗令不从,已经将其击杀。各将尉听后,纷纷表示愿听命于魏公子。
  就这样,这次兵变夺权十分顺利。
  就在信陵君杀晋鄙的同时,远在大梁城的侯嬴果然如期自刭而亡,以一死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信陵君召集三军将士,发布一条命令:“父子都在兵营的,父亲回家;兄弟都在兵营的,兄长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养亲。”
  为什么他要下这么一条命令呢?
  此番前去,将与秦军血战,到时一定会死许多人,信陵君不想让魏国的家庭没有男丁。经过筛选后,十万人中有两万人被遣返,剩下八万精兵。这八万人,将为魏国赢得无上的荣誉。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赵国的战局。
  此时邯郸城已危在旦夕了,据史书所载:“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吃的是人肉骨头汤,不忍心吃自家的孩子,互相交换着吃,这堪称是人世间的惨事了。赵国政府左盼右盼,却还盼不来楚、魏援军,许多人开始动摇了,投降的论调又起。
  赵国将领李同问平原君:“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这什么话呢?平原君给了李同一个白眼:“要是赵国灭亡了,我赵胜就成了阶下之囚,我岂会不担心?”
  李同反问道:“您要是担心的话,您还守着家财做什么呢?您看看,现在邯郸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易子相食。可是您家里的侍妾奴婢还穿着绫罗绸缎,粮食鱼肉也吃不完。老百姓衣不裹体,连米糠都没得吃。守城士兵武器都用尽了,有的人只能拿着削尖的木头当矛箭来使,可是您家里的器具、乐器一样也不少。试想想,要是赵国灭亡了,您这些东西还可以用吗?倘若赵国幸得保存,你又何愁没这些东西呢?所以我建议您把家中的闲杂人等编入士兵行伍,把家里的财物拿出来犒赏给战士们。此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大家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
  平原君赵胜听了后大汗直流,感到很惭愧。他听从李同的建议,散尽家财,得三千名敢死队员,并把这三千人交给李同。
  李同率领敢死队勇敢地发起冲锋,将生死置之度外,连英勇善战的秦国人都被他们的气势所镇住,退兵三十里。
  可惜的是,在这次冲锋战中,李同不幸战死沙场,但他的奋力一搏,为邯郸城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魏、楚援军终于赶到邯郸战场。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杀大将晋鄙,得八万精兵,入援赵国。与此同时,楚国也出兵了,春申君黄歇率楚国兵团也赶赴赵国。
  邯郸之战,从秦赵两国交战变成为赵、楚、魏三国联合对付秦国,强弱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后历时三年,无论赵国或是秦国,都已筋疲力尽,强弩之末矣。新投入战场的魏国兵团与楚国兵团却是生力军,倘若是平时,魏、楚军队也非秦国的对手,可是现在却不一样,秦国这头老虎已经没力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6




  秦军统帅王龁开始吃不消了,在魏楚援军的打击下,秦军败势已露。平原君赵胜乘机鼓舞士气,盼到头的赵军尽管疲惫不堪,仍顽强地投入最后的反击。
  秦军将领郑安平更加倒霉,他的部队被联军包围。郑安平并非一名出色的将领,他之所以能当上将军,完全是因为当年救过范雎的缘故。身陷重围后,郑安平首先考虑的是保命要紧,他没有拼死抵抗,而是放下武器,连同部众两万多人,投降赵国。
  郑安平投降后,秦军的士气更加低落了。王龁再也不敢恋战,带着残兵败将,撤了邯郸之围,逃回秦国去了。
  至此,邯郸战役终于以秦军的失败而告终。

  邯郸保卫战是战国时代一次重要的会战,秦国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后,企图动用优势兵力灭掉赵国的计划破产了。
  至于秦军失利的原因,白起早就说得很明白了。但秦国并非没有取胜的机会,有一些因素白起也未必能预料得到,比如说魏国的参战并没有必然性。如果不是信陵君冒险窃符夺兵,那么邯郸之战的胜负还是殊难预料的。
  秦军的失利令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被大大推迟了。
  信陵君、春申君这两位战国著名公子不仅拯救了赵国,也间接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存了赵国,就多了一份抗击秦国的力量。
  可是有一个人并不这么理解,这个人就是魏安釐王。
  他本来对信陵君的防备心就很强,现在信陵君自作主张,窃符夺兵,擅杀大将晋鄙,这无疑极大地触动了一位专制君王的心理底线。在他看来,信陵君就是乱臣贼子,是国家叛徒。邯郸战役结束后,魏安釐王派一名将领前往赵国,把魏国军队拉回国内。
  信陵君知道自己得罪了魏王,回国后恐无容身之地,索性呆在赵国不走了。

  与魏安釐王的态度截然不同,赵孝成王对信陵君感恩戴德。既然信陵君不回魏国了,那么赵国可不能亏待他。
  赵孝成王与平原君两人一商量,得重谢信陵君才行,打算封五座城给他。人总是有虚荣心的,对于重视声名的信陵君来说,更是如此。他自认为是赵国的拯救者,内心不免有几分骄矜,而这种骄矜之气,又溢于言表,表现出来就是几分傲慢。
  这时有一个门客对他说:“有些事不能忘,但有些事必须忘。别人对公子的恩,公子不能忘了;公子对别人的恩,必须得忘掉。何况公子矫令窃符,杀晋鄙夺兵权以救赵国,对赵国是有功,但对魏国来说,公子就算不上忠臣了。所以公子不可把救赵当作自己的功劳,更不应当表现出骄矜傲慢的样子。”
  这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信陵君大感惭愧,马上自我批评。正因为功成而不居,信陵君在赵国住了下来,谦虚而谨慎,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物。
  邯郸之战不仅改变了信陵君的命运,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就是白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2: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四十九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7





  秦昭王征服赵国的梦想破灭后,白起已是在劫难逃。
  在此之前,秦昭王已经容不得他了。既然白起不愿意为国家效力,留着他有什么用呢?秦昭王把他连降十八级,降为一名普通小兵,发配到阴密。由于白起生病未能起行,故而还呆在咸阳城内。
  不久后,信陵君窃符救赵,魏、楚军队参战,秦军开始屡战屡败,每天都有使者从前线传来战报,无一例外都是坏消息。最坏的消息是郑安平率两万人马投降赵国,郑安平是范雎推荐的,这让宰相范雎大没面子,且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白起在一旁冷笑着,他旁若无事地看范雎的笑话,看秦王的笑话,幸灾乐祸地用这种手段来报复范雎。

  白起的态度令秦昭王心生厌恶,不行,这家伙不能继续呆在咸阳城内了,必须把他赶到发配地。秦昭王一纸令下,白起不得不卷铺走人,他出了咸阳城,往西赶了十里路,到了一个名为杜邮的小地方。这时范雎派人悄悄跟踪,去的人回来报告说,白起被赶出咸阳,心怀不满,满脸怨气。
  这还用得着说吗?从秦军总司令一下子掉到小兵一个,谁没怨言呢?可是在范雎看来,这就是杀白起的理由了,白起要是不死,总有一天,他还会被秦王重用的。
  范雎向秦王打小报告:“白起一肚子不服气,有怨言。”还有一帮大臣也巴不得白起死,你一句我一言,把白起的坏话都说尽了。
  秦昭王英明一世,不料却在邯郸栽了跟头,都是因为白起不肯出手。一员大将,如果他不想打仗了,就没有价值了。倘若每个将领都像白起这样抗命不从,他这个国王还怎么当呢?想到这里,秦昭王眼中露出杀机。
  白起没有继续西行,他收到了一把剑。
  这是秦昭王派一名使者送来的剑。赐剑就是赐死,白起心里十分明白,自己已经走向生命的终点了。他平静地接过剑,握在手中,想起过去四十年征战沙场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从伊阙之战到破郢之役,从华阳之战到长平之役,哪一场战役不是惊天动地呢?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之神,可是怎么从高空坠落地狱呢?
  “我有什么罪?竟然落到这个地步!”他自言自语,一个英雄不应当是这样的下场。突然,他眼前闪过许多张陌生的面孔,这些面孔因为惊慌、恐惧而变形,那是一些赵国士兵临死前的表情。当年他坑杀数十万赵国士兵时,他以冷漠的眼光看着这些面孔,没有涌现出一丝的仁慈。“是了。我有罪。我该死。长平一战,赵国士兵投降数十万人,我却骗了他们,把他们全坑杀了。就凭这个,我就该死了。”那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他有了一颗忏悔的心。
  一代名将白起以自刎结束了传奇的一生。这里我要说一个题外话,我们在读古代战争史时,经常有一个遗憾,古人对战争的纪录很简略,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攻城,使用什么武器,基本上都不说,所以我们对细节了解很少。白起所指挥的几大战役,同样没有详细的资料,我们要复原当年的战斗场面,几乎是不可能了。

  不管怎么说,白起之死对秦国是一个重大损失,东方诸国终于可以拍手相庆了,杀人如麻的瘟神终于死了。
  白起最早出现在史书中,是在公元前294年,那年他攻取韩国新城,但他的军旅生涯应该早于此。他死于公元257年,如此看来,从军应该长达四十年左右。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白起让赵、魏、韩、楚诸国吃尽苦头,消灭了上百万的军队,如此骄人的战绩,在整个战国史上,确实无人出其右。
  现在白起死了,东方诸国终于喘了口气,腰杆自然就挺硬了,与秦国对抗的勇气也在增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4: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五十章 吞并二周-1



  合力对抗秦国,已成为赵、魏、韩、楚四国的共同利益,只有遏制秦国的扩张,这些国家才可能有生存的机会。
  在邯郸解围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赵国联合魏、韩、楚三国,对秦国发动反击,收复被占领的新中城。
  秦昭王焉能忍受这样的耻辱?
  很快,秦国开始报复了。秦军首先发动征韩之役,攻克阳城、负黍,取得斩首四万的战果。紧接着,秦军攻入
  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中精锐尽丧的赵国军队一败涂地,阵亡九万人,又一次蒙受重创。
  秦国兵团威力不减,两战两胜,总计歼灭韩、赵军队十三万人,震动诸侯。感到害怕的不仅仅是东方六国,苟延残喘的周王室也坐卧不安。

  周王室分裂为西周与东周,西周距离秦国更近,领主西周君对秦国势力不断东扩忧心忡忡。为了抵抗秦国,西周加入了东方合纵行列,与赵、魏、韩、楚四国结盟,共同出兵,出伊阙进攻秦国,令秦军不得出阳城。
  然而西周君的举动却触怒了秦昭王。
  战国时代的周王室从来未能拥有实际的权威,春秋时代的“尊王”思想已经荡然无存。甭说秦国,就是其他中小诸侯,也不把周王室放在眼中。当战国跨入尾声时,周王室的命运早就注定了。
  秦国吞并二周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秦武王时,那位尚武君王便幻想着“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如今西周君却自不量力,武力拒秦,这只能加速周王室的覆灭。
  很快,西周君就明白什么叫“以鸡蛋碰石头”了。
  秦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抵西周,西周一弹丸之地,如何抵挡?
  西周君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只能亲自前往秦国请降,献上三十六座城邑以及三万人口。仅仅拥有三万人口的西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秦国吞并了。秦昭王放逐西周君,这位西周领主最后郁郁而终。

  西周君死后不久,周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周赧王也去世。
  周赧王名义上是天子,他在位时间很长,总计有五十九年,可是他只是一名窝囊天子。周赧王不用说号令天下,就是在西周这一小块地盘里,也没有实权,他仅仅是依靠西周君才得以勉强生存。
  这位周天子不仅没有权,也没有钱。据说他曾向别人借钱没还,结果债主追上门,天子为逃债躲在王宫内台。这件事成为一时的笑柄,后来人们把这座台称为“逃债台”。
  秦灭西周后,老朽的周赧王也一命呜呼,象征周室权力的九鼎落入秦人之手。
  西周虽然灭亡了,可是西周的百姓却不愿意成为秦国的臣民,他们纷纷逃到东周。此时周赧王已死,东周君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不敢把王冠戴在头顶。
  从此之后,再无周天子,周王朝实际上也宣告结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3: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五十章 吞并二周-2





  秦昭王到了晚年,终于实现秦武王没能实现的梦想,灭了西周,把九鼎扛回秦国了。正当他得意洋洋时,不料却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河东太守王稽私通外国,出卖秦国的军事情报。这件事可不得了,东窗事发后,王稽被判处死刑。这又一次把秦国宰相范雎推到风口浪尖上。王稽与郑安平一样,都是范雎的救命恩人,也都是在范雎的推荐之下,成为秦国军政界的要人。令范雎尴尬的是,这两个人最终都成了叛国者。
  范雎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
  事实上,两年前郑安平在邯郸之战中率两万秦军投降赵国,那件事已经让范雎的威信扫地了。秦国的法律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就是说,推荐、任用某人时,是附有连带责任的。倘若所推荐的人犯了法,那么推荐人也要遭受同样的惩罚。范雎推荐郑安平为将军,郑安平却临阵倒戈投降敌人,按秦法规定,范雎也要被判处“叛国罪”,这可是夷灭三族之罪。可是范雎非但没有被治罪,连小小的惩罚也没有,又是为什么呢?这都是因为秦昭王撑开一把巨大的保护伞,硬是保住范雎。当时弹劾范雎的人很多,理由十分充分,可是秦昭王下了一条命令:“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谁胆敢拿郑安平投降的事情攻击范雎,就治他的罪。
  由此可见秦昭王对范雎信任到了何等地步。

  谁能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复起。
  仅仅两年后,又发生了王稽私通外国之事,范雎又一次被卷入漩涡之中。这件事,不仅让范雎狼狈不堪,也令秦昭王十分为难,长唏短叹。
  范雎硬着头皮对秦昭王说:“国君有忧,臣子应当感到耻辱;国君受辱,臣子应当身死谢罪。大王终日闷闷不乐,请给我定罪吧。”
  秦昭王并不直接说郑安平、王稽的事情,而是说起楚国的威胁:“听说楚国生产的铁剑十分锋利,武器精锐则士兵就勇敢,我担心楚国想图谋秦国。如果不事先做准备,要是有突发事变,就无法应付了。如今武安君白起已经死了,而郑安平、王稽等人又叛变。国内没有大将,而国外则强敌环伺,我很担心。”
  范雎听得出来,秦昭王是以委婉的方式批评自己。在范雎上台后,他实施“远交近攻”的外交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邯郸之战的失败,却是对他的一大打击,东方诸侯又一次联手对付秦国,范雎的战略很显然已经不顶用了。秦昭王力排众议,保住范雎,但他需要范雎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要范雎能打破东方合纵,就能平息众人的议论。
  可是范雎有办法吗?说实话,他已经江郎才尽、黔驴计穷了。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来了一个江湖游士,扬言自己可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宰相。这个人自称是天下才俊,能言善变,是饱学明智之人。
  究竟这是个什么人呢?
  他是江湖骗子,或者真有些本事呢?
  范雎打算会一会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5: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五十章 吞并二周-3





  这个口吐狂言的人,名叫蔡泽,是燕国人。蔡泽长相很丑陋,鼻梁下陷,鼻孔上翘,脖子短,两个膝盖伸不直,有些蜷曲,给人的印象不太好。
  可是不要小看他,他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内心很强大,执着地认为自己命中注定富贵。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四处碰壁。他与许多纵横家的经历很类似,倘若不经受挫折苦厄,就难以迈向人生的巅峰。他曾经游历各国,想凭借自己的本事混个一官半职,但可能因为长相太对不起观众,没有哪位王侯要用他。他曾到去过赵国,可是被驱逐出境;曾前往韩国魏国,路上又遇到强人打劫。这一系列的挫折,足以打消一个人的雄心,可是他对富贵的信念丝毫不动摇。当他听说秦国宰相范雎因为郑安平、王稽的叛变事件而陷入困境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机会,于是西行前往秦国。
  此时的蔡泽只是无名之辈,而范雎是名震天下的秦国宰相,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为了引起范雎的注意,蔡泽故意使用激将法,自称倘若有机会见到秦王,秦王一定会放弃范雎,改用他为宰相。
  范雎听了后不禁哂然一笑:“蔡泽是什么人哪?我通晓五帝三代以来的历史,对天下百家学说都有研究。说客们的诡辩之辞,我可以一一驳斥。我倒要看看这个狂妄的家伙有什么本事,看看他如何夺我的相位。”于是便派人去召蔡泽前往相国府。
  蔡泽进了相国府后,仍然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范雎心里很不痛快,便问说:“你曾放言说要代替我成为秦国宰相,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蔡泽大言不惭地回答。
  范雎一瞧,这小子嘴可真硬,我且看看他有何本领,便接着问:“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蔡泽说道:“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三个人结局好不好呢?”
  范雎是个明白人,见蔡泽搬出这三个人,都是曾经对国家有功,但下场悲惨的例子。蔡泽是想通过这三人的结局,向他暗示,他范雎如今已是岌岌可危,弄不好恐怕要落得此三人的下场呢。可是范雎不想在对话中落入下风,便强词夺理地说:“这三个人,都是忠义之人。君子为忠义而死,可谓是视死如归。与其苟且偷生活着受辱,不如死后光荣。士杀身以成名,正是义之所在,虽死而无憾,怎么能说这三个人的结局不好呢?”
  蔡泽摇摇头说:“商鞅、吴起、文种这三个人,作为人臣,他们是没有错的,有错的是其君主。可是世人欲建功立业,难道不想圆满吗?性命与功名可同时成全的,这是第一等事业;成全功名,却丢了性命,这只能算次等;牺牲名声而保全性命,那只能算下等了。您说是不是?”
  你想想,范雎也是个热衷于功名之人,怎么会不同意蔡泽的说法呢,他只得说:“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天下》



  第五十章 吞并二周-4



  蔡泽又问:“在仁慈纯朴、任用忠良、信任旧交、重视功臣等等方面,当今秦王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相比,您觉得怎么样?”
  范雎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不知道。”其实他心里明白的,秦孝公与楚悼王无条件地信任商鞅与吴起,而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之囚后,无条件地把国家交给文种。秦昭王呢?秦昭王决不会把国家无条件地交给范雎,他对范雎虽然信任,可是达不到以上三位君主的程度。
  蔡泽又说:“您对国家的贡献,相比商鞅、吴起、文种如何?”
  范雎如实回答:“不如他们。”
  蔡泽分析道:“如今秦王信任功臣不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而你对国家的功劳以及受宠程度,也不如商鞅、吴起、文种,可是您的财富却比他们三人要多得多。倘若您不急流勇退,恐怕以后面临的灾祸比他们还严重,我可真为您感到担心。远的不说,就说白起吧。白起以数万人之众征伐楚国,一战攻陷鄢、郢,再战夺取汉中;而后又攻伐强大的赵国,杀四十余万人于长平之下,血流成河,声沸如雷,使得秦国拥有帝王的基业。可是白起大功告成后,秦王赐剑令他自杀于杜邮。以上我所说的四个人,为什么都以悲剧收场呢?这是因为他们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的缘故。自从您作秦国宰相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劳到了极点。如果这时您还不隐退,那么就只能是商鞅、白起、吴起、文种的下场了。《易》言‘亢龙有悔’,请您认真考虑这件事吧。”
  听到这里,范雎不由得冷汗直流,对蔡泽行礼道:“幸蒙先生指点,范雎恭敬听从您的意见。”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对蔡泽另眼相看了。此时蔡泽还站着说话呢,范雎赶紧请他入座,并推为上宾。

  过了几天,范雎做了决定,打算辞去宰相之职。
  这天,他一大早上朝,对秦昭王说:“臣有一个客人,刚从山东过来,名唤蔡泽。这个人能言善辩,对三王五霸的故事了如指掌,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力。我见过的人很多,但论及才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我自己也比不上。我冒昧地向您提出来,秦国的政务完全可以托付给此人。”
  秦昭王一向对人才很重视,听范雎这么一说,心里十分高兴,便召见蔡泽。蔡泽果然十分有本事,跟秦昭王一席话后,秦昭王便对他产生了好感,任命他为客卿。这时范雎乘机提出来,自己老病缠身,已经不适合担任相国,请求归还相印。秦昭王极力挽留,可是范雎已经决定要急流勇退了,他以病重为由,坚持上缴相印。
  范雎辞相后,秦昭王便任命蔡泽为秦国宰相。蔡泽从一位默默无闻的说客,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秦国宰相,这也算是一大奇迹。纵观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最大的资本,并非是地位或权势,而是一颗强大的心。蔡泽在最落魄的时候,在屡屡碰壁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命中注定富贵,这种超强的自信力与毫不动摇的信念,是他最后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宝。倘若他在范雎或秦昭王面前表现出一丁点的不自信,那么权力又岂能凭空而降呢?
  只是蔡泽担任秦国宰相的时间并不久,因为他窜起得太快了,遭到很多人的嫉妒。作为一个明哲保身的人,他在风光几个月后,也称病辞职。不过蔡泽的运气不错,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后来他在秦国呆了十几年,衣食无忧,一直在秦始皇时才去世,也算是战国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20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