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3: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68)
  
  
  对鲁昭公来说,还有更坏的消息。
  晋国拒绝出兵援助后,季平子派家臣阳虎会同孟孙氏的首领孟献子,进攻鲁昭公所在的郓地。鲁昭公率亲兵与“三桓”军队作战,又吃了败仗。
  在此后几年里,鲁昭公一直寻求齐国、晋国的援助,但都没有结果。直到公元前511年,事情终于出现转机。晋顷公去世后,新上任的晋定公准备使用武力手段,帮助鲁昭公重新夺权。
  晋国执政士鞅与季文子关系不错,再加上季文子时不时给他送些好处,自然要袒护这位鲁国执政。士鞅站起身来,对晋定公说:“我们可以先召季氏前来,如果他拒绝了,就是没有人臣之礼,到时再讨伐他,这叫先礼后兵,怎么样?”
  晋定公哪里知道士鞅用心良苦呢?他还以为士鞅这样说有道理,便点点头道:“行,就先派人去召季氏前来吧。”
  士鞅派出心腹赶在晋国使者前抵达鲁国,给季平子通风报信,并且跟他说:“您一定得来,我担保您不会出事。”事到如今,季平子也只能冒险一试。
  季平子动身前往晋国,晋定公指派荀跞与季平子交涉。
  荀跞见了季平子就劈头问道:“国君要我来问问你,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君主赶跑呢?有国君却不事奉,对此周室可是有处罚规定的。”
  季平子遵照士鞅的提示,事先作一番秀,戴着白布帽,身穿麻布衣,光着脚,这身打扮就像罪犯似的。他拜倒在地,对荀跞说:“事奉君主,是臣下的本份,臣下也希望鲁君能早日返回朝中。如果鲁君认为我有罪,我愿意被囚禁起来,等候鲁君的调查;如果鲁君能考虑季氏先祖对鲁国的贡献,不断绝季氏的子嗣,免臣下一死,不让臣流亡他国,这个大恩大德,臣下将至死不忘。”
  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似乎自己委屈得很。其实季平子暗中得到士鞅的授意,表面上答应可以迎鲁昭公回国,但有两个条件:第一,要鲁昭公赦免其死罪;第二,不能把他赶到国外。季氏权倾朝野,只要他还呆在国内,鲁昭公仍然只是个木偶。
  
  荀跞把季平子的话上报给晋定公。晋定公一看,这个人认错态度良好,过去的罪行,不予追究了,当然,这里也有士鞅保护的因素。
  既然季平子表示愿意迎回鲁昭公,晋定公便派荀跞作为晋国特使,与季平子一起前往鲁昭公居住的乾侯,准备接鲁昭公回到鲁都。
  回去还是不回呢?
  这是个问题。
  鲁昭公召来手下一帮大臣,商讨要怎么办。强硬派的子家子又跳出来说:“主公,您一次的羞辱都不能忍受了,终身的羞辱反而可以忍受吗?”
  其他人说:“要不要回去,就只有一句话了,那就是一定要驱逐季氏。”
  荀跞对鲁昭公说:“我们国君很关注鲁国的政局,季氏现在认错了,您还是回去吧。”
  晋定公是答应季平子两个条件的:其一是保全生命,其二是不遭放逐。鲁昭公心知肚明,只要季平子不除,自己回国后,不也还要受到他的掣肘与控制吗?所以他语气坚决地对荀跞说:“感谢贵国君看在晋、鲁两国传统友谊份上,对我这个逃亡在外的人施予恩惠,准备让我重新回国祭扫宗庙。可是我不能再看到那个家伙了,我以河神的名义起誓,我再也不想见到那个家伙了。”那个家伙就是指季平子。
  荀跞把耳朵掩起来,不想听了,回头便走,边走边说:“晋是盟主,如果你不能回国,那我们得负责任;至于你们内部的矛盾,那不是我们所敢揣测的,我现在就回去交差了。”
  出了门后,荀跞对季平子说:“你的国君现在还余怒未消,我看你还是先回国去吧。”
  就这样,晋国对鲁国的调解最终还是失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3: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69)
  
  
  鲁昭公最终没能回国,第二年,他病死在异国他乡。
  鲁昭公事件,折射出春秋末期的时代巨变。自从骊山事变,周王朝进入到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王权被架空,权力不断下移。在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与周王室相同的尴尬局面,权力从国君转移到卿大夫,鲁昭公被逐事件,是这个权力格局巨变中的一个缩影。不独鲁国,包括晋国、齐国、郑国、卫国、宋国等中原国家,莫不出现相同的局面。只有周边的新兴半蛮夷色彩的国家,象楚国、秦国、吴国,君主专制相对稳定。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礼义崩坏”,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有其渐进的过程。当时的政治背景是分封制,在周王朝,诸侯有自己的国家,在诸侯国内部,卿大夫有自己的领地与私家军队,权力并不集中于君主。卿大夫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发言权越来越大,最终形成尾大不掉的格局。
  卿大夫擅权,有其积极的一面。卿族为了掌握权力,大力推行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强化法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子产在郑国的改革,这些措施无疑使国家与民众受益。同时,有些卿族采取讨好民众的手段,比如鲁国的季氏家族,齐国的陈无宇,都通过惠及百姓的手段,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季氏之所以能成功驱逐鲁昭公,有其必然因素。我们来看看晋国的赵简子与史墨的精采评论。
  赵简子问史墨(晋国史官):“季氏逐君,可是百姓还是愿意顺从他,诸侯国也默认了,鲁君死在异国他乡,也没有人追究季氏,这是为什么呢?”
  史墨回答说:“季氏家族辅佐鲁国君主,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国内百姓顺从他,不也是很自然的事吗?鲁国历代君主都有很多过失,或者安逸享乐,或者放纵无度,或者没有礼法,而季氏历代勤政为国,老百姓早就忘记国君了。即便鲁君死在异国他乡,又有谁同情他呢?国家社稷没有固定不变的拥有者,君臣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一切都是相对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尧、舜、禹三位圣王的后代子孙,现在也差不多都是平民百姓了。鲁国君主大权旁落,到现在已经是四代了,老百姓都不知道有国君的存在,那国君又凭什么拥有国家呢?”
  史墨的评论很深刻,他的原话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这是一种远见卓识,作为一名通晓历史的史官,对过去的历史烂熟于心中,早看透了事实真相,勤政为民者才能真正得到国家,史墨通过三王的例子,也证明了世袭制度并非天道规律。
  鲁昭公之死,使得鲁国的权力斗争暂告一个段落,但这远不是终点。
  
  (下一节《反晋联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5 13: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70)
  
  二、反晋联盟
  
  在鲁国内乱的这段时间里,周王室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公元前520年—502年)。在这场动乱中,周敬王的军队在晋国人的支持下,打败了王子朝的叛军,迫使王子朝逃亡楚国。可是王子朝运气欠佳,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郢都,楚昭王落荒而逃,王子朝失去了楚国政府的庇护,一直视王子朝为眼中钉的周敬王乘机派人潜入楚国,杀死王子朝,并割下他的脑袋。
  周敬王自以为王子朝一死,便可高枕无忧,谁知反倒掀起另一波反叛高潮。公元前504年,王子朝的余部再次发动叛乱,他们的幕后支持者便是郑国。在晋、楚的霸业夕阳西下之时,便是大兼并时代的开始。一直致力于独立外交的郑国人敏锐地嗅出政治新气味,在吴军击破郢都后,郑国人不失时宜地吞并了归附于楚国的许国,并且支持王子朝余党进攻周王室,以掌握国际政治话语权。
  郑国政府不仅支持叛乱,还亲自发动对周王室的入侵,连续攻克周王室辖下的六座城邑。这分明是与支持周王室的晋国分庭抗礼。
  此举无疑大大激怒了晋国人。晋定公勃然大怒:郑国越来越嚣张了,连霸主也不放眼里!晋国人的反应相当迅速,晋军马上入驻周王室领地,遏制郑军的攻势。同时,晋军司令士鞅指示鲁定公,立即率鲁国军队入侵郑国。
  中原的乱局初现端倪。
  
  鲁定公是鲁昭公的儿子。鲁昭公被“三桓”驱逐后,客死他乡,三桓家族便立其子公子宋为君,史称鲁定公,这使鲁国的内斗暂时告一段落。
  接到晋国指示后,鲁定公不敢怠慢,亲自率领军队,借道卫国,对郑国发动军事打击,夺取郑国的匡邑。
  可是偏偏又节外生枝。
  鲁国军队从卫国借道,过于嚣张了。仗着有霸主的命令,无视卫国主权,入境时也不向卫国政府打招呼,得胜归来后更是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地从卫国都城南门进去,从东门出来,如入无人之地。
  憋足了一口气的卫灵公再也受不了,他心里大怒:“我卫国怎么说也是堂堂一个诸侯国,竟然被鲁国人如此戏弄,老子颜面何存呢?”他杀机顿起,恶从胆边生,再也坐不住了,“噌——”的跳起来,马上命令手下大将率军队,前往截杀鲁军。
  在大臣叔文子的苦苦劝谏下,卫灵公在最后关头,还是召回军队,咽下这口恶气,然而他内心深处,埋下了对晋国与鲁国不满的种子。
  
  中原联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自力更生的郑国人摆脱晋国控制的愿望十分强烈,并选择公然与晋国对抗,卫灵公也蠢蠢欲动。这一切,都被老谋深算的齐景公看在眼里。
  在齐景公看来,取代晋国的时机成熟了。当然,晋国并没有象楚国那样遭到外敌的重创,可是内部斗争严重削弱其实力。在向戌弭兵后的四十年,中原诸国的相互攻伐大大减少,这使中小诸侯国们有时间大力发展武器装备,缩小与强国之间的军事差距,晋国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不得心应手。
  齐国的崛起,是晋国霸业的最大威胁。在齐景公统治时期,齐国国力得到长足的进展,加上有象晏婴、司马穰苴这样优秀的文臣武将为辅,齐国在东方疯狂扩张,先后取得了讨伐徐国、莒国的军事胜利,同时武装干涉鲁国内政,这些都暴露出齐景公的勃勃野心。
  南方楚国已经失去霸主地位,北方的晋国还能扛多久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0)
  
  齐景公心里构想一个庞大的计划:拉拢鲁国、郑国、卫国,组成四国同盟,共同抗衡晋国。郑国与卫国相对容易争取,鲁国就有点难度了。这是因为齐国与鲁国在历史上关系错综复杂,并且存在领土纠纷。欲将取之,必先予之,齐景公这个人还是有些谋略的,他慷慨地将齐国所占领的郓、阳关两地归还给鲁国,以博取鲁国人的好感。
  公元前503年秋,齐国首先与郑国结盟。显然,打出反晋旗帜后的郑国,十分需要有一个强大盟友的支持,齐景公又怎么会错失良机呢?他亲自前往郑国,与郑献公达成盟约,齐郑联盟宣告成立。与此同时,齐景公又向卫灵公与鲁定公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参加结盟会议。
  卫灵公对晋国早心怀不满,可是卫国亲附晋国多年,一直是晋国坚定不移的追随者,亲晋派势力在国内根深蒂固。要背叛晋国,势必要遭到大臣们的强烈抵制。怎么办呢?这个卫灵公,从他的谥号中就可以发现,是个荒淫之君,肚子里的歪点子多。他想来想去,想出一个狐假虎威、借刀杀人的伎俩。国内亲晋派以大臣北宫结为领袖,卫灵公要叛晋附齐,首先得除掉这个眼中钉。他假意派北宫结出使齐国,又暗中跟齐景公打招呼。齐景公心领神会,在北宫结出访齐国时,突然将其逮捕,并派出军队兵临卫国,以镇慑卫国的亲晋派。这时卫灵公便召集群臣,宣布要脱离晋国联盟,加入齐郑联盟中。这些大臣们虽然大多不愿意亲附齐国,可是现在齐军兵临城下,也只能勉强捏着鼻子,不吭声了。
  这样,卫国与齐国结盟。
  
  不过齐景公还是遇到了小小的挫折。
  策反鲁国失败了。其实这也并不意外,齐鲁历史恩怨并不是一日之间可以化解。自春秋以来,两国爆发过无数次的边境冲突,总的说来,鲁国是十分被动的,因为其军事实力远远不如齐国。在鲁国有难时,晋国总是施予援手,因此亲晋成为鲁国的一项长期国策,也是保全国家的最好办法。
  恩在先,威在后。齐景公恩威并施,先是把郓、阳关归还了鲁国,可鲁国还不肯结盟,那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
  齐国军队很快便攻入鲁国,这是对鲁国的一次警告。
  可是鲁国人仗着有晋国撑腰,居然自不量力地对齐国发动报复之战。公元前502年春季,鲁定公亲自率领大军,围攻齐国边境城邑阳州。可是鲁国军队的纪律确实太差了,大家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懒洋洋坐着聊天。当时鲁国有一名勇士,名叫颜高,他有一把强弓,大家便拿他的弓来当话题,讨论说:“颜高这把弓,至少要有六钧(一百八十斤)的力才使得了。”有些人不信,便纷纷抢着看,乱哄哄的一片。城上的齐军一看,正好可以趁乱出击,便一窝蜂地杀出来,鲁军大败。鲁军将领冉猛一看顶不住了,假装腿部受伤,乘机先溜了,这样懒懒散散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1)
  
  吃了败仗后,鲁定公还不服输。
  几个月后,鲁军卷土重来,又越境攻打齐国边邑廪丘,这次还带来了攻城的冲车。借着冲车的威力,鲁国人攻破了廪丘的外城。齐国守军一看外城被攻破,索性放马杀出来,与鲁国人展开肉搏战,这时鲁军吓坏了,撒腿便溜。溜得最快的,又是那个叫冉猛的将领,他急冲冲地从督战的阳虎身旁跑过,阳虎假装没看到他,只是大声说:“要是冉猛在这里,齐军一定会败北的。”冉猛一听,心里颇为得意,一时间不由涌出一股英雄气概,便停下脚步,转过身又冲向齐军。阳虎的激将法有点效果,不料冉猛一古脑地往前冲时,却发现别人都在逃跑,心里犯嘀咕了:“我出什么风头啊,人家一称赞我,我尾巴就上天,这样送命可不值,还是跑吧。”于是他来了一次假摔,假装被绊倒了,然后嘛,就受伤了,一瘸一拐地逃了。阳虎看了大骂道:“他娘的,都是装出来的。”
  打仗都弄虚造假,那打不赢也是正常了。
  
  鲁国人自不量力,齐景公可不客气了。
  齐国大军反客为主,攻入鲁国。鲁定公慌了手脚,唉,早知如此,何必去惹齐国呢?没办法,只得向晋国求援。
  晋国很明白鲁国的地位。自从晋文公开创霸业以来,中原联盟从未象今天这样脆弱,齐国已经同卫国、郑国签订同盟条约,而且还控制了邻近的小国。一旦鲁国也被齐国拉拢,那将意味着晋国的势力将被扫出东方,这岂是心高气傲的晋国人所能忍受的呢?
  很快,晋军总司令士鞅便做出决定:出兵援助鲁国。
  晋国的出兵,使鲁国局势转危为安。但士鞅对时局深表担忧,齐国扩张得太快了,如果不能全力遏制,连鲁国都可能被纳入其势力范围。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晋国人深明此道理,但在进取的态度上越来越保守,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霸气,他们的精力都消耗在内部斗争中。在平定栾盈叛乱中有着过人表现的士鞅,如今已经荣升为晋军总司令,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晋国出兵援鲁,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与卫国签订盟约,将卫国重新拉入晋阵营中。卫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夹在晋、鲁之间,对晋国来说,失去卫国,将失去鲁国。谁去与卫国交涉呢?有两个人自告奋勇,一个叫涉佗,一个叫成何。
  这两个家伙都很傲慢,到了卫国后,出言不逊,显然不把卫国放在眼里。卫灵公摇摆不定,他已经同齐国签订了盟约,可是心里又有些畏惧晋国,特别是士鞅大军援鲁抗齐,兵力强大,要是他拒绝的话,很可能遭到晋国人的报复。左思右想后,卫灵公还是决定先跟晋国签约吧,静看时局发展。
  到了签约时,按照规矩,涉佗与成何只是晋国官员,而卫灵公是一国之君,地位不相称,礼仪上也是有所差别的。可是涉佗与成何却傲慢地说:“卫国大小只不过与我国一城邑相等罢了,怎么能当一个诸侯国来看待呢?”卫灵公心里很恼怒,可是又不好发作。到了歃血为盟时,涉佗又故意推了卫灵公的手,表示看不起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2)
  
  这下子卫灵公忍无可忍了。
  卫灵公知道,朝中大臣有很多是亲晋派,上一次他与齐景公订立盟约时,许多人便心怀不满。不要看卫灵公是个荒淫之君,其实他心里头还有蛮多的鬼点子,如果要鼓动国人反晋,首先就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如今晋国代表傲慢无礼,便成了最好的理由。
  为了向亲晋派大臣表示自己的不满,卫灵公卖了个关子,与晋国代表签约后,他便逗留在郊外,不回都城了。这些大臣很奇怪,问他为何不进城呢?卫灵公把晋国代表如何羞辱他的事一五一十地说出来,并说道:“我被羞辱没关系,但令国家也蒙羞,愧对祖宗。这个国君我也不当了,你们还是另选一个君主吧。”
  事关国家荣誉,这些亲晋派人士,对涉佗、成何的作法也非常气愤,义愤填膺,都说道:“这是卫国的耻辱,不是您一人的责任。”这时卫灵公又故意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又对大臣们说道:“晋国代表还跟我说,让我的儿子及诸大臣的儿子到晋国去当人质。”这不分明是对卫国的不信任吗?这下子,连最铁杆的亲晋派人士,也不敢吭声了。
  卫灵公从大家脸上的神情中,看出反晋的时机成熟了,便召集国人集会。在大会上,卫灵公的亲信王孙贾问众人:“假若我们背叛晋国,要是晋国五次出兵讨伐,会有什么后果呢?”大家纷纷表态说:“即便晋国发动五次进攻,我们仍然有力量继续抵抗。”
  看来卫国人还是蛮自信的。
  听到这里,卫灵公窃窃自喜,现在国人亲晋的心态已经完全转变了。这时王孙贾便充满激情地说:“既然这样,我们就跟晋国断交。要是实在抵抗不了,再交出人质不迟。”大家纷纷举手叫好。
  这样,卫国正式与晋国决裂。
  晋国总司令士鞅对卫国的突然转向大为震惊,他想采取补救办法,挽回与卫国的关系,但卫灵公骄傲地拒绝了。
  
  事到如今,晋国不惜一战了。
  公元前502年秋季,晋军总司令士鞅挥师攻打郑国,围攻虫牢;之后又折向卫国,对卫国发动军事打击。
  为了夹击郑国与卫国,士鞅又对鲁国政府提出要求,出兵攻打卫国。鲁国大夫季桓子、孟懿子率军队杀入卫国。此时郑国与卫国已经分别同齐国建立同盟关系,由于晋、鲁的施压,这两个国家迅速团结起来,郑国政府与卫国政府在曲濮达成盟约。这样,齐、郑、卫铁三角同盟正式建立。
  三国同盟的形成,宣告了北方以晋国为主导的格局已经完全被破坏,晋国的霸业陷入低谷,而齐国的地位则稳步上扬。
  随着郑国、卫国的相续离去,鲁国成为晋国最重要的盟友。可是鲁国的政坛并不平静,这个礼仪之邦的内政,已经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3)
  
  三、阳虎之乱
  
  这个时代,正是伟大哲人孔子生活的时代。
  孔子的很多政治主张,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只有了解这个时期的鲁国政治历史,才能明白孔子思想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孔子的政治学说,有一点便是强调等级秩序,齐景公曾向他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君臣、父子各尽其职,不僭越等级秩序。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正是当时礼仪文化已经败落,而有“礼义之邦”之称的鲁国,更是礼仪衰败的一大写照。
  前文曾说过,春秋的历史,便是一部权力不断下移的历史。自骊山之变后,周王丧失统治权,诸侯霸主成为实际的发号施令者。而在诸侯国内部,国君的权力也不断遭到卿大夫的蚕食,晋有六卿、郑有七穆,鲁有三桓。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更进一步,权力落到“三桓”家族的家臣手中,这确实是很耐人寻味的事。
  鲁国君臣斗争的高潮,便是鲁昭公被三桓势力所驱逐,最终客死他乡。
  “三桓”家族中,以季氏家族的势力最大。公元前505年,执政数十年之久的季平子去世,这位驱逐鲁昭公的权臣是鲁国的实际统治者。但是季平子作梦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季氏家族的权力竟然被家臣所控制。
  这个家臣就是鲁国政坛重要人物阳虎。
  自从鲁国“四分公室”后,季氏家族掌握了鲁国一半的军队,另一半掌握在叔、孟二氏手中。在与鲁昭公的内战中,三大家族又不得不倚重家臣,故而这些家臣们又逐渐掌握了军权,其政治话语权自然水涨船高。
  阳虎便是这些家臣中出类拔萃的一人。
  
  季平子死后,握有兵权的家臣阳虎与掌控财权的家臣仲梁怀两人不和,矛盾颇深。阳虎心怀不满,打算把仲梁怀赶跑,正巧在这个时候,仲梁怀又得罪了镇守费邑的鲁国大夫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很愤怒,便亲自跑去见阳虎,对他说:“您还打算要赶走仲梁怀吗?我跟你一起干。”
  阳虎一听,好啊,正求之不得呢。有公山不狃的加盟,阳虎的胆子更大了。要赶跑仲梁怀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他是季家新掌门人季桓子的宠臣。阳虎便与公山不狃合计,索性上演一出逼宫的戏,把季桓子软禁起来。
  这年九月,阳虎与公山不狃联合起来,发动兵变,把季氏掌门人季桓子软禁,一举控制了季氏家族,并且赶跑仲梁怀。
  阳虎的兵变,引起了季氏族人的反抗。可是这位铁血家臣一点也不手软,他软禁季桓子的堂兄公父歜,杀死季氏族人公何藐,并赶走季氏的亲戚秦遄,强迫季桓子与之达成权力移交协定。
  一日之间,季氏的权力落入阳虎手中。
  由于季氏是鲁国的实际统治者,此时的阳虎便是鲁国的无冕之王。
  这就是春秋时期奇特的“陪臣执国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4)
  
  
  不能不说,阳虎是个很有本领的人。
  阳虎的早年生活,我们知道得不是很多。他在季氏家当家臣的时间很长,至少有三十年以上,他是一步一步地掌握季氏的大权。三桓家族与公室的内战,使三桓家臣们的权力急剧上升。因此季平子去世后,阳虎就把季氏的权力牢牢控制住了。
  这时鲁国出了位有名的大学问家,这就是千古圣哲孔子。孔子当时四十七八岁,正值盛年,因为学识渊博而声名鹊起,可是他只是一位民间学者,没有一官半职。阳虎掌权后,没有忘掉这位大学问家,他想请孔子出山,封给他官职,希望以拉拢文化名人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声望。
  可是孔子不愿意。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孔子与阳虎的政见不同。孔子的政治观念,是维持一个有秩序的制度,君君臣臣,如今却是陪臣执国命,权力倒悬,这不是孔子的希望;第二,孔子与阳虎有一些过节。这事发生在三十年前,当时孔子十七岁,季平子设宴款待鲁国士人,孔子前往赴宴,但阳虎却不让他进门,对他说:“季氏宴请士人,但不包括你。”显然当时阳虎作为季氏家臣,有点盛气凌人。
  不过今非昔比,孔子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而阳虎以陪臣的身份执国命,显然是不合法的。阳虎想要巴结一下孔子,以彰显自己的气度,提高人气。孔子为人比较精明,他既不愿意为阳虎办事,也不愿采取断然拒绝的方式,索性就避而不见。阳虎这个人,也有心计,既然你不来,我就主动些吧。
  阳虎派人送了一只烤乳猪给孔子,他了解孔子,这个礼仪文化的热衷者,不会收下乳猪后不吭声,至少也会回谢一下。果不其然,来而不往非礼,可是孔子又不想见阳虎,怎么办呢?老夫子想了个办法,先派弟子打探阳虎的消息,等到阳虎外出不在家时,他才大摇大摆地到阳虎府上回访,当然啦,他没见到阳虎,但这样也算走过场了。不料孔子从阳虎家出来时,却在半路上遇到阳虎,这是偶遇呢,还是阳虎故意安排的呢?这就说不清楚了。
  阳虎远远看到孔子,就向他打招呼:“来来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这回没办法了,硬着头皮过去了。阳虎故意跟孔子兜圈子,问他说:“胸有韬略,却听凭自己国家混乱,这样的人算得上仁义吗?”孔子回答说:“那当然不可以。”阳虎又问:“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屡屡错失良机,这样的人算是明智吗?”孔子又答道:“当然不可以。”孔子心里明白,阳虎说的这种人,指的就是自己。
  聪明人说话,不必点破。阳虎是聪明人,孔子也是聪明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阳虎提醒说:“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时间可是不等人哪。”言外之意,孔夫子你已经快五十了,再不出山,以后也没机会了。
  孔子虚予应付说:“好,那我准备出去作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5)
  
  
  不过还没来得及等孔子出山,鲁国的内战爆发了。
  自从控制季氏权力后,阳虎在鲁国政坛上呼风唤雨,他野心勃勃,甚至逼迫鲁定公、季孙、叔叔、孟孙三氏与之签订协议,实际上是想使自己执政合法化。
  阳虎得势后,连“三桓”家族的某些成员,也想投靠他。季氏族人季寐、公鉏极,叔孙氏族人叔孙辄、叔仲志等人,都争先恐后地巴结阳虎。这也使得阳虎有点得意忘形,他打算要终结“三桓”当权的历史。
  当时三桓家族的领袖分别是:季桓子、叔孙州仇、孟懿子。虽然阳虎同“三桓”签了协议,巩固自己的权力,可是这只是权宜之计,毕竟“三桓”统治鲁国的时间超过百年,根深蒂固,若不彻底铲除,终究有后患。
  阳虎的如意算盘是:以投靠自己的季寐取代季桓子,以叔孙辄取代叔孙州仇,自己则取代孟懿子。孟氏比较难对付,在“三桓”家族中,只有孟氏没有哪个族人或家臣投靠阳虎,所以阳虎心想,老子整掉孟氏后,索性就自己取而代之了。
  要打垮“三桓”并非易事,得寻找其弱点。三桓在国内最有争议的一件事,莫过于当年驱逐鲁昭公,致使鲁昭公客死他乡。为了打倒三桓,阳虎便开始大张旗鼓地在鲁昭公身上做文章,为鲁昭公翻案平反,这既是争取民众支持的手段,同时也讨好国君鲁定公,因为鲁定公便是昭公的儿子。
  阳虎把兵变的时间,定在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十月三日。他的计划,是先在蒲圃设一个酒宴,邀请季桓子赴宴,并在宴会上干掉他,然后调集战车部队,进攻叔、孟二氏,一并铲除三桓。
  在兵变前一天,孟氏家臣公敛处父嗅出一些火药味。他发现驻扎在都城的季氏军队(由阳虎掌控)开始进入戒备状态,便起了疑心,向孟懿子报告说:“季氏军队进入戒备状态,这是怎么回事?”孟懿子很吃惊地说:“我不知道这回事啊。”公敛处父一听,便判断这事必定是阳虎的阴谋,便警告孟懿子:“我看将发生叛乱了,这件事会波及到您,您还是先准备一下,我先去召集军队,明天前来与您会合。”孟氏的领地在成邑,要调集成邑的军队,需要一些时间。孟懿子果断地挑了三百名强壮的家仆、马夫,假装在孟府门外建房子,其实是预防阳虎发兵突袭。
  
  第二天,阳虎按照预定计划,上门请季桓子到城郊的蒲圃赴宴。行到半途时,季桓子觉得不对劲,他的马车四周都被一群全副武装的卫兵所包围,在前面是阳虎的马车,后面是阳虎的弟弟阳越。这哪里是象赴宴呢,赴鬼门关还差不多。
  季桓子坐在车上,心里越加狐疑,周围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他的亲信,除了他的马夫林楚之外。季桓子便悄悄地对马车夫林楚说:“你的祖辈们都是季氏的家臣,你也一直忠心耿耿,现在情况有异,你要不要帮我呢?”林楚这时也发现有一股杀气,他回头对季桓子说:“好象太迟了吧。如今阳虎执政,全国都得听他的,如果有敢违抗的,那只能是死路一条。我就算死了,也对您没有任何帮助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3: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86)
  
  季桓子压低声音说:“现在还不算晚,你能把我送到孟氏那里吗?”他心里很清楚,三桓家族中,季、叔两家已经有大批人投靠阳虎了,只有去孟氏那儿才比较安全。
  这时季桓子的性命,就掌握在林楚手中,幸好林楚这个人比较忠心,他答道:“我愿效死报答您,只是能不能成功,我没有把握。”
  季桓子把心一横,事到如今,只能赌一把了,他只说了两字:“走吧。”
  只见林楚突然把缰绳一拉,马匹调转了个方向,从队伍中横冲出来,朝另一个方向跑了。这时队伍中有人大喊:“季氏跑了。”在后面押阵的阳越一看,喊了一声:追!
  林楚驾着马车,箭一般地狂奔,阳越带着一班人在后面紧追不放。季桓子的马车朝着孟懿子的宅第飞奔,阳越从后面放箭,但没有射中。
  这一天,孟懿子格外谨慎。他一面指挥三百壮士在门外假装建房子,一面注意观察周围的动静。这时有人来报,季桓子的马车朝这里跑来,后面还有追兵。孟懿子明白了,看来公敛处父的判断没错,果然出事了。
  孟懿子马上命令三百名壮士停止建房子,等季桓子的马车进了宅院后,关闭大门。阳越当然不肯放过季桓子,带着手下人攻打孟府。孟氏的三百名壮士躲在大门后,从门缝处用弓箭还击,有一名壮士射出的箭不偏不倚地射中阳越的心窝,他闷头倒下,死了。
  
  季桓子跑了,自己的弟弟被射死,阳虎恼羞成怒。既然孟氏有所防备,他心里想,不如先攻打没有戒备的叔孙州仇。于是他调转马头,攻打叔氏府第,叔孙州仇很快成为阶下之囚。阳虎一不做,二不休,又闯入宫中,劫持鲁定公。
  可是阳虎却犯了一个大错,他给孟懿子喘息之机。
  孟懿子的家臣公敛处父已经率领成邑的部队,开入都城。阳虎赶紧派人阻击,双方在南门发生激烈的交战,结果阳虎的军队被打败了,退到了一个名为棘下的地方,再度交锋,阳虎再败一局。
  阳虎一看不对劲,心想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看来孟家早有提防,既然打不赢,罢罢罢,还是先离开都城吧。
  不过阳虎也煞是镇定,并没有慌慌张张地逃跑,而是先去鲁定公的宫中,搜罗宝物,找到一块宝玉,还有一把宝弓,便顺手一拎,拿了就走。走到一条巷子后,又找了个地方睡了一大觉,然后吃饱喝足后,这才大摇大摆地准备离开。这时他的手下都很惊慌,对他说:“快走吧,追兵快来了。”阳虎故作镇定地说:“他们听到我逃跑的消息,高兴都来不及,哪里有空来追我呢?”这时有人喊了:“哎,那不是公敛处父吗?他们追来了。”阳虎一看,呀,赶紧上车,逃命去也。
  阳虎逃到了讙邑与阳关,这里是他的地盘,准备以此二城为基地,与“三桓”集团相抗衡。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29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