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49)
  
  九、柏举之战
  
  蔡国的参战,是吴军取得胜利的保障。
  首先,蔡国牵制了大量楚军。在吴军登陆淮河南岸时,楚军已经在蔡国作战三个月。季节已由秋入冬,天气严寒,楚军已露疲态,战斗力下降;而吴国军队则锋芒毕露,士气高昂。其次,蔡国成为吴国远征军的后方补给基地,对于长途奔袭的吴军来说,没有可靠的补给,是难以实现持久作战的。
  蔡国都城在淮河北岸,吴军在淮河南岸登陆,与此同时,位于淮河西南的唐国也起兵响应。前方作战的楚军形势一下子恶化了,如果不火速撤退,吴军与唐军将切断其退路。吴国主力的突然出现,令楚国人大吃一惊,慌忙从前线撤军,并一路撤到汉水西岸,以汉水为天险,布置防线。
  吴军的出击,解了蔡国之围。蔡、唐两国军队与吴军会合后,挺进到汉水东岸,与楚国军队隔江对峙。
  吴王阖闾这次千里大跃进,深入楚国境内,确实出乎楚国人的意料。楚军统帅仍然是平庸的子常,统帅无能,并不等于手下将领无能。楚国最优秀的将领、战略专家沈尹戌就是佼佼者,他认真地分析吴楚两军的分布态势,找到吴军致命的弱点所在。他认为,吴国之所以敢大胆深入楚国腹地,其一是凭借水师的优势,一旦打不赢,可以从淮河逃回吴国;其二,是掌握了蔡国这个后勤补给基地。如果以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奔袭停留在淮河南岸的吴国水师,再控制住几个重要隘口,便切断了吴国人的退路,同时也切断其补给线,这么一来,深入腹地的吴军,便成为楚军的瓮中之鳖了。
  沈尹戌向子常建议说:“您指挥大军沿着汉水设防,力阻吴军渡河。我赶往方城山,率驻扎在方城山外的全部兵力,摧毁淮水上的吴国水师,然后控制住大隧、直辕、冥阨三个隘口,截断吴军的退路。到时您率军渡过汉水,向吴军正面发动攻击,我从侧翼出击,必定能大获全胜。”
  沈尹戌不愧是楚军中最有才华的将领。确实,吴国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千里之外的楚国腹地作战,一旦不利,将面临惨败的结局。
  楚军统帅、令尹子常批准沈尹戌的计划。沈尹戌没有逗留,立即出发,前往方城山收拢北方楚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0)
  
  吴、楚大军在汉水对峙,对远道而来的吴国兵团而言,十分不利。孙武在兵书中曾写道:“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在敌国作战,持久战是非常不利的,他主张打速决战。可是楚国人依托大河天险,倘若只守不攻,吴军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贸然渡河进攻,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关键时刻,楚军统帅子常犯下一个大错。
  时值冬季,下起冬雨。楚国将领武城黑(武城是地名,黑是其名)十分担忧一件事,吴国的战车是用纯木制的,而楚国的战车还套有皮革。显然,楚国战车比较舒适、豪华,可是这个时候不是比较谁的战车值钱,而是比较谁的战车更实用。蒙上皮革的战车,有一大缺点,就是怕水,可是老天不配合,下起雨了。武城黑便对子常说:“我们的战车怕雨淋,持久作战不利,不如速战速决。”
  武城黑的说法,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他只是注意武器层面的小事,却没有关心大的战局,缺乏战略眼光。
  另一个人想法更歪了。这个人是子常的亲信,大夫史皇,他偷偷地对子常说:“现在国人大多不喜欢您,而喜欢左司马沈尹戌。如果左司马在淮河打垮了吴国水师,占据隘口,从背后打败吴国人,他就成为战争的惟一英雄。您可一定要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否则令尹这个职位可保不住。”
  史皇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只想着讨好上级,提出这种非常危险的建议,是很不负责任的。子常听完后,捋了捋胡须,点点了头:“嗯,你说的有道理。”
  
  子常擅自改变原订的作战计划,只是为了不想让沈尹戌一人独抢风头。
  大批楚军开始渡过汉水,进攻吴军。楚国人的主动进攻,对吴王阖闾来说正中下怀,为了诱敌深入,吴军假意后撤。孙武在兵法书上曾写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吴军故意示弱,目的就是将楚军引诱到对吴军有利的战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2: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1)
  
  子常可不这么想,他还以为吴国人胆怯了,赶紧下令急追。吴军大踏步地后退,从汉水退至大别山附近的柏举。在楚军追击过程中,与吴军交锋三次,但三次都没有打赢。子常心里也充满狐疑,吴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减弱,为什么大踏步后撤呢?这里怕是有问题。他觉得有些不妙,打算见好就收,静观其变。
  这时,史皇又跳出来,对子常说:“这个时候怎么可以撤呢?国家安定的时候,您追求权力,国家有难时,您却要逃跑,能逃到哪啊?这次战争,是您得罪蔡、唐两位君主招惹来的,现在正是立功赎过的大好机会。”
  子常听到这话后,心里也觉得不好意思。得了,还是硬着头皮上吧,在楚国境内作战,有天时地利,我就不信吴国人是打不垮的。
  想到这里,子常又调转马头,进逼柏举,与吴军对峙,砺兵秣马,准备展开一场大厮杀。
  
  十一月十八日,柏举之战打响。
  这一天清晨,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自告奋勇,请缨出战。他对哥哥说:“楚国令尹囊瓦(即子常)是个不仁不义之人,他的部队并没有必死的战斗精神。我们先集中力量,打击囊瓦的部队,他的士卒必定落荒而逃,到时再以主力攻击其他部队,肯定能大获全胜。”
  阖闾不同意,认为夫概的方案过于冒险。
  夫概是个勇敢的人,坚信自己的判断。阖闾否决了他的提议,他不甘心,决定自己冒险一试,便对手下的官兵说:“作为臣子,只要是正确的事就要去做,不必等待君王的命令。我决心已下,今天即使我战死,吴军也可以攻破楚都。”说完后,他擅自下令,将自己麾下的五千人投入战斗,猛扑子常的部队。
  果然不出夫概所料,子常这个人,权力欲强,私心甚重,他的部下都不愿意为他死战。双方刚一交锋,楚军便士气凋零,吴军则气贯如虹,有猛虎下山之势,令人望而生畏。楚军很快便涣散了,被夫概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阖闾见夫概旗开得胜,马上下令全军投入战斗。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率麾下部队向混乱的楚军阵营发起总攻,楚军防线顿时崩溃。
  贪生怕死的楚军总司令子常,一见大势不好,扭头便走。他不敢逃回郢都,怕楚昭王找他算账,索性逃到郑国去了。
  那位怂恿子常抢功的史皇,一心想要速战速决,结果只是速死罢了。他的兵车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而他本人则战死。
  楚国的两位主将,一个逃了,一个死了,整个军队混乱不堪,没命地逃跑,吴军则在背后死咬不放,一直追到清发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2)
  
  
  楚军士兵正忙着渡河,吴王阖闾打算一鼓作气,将楚军歼灭在河的东岸。在柏举之战中立下头功的夫概又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阖闾说:“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如果逼得太急,他们一定会拼死一战,那我们一定会战败的。现在楚国人正忙着渡河,不如先让一部分人渡过去,这样大家的心思就完全在逃跑上,没有斗志可言了。”
  看来吴国确实是人才辈出,夫概在军事指挥上也颇有天赋,注重战争心理,判断十分精准。这一回,阖闾听从夫概的建议。
  吴军放慢了追击的步伐,使得楚国人喘了一口大气,开始争先抢渡清发河。大约一半人渡河了,另一半人留在岸边焦急地等候着。这时,吴军开始进攻,留在河岸边的楚国人,又一次遭到大败,多数被杀或被俘。
  从楚武王以来,楚国军队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落魄。那支曾经让诸侯国胆战心惊的铁血雄狮哪去了呢?经历了百年霸业后的楚国,已经江河日下,而新兴的吴国则以气壮山河之势后来居上。
  楚军的厄运还没有终结。
  吴军渡过清发河后,仍然穷追不舍。这时楚军一身疲惫,饥肠辘辘,正想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时,吴军的兵马又杀到了。楚国人如惊弓之鸟,扔掉手中的饭碗,跳上战车,慌乱而逃。吴国人到时,楚军的饭菜还热气腾腾的,正好被吴国士兵饱食一顿。
  吃饱喝足的吴国人斗志昂扬,越战越勇,而楚国人精疲力竭,连逃跑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很快,吴国兵团在雍澨河追上楚军,又打了一仗,没有任何悬念,楚军再度大败。
  
  楚军的主力几乎被消灭殆尽。
  吴国兵团五战五胜。第一战是吴军从汉水撤向柏举,挫败子常军的三次进攻;第二战即柏举之战;第三战是清发河之战;第四战是追击战,楚军弃食而逃;第五战是雍澨河之战。吴军已经逼进到楚国的首都郢城。
  自令尹子庚始,楚国历届政府都把郢都筑城作为防御吴国的重要手段。郢城的城防是很坚固,可是楚军主力却大部分被消灭在于郢都之外,只有坚固的城墙,却没有英勇善战的士兵。
  楚昭王作梦也没有想到,吴国人就这样杀到了郢都。
  溃败的速度令人无法想象。这一天是十一月二十七日,跑离柏举之战,仅仅过了九天。英勇的吴国兵团,只用了九天,便从大别山横扫楚国腹地,兵临郢都城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3)
  
  这时楚昭王才意识到,自己成了楚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位君王。他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勇气,第一个念头就是:逃。
  想当年,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庄王等先王,都是亲自战斗在第一线,以藐视一切敌人的自信与勇气,才造就楚国长盛不衰的霸业。这一切,如梦亦如幻,已渐行渐远,遥不可及矣。
  这些伟大先王的后代子孙,却在吴国兵团兵临城下时,选择了逃跑。楚昭王在逃跑上还是有创意的,他放出一群大象,在大象尾巴上点火,大象疼痛难熬,没命地往前奔,冲进吴军的阵地。吴军虽然是百战之师,也被这些发狂的大象吓坏了,纷纷躲避巨无霸的践踏。这样,楚昭王得以乘吴军混乱之机逃离了郢都。
  谁说楚昭王没有智慧呢,他这大概是属于狗急跳墙的本领。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吴王阖闾大摇大摆地进入郢都。
  曾经战无不胜的楚国,首都竟然连象样的抵抗也没有,就这样轻松沦落了。
  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漏掉了一个人,就是打算偷袭吴国水师的楚国名将沈尹戌。沈尹戌分兵北上后,纠集驻扎方城的军队,准备从背后袭击吴军。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子常竟然冒冒失失地出击,结果在柏举遭遇惨败,而吴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大别山一路横扫到楚国郢都,势如破竹。
  很显然,沈尹戌精心设计的计划已经泡汤了。令尹子常逃了,楚昭王也逃了,沈尹戌没有逃,楚国总算还有硬汉,他立即挥师南下,企图重新夺回郢都。
  沈尹戌的兵团挺进到雍澨河,在这里与吴军遭遇。这时吴军横扫楚国,自然不把沈尹戌的部队放在眼中,一开始便发动凌厉的攻势,沈尹戌沉着冷静,指挥军队反攻,在浴血奋战中,他身受重伤,但终于打败了吴军。这也是吴王阖闾入楚以来的第一场败绩。
  雍澨河距离郢都不远,可是首都沦陷、君王逃跑、主将重伤等一系列消息,严重打击楚军的士气。即使沈尹戌以惊人的意志力,裹创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可是已经无法扭转败局。他的军队与吴军交锋三次,每一次他都增添几处新伤,楚军被迫撤退。
  沈尹戌重伤在身,已经无法走动。他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军人,宁死也不愿意成为吴国人的俘虏,他对部下说:“我快不行了,有谁可确保我的脑袋不落入敌人之手?”部将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我的地位轻卑,可以接受这个任务吗?”沈尹戌一看,这人叫吴句卑,他点点了头,对他说:“哎,以前我没有重用你,看来错了,你可以的。”说完后,他又叹息一声:“唉,我再也没有用了。”说完后,举起宝剑,往脖子上一抹,魂归天国矣。
  沈尹戌是平王、昭王时代楚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可惜的是,楚国大权落入一帮无能的小人之手,遂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他仍然是真正的武士,比起子常、史皇等,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他死后,吴句卑割下他的头颅,用布裹好,然后悄然离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2: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3)
  
  这时楚昭王才意识到,自己成了楚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位君王。他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勇气,第一个念头就是:逃。
  想当年,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庄王等先王,都是亲自战斗在第一线,以藐视一切敌人的自信与勇气,才造就楚国长盛不衰的霸业。这一切,如梦亦如幻,已渐行渐远,遥不可及矣。
  这些伟大先王的后代子孙,却在吴国兵团兵临城下时,选择了逃跑。楚昭王在逃跑上还是有创意的,他放出一群大象,在大象尾巴上点火,大象疼痛难熬,没命地往前奔,冲进吴军的阵地。吴军虽然是百战之师,也被这些发狂的大象吓坏了,纷纷躲避巨无霸的践踏。这样,楚昭王得以乘吴军混乱之机逃离了郢都。
  谁说楚昭王没有智慧呢,他这大概是属于狗急跳墙的本领。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吴王阖闾大摇大摆地进入郢都。
  曾经战无不胜的楚国,首都竟然连象样的抵抗也没有,就这样轻松沦落了。
  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故事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漏掉了一个人,就是打算偷袭吴国水师的楚国名将沈尹戌。沈尹戌分兵北上后,纠集驻扎方城的军队,准备从背后袭击吴军。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子常竟然冒冒失失地出击,结果在柏举遭遇惨败,而吴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大别山一路横扫到楚国郢都,势如破竹。
  很显然,沈尹戌精心设计的计划已经泡汤了。令尹子常逃了,楚昭王也逃了,沈尹戌没有逃,楚国总算还有硬汉,他立即挥师南下,企图重新夺回郢都。
  沈尹戌的兵团挺进到雍澨河,在这里与吴军遭遇。这时吴军横扫楚国,自然不把沈尹戌的部队放在眼中,一开始便发动凌厉的攻势,沈尹戌沉着冷静,指挥军队反攻,在浴血奋战中,他身受重伤,但终于打败了吴军。这也是吴王阖闾入楚以来的第一场败绩。
  雍澨河距离郢都不远,可是首都沦陷、君王逃跑、主将重伤等一系列消息,严重打击楚军的士气。即使沈尹戌以惊人的意志力,裹创坚持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可是已经无法扭转败局。他的军队与吴军交锋三次,每一次他都增添几处新伤,楚军被迫撤退。
  沈尹戌重伤在身,已经无法走动。他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军人,宁死也不愿意成为吴国人的俘虏,他对部下说:“我快不行了,有谁可确保我的脑袋不落入敌人之手?”部将们面面相觑,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我的地位轻卑,可以接受这个任务吗?”沈尹戌一看,这人叫吴句卑,他点点了头,对他说:“哎,以前我没有重用你,看来错了,你可以的。”说完后,他又叹息一声:“唉,我再也没有用了。”说完后,举起宝剑,往脖子上一抹,魂归天国矣。
  沈尹戌是平王、昭王时代楚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可惜的是,楚国大权落入一帮无能的小人之手,遂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他仍然是真正的武士,比起子常、史皇等,不知要强上多少倍呢。他死后,吴句卑割下他的头颅,用布裹好,然后悄然离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4)
  
  
  在父兄被杀十六年后,伍子胥终于杀回来了。
  他是一个复仇者,也是一个叛国者。可是找谁报仇呢?当年杀死其父兄的元凶楚平王、费无极都死了,怎么办?死了也得报仇。
  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坟墓挖开,将平王的尸体拖出来,以鞭尸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仇恨之火。他狠狠地鞭尸三百下,还不解恨,又抬起左脚,狠狠地在尸体上踹了几脚。仍然不解恨,伍子胥又用手挖出楚平王的眼珠,嘴里还怒气冲天地骂道:“谁让你听了那些阿谀奉承的话,杀死我的父兄,制造天大的奇冤呢?”
  楚平王的尸体被鞭打,还被挖了眼珠,死后受尽伍子胥的凌辱。可是伍子胥还不知足,毕竟楚平王只是一具死尸,对他的凌辱毫无知觉。不行,不能就这样了却恩怨,父债子偿,楚平王死了,他的儿子楚昭王要偿命。
  楚昭王侥幸逃跑,可他逃得很急,只带着自己的妹妹,没带上后宫的妻妾。伍子胥不能杀楚昭王报仇,那也得羞辱一下才行,他动了一个坏主意。怎么羞辱楚昭王呢,就是霸占他的后宫。但伍子胥毕竟是个臣子,不敢自己动手,便怂恿吴王阖闾。阖闾一听,何乐不为呢?于是强暴了楚昭王夫人。
  伍子胥也不甘落伍,又怂勇孙武、伯嚭等人,一起强J了子常、司马成等人的妻妾。
  阖闾、伍子胥等人强暴楚国君臣的家室,这件事过分了。
  虽然楚国民众对楚昭王、子常等人是没有好感的,但是对于吴国人的倒行逆施与暴行,更加深恶痛绝。吴国的暴行,只能激起楚国人的同仇敌忾,同时也为吴国的兵败埋下了伏笔。
  其实楚国的实力并未真正削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吴军之所以轻松占领郢都,还是有一些运气的成分,子常的无能也是造成楚兵惨败的原因。但要注意的一点,在吴军夺取郢都之后,大部分的楚国国土,仍然是控制在楚国人手中。
  对楚国人来说,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谁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呢?
  
  (下一节《郢都失而复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5)
  
  十、郢都失而复得
  
  一国之君楚昭王逃到哪去了?
  早已习惯荣华富贵的楚昭王,不得不体会人生的辛酸。逃出郢都后,他漫无目的地流窜,先是向西到了睢水,又向南进入云梦泽。云梦泽是一片沼泽地带,这里是群盗出没之地,楚昭王在郢都时,没有把这些强盗放在眼中,可是现在失魂落魄的他,才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不太平。
  晚上,楚昭王一行人就在云泽梦扎了个简易的帐篷,虽然简陋不堪,总算有个睡觉之地。不想入夜后,云梦泽的强盗们突然杀出来。这些强盗大约也不晓得他们面前的人,就是楚国的统治者,其中一名小喽啰操着一把戈,冲着楚昭王跑过来,挥戈朝他的脑袋猛劈过来。楚昭王吓得身体发软,两脚不听使唤,眼看就要命丧戈下时,突然一个人奋不顾身地扑到昭王前,用后背替昭王挨了这一戈。
  这个人是寝尹王孙。王孙这一扑,救了楚昭王的命。
  强盗们被打退了。楚昭王心里一想,本想逃到云梦泽中,可以躲避吴军,不料却遇到强盗,哎,哪里才是安身之所啊。在云梦泽北,有一郧县,对,就先到郧县去躲躲吧,至少那里还有楚国官员接待,不必在大泽中餐风露宿。
  郧城的长官叫斗辛,斗辛是斗成然的儿子。斗成然就是蔓成然,他曾起兵反楚灵王,在楚平王杀兄政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可是后来他自恃居功至伟,无法无天,迫使楚平王狠下杀手,将他处死。不过楚王并没有赶尽杀绝,考虑到斗成然曾立下的功勋,封了他的儿子斗辛封为郧公,迁移到郧城。
  斗辛有个弟弟,名叫斗怀,他听说楚昭王逃难来到郧城,便纠集了一批人,磨刀霍霍,准备趁机干掉国王。斗辛见弟弟杀心大成,吃惊地说:“你想干什么?”斗怀吐了一口恶气说:“当年楚平王杀了我们父亲,现在我杀他的儿子,这有什么不行呢?”
  恩怨分明、有仇必报,是楚国男儿的一大特色。
  斗辛大怒,制止道:“君主杀臣子,怎么可以记仇呢?君令就是天命,父亲死于天命,能怨恨谁呢?楚王大权在握时你不敢报仇,如今落难了你想乘机杀他,畏强凌弱,这算什么英雄好汉呢?乘人之危乃是不仁,干出抄家灭族的事乃是不孝。你如果莽撞行事,我先杀了你。”
  话虽这样说,斗辛还是很担心自己的弟弟会对楚昭王下毒手,看来不能久留在郧城。他悄悄地带着楚昭王一行人,离开郧城,前往随国避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1: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6)
  
  
  这时吴王阖闾已经打探到楚昭王逃到随国,便派一支军队追赶。到了随国后,吴国人威胁随国政府说:“汉水流域原本是周室姬姓子弟的封国,后来全被楚国吞并了。现在上天降罪于楚国,可是贵国居然收容楚王,这岂不是愧对周室吗?如果你们交出楚王,汉水以北的地盘,都归你们所有。”
  随国只是个小国,吴国人的要求,让随侯很是为难。这时形势对楚昭王来说,十分凶险,吴国人已经到随国宫殿前,而楚昭王则躲在宫殿后,楚昭王的哥哥公子期说:“现在事情紧急了,还是让我来扮作楚王,把我交给吴国人吧。”
  楚昭王犹豫不决时,有一臣下,名叫鑢金,他站出来说:“这不是上策,上策是让随国政府拒绝吴国人的要求。”话虽这样说,可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鑢金自告奋勇,游说随侯道:“随国只是个弱小之国,又靠近楚国,却一直存活到今天,这都是得到楚国的庇护。随国与楚国历代都有盟约,到现在也仍然是同盟的关系。吴国人的要求,您得三思而行。”
  随侯一听,心里惦量了一下:虽然郢都陷落了,可是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楚国还是得罪不起的。想到这里,他便以占卜不利为由,婉言拒绝了吴国人的要求,并说道:“吴国所忧虑的,并不是楚王一人,倘若吴国把楚国灭了,我岂敢不听吴王的命令呢?”
  显然,随侯回答得很有水平。如果吴国人没有实力灭楚国,那对不起,我不能交出楚王,否则日后会倒霉的;如果你们有实力灭了楚国,那也不必在意区区一个楚王。吴国人听后也没办法,现在虽破郢都,但孤军深入,不宜得罪随国,只好悻悻而去。
  
  楚昭王在随国安顿下来后,公子期返回楚国,召集各地部队,准备反击吴国侵略者。与此同时,楚昭王的另一个哥哥子西也收编了柏举之战后溃败的楚军残余,扯起抗战的旗帜。
  吴国兵团在此时却犯下一个严重的战略失误。
  占领郢都后,吴军并没有乘胜进击,扩大战果,反而北上进攻郑国。进攻郑国,是伍子胥的主意,其实也是他的私心。
  伍子胥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他强烈的报复心,既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同时也成为其绊脚石。当各地楚军开始团结在公子期与子西的周围,坚持抗战时,伍子胥却提出北上攻略郑国。当年伍子胥与太子熊建逃亡到郑国时,熊建因密谋勾结晋国人夺取郑国,被郑定公与子产擒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这对伍子胥来说,也是一大深仇,非报不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1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57)
  
  吴军北上,郑国震动。这时郑定公已死,在位的是郑献公,你想想,强大得令人畏惧的楚国,那么轻松便被吴军攻下郢都,以郑国的实力,如何抵挡得住吴国人呢?他便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击败吴军,我愿意与他平分郑国。”
  有一个人慨然应募,他对郑献公说:“我有办法让吴国人退兵,而且不用动一刀一枪。”郑献公听了后,将信将疑,不晓得这个人究竟是有天大的本领呢,还是有刀枪不入的法术?可是现在也顾不上这么多了,既然此人这样自信,就让他去试试吧。
  伍子胥正率军准备渡河,突然见江心飘来一叶小舟。舟上是一名梢公,这名梢公一边摇着船,一边哼着歌,朝伍子胥的方向划来。划到近处时,只听梢公在船上高喊道:“芦中人——”伍子胥听了后心里一怔,想起了往事,当年自己从楚国逃往吴国时,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老渔夫,正是这样称呼他的,他赶紧抬头一看,以吃惊的口气问道:“你是什么人?”
  梢公回答道:“我是老渔翁的儿子。我父亲死后,我便到了郑国,国君听说吴军来犯,十分恐慌,便发令全国,有谁能使吴军退兵,愿意与他平分郑国。我想起父亲与您曾有一面之缘,并非想得到荣华富贵,只是恳求您能保全郑国。”
  伍子胥这个人,恩怨分明,有怨必报,有恩也必报,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遇到恩公的儿子,百感交集,感叹地说:“唉,当年要不是你父亲的救命之恩,我哪有今天。苍天在上,我岂敢忘了此恩情呢?”
  说完后,伍子胥又向梢公致谢一番,率军回去了。由于梢公的出面,使郑国免除了一场兵祸之灾。
  这是一个很有戏剧性的场景,但史书的记载却令人有几分狐疑。根据史料所述,当年老渔翁救了伍子胥后,便沉船自尽了,倘若如此,这事情便只有伍子胥知情,渔翁的儿子又从何而知呢?或者是老渔翁沉船后并未死,又将此事告诉儿子呢?这些已经说不清道不明了。
  放弃攻打郑国,回到郢都后,伍子胥便准备集中力量打击楚国残余部队,然而,良机错失了。楚国搬来了救兵,秦国军队开始增援楚国了!
  
  自从秦穆公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秦国渐渐地被遗忘了。其实秦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是有晋国这头猛虎死死挡住其东进的步伐,使得秦国在春秋中后期扮演着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可是这匹西域之狼,注定要创造历史的。
  一直不理世事的秦国,怎么突然卷入吴楚战争呢?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