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铁血时代——以霸业为主线的春秋战国史----醉罢君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1)
  
  雄才大略的楚成王显然比起曹共公、宋襄公、郑文公这些君主更加了解重耳流亡集团的潜力,所以他愿意对重耳进行风险投资,这将会是一笔投资小、收益大的交易。
  楚成王用试探性的语气对重耳说:“公子如果返回晋国执政的话,将何以回报寡人呢?”
  重耳以谦卑的态度回答说:“楚国地大物博,羽毛齿角玉帛这些贵重品,楚国不仅盛产,而且还出口到了晋国;奴仆婢女也是大王所不欠缺的;楚国应有尽有,我还真不知道要如何报答才好哩。”
  楚成王微微一笑说:“话虽如此,可是总要回报点什么嘛。”
  毕竟楚国有蛮夷之风,楚共王说起话来心直口快,不转弯抹角。
  重耳想了想说道:“如果在下可以回国执政,而晋楚两国不幸发生战事,那么在下愿意退避三舍(九十里),以求得大王的谅解,作为对大王的回报。如果得不到谅解,就只好左执强弓、右佩箭袋,与大王周旋一番。”
  重耳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楚国大将子玉听了之后勃然大怒,他暗地里对楚成王说:“大王对晋公子如此敬重,晋公子却出言不逊,我看不如把他杀了,如果不杀的话,一旦他回到晋国,一定会是楚国的劲敌。”
  楚成王摇摇头说:“晋公子十分的贤能,志向远大,才思敏捷,有很高的修养,处于困境之中却不卑不亢。流亡在国外受困遭厄十多年,他的随从皆有独挡一面的才能,态度端庄,气量恢宏,这大约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上天如果要他兴起,谁又可以违抗天命呢?如果楚国军队有一天因他而恐惧不安,那一定是因为我的德行不够,如果我的德行不够,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上天如果保佑楚国,谁能让楚军的军队害怕呢?”
  子玉一听,又说道:“重耳的谋士中,狐偃是灵魂人物,如果大王不杀重耳,那就把狐偃拘留起来。”
  楚成王又拒绝了,他说道:“不行,明知是错的事情,却要去做,这不是仁义之道。”看来楚国是意识到自己在文明上相较中原文化的落后性,颇有向往礼仪文化之心。
  
  楚成王下令好好招待重耳一行人,这样,重耳就在楚国住了下来。然而,最终帮助重耳上台的并不是楚国,而是秦国。
  在重耳到楚国数个月后,秦国的特使抵达楚国,邀请重耳一伙人前往秦国,重耳在流亡十几年之后,现在通往晋国权力巅峰的第一道门打开了,究竟秦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秦国最终成为晋公子重耳夺取政权的有力支持者呢?
  
  四、峰回路转
  
  公元前637年的某一天,秦国的一位特使到达楚国,他的任务是要说服重耳前往秦国,精于政治算盘的秦国君主秦穆公此时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个计划。
  为什么秦国会在此时来召重耳前去秦国呢?
  这还得从上一年的一件事情说起。
  
  一年前,在秦国充当人质的晋国太子圉突然不辞而别,离开秦国返回晋国。
  在七年前(公元前645年),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结果晋国军队在韩原大败,晋惠公被秦军俘虏,战后作为释放晋惠公的条件之一,晋国太子圉成为秦国的人质。秦国对于太子圉还算是招待得挺周全的,秦穆公把女儿嬴氏嫁给了他,当然秦穆公此举当然有自己的政治算盘,以后晋国的合法君位继承人是自己的女婿,那么无疑秦国在晋国的内政中拥了更多的话语权。
  很明显,秦穆公的意图就是把太子圉培养成为亲秦的势力。虽然秦穆公力图赢得太子圉的信任,但是太子圉对秦穆公始终抱着十分戒备的心理,首先是因为自己堂堂一个大国的太子,居然作为战败国和谈条件屈辱地前往秦国作为人质,而且在秦国一呆就是六年,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再者,太子圉的母亲是梁国的公主,梁国与晋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当年太子圉的父亲晋惠公(夷吾)在落难过程中就是逃往梁国,并娶了梁国的公主,生下了太子圉,但是在公元前641年,梁国被秦国所灭,对于太子圉来说,这是旧怨添新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2)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重的消息传到了秦国。
  太子圉对自己的政治前景忧心忡忡,他离开晋国入秦国为人质达六年之久,国内还有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对国君的宝座虎视眈眈,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他不能及时回国,恐怕会夜长梦多。
  太子圉决心要秘密离开秦国返回晋国,但他既是作为人质被秦国扣留,要逃离秦国谈何容易,逃离计划一定要得到他的秦国妻子嬴氏的支持。他对妻子嬴氏说:“现在我父亲病倒了,生命危在旦夕,如果有不测的话,我远在秦国,恐怕大臣们会另立其他公子为国君。我离开晋国这么久,在晋国内部没有支持的势力,本来还可以依靠母亲的祖国梁国的力量,但是梁国现在已经被秦国灭了,我在秦国不过是受人轻视的人质,所以准备偷偷离开秦国返回晋国,趁父亲尚在人世,巩固太子的地位。夫人你也跟我一起逃走吧。”
  嬴氏对太子圉说:“夫君贵为一国太子,忍辱含垢在这儿充当人质,着实委屈了夫君,父亲命我嫁你,是要安你的心,现在你要逃回晋国,我可以帮你,但我不便跟随,也绝不会泄露任何机密。”
  这样太子圉在嬴氏的帮助下,逃离了秦国返回到晋国。
  
  其实太子圉未必不知道强大的秦国就是自己最好的外援,但是六年近似囚居的人质生涯,使他对秦国一点好感也没有,况且晋国作为大国,他也不想自己当上国君之后,还受到秦国的摆布。
  太子圉的逃离,令秦穆公勃然大怒,当初秦穆公让太子圉入质秦国,并将女儿嫁给她,都是在苦心经营一盘棋局,目的就是培养亲秦的下任晋国国君,现在人质跑了,秦穆公六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太子圉离开秦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终于因病重而去世,太子圉继任国君,史称晋怀公。晋怀公一走马上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针对在国外流亡的重耳和他的谋士们,要求流亡者的家属,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流亡人员召集回国,否则将治以重罪。
  当时在重耳流亡集团中重要的谋士狐毛和狐偃兄弟,他们的父亲狐突居住在晋国,晋怀公威胁说:“你把两个儿子召回来,我就放了你。”
  狐突回答说:“按照传统的礼法制度,只要儿子有一官半职,作父亲的就要教导他们忠诚不二,而且要把名字刻在简册上以备案,如果三心二意,就是不忠诚了。现在臣的两个儿子在重耳手下已经有好多年了,如果现在召他们回来,是教他们不忠诚,如果一个父亲教导自己的儿子不忠诚,那怎么对国君忠诚呢?”他拒绝召回狐毛与狐偃。
  因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召回狐氏兄弟,狐突被晋怀公逮捕,最后被处死。
  晋怀公这个做法大失人心,这位年轻的君主现在还不满二十岁,且在秦国作了六年的人质,在国内并没有一个稳固的政治基础。卜偃对此事评价说:“自己不贤明,却杀人以图快意,这能让人心服口服吗?人民看不到君主的德行,只见其杀戮,他的后代怎么能享有禄位呢?”
  
  重耳流亡集团在晋国国内有许多同情者甚至是支持者,在国际上也得了象齐桓公、楚成王这样政治巨头的礼待,国际声名卓著。晋怀公这个刚刚长大成人的晋国新国君,年级不大却早学会了政治上的残忍,但是他对政治对手的打击却给了秦穆公一个报复的机会了。
  晋怀公继位之后,秦国本来打算培养的亲秦的晋国政府的想法破灭了,当了秦国六年人质之后,晋怀公对秦国只有极度厌恶的心态。秦穆公于是便想到了流亡到楚国的晋公子重耳,萌发了让重耳取代晋怀公的想法,便派出特使前往楚国邀请重耳前往秦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3)
  
  重耳的随从们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重耳流亡在外已经十九年了,而且已经由壮年步入老年,楚成王虽然礼待重耳一行人,但是楚国距离晋国遥远,似乎不太可能劳师动众护送重耳回国,而秦国与晋国则是接壤的,更为重要的是,晋国在太子圉继位成为晋怀公之后,与秦国的关系陷入冰点。
  晋怀公与他的父亲晋惠公,在秦国人的眼里,都是属于忘恩负义之辈。重耳的谋士们判断此时的秦国,是最有可能为重耳提供军事援助,支持重耳回国夺取政权的国家,于是决定跟随秦国的特使前往秦国。
  
  重耳到达秦国后,受到了秦穆公的热情接待。
  秦穆公为了拉拢与重耳的关系,将五位美女送给了重耳,看来这位六十出头的晋国公子艳福非浅哪,更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有晋国太子圉(现晋怀公)的夫人嬴氏。去年太子圉逃离秦国时,嬴氏虽然没有随同他逃跑,但是却为他逃跑出了不少力。老公跑掉了,秦穆公想给她安排个去处,让她跟着重耳吧。
  不过秦穆公有个顾虑,就是自己的女儿曾经嫁过人了,如果要重耳明媒正娶,好象会带来不些不好的名声,所以他也没有张扬。
  重耳似乎一开始时并不太知道嬴氏的身份,把她当作女仆一样来使唤,他要嬴氏给端一盆水进来。赢氏满心里怨气,但是没有吭声,端来了一盆水,重耳洗了手之后,把手甩了甩,把手上的水挥洒到嬴氏身上。嬴氏再了忍不住了,冲着他发泄了怒火,说:“秦国与晋国的国际地位差不多,你为什么要瞧不起我呢?”
  这句话一说出来,重耳听了吓了一大跳,到这个时候,他可能才意识到这个女人身份不一般,赶忙脱了新衣服,一个劲地谢罪。
  秦穆公得知此事后,接见重耳,对他说:“我的女儿中,属她最有才能了。当年子圉作为人质时,我把这个女儿许配给了他,现在子圉跑回晋国了,我心里最疼这个女儿,所以想将她许配给公子你为婚,但是又怕公子落得个坏名声,所以没敢举办盛大的婚礼。现在出了这件事,让公子受辱了,这都是我的过错,我女儿就听凭公子处置吧。”
  
  重耳脑袋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女人不好惹,还是推掉这个婚约最好。
  谋士司空季子(胥臣)反对道:“公子您现在跟子圉就象路上的陌生人一样,他不要妻子,你把她娶过来,以便成就大事,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重耳没有主意了,他瞅了瞅身旁的狐偃,问他说:“你看这事怎么办?”
  狐偃绝对是个实用主义者,他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您就要夺取子圉的国家了,娶他的妻子算什么呢?您还是依从秦国君主吧。”
  重耳还是不太放心,又转头问赵衰:“你看这事怎么办呢?”
  赵衰说道:“《礼志》上有这样的话:‘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现在以婚约的形式,与秦国交好,您接受秦君所爱的女儿,秦君必然会喜欢您;您听从他的主意,他就对您有好感。现在我还担心秦君不把女儿嫁给您呢,您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重耳一听,得,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那干脆就明媒正娶吧。这一大群人就忙了起来,先把嬴氏送回到秦穆公那儿,然后重耳送上聘礼,举行迎亲仪式,正式迎娶嬴氏。嬴氏之前嫁给子圉(晋怀公)时,称为怀嬴,后来嫁给重耳(晋文公),改称为文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4)
  
  这桩政治婚姻,对重耳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机,他的身份不仅是晋国的公子,而且也成为秦穆公的女婿,而文嬴的前夫子圉(晋怀公),则成为秦国的敌人。
  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在宴席上,重耳决心对秦穆公的真实意图进行试探,他让狐偃一同去参加宴会,但狐偃推辞说:“在宴会上有朗诵诗歌的节目,我的文采不如赵衰,还是让赵衰去吧。”
  秦晋都是属于比较僻远的诸侯国,在文化上与中原诸侯还是有些差距,越是这样,越发要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宴会上,秦穆公对重耳以国君之礼待之,并且朗诵一首《采菽》,这首诗是描写诸侯朝见天子,其中有几名是这样的:“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赵衰听到这里,便对重耳说:“您快到台阶下拜谢吧。”重耳起身,下堂拜谢秦穆公,秦穆公赶紧也下一步台阶辞谢。重耳说道:“国君朗诵《采菽》篇,是期望重耳以得到周天子的命服,重耳岂敢安逸享乐,岂敢不下阶拜谢您呢?”这些话,这赵衰教他的。拜谢完后,重耳又登上台阶,继续酒宴。
  接下来轮到晋公子重耳的表演时间了,赵衰让重耳朗诵《黍苗》:“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朗诵完毕后,赵衰站起身来说道:“我公子仰慕君主的美德,就象黍苗仰赖着雨水,如果君主能细加荫护与滋润,那么黍苗将长成好谷,可以进荐到宗庙之内,这岂不是您的功劳吗?贵国先君秦襄公在骊山之变时,率领军队,东渡黄河,再建周室,功劳何其大啊,君主您如果能发扬先祖的荣耀,协助我公子返回晋国,成为国君,那么到时秦国的命令,晋国能不听从吗?四方诸侯,还有谁不听从您的命令吗?”
  秦穆公暗自称奇,重耳的这些追随者们,确实都拥有非凡的本领,眼前的这位赵衰能言善辩,知书达礼,看来如果有一天重耳能登上君位,晋国一定是前程无量的,所以他答道:“以后能号令诸侯的,我看就是眼前的这位晋公子了,我哪能做得到呢?”他又朗诵了一首《鸠飞》(即诗经中的《小宛》),其中有几句:“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是一首劝勉的诗篇。
  赵衰听完后,又让重耳朗诵一篇《河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意思是说,时值国家动乱之际,兄弟、邦人、诸友都没有能去制止这个混乱,现在只有秦穆公可以施以援手了。
  这次诗歌朗诵会颇有意思,古人言诗以言志,果然不假,双方都通过诗歌来委婉表示真实意图。秦穆公又朗诵一篇《六月》,这诗篇中有“以匡王国”、“以佐天子”、“以定王国”等诗句,暗示重耳如果当上晋国的国君,一定会为周王国立下奇勋。
  这时赵衰当然听出弦外之音,非常的机智,马上跳了出来,对重耳说:“快拜谢恩赐吧。”于是重耳心领神会,便走下台阶向秦穆公行礼叩头,秦穆公也起身走下台阶,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大礼,赵衰说:“您把辅佐周王的重任交于重耳来承担,重耳怎么能敢不拜谢呢?”
  
  这次诗歌外交后,秦穆公确定了武装护送重耳回国夺取大权的方针。
  重耳与他的谋士的机智与进退有度,使得秦穆公意识到这个老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角色,而此时,晋国国内的政局已是暗流涌动。
  晋怀公在上台后,便在国内镇压异己势力,大开杀戒,处死狐突,大失人心,更重要的是,晋怀公曾经六年作为人质居住在秦国,他在国内缺乏稳固的根基,只有晋惠公的旧臣吕甥、郤芮等少数人支持;而以大夫栾枝、郤穀为首的另一派政治势力则暗中策划迎回重耳,做为晋献公九个儿子中硕果仅存的一个,重耳自然成为国内反晋怀公一派势力眼中最合适的国君继承人了。
  这年的十二月,栾枝、郤穀均派人到秦国与重耳联系,愿意在国内作为重耳内应的大有人在,一切都在好转,流亡在外十几年之久的重耳,开始迎来他人生的转折。
  
  (下一节《苦尽甘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5)
  
  五、苦尽甘来:通往权力之巅
  
  一切回国的准备都就绪了,公元前636年,新年刚过,秦国便派出大军护送重耳返回晋国。在逃离了十九年之后,重耳即将第一次重返祖国,而且,这次是冲着最高权力而来的。即将苦尽甘来之时,有一个人却陷入焦虑之中,这个人就是狐偃。
  狐偃心想,公子重耳这次得到秦国与国内政治势力的支持,夺回君位是不成问题了,但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们这些跟随重耳流浪了十九年的谋士们,又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特别是狐偃本人,多次得罪重耳,是在齐国的时候,设计将重耳灌醉后,强行带出齐国,以致于重耳醒来来操起武器要杀他,还扬言要吃了其肉以解恨。
  现在,眼看重耳就要大功告成了,可是他们这些谋士的前程呢?是喜还是忧呢?
  狐偃决心对重耳做一次试探。
  行到黄河边时,他拿了一块宝玉献给重耳,然后说:“公子在外流亡十几年,这些时间里,我得罪公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现在公子即将返回国内了,在下就此向公子辞别吧。”
  重耳这十几年的流亡生涯也不是白过,经历那么多坎坷后,是何等的练达,听出狐偃话中有话,于是便回答道:“我与诸位同苦共难,如果不能同一条心,那么请以此河水作证。”说罢把宝玉扔到河中,表示自己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重耳这一扔,也扔掉了狐偃心中的忧虑。
  
  护送重耳的秦国军队渡过黄河,进入晋国后,随即展开军事行动,连续击败了晋怀公的政府军,攻占了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邑。重耳召见了三城的军政长官,这些人很识相地向重耳表示效忠。
  晋政府军的大败,令晋怀公大惊失色,命令忠于他的吕甥、郤芮率领军队驻扎在庐柳,与秦军对峙。秦穆公派了公子絷与晋政府军将领谈判,吕甥看到晋国国内多数支持重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军队没有斗志可言,所以他下令军队向后撤退到郇地。
  重耳派出得力的干将狐偃与秦、晋两军的高级将领在郇地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晋军阵前易帜倒戈,宣誓效忠重耳,于是重耳抵达郇地,接管了这支晋军。这样晋国的局势陡然之间失衡了,胜利的天平倾向了重耳一方。
  在获得晋军的效忠之后,重耳率领这支倒戈的军队攻占了晋国最重要的城池:曲沃。曲沃是晋国内战时期,后来统一晋国的晋武公的发迹之地,可以称得上是晋国的陪都,曲沃攻克之后,重耳祭拜了晋武公的祖庙,之后开始向晋国的首都绛城进军。
  此时,肝胆俱裂的晋怀公匆匆逃往高梁。重耳的大军兵不血刃占领了都城,在晋国大臣的拥护之下,重耳终于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从晋国太子申生冤死、重耳受牵连不得不亡命天涯,到重返晋国,总计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
  十九年的时间,重耳遭受了晋国统治者的追捕、讨伐、暗杀,遭到过卫国、曹国、郑国等诸侯国的冷遇甚至受辱,从西流亡到东,又从东流亡到西,不能不说备尝艰辛,但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从流亡者的身份到晋文公的演变,年逾六旬的晋文公,究竟如何在他生命最后几年的时间里,完成伟大的历史勋业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6)
  
  重耳在秦军的援助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土,并成为最高执政者。一国不容二主,晋文公一上台,马上派人到高梁,将逃亡至此的晋怀公刺死,到此时,晋怀公只当了不到半年的国君。
  晋怀公之死,令吕甥、郤芮两人惶恐不安。
  吕甥与郤芮当初拥立晋惠公,后来又拥立晋怀公,而这两位国君正是对重耳施加迫害之罪魁祸首。现在风水轮流转,转到重耳上台了,吕甥与郤芮很害怕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在秦晋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晋国陷入混乱之时,正是吕甥在这个时候大胆实施改革,才使晋国摆脱困境,他是一个有才干的人。
  在吕甥看来,晋怀公被处死,是一个内部大清洗的信号。他与郤芮在一起商议,与其坐而待毙,不如铤而走险,拼他个鱼死网破。他们手握兵权,两个人制订了一个暗杀计划,决定对晋文公的处所进行纵火,将晋文公烧死。
  为了做到此计划万无一失,他们还需要一个对内宫非常熟悉的人,谁是最佳的人选呢?当然是当年追杀重耳的急先锋勃鞮(此人在《左传》中称为寺人披),勃鞮是一个宦官,对内宫的熟悉自然不在话下,最重要的是,在十九年前,他在追捕重耳时,曾经拔刀砍重耳,砍断了一只衣袖,只差一点点就要了重耳的命了;后来又奉命潜入狄国刺杀重耳,迫使重耳离开狄国流亡到中原。这样的人,重耳能饶过他吗?
  
  吕甥与郤芮找到了勃鞮,对他泄露了谋杀晋文公的计划,拉他入伙。勃鞮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但是一出门,就径奔向晋文公处,要求谒见晋文公。
  晋文公一听来人是勃鞮,不禁恨恨地想到:“此人三番五次要置我于死地,今日尚未找他算账,他还胆敢来此求见我?”
  晋文公吩咐手下向勃鞮传话说:“你在追杀本元首的事情上,真是急先锋。当年围攻蒲城时,晋献公要求你第二天行动,可是你当天就赶到蒲城了。后来晋献公命令你潜入狄国刺杀我,要求你在三天之内赶到狄国境内,可是你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赶到了,在置本元首于死地这件事上,可真是不遗余力、急不可待。当年被你一刀砍掉了袖子的那件衣服,本元首还留着呢,你还胆敢来见本元首。”
  勃鞮听了之后也不慌不忙,禀报道:“我以为国君在海外流亡这么多年之后回国,应该明白了做一个国君的道理了,没想到我看错啦。作为一名臣子,执行国君的命令一定要全心全意,当然要竭尽全力才行的。当年献公命我到蒲城和狄国,我眼中的您就是国君献公的心腹大患,所以我拼命地追杀。现在您已经是新的国君,可是难道就没有人会对国君不利吗?就没有人会成为国君的心腹大患吗?当年齐桓公被管仲射了一箭,尚且可以任用管仲为相,我还以为国君是象齐桓公这样有胸襟气度的人哩。”
  晋文公一听,气也消了一大半了,与晋怀公不同的是,晋文公在外流浪了十九年,这段坎坷的经历,确实使晋文公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开拓了眼界和胸襟。想想勃鞮说的话也并非无道理,于是下令召见勃鞮。
  宽恕别人,有时就是宽恕自己。晋文公这一宽容的态度,使他得于躲过一劫,勃鞮将吕甥与郤芮的阴谋全盘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听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7)
  
  晋文公刚刚在晋国执掌大权,但是兵权仍然掌握在旧日大臣的手中,吕甥与郤芮想要谋反,其他旧臣究竟是站在何种立场,他实在没有主意了(这帮晋惠公的旧大臣们,当年多多少少都做过些不利于重耳的事情)。他这时想到唯一可以信赖的力量,便是秦穆公的援军。
  经过思索再三,晋文公决定秘密离开晋国,亲自前往秦国求援。
  由于吕甥与郤芮的耳目众多,为了避开这些人的盯梢,晋文公出行非常的隐蔽,不走大路,只走小道,日夜兼程,抵达秦国。晋文公出走的消息没有走露掉(作为一个国君,走了一段时间不理朝政,估计是对外宣称重病在身),吕甥与郤芮一直以为晋文公就住在宫中,认为下手的时机已经到了。
  三月,吕甥与郤芮突然对晋文公的行宫发动攻击,派兵围了行宫,然后纵火焚烧宫殿。令叛军没有想到的是,晋文公根本就不在宫中,吕甥与郤芮的叛乱行动暴露了。
  晋文公安排留在都城的卫戍部队与叛军展开激烈的交战,吕甥与郤芮因为突袭晋文公没有成功,心里便失了方寸,也没有什么心思恋战,便纠集了叛军,离开了都城,向国境线奔去。
  这时已经得知晋国叛乱的秦穆公早就安排了大军在秦晋边界处严阵以待,吕甥与郤芮的叛军残余到了黄河边,秦军假装不知情况,仍然对他们表示得十分友好,诱骗吕甥与郤芮进入秦军的营地,吕甥与郤芮不知是计,刚一进入秦军的营地,军队便被缴了械,两人一起被逮捕,秦穆公下令将此二人就地处决。
  这样,这次晋国的危机终于在秦军的援助下得以解决,秦穆公派遣三千名精兵,护送晋文公以及他的秦国夫人文嬴返回国内。
  
  晋国的内部一直比较动荡。比如晋献公时,先是杀戮宗室旁支诸公子,后又有骊姬害死太子申生,重耳与夷吾出逃;晋献公时对支持重耳一派的大臣进行血腥的镇压;晋怀公一上台就对重耳流亡集团成员的家族人员进行迫害。正是这些内患的存在,使得晋国虽然军事力量颇强,但影响力有限,无法称霸于诸侯。
  晋文公的上台,面临着如何解决晋国内患的问题,这需要有政治家的谋略、胸襟与气量,而使得晋国从大国走向超级强国的关键人物,正是晋文公。
  令人惊讶的是,晋文公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使晋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晋文公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晋国的崛起并非无水之源。
  经过晋武公、晋献公的开拓,晋国的国土面积大大扩张,晋武公时灭了荀国,晋献公时灭了耿国、霍国、魏国和虢国,对外疯狂扩张使得晋国具备了大国的规模。而此时,中原的华夏诸国实力大受削弱,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丧失了霸主的地位,宋国虽然想要抢占霸主的位置,却遭到了楚国的痛击,因此从当时的国际背景看,中原诸国迫切希望有个华夏族强国可以出来主导中原局势,以遏制楚国咄咄逼人的北进势头。
  晋国地处西北,在齐桓公时代,晋国并不参予中原会盟,但是晋文公在流亡中原时期,对于诸侯结盟这种新型的国际政治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作为一个楚国势力所不能达到的晋国,此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对它的发展非常的有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8)
  
  在内政上,晋文公采取的宽恕的政策,稳定了晋国的政局。
  除了晋怀公被刺杀身亡、吕甥与郤芮两人因叛乱而被秦军诱杀之外,晋文公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而对晋惠公与晋怀公时期的官僚进行清洗,甚至对于曾经两次几乎要了他的命的勃鞮,也没有给予追究责任。
  除了勃鞮的例子外,还有另一件事可以看出晋文公的胸襟。
  重耳原本有一名手下,叫头须,跟着他一起逃亡到狄国,后来头须把财物偷走了,然后返回到晋国,这使得重耳一行人狼狈不堪。但是当重耳企图重返晋国时,这个头须就把这些财物拿出来,为重耳的归国打通关节。由于头须在他落难时卷款而逃,重耳对这个人咬牙切齿,现在他成了晋文公了,头须硬着头皮来见他,重耳不见,借口正在洗头发,准备打发头须走。头须说道:“留在国内的人是为了替主公守卫国家,追随逃亡的人是为主公执缰牵马,这两种人都是对的,怎么能认为留在国内的人就有罪呢?作为一国之君,如果还对小人物记仇,那么恐怕会让很多人感深恐惧不安了。”晋文公听到这些话后,觉得说得有道理,便亲自召见头须了。
  
  作为晋献公九个儿子中惟一还在人世的晋文公,此时已经没有强有力、可以影响到他的地位的政敌。晋文公即位之后,虽有吕、郤之叛乱,但总的来说没有太多的刀光剑影,这无疑对稳定晋国的大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再者,晋文公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有狐偃、赵衰、先轸等人,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在晋文公继位之后,这些在流亡过程中始终追随他的谋士,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这批杰出的人才为晋国的快速复兴可谓是居功至伟。除了流亡集团的人员之外,对于晋惠公、晋怀公时期的旧大臣,晋文公也给予重用,比如栾枝、郤彀等人,这样使得晋国的权力核心中既有旧的官僚集团的代表,也有流亡集团的成员,这无疑对新旧交替之间政权的稳定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晋文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刺激经济,维持社会稳定。主要有如下措施:废止旧债、减少赋税,救济贫困,保障最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降低关税,整治道路交通,打击路匪,保障贸易的畅通;鼓励农业生产,推广农耕器具,节省用度,提高人民的收入。使得“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第六章完)
  
  (下一章《大器晚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89)
  
  
  第七章 大器晚成:晋文公的霸业
  
  
  一、老骥伏枥:晋国的窜起
  
  就在重耳入主晋国的这一年(公元前636年),中原爆发了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是在郑国与滑国之间进行的,为了惩罚滑国投靠卫国,郑文公派遣公子士率军进攻滑国。周王室出面调停郑、滑两国的军事冲突,周襄王派伯服与游孙伯作为周王室的代表,出使郑国,宣读王命,劝郑文公放弃对滑国的进攻。
  不想郑文公认为周襄王有意偏袒卫、滑两国,一怒之下,不仅拒绝周襄王的命令,还把伯服与游孙伯两人扣留,这么一来,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恶化了。周襄王决定要讨伐郑国,可是周王室早就没有什么实力,他能凭借什么力量呢?周襄王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借助于狄人的力量。
  想当年齐桓公尊王攘夷,现在周王室却借助狄人之力量来搅动中原战争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狄人应周襄王之邀,出兵进攻郑国,攻占栎邑,为了感谢狄人的帮助,周襄王居然娶了一名狄人女子隗氏,并且将她立为王后,这导致了周王室的一桩丑闻,这桩丑闻最终使得晋国坐收渔翁之利,从此走上了霸国之路。
  
  周襄王娶了狄国女子隗氏,并且册立为王后,但是隗氏居然与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通奸。周襄王得知后非常的震怒,于是废除了隗氏的王后名位。
  奸怀败露后,王子带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联合周朝廷的颓叔、桃子等人发动政变,率领反政府军进攻周襄王。周襄王一时心里没底,他说道:“与自己的弟弟交战,先王会怎么说我呢?宁可让诸侯国君来解决这件事。”说罢他一溜烟逃出京城,但是却被拥护他的臣民们又迎回京城里,与王子带的反政府军对峙。
  王子带、颓叔、桃子等人勾结狄人,援狄人军队入援,对周政府军发动强大的攻势,结果政府军大败而回,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等人被俘虏,周襄王在军队的掩护下,逃往郑国的汜城避难。
  郑文公倒没有因为周襄王曾经引狄人入侵而拒绝接收周襄王,毕竟在那个时代,周襄王名义上是天下共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他还是派出几名代表前往汜城,向周天子表示问侯,并提供生活的必需品。
  不久前周襄王还联合狄人进攻郑国,现在反而在狄人的进攻下避难郑国,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羞愧难当的周襄王只得求助于诸侯国了。
  这一年的年底,他派出使者,分别向向鲁国、晋国、秦国发出紧急勤王令。
  
  对于周襄王所发出的勤王令,反应最积极的是秦穆公,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很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扶天子而称霸的良机,公元前653年的年初,秦穆公便率军队东进到黄河西岸,准备渡河东进,前往迎接周天子。但是黄河的东岸是晋国的地盘,秦军要继续前进,必须要从晋国的境内通过。
  相比之下,晋文公重耳的反应则比较迟钝。
  狐偃听到秦军东进的消息之后,拔腿就跑到晋文公处,对晋文公说:“咱们晋国的军队要赶紧出发,赶在秦国之前迎接周襄王。要想称霸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尊崇王室,要抓住这次效力王室的机会,这将成为晋国成就霸业的资本。”看来重耳流亡集团在流浪中原多年之后,彻底改变了原先晋国政府的封闭式外交政策,准备以齐桓公为榜样,“尊天子以令诸侯”,积极介入中原地区的政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90)
  
  晋文公听完之后,感到此事的急迫性了,于是一方面婉言谢绝秦军东渡黄河,一方面亲自率领晋国的大军南下,于三月十九日抵达阳樊,晋文公兵分两路,一路包围王子带与隗氏所在的温地,看来周襄王一逃,这对情人索性就公然同居了;另一路晋军则径直奔郑国汜城,迎接周襄王。
  王子带的叛军岂是晋军的对手,很快被打得丢盔卸甲,王子带本人在温地被晋军俘虏,同时晋文公亲自进入汜城迎接周襄王,并于四月初三护送天子回到王城洛邑,而王子带则被处死。
  晋文公在入主晋国的第二年,便立下再造王室的伟大功业,晋国的霸业已经呼之欲出。
  
  四月初四,即周天子返回京城的第二天,晋文公朝见周襄王。周襄王以高规格的仪式款待晋文公,并亲自向他敬酒。与齐桓公相比,晋文公对待周王室显然欠缺谦恭之心,他居然在大会上冒失地提出一个请求,请求周天子允许他死后能享用天子的葬礼。这个请求在时人眼中是非常严重的僭越无礼,是对周王权威地位的挑衅
  晋文公的要求无疑令周襄王感到十分不痛快,他拂然说道:“那是天子的礼仪,现在好象还没有到取代周、改朝换代的时候,如果叔父也以天子之礼安葬,那岂不是有两个天子吗?如果这样,那大概叔父也不同意的吧。”
  周襄王的一番话令晋文公有几分尴尬,但是很快晋国就得到王室的回报: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欑茅四座城市赏赐给了晋国。
  这次所谓的“赏赐”,实际上是周王室处境窘迫的表现,在周室衰微,诸侯崛起之际,周王室可控的土地面积已经是越来越小,有迹象表明,周王室是受到了晋国人的威胁不得不作出的让步,因为晋国在接受这些土地时,遇到了极大的抵抗。
  这次的勤王之役,对于晋国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晋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的国家,一变成为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尊崇王室是霸业的开端,也是晋国树立霸权的筹码。
  
  周襄王将四邑“赏赐”给晋国,实属无奈之举,而这四座城邑也不愿意为晋国所吞并,首先起而反抗的是阳樊。阳樊抵抗力量的领袖仓葛高声怒喝道:“德是用来感化中原华夏族的百姓,武力是用来威慑四境蛮夷。现在你们凭恃武力,把我们当作蛮夷来看待,我们是不会屈服的。这里的人哪一个不是天子的姻亲呢?你们把我们全部当作俘虏吗?”
  晋文公不想充当暴君的角色,但也不想扔掉到口的肥肉,于是他下令,让阳樊不愿意归附晋国的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
  在接收另一座城邑原邑时,晋文公仍然遇到当地民众的反抗。晋文公动用大军,包围原邑,在军队出发前,士兵们只携带了三天的粮食,晋文公认为,如果三天内原邑还不投降,那么将撤军回国。三天过去了,原邑的居民仍然还没有投降,晋文公下令全军撤退,就在这个时候,来自原邑的谍报称:“城内的居民准备要投降了。”
  晋文公听了谍报人员的报告后,想了片刻,仍然要求执行撤退令,他说:“当初我说过,如果三天内原邑不投降,将撤兵,作为国君,必须要讲信用。信用是治国的法宝,依靠它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现在如果得到原邑,却失去了信用,那么就得不偿失了,到时民众如何拥护呢?”
  晋国军队按原计划撤退到三十里之外,此时原邑也派人向晋文公正式请求归附。
  晋文公一举两得,既得到原邑,又赢得了重信用的美誉,同时使得晋文公在国内的民众支持度大大上涨。
  
  
  晋国取得了周王室这四座城池,使得晋国的领土扩张了黄河北岸地区,而且手中握有周天子这张政治王牌,这对于企图称雄中原、重树齐桓公霸业的晋文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位大器晚成的春秋时代名君晋文公,在上台时已经年过六旬,所以他心里明白时日无多,更想在有生之年能建立伟大的勋业。晋文公在即位后不久,就开始大规模地训练军队与民兵,准备加入中原争霸战,谋士狐偃对他说:“现在还不行,人民还不知晓道义,生活也还未安定哩。”
  晋文公听了狐偃的话后,便致力于政治与经济,改善民生,同时出兵护驾周襄王,赢得巨大的政治声誉,当然也捞取了四座城邑的实惠。这时晋文公又蠢蠢欲动,想要将晋国军民投入到中原争霸战之中,狐偃又说道:“现在还不行,民众还不晓得信义,也不晓得信义的用处哩。”
  晋文公从善如流,他在接收原邑的过程中,包围三天,原邑还未投降,但他仍然践行信用撤兵,结果原邑闻风归降,这是一次守信用的示范。在政府的带动下,晋国的商人们并不一味贪图多赚钱,而是信守所定的契约,以诚信为本,日后在中国历史上闻名的晋商,是否其重信守诺之传统,可以追溯到晋文公时代呢?
  过了一段时间后,晋文公问狐偃道:“现在行了吧?”狐偃回答说:“还不行呢,民众还不晓得礼仪,没有恭敬之心呢。”由于晋国是个军国主义的国家,晋文公便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在军演中推行礼仪学习,另外还置掌管爵禄秩位的官员。
  经过狐偃在道义、信义、礼仪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建设,统一了晋国民的思想意识,这一点对晋军形成强大的战斗精神,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虎视中原的绝不仅仅是晋文公一人,南方巨鳄楚国早就想夺得中原霸主的地位,而齐桓公的去世,又使得中原各国已经缺少了可以与楚国相对抗的强国。晋文公对主导中原政局的勃勃雄心,势必将要面对来自楚国的强大挑战,自楚国的势力不断地向中原渗透以来,楚国在中原地区从无敌手,即便是齐桓公与管仲南征楚国,最后只是变兵戈战为口水战,对楚国毫发无损。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晋国与楚国均有染指中原的雄心,一场具有真正意义的南北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齐桓公之后,中原政局的一些变化。
  
  下一节《混乱的中原》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20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