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皇帝不称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5: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明宫闹鬼

  一 凄风惨雨明皇宫

  81

  《明会典》记为宣宗景陵殉葬事例:“景陵八妃,一葬金山,余俱从葬。”说宣宗一共8位妃子,除了一位,其余的都殉葬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明代无妃子从葬皇陵之制(如有名的万贵妃、郑贵妃,皆在十三陵区内择地另葬,并不祔于宪宗与神宗之陵寝),会典所谓“从葬”,实为殉葬二字之代名词。看官可别误读了。

  查《太常续考》,这8位妃子是“荣思贤妃吴氏,二妃、三妃、四妃、五妃、六妃、七妃、八妃,俱无谥号、姓氏,七位从葬,一葬金山。”其中贤妃吴氏是景泰帝(英宗朱祁镇之弟,名祁钰,初封郕王)的生母,葬金山者应该是她。其余7人均为殉葬,与宣宗不同生而同死了——这种“爱情”,真要命!

  不过上两种文献记载的殉葬人数与《英宗实录》宣德十年三月所记追赠和加谥名单对不上,可见《会典》等官书还是有粗疏之处,不无遗漏(如前文记太祖殉葬事,即非常含糊)。

  这10名殉葬的宫人,只有何惠妃生前居妃位,其余的都没有位号,只是死后才追封为妃。但当时殉死者,亦不止此数。例如有一名郭嫔,名爱,她给自己取字为善理,是中都凤阳人。郭爱因其不幸而意外被写进《明史?后妃传》,传记说她“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郭爱入宫才20天就死了,难道是得了什么急病?不是,是因为宣宗皇帝突然驾崩,她作为刚刚入贡的“时新鲜货”,不幸地被列入殉葬名单。
  她“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爱”,并留下一首绝命词,曰: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悽悽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这个有才华的少女,她本怀有无尽的梦想,并不想“随龙驭以上宾”,在她临死之际,最放不下的是她的父母,为己早死而不能尽孝而十分惋惜。在这首绝命词里,她哪曾理会那具尚停灵在宫,已渐腐败发臭的龙蜕皮囊!

  但一个弱女子,哪里有能力改变别人强加给她的命运?除了自伤自悼,唯将惨痛的现实化作一场惊梦了。

  郭嫔之“嫔”,应是对她牺牲的奖励。但无论是实录,还是会典,都没有她的姓氏。明朝国史所记的赠谥名单,全是加封为贵妃和妃的人,至于那些嫔、才人、美人,因其地位微末,乃惜于笔墨,将她们一概开除了。为皇帝献身,这等“义气”,还要分个三六五等,正式工、零时工,可见我国文化的某些方面是何其冷漠无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5: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史料对明初的殉葬,犯了官方史书常犯的毛病,即多讳,把一些见不得人的好事,都为尊者讳,给隐藏掩盖起来了。就是捎带手记几句,也是囫囵其词,语焉不详。而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却记载了更多、更为详细的情节。

  为什么明朝的这些宫闱秘史,会记在朝鲜国史书中呢?原来朝鲜从其前身高丽王朝时,就是元朝的属国,元、明易代后,高丽弃元,向明称臣。不久,高丽国为其大将李成桂颠覆,建立李朝(1392-1911)。李朝继续尊大明为宗主国,称之为“”,朝鲜与明朝关系密切,每每以朝贺、谢恩、上表、请乞、贡献等名目,派出使团,经辽东,入山海关,抵达北京。朝鲜使团之来,非常频繁,使团成员除了完成其使命,还负有了解明朝政治及社会各方面动向的任务,回国后,照例要形成书面报告,向国王汇报在华见闻。而明朝在英宗正统以前,也经常派遣使者去朝鲜公干,李朝实录也做了较为完整的记载。于是在李氏王朝的国史实录里,保存了丰富的明清两朝史料。著名明史学家吴晗先生,曾做了系统的抄录,名为《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12大册,一百余万字,足见明清两代中国史料在外国保存最多的,应属李朝实录。

  朝鲜国实录与明朝实录一样,是在国君死后,由官方组织修撰,书成后藏在金匮石室,秘不示人的。这部书,因为明朝人看不到,所以该书留下的许多关于明朝的记载,都较为真实,没有虚饰之弊(当然不免传闻失真的情况)。比如,明朝前期,经常遣使(主要是宦官)向朝鲜征索“贡献”,其中就包括两样在儒家观念里特别败德的东西:鹰犬和美女(朝鲜史称“采处女”)。

  朱元璋的妃子中,就有一位高丽籍的韩妃;前文讲到,他从元宫里搜获了至少两名高丽籍少女,供其纵淫。洪武中,明、丽两国关系持续动荡,朱元璋向高丽征求美女的可能性较小。姓韩的高丽妃,很可能也是从元朝那里“接收”来的,并无证据表明她是高丽国贡献的。

  然而到了永、宣时期,就开始经常性地差人到朝鲜,要求该国选进处女和阉人了,且征索之令来往之频繁,令朝鲜应接不暇。

  永乐求处女、阉人较多,宣德则求鹰犬较夥,处女也求,不过规模较永乐小一些。好色、贪玩,与圣君的形象大不合!所以帮助皇帝到外国渔猎美色的,主要是太监黄俨等宦官。由宦官来干这些赃事,就是为了避人耳目。但是何以一下子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朝鲜籍宫人与宦官,尤其是永乐末年的一次宫乱里,竟是许多“入朝处女”作主角(详见下文),这将作何解?伟大英明的君主岂不露了腚?不要紧,我们亲爱的史官们,自有他们的绝技,照旧捏着鼻子糊眼睛,对其来历一个字都不写,所以明朝国史里竟一点也瞧不出端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5: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明宫闹鬼

  一 凄风惨雨明皇宫

  82

  前文讲,派太监去属国选美,绝非美事,故此永乐、宣德爷孙俩都很隐讳此事,而明朝国史亦俱讳去,竟一点也瞧不出端倪。而朝鲜国史里对明朝太监猎色之行,却有不少的记载。

  这里仅举永乐六年的一次为例,使各位看官略知其情形。这年四月十六日,“天使”黄俨(此人本书已多次提到,他是最得朱棣信任的大太监)到了朝鲜,先宣读了写在黄绫上的圣旨,然后肖着皇帝的口吻说道:“恁去朝鲜国,和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将来。钦此。”这就是所谓口宣,是将皇帝之言做口头转述之意。

  黄俨说的虽是轻描淡写,但毕竟是“圣意”,朝鲜不敢马虎,马上成立选美的专设机构“进献色”,派出官员和宦官,到国内各道去选处女,除公私贱隶外,良家13岁以上,25岁以下,皆要应选;同时禁中外婚嫁(“中外”这个词在朝鲜的用法,与明朝相同,都是中央与地方之意)。

  因为所采童女,是特供皇帝“性福”专用的,无异于工具,以往民间就掀起过抢嫁抗选的风潮,所以先行禁止百姓家嫁女儿、娶媳妇——是美女的,都留下,先尽皇上用!而朝鲜国凡世子与大君(大君是国王嫡子的称呼,庶子只称君)选婚,也在国内大选处女,在这方面他们的经验倒也丰富。

  初选的处女陆续到京。这一选,在京(朝鲜王京即汉城,今名首尔)得女73人,八道共选30人。朝鲜太宗国王为了慎重起见,多次亲自“拣阅”。经过几轮淘汰,又将有父母之丧及独女无兄弟者放还,还剩下7个人。

  七月初二日,这7个女孩来到朝鲜王宫内的景福宫,接受天使的挑选。

  然而,对朝鲜从全国海选来的美女,黄俨竟嫌她们不够美,大为生气,命人将赴庆尚道(在朝鲜西南部)选女的宦官朴輶捆起来——这等于大评委打了小评委——他一边打一边责问:“庆尚一道,为国之半,岂无美色?你以为我不知道吗,竟敢选进如此之女!”然后甩手气呼呼回到所居太平馆。

  国王听说了,忙问其详,才知道,不是这些处女不够美,而是她们都不愿意应选,所以当“天使”来选时,或装作中风而口眼歪斜,或装中风而头角发颤,还有一位,装起腿瘸来,一步一颠地在天使面前踅——你说黄俨能不气吗?

  国王很不高兴,他“事上”(侍奉上国)讲究一个诚字,亟命宪司(相当于明朝的都察院,掌纠劾)对装疯作傻的处女的父亲以“教女不谨”之罪做出弹劾;又派人去向黄俨解释,说这些女孩因为担心远离父母,食不知味,日渐消瘦,出现些奇形怪状,亦不足怪,请“更饰以中国之妆见之”。

  朝鲜乃派出多路官员,到各道再选。由于前一次选女时,许多人家,要么隐匿女子,不肯献出,要么针灸、断发、贴药,采取多种稀奇古怪的方法规避选择,这次复选加大了惩罚力度,重者甚至“家财没官”,必使美女不得漏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5: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快,黄俨再次被请到景福宫,这次备选女子较多,衣妆首饰都用华制。黄俨巡行审视一番,方颔首道:“间有三四人尚可。”——他做太监的,倒会学人玩矜持。

  这回留下权执中、任添年等家女子31人,其余落选者都放遣归家。黄俨觉得候选处女之数还是太少,又怕朝鲜捣鬼,将真正的绝色私藏起来,匿而不献,打算亲自到外地去选,经朝鲜极力劝阻,方才打消这个念头。

  各道处女陆陆续续到了,从七月九日到十月十一日,黄俨又选了11次,经过在几百人中反反复复挑选,最后择定了5人,以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权氏为首,任添年、李文命、吕贵真、崔得霏之女次之。其中权氏18岁,最小的崔氏14岁。这一中选可不得了,都成“中朝贵人”啦!国王皆赐以酒果以及依中朝体制缝制的彩段女服。

  黄俨这回在朝鲜前后折腾了4个多月,据说天使近京之日,朝鲜就发生了地震;随着“处女推刷”的进行,更是搅得该国鸡飞狗跳,民怨沸腾,到处奏报灾变,都说是选女引起的“阴沴之灾”。

  那么黄俨这个无根之人,他所选美女又如何呢?我没有瞻仰过,无法妄评。朝鲜太宗国王有段评语,不妨一听。“黄俨之选定高下等第误矣。”国王对身边人说,“任氏直如观音,而无情态。吕氏唇阔额狭,是何物耶?”

  十一月十二日,黄俨辞别国王,带着5名处女和从行的使女16名、火者12名(火者是指没有职任的阉人),返回明朝。为了掩人耳目,朝鲜在黄俨的授意下,不称进献处女,而是假称赍进纸札等物。朝鲜《太宗实录》载:“是行也,其父母亲戚,哭声载路。”朝鲜人权近写了一首诗,说这是“九重思窈窕,万里选娉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15: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送走瘟神,朝鲜好容易缓一口气,不料第二年五月,黄大人(朝鲜对宦官亦称大人,没有“公公”婆婆那一套)又来了。他对国王口宣“天子玉音”道:

  “去年尔这里进将去的女子每(们),胖的胖,麻的麻,矮的矮,都不甚好。只看尔国王敬心重的,上头封妃的封妃,封美人的封美人,封昭容的封昭容,都封了也。王如今有寻下的女子,多便两个,小只一个,更将来。”

  因是口宣,用的是当时口语,又被口语不甚精的朝鲜史官一转录,今人读来,顿觉磕磕巴巴,大致意思是前头选的几个不是面上有麻,就是或矮或胖,我封她们,纯是瞧在国王你有敬心面上。你将如何报答?还不麻溜儿地再选几个好的送来!——我想哪,这麻的、胖的、矮的,不都是你黄大人揣着皇帝的心意选去的,如何好意思再来责怪朝鲜国王?还不是尝着甜头了,吃着碗里又看锅里!

  朝鲜不得已,只好重置进献色,再下各道选女。

  很快又选拣到女子2名:郑氏,18岁;宋氏,13岁。为了皇帝“不好色”的面子,这回朝鲜使的障眼法,是假称国王的亲兄患有风病,日益加深,因此差人带着药单,上京来收买药材(后来又有送“执馔婢”、“唱歌婢”等诸多名色,皆为装幌)。殊不知,这些处女才是“药材”,来疗大明皇帝的色疾的。

  朱棣就像一只发情的狮子,尝到甜头了,不断要尝鲜儿,还说上次所进之味不够鲜美,尝了还要尝,没完没了。他在朝鲜这边矫情作态,在国内却怕臣民知晓,于他“圣德”有亏,不敢令翰林院撰旨,留下文字证据,只好令太监黄俨等辈来口传,而使这些阉狗借机假传圣旨,大肆行私,闹得属国乌烟瘴气,自己也是丑态百出。

  这次朱棣真的嫌郑氏不够美,命黄俨将她退回,并让朝鲜再选美色来替。朝鲜国王已经得悉,大明刚刚在北征漠北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大将军淇国公丘福以下全军覆没,他私下里对左右说:“中国正当兵兴,采女岂其时乎?”他怀疑朱棣在这局势严峻的当口,频频遣使来采童女,“乃佯为舒泰耳”,是故意装镇静,采女仍是个幌儿。是不是如此,我无评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明宫闹鬼

  一 凄风惨雨明皇宫

  83

  在明朝初期,仗其较为强盛的国势,对朝鲜多作威逼。而朝鲜为了在“北虏南倭”的不利形势下自存,也需要依靠明朝这个盟友,因此对“”的一些过分的要求,也本着“事大以诚”的原则,尽量予以满足。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宣德以后,对外方针逐趋内敛,不再主动向外派出使臣;皇帝专断专行的权威也呈衰落之势,亦无法为满足个人的欲望,再向外国派遣私人代表了。于是朝鲜应“上国”之求而进献处女、阉人及其他特产的活动在宣德之后戛然而止。与此同时,一些长期滞留在华的朝鲜人,被明宫放归回国,带回了关于明朝宫闱的许多秘闻。

  宣德十年正月,宣宗病故。三月,放遣朝鲜妇女金黑等53人还国。金黑等人自宣德初年入朝,久留京师,诏书以新皇帝的口吻说:“朕悯其有乡土之思,亦有父母兄弟之望”,乃特遣宦官李忠、金角、金福将其送回,并谕国王访其故家而归之。这几个宦官也都是朝鲜人,李忠是永乐六年随权氏入朝的,二金是永乐元年入朝。

  金黑是入朝处女韩氏的乳母。韩氏于永乐十五年来华,其兄韩确时任朝鲜国副司正之职。朱棣见韩氏貌美,心里乐开了花,在接见朝鲜使臣时,未言而“先笑”了,说道:“难得国王至诚,送来韩氏女儿,好生聪俐,尔回还对国王根底说了。”

  皇上这一开心,韩确就有福了,他不仅被加封为光禄寺少卿,还得到大量的赏赐。然而,仅仅数年之后,朱棣驾崩,宫人殉葬者30余人,韩氏也在其列。

  金黑目击了当时宫人殉死的惨状:当死之日,先在中庭吃了一顿绝命饭。饭罢,由宦官引之升堂,登时女子们大哭起来,声震殿阁,令人触鼻心酸。只见堂上放置着许多木小凳,殉死者立于其上,梁上悬一绳,以头纳于其中,遂去脚下之凳——虽曰投缳自经,实无异于以绞刑处死。韩氏临死前,攀着绳子,对乳母金黑连声呼道:“娘,我去了!娘,我去了!”语未竟,一旁宦官早撤去脚凳,身子便像一片柳叶,在梁下晃动。

  这些死难者在升堂前,好心的仁宗亲自入殿辞诀,韩氏哭泣着对仁宗说:“我母年老,请陛下将她放归本国。”仁宗答应了。韩氏死后,被追谥为“康惠庄淑丽妃”,见于朝鲜实录所载颁给金黑的诏书,是为《明实录》所失载者。

  仁宗倒是重然诺,他记得韩氏的临终遗言,欲送还金黑。但有宫中女秀才反对,理由是:“近日宫闱之乱(指永乐末年的鱼、吕之乱,事见后文),旷古所无。金黑若归国,必泄之于朝鲜。如此之乱,不可使外国知之”。仁宗犹豫不决,便召来同样是朝鲜籍的太监尹凤,问他:“我欲送还金黑,但近日事怕她泄露了,你看怎么办?”尹凤道:“人各有心,奴何敢知之?”也是人心隔肚皮,不可不防之意。仁宗遂不送金黑回国,但赐封她为恭人,以表失言之歉。金黑于是在明宫里又呆了十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宗即位后,尹凤为讨新皇的欢心,进奏说,先帝所宠爱的丽妃韩氏,非常美貌,她还有一个小妹妹,也是美貌非常。宣宗一听,马上心动,就要行动,遂派尹凤到朝鲜去“采”之。——“行不得也,哥哥!”我差点喊出声来。丽妃之妹,不是你祖奶奶辈的么?你爷孙儿共享一对姐妹,是否合于伦理?可宣宗似乎对此并无顾忌。

  天使来时,小韩氏(闺名桂兰)正好生着病,哥哥韩确忙里忙外地给她送药。这女子性格刚烈,对哥哥说:“卖一妹,富贵已极,何用药为?”真是尖刻的讽刺!韩确那厮,不仅把两个姊妹献入明朝做了妃子,还把一个女儿嫁到朝鲜王宫。他本人官儿一直做到议政府的右议政,相当于宰相,其仕途之畅达,与韩家善于“卖”女,是大有干系的。韩家这一门外戚(似可译为“皇帝家的外国亲戚”)也因此被明朝人亲切地称为“皇亲老韩”。

  小韩氏心知命运已被魔爪攫住,是无法摆脱的,索性尽散仆从与家财,忍悲泣血,用小刀割裂其寝席——寝席,是朝鲜女子为待嫁而准备的。噫!可叹。

  然而,小韩氏因染有沉疴,一时无法就道,为此拖延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该走的总归得走,第二年(宣德三年)十月,起行之期终于到了,朝鲜世宗大王的王妃亲自在王宫庆会楼为小韩氏饯行。几天后,在明朝使臣的陪同下,18岁的韩桂兰连同2名火者,以及海东青、石灯盏等贡物一起出发了。这次仍是兄长韩确送行。朝鲜《世宗实录》记录了当时离别的场景:

  “都人士女望韩氏之行,叹息曰:‘其姊韩氏为永乐宫人,竟殉葬,已可惜也,今又往焉!”至有垂泣者。時人以为‘生送葬’。”

  女人往“”去,不用问:“你过得还好吗”?在国人看来,不啻为她生送葬了。

  金黑在明宫里又熬过一位皇帝去世。宣宗在位仅10年,他死后,风水转了,小韩氏幸未重蹈其姐的命运,“殒身以从”。这是因为宣德中,来华的朝鲜妇女、阉人非常多,鉴于永乐年间她们同根相煎,因为内斗而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生活在异国深宫的朝鲜人选择了和衷共济,在明朝内廷抱成团,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才有能力逃避被列入殉葬名单的悲惨命运。比如韩丽妃的乳母金黑,因为伺候宣宗之母皇太后张氏,两位老太婆情谊甚笃,张太后对金黑非常友善,经常赐予她大量的礼物。

  尽管在明宫生活安逸,但金黑的思乡之情不置,一日她对太后说:“年老,蒙恩甚厚,但欲还乡。”张太后可能还记得丈夫(仁宗)对丽妃的承诺,她姐俩儿关系又好,就答应送老姐们金黑回国。

  宣宗一死,箍在后宫妇女头上的魔咒解除了,一些在宣德年间被强征入朝的朝鲜籍执馔、唱歌婢女,纷纷请金黑在太后跟前说情,允许她们一同回家,与父母团聚。张太后也都答应了(韩桂兰因身份不同,没能回国,她一直活到成化十九年,以宫中“老老”的身份病故,终年74岁,谥为“恭慎”,并由内阁大学士亲自为她撰写墓志)。

  辞行之日,太后执金黑之手而泣,并特地叮嘱皇帝,赐予金黑诏书一通,请朝鲜国王好生安顿她,使之余生无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明宫闹鬼

  一 凄风惨雨明皇宫
  84

  宣宗死后,明宫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殉葬活动。从上文来看,张太后实现了仁宗未曾兑现的承诺,把金黑等一大批朝鲜妇女放归本国,在金黑辞行之时,还捧着她的手,随眼泪涌出一些真情。似乎张太后是一个蛮善良的人。然而我在前文分析称,郭贵妃之死,张太后可能是幕后黑手,莫非其中的有冤情?

  其实,判断一个人,是不能据其一言一行,轻易下论断的。就说宣德十年的这次殉葬吧,死了10来个人,这是宣宗的遗愿?还是并无遗诏,仅仅是依宫中旧例而行?不管是哪种情况,张太后都是这次殉葬的决策人与实施者。因为她儿子宣宗朱瞻基死时,孙子英宗朱祁镇年仅9岁,这么小的孩子见死人就怕,哪里有能力将那么多的皇庶母推向死亡。

  皇帝敛葬之事,一般外臣难知,亦难以进言,但我想,如果张太后欲咨询任何一位辅臣(如内阁“三杨”)的意见,他们都会表示反对(尽管表达方式会非常婉转),因为殉葬既不合古礼,也不副人伦,与儒家思想或佛氏心肠都是根本违逆的。他们要是自居为儒臣,就不会真正支持这种陋习。在宫廷内操持丧礼的,主要是司礼等监宦官,但是令先帝的妃子殉葬,岂是他们敢以自为自专的?必然经太后指授,圈定殉葬名单,他们来套夺命之绳。

  一直到正统九年去世,张太后都在“帘后”掌握了明王朝的最高权力,她是没有垂帘听政的西太后。这一点在各种记载中都没有异议。人们说,正统初年,明朝还延续了一点政治清明的余韵,主要功劳在张太后。这一点我们暂不做评论,且只说明宫里的骇人之事。

  张太后以天子祖母、太皇太后的身份,在朝廷内外拥有巨大的权威。她如果稍存怜悯之心,以母改子之政,宣布废除殉葬旧制(就像成年后的英宗那么做的),或对殉葬加以改变,尽量减少殉难者的人数,有何不可?然而她没有这么做,她甚至还可能将其视作一次机会,把她不喜欢的宫人与嫔妃,列入殉葬名单,趁机搞掉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在宣德时,明朝的国势已经日过“当阳”,到英宗正统年间,衰颓的态势就更趋明显了。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英宗朱祁镇轻率临戎,仓促亲征,迎战入侵的蒙古瓦剌部。结果兵出未久,六师即在关内崩溃,他本人也被俘虏——史书讳作“北狩”,称皇上到北方打猎去了。继其位者,是已经成年但还没有“之国”的郕王,也就是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在明代历史上相当于一个“代皇帝”。当他同父异母的兄长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北去后,皇子朱见深年纪尚小,而国不可无长君,英宗的母亲孙太后迫于无奈,只好命郕王监国。孙太后深知皇帝的宝座具有502强力胶水的粘性,任何屁股一旦坐上去,绝对黏住,再难撕扯下来。于是她在授权郕王监国的同时,做出另一项安排,即册封朱见深为皇太子,试图以此断绝朱祁钰夺嫡的野心。

  可是这项政治安排并不可靠,待围城的瓦剌兵退去后,朱祁钰即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改年号为景泰元年。为使瓦剌人掌握的“皇牌”人质失效,也为断了英宗复位的念想,景帝遥尊哥哥为太上皇帝——凡加太上两字的,除了太上老君,都是过气人物。不久又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皇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妃汪氏为皇后。一年后,作为人质已经失去效力的英宗,变成了鸡肋,蒙古人也嫌麻烦,就把他放回来了。景帝尽管将已经退位的哥哥视作政治上的最大威胁,非常不愿意迎接英宗还朝,但他心却不够狠,只知把英宗软禁在南内吃“闭门羹”,而不能学古人,进一毒饼,然后报个“暴崩”,遂除却心头大患。可见景泰帝是个仁柔之人,他可能是个“好人”,然而作为政客,却是个无用之人。

  英宗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他那位皇太子就尤显碍眼。朱见深的地位本就尴尬,他作为皇太子,皇帝不是他爸爸,他爸爸只是一位失去自由的囚徒,他的被废,是迟早的事。果不其然,景泰三年五月,景帝改立亲生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而将朱见深废为沂王。这真是“天生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传其子”。同时被废的还有皇后汪氏,新皇后是太子之母杭氏,这便叫“母以子贵”。本来都是顺理成章、毫无意外之事,当时阁部大臣也都作为赞助者领了赏。然而不幸的是,朱见济没有储君之福,第二年年底竟死了。景帝为人素怯,生育力自然亏薄,再生不出儿子(有两个女儿)。

  没有皇储,统治的基座空虚,就他一人孤立于上,身子又弱,随时有“挂”不住的危险,他的地位自然开始风雨飘摇起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2: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接84

  景泰八年正月,景帝忽然得病,十二日,他扶病来到京城南郊的斋宫,准备主持第二天的祭天仪式。可当晚病势突然一沉,卧床不起,只好临时派武清侯石亨代为行礼。打这以后,景帝再也没有临朝,这年上元灯节按惯例应举行的百官节宴也取消了。

  灯节第二天,本不是上朝的日子,百官因为担心皇帝的身子,都约好了,一起到右顺门问安。皇帝挂起免见牌,有太监出来答话道:“皇上只是略感风寒,稍加调养就没事了,大伙散了吧。”景帝自即位以来,尚算勤勉,每天顶着星星上朝,从来没误过朝参,连续多日不出朝、不见廷臣的情况更是前所未有。百官惶惶不安的心情开始蔓延,皇上可能“不讳”的消息迅速传开。

  要说明代制度,君位最稳当了,没有对皇权造成威胁的权臣、巨阉和边帅,也没有外戚和后妃干政;但有一样,皇储之位,即“国本”不能久虚,否则将造成根本的统治危机。自皇太子朱见济死后,看似风平浪静的景泰朝廷孕育着新的危机和裂痕,有些官员已公开提议,恢复沂王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虽然立刻遭到镇压,但由于皇上始终生不出儿子,这种舆论无法平息,而是转入地下,加速滋蔓。

  景泰帝愤怒于臣下的狂躁,他却忽视了,这种持续不断的“异议”声浪和涌动的暗流,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信号:野草需要空气和阳光才能生长,一些臣子之所以敢于狂吠,正因为他们心目中有一个隐形的灯塔,那就是废太子朱见深,并随时可能向那里聚集。

  权利游戏的本质,就在一个中心压榨另一个中心的生存空间,直至消灭它;这个道理,用一句古话来说,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景帝如果有什么过错,那就是他太软弱了,他既没有能力用威力镇压群臣,特别是那些心怀异心的臣子,也没能果断摧毁那个随着他的软弱,正迅速积聚人心与力量的另一个中心——如果他这么做,则必须同时杀死英宗父子。可能景泰帝从未动过这个恶念,否则几道宫墙之外的幽徒,必死无疑。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19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