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司马子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61、出镇定州(2)

  经过多年的历练,杨坚早已磨练成为了一个野心家,而庞晃更是一个野心家,不然当初也不会预言杨坚会有天命了。

  两个野心家聚在一起,聊天内容绝对不会那么纯洁,最起码肯定少不了一些政治敏感性话题,诸如什么时候天下有变,什么时候谋朝夺位。

  当然,这种话题是绝对见不得光的,只能私底下悄悄说,而且必须是与绝对信任的人说才可以,不然,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可是谋逆之罪,杀头是小,诛九族是大。

  当年,赵贵和孤独信密谋诛杀宇文护,结果消息走漏,赵贵一族被诛杀,独孤信也被赐死,独孤信的子女被接连流放到蜀地,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杨坚不可能不小心。

  事实证明,杨坚的保密工作做得还是非常好的,因为史书记载二人是“屡相往来”,意思就是杨坚和庞晃之间经常来回串门儿唠嗑拉家常。如此频繁的来往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只能说明,杨坚确实很注重安保工作。

  自此,杨坚也逐渐意识到,要想让自己更有前途,让自己真正成就帝王伟业,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必须组建一个自己的势力集团,说白了,就是要拉帮结派。

  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体,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这就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只靠个人能力,单枪匹马就想挑战天下群雄,那你只能活在堂吉诃德的世界里。

  很快,杨坚又结识了另外三个人,并且这三人迅速地加入到了杨坚的联盟之中。

  第一个人叫做尉迟崇,鲜卑人,北周的仪同大将军,当时被任命率军镇守在常山,可能就是在庞晃引荐下,尉迟崇认识了杨坚,并投入到杨坚麾下。

  第二个人叫做李谔,出身赵郡李氏,也算是当时的高门大族,他原本是北齐的臣子,在周武帝伐齐之役中,李谔归顺了北周,并被宇文邕任命为天官都上士。李谔见杨坚有奇表,日后定会飞黄腾达,于是便主动结交杨坚。

  而第三个人则是杨坚的一个远房亲戚,从辈分上来说,应该算是杨坚的族弟,此人叫做杨弘。杨弘此前一直流落在北齐,为了掩人耳目,甚至还改了姓,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此时,杨坚坐镇定州,杨弘自然也找上门来,当然,杨弘并非只是来投靠亲戚混饭吃,杨弘从小也读过书,练过武,头脑干练,杨坚对于杨弘的投奔也是欣然接纳。

  对于新入伙的尉迟崇、李谔、杨弘,杨坚打心眼里高兴,对于任何一个盟友,杨坚都拿出了兄弟一般的情谊。

  杨坚向每一个自己的盟友都许下了“苟富贵勿相忘”的承诺,虽然他未必读过《史记》,但是这句话的道理他是深刻明白的。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千里寻夫》)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62、千里寻夫(1)

  自从杨坚踏上征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有一个人将会为他一路牵肠挂肚。这个人不是别人,唯有陪伴终生的妻子——独孤伽罗。

  此时的杨坚已经坐上了定州总管的位子,而独孤伽罗也已经在长安为杨坚整整思念了几近半年。

  独孤伽罗不会忘记,去年十月初四的那一天,她亲自为丈夫杨坚披上戎装,准备好了行囊,目送着丈夫骑上战马,一直到东征的大军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

  在丈夫杨坚离去的日子里,音信皆无,可是,丈夫杨坚的身影却在独孤伽罗的梦中时时萦绕。

  白日里,独孤伽罗茶饭不思,而当夜幕降临,思念便会像毒药一样,不断地侵蚀入独孤伽罗的梦中,并深入骨髓。

  思念是什么?思念是一种会呼吸的痛,它会活在你身上的每一个角落,它会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此时的独孤伽罗,真的是度日如年。

  但是,独孤伽罗不会因此而消沉,因为她知道,她除了是一个妻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十个孩子的母亲。

  短短几年时间就有十个孩子了?没错,不信我们就来翻一翻杨坚一家的户口簿。

  长女杨丽华:561年出生

  二女儿襄国公主:约562—566年出生

  三女儿:约562—566年出生

  长子杨勇:约566—567年出生

  四女儿广平公主:约567—568年出生

  二子杨广:569年出生

  三子杨骏:571年出生

  四子杨秀:573年出生

  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574年出生

  五子杨谅:575年以后(生年不可考,但笔者揣测,应为第二次伐齐之前所生,即575年或576年)

  (以上数据均为笔者根据《隋书》、《北史》考证得出,信息真实可靠)

  从561年第一个孩子杨丽华出生,到575年幼子杨谅出生,中间一共约十五年,共生育有十个孩子,如此强大的生育能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因此,我们可以给独孤伽罗冠以一个时髦的称号——英雄母亲.。

  此时,身为英雄母亲的独孤伽罗,照料孩子肯定是她的首要任务。身为官宦之家的杨家,肯定少不了奴仆,也少不了奶妈,但是,独孤家罗依然会尽一个母亲的职责。

  孩子吃的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一日三餐,饮食起居,身为人母的独孤伽罗都要对这些亲自过问,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此时的独孤伽罗已不再年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苦,她已经前后经历了十次,她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母亲,母亲就是把对孩子的珍爱高于自己的生命。

  在这群孩子里,独孤伽罗尤其疼爱最幼小的那个孩子——五子杨谅,因为他是在杨坚临出征前刚刚生育的,独孤伽罗对杨谅倾注了满满的母爱。

  虽然独孤伽罗对杨坚充满着思念,但她依然坚守在母亲的岗位上,她期待着大军凯旋的日子,她相信,战争很快就将结束,而自己的丈夫杨坚也将很快回到自己身边。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62、千里寻夫(2)

  然而,没过多久,一件噩耗突然从前线传来,这个消息令独孤伽罗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

  这件事前文中已叙,我们并不陌生,那就是和杨坚一起上战场的二弟杨整在晋阳之战中牺牲的消息。

  当独孤伽罗听到这件消息的时候,她再也坐不住了,她开始为丈夫杨坚的安危担心起来,并很快萌生了一个想法——去寻找自己的丈夫。

  烽烟滚滚的战场,凶险万分,这岂是一个妇道人家可以去的地方?独孤伽罗根本不管那么多,也没时间考虑那么多,因为在她的信念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丈夫更重要。

  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失去了丈夫,也就意味着失去一切,这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万古不破的真理。

  就这样,独孤伽罗义无反顾地上路了,带着对丈夫的思念,也带着他最疼爱的几个孩子。

  史书里并未记载独孤伽罗具体带走了哪几个孩子,唯一可以获知的是,她带上了杨广,当时的杨广年仅9岁。

  但我相信,独孤伽罗不会只带一个杨广,极有可能还有小儿子杨谅,因为这是她最疼爱的孩子。

  当然,具体带了哪几个孩子,这并不重要,我们也不必细究,最重要的是,独孤伽罗踏上了千里寻夫的漫漫长路,这千里迢迢的路程对于一介弱女子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没过多久,伐齐的号角终于归于平静,杨坚也被任命为了定州总管,而独孤伽罗的目的地就是杨坚所处的定州。

  翻开中国地图,从今天的西安到定州,相距有八百多公里,而如果坐火车的话,也需要至少10个小时以上的车程,今天坐车尚且不易,何况一千多年前呢?

  而当独孤伽罗一路行进到今天的山西境内之时,独孤伽罗也受到了一个人的“特殊照顾”。

  这个人叫做周摇,不过当时他并不姓周,而是被赐姓车非,并随同周武帝参加了伐齐之役,战后被任命为晋州总管,处理山西事务,在后来的历史中,他恢复了本姓,所以,姑且还是称呼他为周摇吧。

  杨坚当时已经进位柱国,杨坚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周瑶的上级领导,这也就意味着,独孤伽罗是周摇上级领导的家眷,更重要的是,独孤伽罗还是太子妃的母亲。

  接待领导的家眷,接待皇亲国戚,这不仅是一个光荣的任务,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招待好了,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升官发财,如果招待不周,丢官儿都是有可能的。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62、千里寻夫(3)

  按道理来说,周摇肯定得热情招待才是,但事实并非如此,周瑶对独孤伽罗的招待非常刻薄,用史书的原话形容就是“主礼甚薄”。

  这事儿如果放在今天,哪个下属敢不把领导的家眷当成菩萨来供着啊?别说是领导的家眷,就算是领导的小秘、二奶,那也得恭恭敬敬地伺候着,不然,吃不了兜着走,头顶的乌纱帽也别想要了,更何况,这是太子妃的母亲,也就是未来的皇后的母亲,周摇,这你也敢得罪?难道你不懂官场潜规则吗?

  周摇对此只留下了一句话:“府库的财物虽然丰盈,但这是国家的财产,不可以随意浪费,更不能假公济私。”

  周摇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甚至是白着眼看独孤伽罗的,这种眼神无非就是暗示说:您赶紧走吧,我们这小庙供不起您这尊大佛,别浪费国家财产了。

  面对周摇这副牛皮烘烘的样子,一般人早就撂挑子甩胳膊了,而独孤伽罗的态度却是出人意料地平静。

  面对周摇的恶劣态度,独孤伽罗没多说什么,既然这里的主人已经下逐客令了,独孤伽罗也只好收拾好行囊继续出发了。

  独孤伽罗记住了这个当时还叫做车非摇的人,在独孤伽罗的心中,没有委屈,没有怨恨,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敬意。

  这件事过后不久,也就是独孤伽罗来到定州,和丈夫杨坚相会之后,独孤伽罗便向丈夫杨坚提起了周摇这个人,独孤伽罗没有说一句周摇薄待自己的话,而是对杨坚说,周摇此人品性高洁,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是个好干部。

  当我读史至此,总会被独孤伽罗的豁达和大度所折服,她是如此明白事理、如此贤惠的一个女人,也是一个真正可以堪称国母的人,而她在历史上却留下了为人刻薄的名声,历史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

  当独孤伽罗告别晋州之后,距离目的地定州其实已经不算太远了,不知不觉,独孤伽罗加快了脚步,因为她马上就可以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了。

  很快、独孤伽罗带着孩子,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定州,时隔半年未曾相见的一对爱人,终于团聚了。

  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这却是杨坚和独孤伽罗自结婚以来,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寻找自己,杨坚此刻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看到自己的丈夫安然无恙,独孤伽罗此前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任何的艰难险阻都值了,只为能和自己的丈夫团聚。

  好了,把剩下的时间留给这对恩爱的小夫妻吧,他们肯定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12: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62、千里寻夫(4)

  支撑独孤伽罗不辞辛劳来到定州的,除了对丈夫的思念,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寻找她失散多年的大哥。

  那还是北魏末年的时候,独孤信在战乱中,为了追随北魏皇帝元修西行,情急之下撇下了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然而,这一次的分别却成为了永别,因为独孤信的父母和妻子就此落入了高欢之手。其中,就包括了独孤信的长子,也是独孤伽罗的哥哥——独孤罗。

  对此,独孤信完全束手无策,虽然自己在西魏荣宠备至,但他却无法拯救自己的家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人沦落为敌人的阶下囚,并饱受敌人蹂躏和折辱。

  一直到北周建立,荣宠一时的独孤家族在宇文护的屠刀下,顿时家道败落,独孤信的子弟一个个都被发配巴蜀,而独孤信本人也获罪被诛。

  而这些年在炼狱般的煎熬中,独孤信的家人也相继死去,只有独孤罗活了下来。此时的独孤信家族已然败落,独孤罗自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随即被北齐所释放。

  但是,重获自由的独孤罗却无家可归,因为独孤信已经是北周的罪臣,自己也就成了罪臣的家属,回到北周即使不被诛杀,也会被发配,刚刚从北齐的虎口脱逃,难道还要再入另一个虎口?

  既然无家可归,那就四海为家好了,因为生活还得继续,路还得走。

  在颠沛流离中,独孤罗在一个叫做中山的地方安顿了下来,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身无分文的他,只能过着沿街乞讨、食不果腹的生活。

  就在绝望之际,独孤罗遇到了一个给他生活希望的人,这个人也姓独孤,此人就是独孤永业。

  中山,本就是独孤永业的老家,看在同姓独孤的份儿上,独孤永业给了独孤罗一些田产,虽然不多,但足以温饱。

  一直到北齐灭亡,独孤伽罗奔赴定州与丈夫杨坚相会之后,独孤伽罗立即遣人在齐境搜寻自己的大哥独孤罗,这也是独孤伽罗来定州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事实上,独孤信当年进入关中之后,就又娶了两位太太,并且又生育了五个儿子,以及独孤伽罗,所以,独孤伽罗根本没有见过自己的大哥独孤罗。

  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抹不掉的,当独孤罗出现在独孤伽罗面前之时,两人相拥而泣,悲不自胜,就连围观的众人,也不自觉的掉下了眼泪。《隋书》记载:相见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

  独孤伽罗此行,看来是真的来对了,不仅见到了半年未见的丈夫,也寻找到了落难多年的大哥。

  也许,独孤伽罗的内心已经忘记了这一路的艰辛,也忘记了是怎样的勇气促使她义无反顾奔赴这里,此刻,她的内心满满地都是幸福后的甜蜜。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门事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63、门事件(1)

  当杨坚正准备在定州总管的位子上大展宏图之时,一条神秘的传言却在定州城传开了,而这条传言,直接导致杨坚陷入到一场危机之中。

  这条神秘的传言和一扇门有关,我们姑且称之为门事件。

  这扇门所指的是定州城的西城门,据这里的老百姓回忆说,定州城的西门是从来都是关闭着的,至于这扇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闭,又是为何关闭的,没有人说的上来,人们只是口耳相传着一句话——当有圣人来启之。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

  传说是这样。据说有一天,有个人向皇帝高洋建议把定州城西门打开,以方便路人通行。这无疑是一条非常好的便民举措,然而,高洋却驳回了这条建议,并且说了这句神秘的话:“当有圣人来启之。”

  而此时,北齐已亡,一直尘封紧闭的定州城西门突然之间被打开了,开门之人,正是杨坚。

  这一下,定州城的老百姓们都联想到了高洋的这句话,难道杨坚就是高洋口中所说的圣人?

  一时间,杨坚就是圣人的传言,闹得满城皆知,杨坚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八卦人物,人们不禁猜测,杨坚绝对不是凡人,那是什么?

  ——皇帝!

  在那个时代,圣人可不是随便叫的,圣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指至高无上的皇帝!

  成为热点话题人物的杨坚,此时浑然不觉,他甚至在想,我不就打开一扇门吗?你们至于吗?

  杨坚虽然被闷在鼓里,但是有一个人的神经却迅速敏感了起来,此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杨坚是圣人?竟然有这种事!

  当宇文邕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他的脑海里迅速检索着过往的回忆,他突然想起了两个大臣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

  这两个人,一个是宇文宪,另一个人则是王轨。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纳为太子妃,自此之后,宇文邕对杨坚“益加礼重”。

  由于杨坚地位的陡然上升,作为北周皇族的宇文宪,开始对杨坚产生了戒心,在一次谈话中,宇文宪对宇文邕说:“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而此时宇文邕对杨坚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宇文邕一直在忙于国家政务,主持新政,筹谋伐齐,所以,宇文邕并不以为然,反倒觉得宇文宪太过疑神疑鬼了,他对宇文宪说:“此止可为将耳。”杨坚他顶多不过是个将军,你太多虑了。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0: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63、门事件(2)

  很快到了建德四年(575年),也就是周武帝正式伐齐之前,有一次宇文邕正居住在云阳里,身边正好陪侍着一个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术士,此人叫做来和。

  宇文邕联想到了之前宇文宪说杨坚相貌非常的话,便心血来潮询问来和:“来术士,朝中诸王公你都认识,你看随国公(杨坚)的相禄如何啊?”

  我们此前就曾介绍过来和,还是在宇文护当政时期,来和就给杨坚算过命,称杨坚将来会夺取天下,并从此和杨坚结为了同盟。而此时,面对宇文邕的这番话,来和心知肚明,宇文邕这是开始怀疑杨坚了,来和也非常聪明,非常机敏地回答道:“隋国公只是一个守节之臣,他可以镇守一方,如果让他担任领军将领的话,会战无不胜。”

  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既化解了宇文邕心头的疑虑,也在宇文邕面前把杨坚推荐了一把。此刻,北周正是用人之际,伐齐之役即将打响,既然说杨坚战无不胜,索性宇文邕就派上了杨坚,虽然第一次伐齐之战没啥战功,但是杨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将领。

  第二年,也就是建德五年(576年),此时宇文邕刚刚遭遇了第一次伐齐失败的重创,也正在谋划第二次伐齐,这时候王轨找上门来了。王轨对宇文邕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王轨的这句话,内涵可太丰富了,我们需要仔细解剖一下。这句话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皇太子宇文赟,另一个就是杨坚,当时还叫普六茹坚,此时这两人是什么关系?翁婿关系。而宇文赟将来是要做皇帝的,杨坚未来也将成为国丈,宇文赟不是社稷之主,而杨坚却貌有反相,将来必定谋反,最终的结果,势必王朝倾覆,皇位易主。

  对于外戚之祸,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惨痛的,西汉有霍光、王莽,东汉有梁冀、何进,西晋有杨骏,五胡有靳准,这些历史典故,对于王轨和宇文邕来说,并不陌生。

  王轨这句话,明显要比宇文宪的话,说得更加精炼,也更精辟,杀伤力也更强,但是效果却并不好,因为周武帝宇文邕对此有点不大乐意了。

  宇文邕为啥不高兴呢?笔者认为有三点。

  第一、宇文邕对自己的儿女教育非常自信,这么多年来,他除了紧抓国家建设,同时也在紧抓皇子教育,宇文邕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尽到了教育的责任,王轨你说太子非社稷之主,这不等于是在否定我多年的教育成果吗?

  第二,王轨你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言外之意,就是要求重新确立太子。废立太子,乃是皇帝家事,一般情况下,朝臣只得遵从皇帝诏令,不得有异议。况且,宇文邕根本没有重立太子之意,也没有询问过朝臣们意见,而王轨竟然说皇太子非社稷之主,这明显触犯了大忌。

  第三、宇文邕此时年仅34岁,正当壮年,春秋鼎盛,而你王轨所担忧的这些,全都是宇文邕的身后之事,难道王轨你是咒皇帝早死不成?宇文邕此时正准备大举伐齐,也是宇文邕真正建立功业的时刻,王轨你说的这些未免太早了吧?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宇文邕真的生气了,但后果并不严重,因为,宇文邕并非心胸狭隘之人,他是一个真正有胸襟、有气量的皇帝。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5: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63、门事件(3)

  王轨的话虽然听着让人很反感,但这不等于犯了错,其用心是好的,只是不太会说话,说话太直接罢了。同时,宇文邕也明白,王轨是自己的心腹之臣,曾经一同共患难,也是自己身边的第一谋臣,伐齐之战即将打响,王轨还有大用处,怎可轻易加罪?

  对此,宇文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如果他(杨坚)真的是有天命之相,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话说得不温不火、不冷不热、不软不硬,从这样的语气中,王轨也知道自己确实是失言了,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只好退了下去。

  王轨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这虽然是人臣应有的品格,但是这也隐藏着某种隐患,甚至是生身之祸,不久的将来,王轨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虽然口头上宇文邕并不相信王轨的话,但是这并不代表宇文邕没有疑心,因为,皇帝这个职业,是世界上疑心病最重的群体,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疑心重重。

  为此,宇文邕再一次叫来了术士来和,因为来和是当时的顶级算命专家,宇文邕相信权威的判断。

  来和早就已经和杨坚打成了一片,就算宇文邕问十次、二十次、一百次,来和也依然是同样的答案:“随国公只是一个守节之臣,并无异相。”

  事实上,来和也没办法改口了,如果来和此时突然改口,称杨坚的确是有不臣之心,那自己称杨坚是“守节之臣”的话,不就成了欺君之罪吗?何况,一旦宇文邕要彻查此事,来和给杨坚算命的事儿,也会随之被抖落出来,这不是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吗?因而,此时的来和只能这么说。

  对于权威专家的答案,宇文邕不能不信,宇文邕心头的那一丝顾虑,也再一次打消了。

  也许你会说,宇文邕实在是太迷信了,一个术士的话,他居然就深信不疑了。

  如果你这么想,只能说明你对古人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求神占卜,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科学是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改变的,最初的科学就是迷信,古人相信,天道就是真理。

  虽然宇文宪和王轨的进言让宇文邕对杨坚产生了一丝的疑虑,但是宇文邕打心底里并不相信,同时,还有权威相面专家来和担当学术顾问,所以,宇文宪和王轨的进言,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一丝波澜,对当时的政局以及杨坚的前途几乎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此时的杨坚再一次身处舆论的漩涡,已经不是一两个朝臣说杨坚有异相了,而是一方百姓都在这么说,整个定州城,都在传言杨坚是圣人。

  宇文邕将这一事件,与此前宇文宪和王轨的进言联系起来,宇文邕似乎真的意识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

  这回,恐怕十个来和,也帮不了杨坚了,因为,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宇文邕可以不相信宇文宪,可以不相信王轨,但他必须相信群众。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杨坚你必须在人民面前承认错误,杨坚,你在劫难逃了。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转镇南兖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64、转镇南兖州(1)

  接下来,摆在宇文邕面前的难题就是,该怎么处理杨坚?

  置之不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皇帝是不可能接受一个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人存在的。

  那么,杀了杨坚?这也行不通,因为此时的杨坚是伐齐之役的功臣,是皇帝的亲家翁,还是被皇帝委派的封疆大吏,是一个有功在身的功臣。现在伐齐刚刚结束,就把功臣杀掉,这不等于卸磨杀驴吗?天下人会怎么看宇文邕?以后的史书不就会留下宇文邕杀害功臣的记录了吗?

  另外,杨坚在定州总管的任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根本挑不出什么毛病,也没有留下任何把柄,所以根本没有理由给杨坚治罪。

  宇文邕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给杨坚调换工作。

  杨坚此时的职务是定州总管,而定州是河北一带的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让杨坚继续担当这个职务的话,恐怕会让杨坚在此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如果一旦定州有变,那么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北齐旧境都可能不保,如此一来,就真正威胁到国家安全了。

  宇文邕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给杨坚安排新的工作岗位——南兖州总管。

  南兖州,今安徽亳州,一代奸雄曹操就生在此地,此处相比于定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要差很多。

  而且,此时的陈朝蠢蠢欲动,陈宣帝已经于当年的10月正式宣布北伐,老将吴明彻的先头部队已经直逼徐州城下,南兖州就属于战争前沿,是急需用人之地。于是,宇文邕想到了杨坚,正好以此为借口给杨坚调任工作。这虽然属于平级调动,但是,南兖州无论在各方面,都比定州的条件要差很多,想在这里有所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建德六年(577年)十二月,已经在定州总管的任上工作了十个月的杨坚,开始收拾行囊,前往新的工作地南兖州。

  此时的杨坚,真的是比窦娥还冤,他不过是开了一扇门罢了,竟然使得自己调离了工作岗位,而且还是去偏远的南兖州,这让胸怀抱负的杨坚如何接受得了?

  事实上,我们仔细考究一下杨坚所遭遇的这场“门事件”的话,真相就会水落石出,杨坚还真是受了天大的冤枉。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64、转镇南兖州(2)

  定州的地理位置,我们早就说过了,这里是河北军事物资基地,而在高洋时期,北周和北齐两个国家是处于军事敌对状态的,其军事地位更为重要。

  如果两国发生交战,北周军队肯定是从西边攻打过来,首当其冲的,就是西门。

  于是,我们就找到答案了,定州城西门之所以被长期关闭,是一种防御政策,用于防御北周的突然来袭。

  也许你会说,定州地处河北,根本不是边境之地,有必要这样防御吗?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定州是军事要害,所以,定州必然会引起敌人的重视。其他的城市可以不采取这种防御手段,但是,对于定州来说,这种防御就是必须的。

  我们举两个例子。明朝末年,皇太极曾率领八旗兵绕道宁锦防线,借道蒙古,直驱北京城下,北京保卫战也随即打响,此次战役也给袁崇焕带来杀身之祸。同样,在明朝嘉靖年间,也有一百余人的倭寇,从浙江上虞登陆,长驱直入,一路袭掠到长江流域,江宁、南京、苏州、无锡全部遭了秧。由此可见,军事防御绝不可固守于边境线上,防御要注重整体性。

  而高洋所说的那句“当有圣人来启之”,意思也不难理解。高洋希望,高家的后代中能出现一位英主,带领北齐消灭北周。那么,定州城的西门也就没有继续关着的必要了,就可以打开西城门了,而这里的圣人所指的就是他期望中的那位英主。

  没想到,高洋所期待中的圣人并没有出现,北齐最终被北周所吞并,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高洋的这句无心之语,竟然阴差阳错,成为了导致杨坚被调职的导火线。

  但不管怎样,杨坚都得接受现实,杨坚必须走,必须去南兖州上任。

  正当杨坚准备离开定州之时,他的老友庞晃来了。

  杨坚一脸怅然若失的表情,庞晃看在眼里,也是愁在心上,庞晃知道,杨坚这是不甘心呐。

  庞晃又何曾甘心呢?他把自己的下半辈子的幸福,都寄托在了杨坚的身上,杨坚成事与否,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下半生能否飞黄腾达。

  在定州的日日夜夜里,杨坚和庞晃无数次地谋划过自己的未来,他们都坚信,定州将会是他们日后的龙兴之地,然而此刻,一切全都回到了起点,归为了零。

  这时,庞晃突然拉住了杨坚,并对杨坚说:“燕、代乃是精兵汇集之处,我们不如现在就起兵吧,肯定能夺取天下。”

  当庞晃说完这番话之时,庞晃目不转睛地盯着杨坚,他渴望从杨坚脸上的表情得到一丝赞同或肯定的答案。

  然而,杨坚微微阖动着嘴唇,只是说了句:“时未可也。”我不是不想,只是,时机未到。

  从这一句话,我们绝对可以肯定,此时的杨坚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而稳健的政治家。

  起兵不是不可以,只是一旦起兵,便将不可挽回,此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我们凭什么和宇文邕对抗?

  从这一句话,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杨坚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仍然怀揣希望。

  当高潮即将到来之时,一个巴掌突然拍在了杨坚的脸上,让杨坚顿时清醒过来,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但是,现实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路就在脚下,大不了从头再来,杨坚绝不放弃。

  南兖州,杨坚我来了!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宇文宪的名将之路》)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19 1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