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风雨大隋:一个不堪重负的流星王朝(全景式解读大隋帝国的勃兴和速亡)----司马子上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65、宇文宪的名将之路(1)

  杨坚其实应该庆幸,他应该感谢宇文邕的不杀之恩,如果是遇到像高纬那样的君主的话,杨坚早就死了不止一次了。

  宇文邕之所以没有重处杨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宇文邕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控杨坚。

  杨坚顶多就是一只孙猴子,而宇文邕则是如来佛,杨坚你就算真想造反,也绝对逃不出我的五指山。

  宇文邕如此自信,是有道理的,因为建德六年(577年)这一年,宇文邕年仅35岁,而杨坚37岁,宇文邕在年龄上绝对比杨坚有优势,只要我宇文邕在一天,杨坚你就掀不起什么大浪。

  后来的事实证明,宇文邕实在是太高估自己的生命期限了,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杨坚被打发到南兖州之后,史书上就再无杨坚的任何记录了,这只能说明一点,杨坚做起了鸵鸟,一头扎在了沙子里,不问世事,生怕再惹出祸端。

  杨坚这一大隐患终于消除了,按理说,宇文邕应该算是安心了,但实际上,宇文邕一直都没有安心过。

  在宇文邕的内心深处,他最不放心的其实是另外一个人,此人就是他的亲弟弟,伐齐之役最大的功臣——齐王宇文宪。

  按照史书记载,在宇文泰的众多儿子之中,宇文邕排行第四,宇文宪排行第五,哥俩儿只相差一岁。

  当宇文邕和宇文宪还处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被宇文泰送出了皇宫,寄养在了一位大臣的家中,这位大臣叫做李贤。

  前文中写到李植因为参与到宇文觉密谋之中,最终被宇文护所诛杀,其父亲李远也被宇文护逼迫自杀,而李贤正是李远的亲哥哥。

  宇文泰把宇文邕和宇文宪两个襁褓中的婴儿寄养到李贤家中,其目的是什么?史书的记载非常含糊,只记录了一句话“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周书·李贤传》)。

  这里所避的“忌讳”究竟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份墓志铭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据一份出土的独孤藏(独孤信第四子)的墓志铭的碑文记载,称宇文邕排行第五,宇文宪排行第七,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宇文宪之前,宇文泰肯定还有两个儿子,但是却不幸早夭了,所以,这两个早夭的儿子未被史书所记载。

  两个男婴,都连续早夭,这让宇文泰非常难过,按照古人传统的观念,肯定是自家沾了晦气,索性寄养到别的人家好了。

  宇文泰对李贤、李远兄弟是非常器重的,因而也就选择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李贤。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65、宇文宪的名将之路(2)

  李贤的妻子吴氏对这一对孩子视若己出,疼爱有加,两个孩子自然也是茁壮成长,可以这么说,宇文邕和宇文宪是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好兄弟。

  宇文邕和宇文宪在李贤的家中,一待就是六年的时光。六年之后,宇文邕和宇文宪回到了父母身边,由于二人自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宇文泰索性就让宇文邕变和宇文宪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从此,他们二人不仅是好兄弟,也是好同学。

  西魏帝国在宇文泰带领下,一举侵占了南朝的巴蜀和江陵之地,对于地形险峻的巴蜀之地,宇文泰需要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前去镇守,但是如此险峻之地又不放心交给老将,所以,宇文泰想在自己的儿子之中物色人选。

  宇文泰把他所有的孩子召了过来,问道:“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想派出你们之中的一个人去巴蜀担任刺史,你们谁愿意去啊?”

  宇文泰话音落下,诸子却无不面面相觑,沉默无语。

  这时,年仅十岁的宇文宪突然向前跨步而出,拱手说道:“儿臣愿意领命。”

  宇文泰看了看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宇文泰只是笑了笑,摆摆手说道:“这任务,不是你个小孩子能干的,还是交给你其他的哥哥们吧。”

  宇文宪回答道:“虽然人和人的能力是有不同的,但和年龄大小无关,如果我没有取得成效,甘愿受您责骂。”

  宇文宪这番话说得非常漂亮,也非常有一个将帅的气魄,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能有如此的担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宇文泰听完这番话,也不由得连连称赞。

  宇文泰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好儿子,但是宇文泰终究没有把这项任务交给宇文宪,宇文泰希望等宇文宪再长大一点,再把这项任务交给他。

  不久之后,宇文泰逝世,北周建立,政权被宇文护牢牢把持,在宇文毓的强大压力之下,宇文护不得已让出了权力,当然,只是部分权力,最关键的军权依然在宇文护的手中。

  宇文毓在得到部分权力之后,想起了自己这位年轻而有才干的好弟弟宇文宪,便把宇文宪委派到了巴蜀,镇守蜀地,这一年,宇文宪十六岁。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65、宇文宪的名将之路

  这是宇文宪第一次走出家门,当宇文宪挺起胸脯,向着朝阳踏上这条陌生的路途之时,他不知道,他的人生将从此变得非同寻常。

  在镇守巴蜀的日子里,宇文宪真正得到了锻炼,相比于那些在深宫中养尊处优的皇子皇孙来说,宇文宪真正地成熟起来了。

  仅仅几年之后,一封诏令再一次将宇文宪调回了京城,而当宇文宪重新回到京城之时,他才发现,短短几年的时间,北周的宫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宇文宪在巴蜀具体任职几年,史书记载并不明确,但据笔者考证,应为两至四年。

  就是在这三四年的时间里,宇文宪在巴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而对于朝中的局势,宇文宪却并不十分清楚。

  直到此刻宇文宪才发现,坐上皇帝宝座上的,早已不是几年前的宇文毓,已经换成了自己最好的兄弟宇文邕,而此时的朝政,已经完全掌控在宇文护的手中,,满朝皆为宇文护的党羽。

  在宇文护集团的强大压力之下,宇文宪不得不屈服,而他也被宇文护授予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伐齐。

  对于宇文护的这次伐齐,前文已有叙述,北周兵败如山倒,但是,宇文宪却是个例外,宇文宪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将帅之才,在最危急时刻,正是宇文宪挺身而出,稳定住了溃散的军心。

  自此之后,宇文护对宇文宪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凡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问题,都会找宇文宪来商量对策,赏罚大臣,都会听取宇文宪的意见。

  宇文护之所以如此信任宇文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姓宇文,同是宇文家族,是血浓于水的堂兄弟关系。

  宇文家族不是没有名将,比如宇文护的大哥宇文导,就是名列十二大将军的英雄人物,然而此刻,宇文家族可堪大任的恐怕只有宇文宪了,而且宇文宪还如此年轻,只是二十出头,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宇文护对异姓的老臣,都不信任,甚至举起了屠刀,但他必须信任自己家族的人,宇文宪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这次伐齐失利,但是宇文宪却真正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此后的时间里,宇文宪长期领军与北齐对峙,和北齐名将斛律光、兰陵王均有交手,战绩不俗,真正成为一颗军界的新星。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兄弟猜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66、兄弟猜忌(1)

  虽然宇文宪已逐渐成长为一颗军界新星,但是这一切却把宇文宪和宇文邕的兄弟关系拉远了,因为宇文宪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服务和效力于权臣宇文护,没有宇文护的大力提拔,宇文宪绝对走不到这一天。

  宇文宪,难道你真的忘记自己的好兄弟宇文邕了吗?难道你真的忍心看着自己的好兄弟被这个权臣欺凌吗?你为什么毫无作为?

  对于这些问题,宇文宪说不出答案,他只是不停地在战场上杀敌建功。

  或许,宇文宪的行动已经向我们揭示了答案,他只是一个将军,他只专心于报效国家,对于政治斗争,他毫无兴趣,也不想参与。

  而此时的宇文邕,在亲弟弟宇文宪面前,连袒露心扉的机会也没有,因为宇文宪是宇文护的人,宇文邕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宇文邕知道,要扳倒宇文护,不仅要在宇文护面前装孙子,而且还要对满朝所有的人装,包括自己的好兄弟宇文宪。

  从此,宇文宪和宇文邕,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直到公元572年,宇文邕一举铲除了权臣宇文护,终于结束了他长达12年的傀儡生涯。

  宇文护倒台之后,树倒猢狲散,宇文护的党羽也接连被宇文邕所清除。

  此时的宇文宪自知难逃罪责,当他领到宇文邕召见的命令之时,他并不慌张,他已经做好了接受审判的准备。

  宇文宪一见到宇文邕,便跪地叩拜,他自知无颜面对当年的好兄弟,他没有给自己解释一句多余的话,只是请求治罪。

  然而,等待宇文宪的却是一双温暖的手掌,宇文邕将拜倒在地的宇文宪缓缓扶起,说道:“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不相涉,何烦致谢。”

  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自明,我们是同气连枝的好兄弟,宇文护的事和你无关,你又何必请罪呢?

  这句话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瞬间温暖了宇文宪的心灵,宇文宪发誓,将尽全力报效宇文邕。

  然而,宇文邕真的如此信任宇文宪吗?我们不妨看一下宇文邕对宇文宪的属下裴文举的一段话

  宇文邕对裴文举说道:“你是齐国公(宇文宪)的属下,应该时常提醒他,劝导他,这样才能让我们君臣和睦,兄弟同心,不至于相互猜忌。”

  裴文举回去之后,将宇文邕的这番话转述给了宇文宪,宇文宪听后,悲愤地抚在案几之上,指着自己的心口叹息道:“我一向的心思,您还不了解吗?我除了尽心效力,还能多说什么呢?”(《周书·宇文宪传》:吾之夙心,公宁不悉,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

  在宇文护当政时期,宇文宪的官衔是大司马,是掌管兵权的,而此刻,宇文邕将宇文宪封为了大冢宰。

  从表面上看,大冢宰是总领六官的,要比大司马的地位高,但实际上,则是宇文邕剥夺了宇文宪的兵权,表面上是升职,实则夺权。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3: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66、兄弟猜忌(2)

  难怪宇文宪要悲愤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宇文邕,对自己表面上玩客套,实际上却对自己满腹疑心,这怎能不悲愤?

  不过,这一切,宇文宪也是自找的,谁让你之前跟宇文护那么亲密呢?

  而宇文邕的内心虽然充满疑心,但宇文邕还是要重用宇文宪,因为宇文邕的终极目标是要一统天下,而宇文宪则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很快,伐齐的工作被提上了日程,宇文宪也被任命为了先锋。

  宇文宪知道,自己只有誓死效忠,才有可能化解宇文邕对自己的疑心,因而,宇文宪在战场不可谓不卖力,几乎拼尽全力。

  无论第一次伐齐,还是第二次伐齐,宇文宪都是先锋主力,而宇文宪所建下的功勋也是无人能比的。

  伐齐之前的宇文宪,或许功劳并不是那么突出,他可以算得上宇文家族的第一名将,而此刻,宇文宪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北周的第二大名将,仅次于韦孝宽。

  宇文宪本以为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就可以化解兄弟间的猜疑,但事实上,宇文宪拼尽全力的结果却是让宇文邕更加疑心,只因为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这个词语放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兔死狗烹的历史悲剧。

  其实,还有一个人和宇文宪一样建功赫赫,此人就是王轨。

  王轨在伐齐之役中,多次出谋划策,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拼杀,但是很多决策都是出自王轨之手,并且在宇文邕胆怯意欲撤军之时,王轨拼力劝阻,将宇文邕重新拉回战场,这种功劳也是无人企及的。

  伐齐之后,王轨又受命前往徐州,迎击陈朝军队,并最终生擒陈朝名将吴明彻,这更是奇功一件。

  将宇文宪和王轨两人的战功相对比的话,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的,他们都是一等一的功臣。

  但是,宇文邕却并不怀疑王轨,因为王轨姓王,不姓宇文。

  宇文邕在宇文护的阴影下,足足生活了十二年,他最担心害怕的就是宇文护这样的角色——皇族功臣。

  而王轨呢?功劳虽大,却只是个异姓的大臣,不是皇族,宇文宪就不一样了,宇文宪是自己最亲近的弟弟,是宇文家族最优秀的人,这才是最让宇文邕感到恐惧的。

  对于宇文宪的个人能力,宇文邕非常清楚,宇文邕曾说过“诸弟才略,无出宪右”。

  宇文邕每次面对宇文宪,都隐约看到了另外一个宇文护,这样一个厉害的角色,宇文邕怎能安心?

  而此刻,宇文邕又将一项新的任务摆在了宇文宪的面前,已经是功高震主的宇文宪不得不接受,这个新任务就是讨平稽胡。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讨平稽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67、讨平稽胡(1)

  稽胡,在历史上别称非常之多,诸如山胡、步落坚、步落稽等,又由于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山西地区,所以又被称为并州胡、汾川胡、离石胡等等。

  稽胡的族源,古今说法不一,大多数观点认为,是匈奴后裔,另外也有说法称是赤狄后裔或白狄后裔。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属于杂胡(杂交品种)。

  另外,稽胡的语言和汉语相差非常大,一般人是听不懂稽胡语,稽胡语绝对比得上今天的温州话。如果你想和稽胡人交流,那么你必须有一个高级翻译,否则,你就等同于在听天书。

  稽胡正式形成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当时民族交融的产物,最早受制于汉赵国的统治,后来又先后被前秦后秦所统治。

  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的政治中心在平城,与稽胡毗邻,因而在这一时期,对于稽胡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稽胡也先后发动叛乱,但最终都被北魏所镇压。在镇压的同时,北魏还对稽胡采取了怀柔政策,并设置郡县,对稽胡不断加强控制,北魏中期以来,稽胡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北魏末年,爆发了六镇起义,稽胡也趁势而起,加入到叛乱之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稽胡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稽胡部族一同推举冯宜都即皇帝位。有趣的是,冯宜都并非稽胡人,而是介休的一个汉族大户,他利用弥勒大乘教聚拢了大量的稽胡部族,自称会某种巫术,最终,冯宜都成为了稽胡的第一个皇帝。这一点非常像东汉末年的张角起义,张角就是利用太平道发起的黄巾起义。

  稽胡在同北魏作战的过程中,由于稽胡的部分部族出现倒戈,皇帝冯宜都最终被杀,稽胡又拥立了另外一位会巫术的人为皇帝,此人叫做刘蠡升。

  刘蠡升利用自己的巫术,以及崇高的个人威望,很快将混乱的稽胡团结起来,并最终被拥立称帝。

  北魏末年,有很多草头王,很多起义者都自立为帝,但是这些人都属于过把瘾就死的类型,没多久就都死于非命,而刘蠡升称帝,却长达十二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刘蠡升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的皇帝,主要是因为稽胡大多藏匿在深山密林之中,有点类似于印第安土著,北魏朝廷很难将其剿灭。而稽胡为了生存,频繁下山劫掠,百姓深受其害,当时人称之为“胡荒”。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67、讨平稽胡(2)

  一直到了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稽胡紧邻东魏,高欢决定率军讨伐稽胡,一战就大破稽胡。但是这一战役,高欢并未彻底消灭刘蠡升,高欢自己也损耗不小。

  高欢又想出了假和亲的办法,许诺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蠡升的儿子,并且附赠大量的礼品,将刘蠡升的儿子诱骗到了邺城,高欢伺机而动,趁着刘蠡升未作防备,突然袭击稽胡。这次突袭,一举粉碎了稽胡的核心力量,在动乱之中,刘蠡升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害。

  高欢不仅俘虏了刘蠡升的几个儿子以及皇后公卿百官,同时还收获了稽胡五万户的人口,稽胡在高欢的强大攻势之下,终于消停了。

  事实上,稽胡的部落是非常之多的,被高欢所镇压的这只部族只是力量最强劲的一支,而稽胡的小部族,可谓多如牛毛。

  在北周王朝统治时期,在其境内的绥州、银州、云阳谷等地,先后有稽胡作乱,虽然都是小规模游击战,威胁不了国家统治,但是这些稽胡人来去无踪,往往深居大山,根本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剿灭,这也让北周统治者异常头疼。

  一直到了公元577年,周武帝宇文邕率兵伐齐,在平阳之战中,宇文邕大败高纬,北齐大军瞬间溃散而逃,却把大量的兵器和辎重散落在了战场了。然而,这些兵器和辎重并没有流落到宇文邕的北周军队手中,却便宜了藏匿在山中的稽胡人,很显然,这些稽胡人是早有预谋,早就埋伏好了的,就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此时的宇文邕,就感觉如同有一只苍蝇在他耳边飞一样,听着讨厌,却打不着,宇文邕也只能叹气了。宇文邕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北齐,至于这些深林里的土著,宇文邕暂时也没工夫收拾,可这恰恰给了稽胡人一个绝佳的机会。

  北齐在宇文邕的强大攻势之下,最终土崩瓦解,原本驻守在河东地区的北齐官员,也纷纷逃散,北朔州的高绍义,也带领着手下人马逃到了突厥,而宇文邕还来不及对占领的地区进行官员任命,此时的河东地区瞬间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稽胡人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原本是被高欢所镇压的,不得不屈服于高氏政权,此时高家已经彻底败了,压在肩上的大山也倒塌了,他们终于可以东山再起了。

  很快,一个叫做刘没铎的人,被推上了皇帝之位,而之所以选择这个人作为领袖,是因为他是前任皇帝刘蠡升的孙子。而且,稽胡人还搞得有模有样的,尊称刘没铎为圣武皇帝,年号石平。

  而当伐齐之役彻底结束之后,稽胡这个心腹之患便成为了宇文邕首先要打击的目标,宇文邕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宇文宪,宇文宪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同时赵王宇文招、谯王宇文俭、滕王宇文逌三人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全部听候宇文宪的调遣。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67、讨平稽胡(3)

  也许你会觉得,一个小小的土著,也需要如此兴师动众?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竟然还派上了宇文宪!

  事实上,稽胡虽然实力不强,对北周的威胁也很有限,但是真正剿灭起来,却是异常困难的,因为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居无定所,首先,你根本就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更别提打了,要不然高欢当年也不必如此费劲了。

  宇文邕虽然内心不希望让宇文宪建立太多功劳,但是他还是得派出宇文宪,因为只有宇文宪才是最有力的军事保障。

  宇文宪刚从讨伐北齐的战场上下来,就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对于稽胡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宇文宪采取的方针政策是“剪其魁首,余加慰抚”,具体的出兵方式是分兵出击。

  这是因为,稽胡的部族虽然散落,但是却有两大军事支柱,一个驻守在河西的离石,叫做“穆友”,另一个驻守在河东,叫做“天柱”,而这里的河西河东,所指的是汾河以西和汾河以东。

  宇文宪的部署是这样的:

  第一路军,滕王宇文逌统领,同时配有豆卢勣和侯莫陈颖两位大将,兵力也最强,主攻驻守在汾河以西的稽胡“穆友”势力,

  第二路军,谯王宇文俭统领,兵力稍弱,主攻汾河以东的“天柱”势力。

  而宇文宪自己则亲率领第三路军,和宇文招携手,目标直接对准了刘没铎本部进攻。

  在宇文宪的统领之下,三波大军分兵出击,第一路军的宇文逌,军力最强,杀敌八千,第二路军的宇文俭,杀敌三千,而宇文宪和宇文招率领的第三路军,一举擒获了刘没铎本人,“斩之,余众尽降”。

  稽胡最终溃败,而宇文宪是最大功臣,但是这位最大功臣却立刻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因为宇文宪“生病”了。

  宇文宪之所以得这场病,不是因为外界因素,而是宇文宪不得不生病,因为宇文宪已经预感到了自己功高震主的尴尬处境,为了消除哥哥宇文邕对自己的疑虑,即使宇文宪自己身体没病,也得想办法装出病来。

  这也算是一条中国式的智慧法则了,凡是被主公猜忌,或遇到这种功高震主的境地,就得装病、装傻、装孙子。前文中提到的兰陵王高长恭正是如此,然而兰陵王装病装得太晚了,最终还是惹来了杀身之祸,被高纬毒杀。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恐怕还是要数司马懿了,司马懿是史上第一装病达人,先后骗过了曹操,骗过了曹爽。

  宇文宪讨平稽胡是在建德六年(577年)十一月,而到了十二月,一则消息突然从北方草原上传来,有一个人造反了,不是别人,正是营州刺史高宝宁。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突厥之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68、突厥之患(1)

  宇文邕在完成伐齐大业之后,虽然统一了北齐绝大部分地区,但也留下了两个小尾巴,一个是北逃突厥的高绍义,令一个则是割据在东北的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宇文邕并未对高宝宁势力予以剿灭,这是有诸多原因的。

  第一,高宝宁驻守在辽东营州,距离太远;

  第二,周军连日作战,已经疲惫,不适合再长途奔袭。

  第三,高宝宁与契丹、奚族、靺鞨等关系密切,实力强大,征讨不易。

  既然征讨不易,宇文邕便采取了安抚政策,宇文邕派了一位使臣,特地前往营州,对高宝宁进行招抚。

  高宝宁自认为天高皇帝远,宇文邕根本奈何不了自己,索性端起了架子,对于宇文邕的招抚,拒不接受。

  而在另一头,高绍义北逃至突厥之后,受到了突厥佗钵可汗的另眼相看,突厥境内的北齐子民也全部归高绍义管理,这让高绍义再一次燃起了建国称帝的野心。

  高宝宁和高绍义虽然未曾相见,却犹如心有灵犀一般,高宝宁派使者前往突厥,拿着一封劝进表进献给了高绍义,高绍义打开一看,顿时乐开了花儿,因为这封表书是劝高绍义称帝的。

  高宝宁这封劝进表可以说是正中高绍义的下怀,对于称帝这样的美梦,高绍义早就急不可耐地想付诸实践了。

  高宝宁有突厥人做靠山,还得到了高宝宁的大力支持,称帝的大旗瞬间拉了起来。

  公元577年十二月,高绍义正式宣布称帝,年号武平,同时他也不忘高宝宁的大力支持,任命高宝宁为丞相。

  而武平这一年号,实际上是高纬在位时期的年号,高绍义继续沿用这一年号,意图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要打回中原,重建北齐。

  在高绍义的统一号令之下,所有的人都开始摩拳擦掌,整顿武备,积极备战,虽然此时是寒冬腊月,但是却抵挡不住高绍义那颗火热而躁动的野心。

  此时的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长安城中的宇文邕也从空气感受到了某种不安。

  对高绍义和高宝宁这种称帝的把戏,宇文邕根本不屑一顾,但他还是得提前做好防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防患于未然。

  其实,宇文邕本不想急于对突厥出兵,因为突厥和宇文邕之间是有一层姻亲关系的。

  还是在宇文护执政的时候,宇文邕便迎娶了突厥可汗的女儿的阿史那氏为皇后,只不过当时的可汗还是木杆可汗。

  虽然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一直相敬如宾,但是这只是一桩政治婚姻,如果谈起二人的夫妻感情生活,或许真的是平淡如水。

  我们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是怎样的。

  宇文邕的后宫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他的一生一共生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这些儿女中却没有一个是阿史那皇后所生,除去阿史那皇后可能患有不孕症的可能之外,最大的可能则是,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本节未完待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68、突厥之患(2)

  而如今,突厥的可汗已经换成了佗钵可汗,并且收纳了高绍义,帮助高绍义称帝,这一系列举动已经表明了突厥人的立场。

  什么立场?站在北齐的立场。

  而佗钵可汗之所以如此支持高绍义,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一直奉行一种大陆均势政策,这种政策就是要让欧洲各国彼此牵制,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霸权国家,这样一来,英国便可以长期维持自己在欧洲的利益,及其海上霸权。

  突厥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正是类似于英国的这种“均势”政策。

  佗钵可汗曾说一句名言:“我在南方有两个儿子孝顺我,我还需要担心没有财物吗?”(《周书·突厥传》: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托钵可汗所称的两个儿子,说的就是北周和北齐。由于北周和北齐长期对峙,而突厥又实力强大,因而,无论北周还是北齐,都对突厥极尽奉承,这样一来,突厥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而,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突厥一会儿帮助北齐,一会儿又帮助北周,几乎没有立场可言,而这恰恰是突厥人聪明的地方,只要两个“儿子”不停地争斗,突厥人就有享受不尽的财物。

  而宇文邕朱杀权臣宇文护之后,励精图治,图谋伐齐,北齐皇帝高纬却昏庸无能,残害忠良,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原先双方对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了,最大的受害人就是突厥。

  宇文邕吞并北齐之后,无论版图,还是兵力,都迅速扩充,迅速强大起来,这对突厥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原先两个儿子孝顺自己的局面荡然无存了,却换来了一个充满威胁的对手,突厥怎能甘心,因而,面对高绍义的投奔,佗钵可汗热情地张开了双臂,迎接高绍义的到来,并协助高绍义称帝。

  转过年来,即建德七年(578年)二月,北周在徐州取得了对陈朝军队的全面胜利,并生擒了陈朝大将吴明彻,王轨带着北周精锐之师凯旋而归。

  而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宇文邕突然宣布,改元宣政。然而,宇文邕刚刚改完年号,幽州(今北京)就出事儿了。

  四月,突厥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侵袭,杀掠百姓,掳掠财物,当时驻守在幽州的幽州总管刘雄,率兵迎击,与突厥人发生了激烈的作战。

  然而,幽州总管刘雄兵力有限,最终寡不敌众,牺牲殉国。

  这一事件彻底惹怒了宇文邕,宇文邕已经忍了很久,此时他已经忍无可忍。

  此时南方的陈朝,已经被北周挫败,根本无力再战,所以,陈朝对北周来说,根本没有威胁。

  既然没有了后顾之患,宇文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迎击突厥,但是宇文邕还是要找一个人,此人是最大的军事保障,此人就是宇文宪。

  然而,让宇文邕失望的是,曾经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宇文宪,此时竟然卧病在床不起,名将居然变成了病猫。

  宇文邕生气了,这是真正的关键时刻,宇文宪你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宇文邕怒道:“你若不去领兵北伐,你让我派谁出征?”

  宇文宪却不为所动,依旧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有气无力地说道:“臣侍奉陛下,实在是尽心竭力,只是我现在实在是重病在身,无法领兵啊。”

  看着一脸病态的宇文宪,宇文邕不知道他是真病还是假病,但是透过宇文宪的眼神,宇文邕似乎真的看到了一种疲惫感觉。

  从征讨北齐,到讨伐稽胡,宇文宪一刻都没有休息过,也许他真的累了,宇文邕没有再勉强,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转身便离开了。

  此时的宇文宪并不知道,宇文邕这次转身离去,将成为永别。

  (欲知后事,请看下一节《武帝病危》)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4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