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蒙古之威征八方》:蒙古帝国最远都征服到那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守阳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征伐的始端,二征,三征西夏二
  就在李安全登上王位的第二年,1207年,成吉思汗亲帅五万大军直奔京卫第一门户兀剌海城(斡wo罗孩)而来,这个城的具体位置前面有地图,就是黄河向北流最顶端的地方.这是蒙古人第一次面对定居国家的有城墙的城市用兵.

  来到城下,蒙古人发现,用骑兵对付城墙真是没办法,你的马毕竟是血肉之躯,就算是铁马遇到城墙你也冲不过去啊.你近了人家用弓箭射你,你不怕伤亡,爬城墙,人家用石头砸你,蒙古骑兵的优势一点发挥不出来.成吉思汗望着这高大的城墙也是一筹莫展,咋办呢?蒙古人真是恨死这些城墙了,从后来西征的时候,攻陷一个城市后拆毁城墙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痛恨城墙.

  围城,我把你们困死在城里,你们在城里受不了,出来 我就能对付你了,你不出来我就困着你,看你们能坚持到啥时候,这一困就是两个月,这时候我就纳闷李安全在干么呢?就算你在没把蒙古人看在眼里,但是你的门户已经被人家围困了,赶紧派援军啊.

  两个月后李安全派嵬名令公,帅20万军队援救兀剌海城,可是为时已晚,城里已经被围多日,粮草估计难以为继,人心已经涣散,城被破了.蒙古人在围城的时候也没闲着,对周边的居民和牧户进行大肆抢掠.这破了城更是烧杀抢掠.

  这时候的蒙古人并没有很清晰的战略,没想到要把西夏占为己有,在以后的挺长阶段,他们视乎都没有明确这点,每到一个地方主要就是抢掠.而这时候嵬名令公帅20万部队来救援的消息视乎已经传到成吉思汗这里,自己的五万军队,面对嵬名令公的20万,这个还真心没把握,西夏人的铁鹞子,重装甲骑兵也不是吃素的.而且这次出兵主要是以拉练部队和军事演习为主,另外也是试探一下西夏,并且抢掠的物质也很丰厚,所有目的已经达到,成吉思汗做了明智的选择撤军.

  消息传到国内,国内一片欢腾,认为这是击退了蒙古入侵.李安全也更加肯定了一点,蒙古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强盗,土匪,没啥可担心的,真是二货欢乐多啊,也没想想自己的部队根本没和人家正式交手,而且也没去看看被蒙古人抢掠的地方有多惨,这时候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他就是嵬名令公.他应该是去兀剌海城极其周边视察了,他敏感的发现,这时候的蒙古人可能不在是,以前那些一群散沙似的,乌合之众了.这是一只组织严密,有目的,有理想和行动纲领的蒙古人的军队.

  李安全这人呢,史书评价不高,说这人昏庸无能,贪婪酒色.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失败者,人们视乎用什么贬低 的词都不感觉过分.要我看呢,这人说他无能可以,昏庸也不至于,酒色,试问一下,哪个人做了帝王还会拒酒色而远之呢,只要别贪恋就是好样的.就是说娱乐的同时别耽误了正事.

  说他无能,是他对西夏未来如何走,没有什么设想和蓝图,说不至于昏庸是他还做了一点点事情,比如尊孔,设立学校.而且对受灾地区实行免税政策.毕竟没人天生想做恶人,昏君,谁不想人民传颂,万事留名呢?但是第一他对国家没有战略设想,就算有,对于当时的西夏,已经阶层固化,利益僵化的社会,也很难有啥作为,试想一下,他就因为皇上少给他利益了他就把皇上废了,那要是不给反而要剥夺别人的利益会发生什么?

  他视乎还是想做个好皇帝的.但是成吉思汗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1209年成吉思汗亲帅大军10万人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李安全赶紧召集群臣商议,嵬名令公,提出了较正确意见,说应该变主动迎战为积极防御的政策.以兀剌海城为一个防御点,再在另一个地点驻大军,和兀剌海城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牵制.

  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太子李承祯,说;这也太胆小怕事了,简直就是贪生怕死,想我大夏立国这么多年,强大的契丹,女真,宋,都没把我们怎么样,一帮野蛮的蒙古部落,有啥可怕的,还防御什么?直接帅大军剿灭就完了 .

  这话李安全比较爱听,但是还是说,不得对令公无礼.估计当时西夏朝野除了嵬名令公,其他人对蒙古的印象还停留在前些年被自己打败降服的克烈部的印象里,虽然已经发生两次入侵,但是都是抢掠,在他们看来,就是穷么,羡慕我们富裕,所以过来抢,这么帮人,没啥大理想,如果真有理想你前年本来攻陷兀剌海城了,你应该占了,划入你们的地盘,我们西夏人都是这么干的,占了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而且我们一出兵,就把他们吓跑了.连照面都不敢,面对这么帮人有啥可怕的.

  于是命太子承祯为主帅,但是他还不至于幼稚到真的以为太子能领兵打仗,于是安排高逸做副帅帅五万兵马前去迎敌,从主帅的安排和 部队的人数可以看出,李安全对蒙古战略上轻视到了极点.本来这么安排,谁都能看得出来,太子虽为主帅,实际统帅应该是副帅高逸,安排太子,无非是去锻炼锻炼,打胜以后增加一点他和皇家的威望.高逸还是比较有实力,有眼光的将领的.

  但是李安全低估了太子的活动能力,这是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平时被人阿谀奉承惯了,就以为自己真的很牛,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其实他的能力就是比较适合,泡妞炫富,没事办个酒会,打个猎.但是人就怕不安分,老想着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按高逸的想法是进驻兀剌海城内观望一下,在做下一步打算.但是太子一心要和 成吉思汗对决,估计他这时候心里都是得胜回朝后面对的鲜花与掌声.已经迫不及待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征伐的始端,二征,三征西夏三
  高逸虽然没有嵬名令公的战略眼光,但是最起码的常识还是清楚的,在敌人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先稳住,然后小规模试探,猛的上来就终极对决,是不靠谱的,但是这太子不想做名誉主帅,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名誉主帅,这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太好了.所以一旦高逸提出一些稳妥的策略,他就说高逸胆小怕死.没办法人家是太子,争不过啊.

  可是承祯不清楚,人前风光,不能是没来由的风光,后面是有成本和代价的.这不真的两军对垒他傻眼了.

  成吉思汗一听说是西夏太子带军来而且是要两军对垒,平原野战,这太好了,正犯愁攻城呢.你主动来对战就再好不过了.于是安排博尔术右军,木华黎帅左军,中军术赤,主将,其他还有哲别,速不台,赤老温,等等名将.拉开了阵势.

  这太子一看傻眼了,这和预想的咋不一样呢?这跟打猎的场面不一样啊,而且对面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的土匪强盗,明明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军队啊.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那气势,早就看的太子两腿发软了.傻眼的不止太子,高逸也傻眼了,怎么对方部队比自方的多出一倍?这个事前的情报工作做的太不到位了,这是很低级的错误.

  这两军都照面了,想撤退是来不及了,打吧.成吉思汗首发中军,蒙古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成吉思汗告诉他的将士,你们要像我撒出去的针一样不断刺探敌人,一旦发现破绽,就变成锥子,一举穿透敌阵.看似散乱.其实互相都有照应,一旦情况不利,撤退也不能乱,要回到原地.

  这太子那见过这阵势,估计以前打猎,都是看被困野兽的绝望挣扎,可能呀打过人杀过人,但是都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奴隶和下属,今天看着成千上万的,凶神恶煞的蒙古人骑着快马,拿着刀就冲过来了,当时就吓破胆了.可以这样的么?原来战争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血与死亡.

  他是事前不摆明位置,瞎指挥,事情发生了不会指挥,更不尽责任,因为他来还有一个主要责任就是鼓舞士气,稳定军心.他那里还有士气,自己的心早不稳了,他选择了逃跑.这对于西夏部队是致命的打击,你主帅逃跑,其他人谁还给你卖命啊.这情况很可能导致崩塌似的惨败.

  多亏了高逸.他这时候才临危担起主帅的责任,在大军即将崩溃的时候斩杀了几个逃跑的士兵稳住阵脚,他这时候这个后悔 啊,后悔没听嵬名令公的话,后悔没敢挑战太子的权威,让他一意孤行.后悔是没用的,这打败了哪有脸回去见皇上和国人,只能以死谢罪.于是指挥大军抵抗.

  但是西夏军队一直擅长的不是骑兵野战,他们最擅长的是用计,设伏.以前和辽金宋,作战的成功案例基本都是这么获胜的.今天以自己不太擅长的对蒙古最擅长的,而且对方人数又是自己的一倍,后果可想而知.虽然西夏将士抵抗的很顽强,但是实力不及,最后高逸被俘.在战场上成吉思汗就看见高逸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很钦佩是个将才,被俘后成吉思汗几次劝他归降,但是高逸感觉有负国家,只求一死.最后被杀.

  本来高逸想这面自己挡住蒙古人,一方面想以死报国,一方面也为太子撤退回兀剌海城赢得了时间,可这哥们,根本就是吓破胆了.那里还敢进兀剌海城啊直接跑回中兴府.这太子,估计从来没遇到过什么失败和挫折.猛的一次这么大打击,这哥们是彻底废了.

  成吉思汗一面组织追李承祯,一面围攻兀剌海城.也许是刚刚打了胜仗,也许是上次攻城有了经验,虽然守城的将士拼死抵抗,但是很快被攻陷,在巷战中,太傅西避讹答被俘.至此京卫的首道门户被打破.

  这时西夏国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启用嵬名令公.帅五万大军,到京卫的第二门户克夷门抵抗蒙古大军继续南下.克夷门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可以说失去克夷门京城将无险可守.

  嵬名令公,你听嵬名这个姓就是皇族,西夏的王族本性就是嵬名,而李姓是唐朝皇帝赐给他们家族的.高姓也不是汉族姓,而是比嵬名略远一些的亲属,按汉族的说法估计是出五服的那种.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政权其中有一个特点区别挺大,就是皇亲对政治资源的占有,北方的政权,往往很大,而汉族政权,很少让皇亲拥有这么多的政治资源.

  嵬名令公临危受命,如果当初按他的想法,采取积极防御,然后战略上足够重视,哪管动用全国一半的军力,估计结果会改写,成吉思汗未必有全胜的把握,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这么一说.

  克夷门,前面发了地图,位置就在贺兰山脉最北端,和黄河的之间的地方.此关极其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嵬名令公的,合理布防和坐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果然成吉思汗来到关前一筹莫展.你距离近了,他射你,到了城下,他用石头圆木砸你.你撤了,他不理你,你这咋办?而且像以前那么围城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把整个贺兰山都围起来吧.他们的后援保障没问题.于是成吉思汗在关前扎营.慢慢想办法.

  成吉思汗对克夷门没啥办法,嵬名令公对他们可有办法,他没有只呆在城里干守.而是晚上带领一部分部队出来夜袭,别说这办法还真是管用,不但偷袭,而且他们有一种武器,叫瓷蒺藜.大体就是一种陶瓷的,中空的,外面带刺的球,空心里面装上火药,点着后扔向敌营,相当于现在的手雷.果然给蒙古人造成很大伤亡和困扰.你刚反应过味来,人家已经撤回城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13: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征伐的始端,二征,三征西夏四
  嵬名令公的夜袭屡屡成功,搞得蒙古大军疲于应付,士气开始低落,据说不少士兵做下了幻听幻觉的毛病,这嵬名令公不但有战略眼光,而且对特种作战很是熟悉,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个多月,这时候是考验两军统帅的时候了,就像高手过招,心理素质很重要.

  蒙古方面被西夏偷袭,搞得不厌其烦,攻城又看不到希望,而嵬名令公视乎也开始焦急起来,由于偷袭屡屡得手,他越来越想早点结束战争,让蒙古撤军,双方视乎都有点沉不住气了,不过按理说这会嵬名令公应该沉住气.而成吉思汗这会应该气急败坏,但是成吉思汗之所以强大,就在这里,他不是遇到失败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气急败坏,而是不断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想出对策.

  他发现这么久的夜袭中,视乎都由嵬名令公亲自带队,这个很奇怪,一位方面军的统帅竟然干起侦查连长和特种大队长的活. 是他有这个瘾啊还是手下没有这种人才不知道,但是怎么看,他也不应该亲自干这个活.他夜袭这事不是不可以,效果也是不错,但是错就错在他身为主帅,却干起细枝末节的技术层面的活,要么说细节决定成败呢,就是这个细节给他带来后患.

  因为对方主帅不是一般的对手,他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既然你主帅出来,那么我就擒贼先擒王,抓住你主帅,克夷门将指日可破.既然你总是偷袭我,那么我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重新布置了营寨,并且各个地方都安排好伏兵,就等嵬名令公来了.

  这嵬名令公也是屡屡得手,而且退兵心切,想骚扰的蒙古人受不了赶紧撤兵得了,于是这夜又来偷袭,开始一如既往的顺利,但是后来他发现不对劲,但是为时已晚.各路埋伏的大军杀了出来.你想想一次夜袭他能带多少人出来,最后寡不敌众被被俘.

  克夷门失去主帅,人心涣散,不久被攻陷,这下中兴府无险可守.大军直逼中兴府.但是中兴府被西夏经营100多年了,城高池深,还是没有好办法,最后决定用水攻,把黄河水引过来 来个水漫中兴府,虽然暂时没事,但是城墙都是夯土的,这么泡下去早晚是个事啊.但是城里没啥事,城外出事了.

  因为把黄河水引过来,一方面要水攻城里,但是外面的蒙古人也得建起堤坝,防止没淹了中兴府,先把自己淹了,可临时建 的堤坝,那里有100多年的城墙抗洪水,没等城墙咋样堤坝先塌了,蒙古人损失也不小,于是成吉思汗派前面被俘的西避讹答,去城里劝降.

  在被蒙古攻击的这段,西夏已经派人去向宗祖国金国求援,可惜金国这时候的章宗已死,卫绍王刚刚继位.这哥们很天真很无鞋,竟然认为,敌人相攻,吾国之福.可是他忘了,还有唇亡齿寒这句话了.在一个那西夏一直 是你的属国,啥时候变成你的敌国了?真是不怕强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李安全是在没有办法,只能投降,既然原来的宗主国不要我了,我换主子.把自己的女儿察合公主献给成吉思汗做妃子,对蒙古称臣,并且献了大量的骆驼,布匹,物资.西夏成为蒙古的另一属国,做蒙古的属国不是很容易的,有以下几点要求必须做到.

  就是,纳贡,助军,输粮,设驿,供户数籍,置达鲁花赤.纳贡比较好解释,你做谁的附属国这个必须的,助军,输粮到也还说得过去,但是设驿,供户数籍,置达鲁花赤,这可是要干涉你的,内政了.这可比做金国和辽国附属国憋屈多了.

  设驿,就是本国的信息通讯都被人家掌控了呗,户籍人口要是都让你掌握,那还不得扎脖啊.置达鲁花赤,那就是派个总督来,相当于派来个太上皇啊,那本国的政府不就是傀儡了么?但是这会也没啥讨价还价余地了,不是你做不做傀儡的问题,是被不被灭国的问题.

  正因为这么严苛的属国政策,才导致西夏和后来高丽的,反复征讨.不管怎么说对于成吉思汗来讲,西夏这个后患算是被清除了.不但得到了大量物资,而且攻击金国的时候没有了后患不说,还多了一个帮手,所有目的达到了.撤军.

  而对于李安全来说太窝火了.心里这个气啊,都怪金国,要不是你不及时来援救.我能落到这下场么?从此和金国势不两立,并且不断对金国用兵,卫绍王这个愚蠢的决定,无形当中,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敌人,减少了一个友军.李安全也是,你生生气也就算了,还真动真格的,人家蒙古人打仗是赚钱,你西夏打仗是赔钱,何必呢?为了一口气么?

  你也生不了几天气了,因为在过一年,就是1211年成吉思汗正式征讨金朝的时候,他被另一个人篡位了.他就是西夏有名的状元皇帝神宗,李遵顼(xu),差不多的手段,一样的结局,这真是现世报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征金之蓄势待发
  西夏的后顾之忧已经解除,那么在成吉思汗酝酿已久的讨伐大金的战争就提到日程上来了,其实在很久以前他没做上大汗时候心里就有这个萌芽,当时耶律阿海奉金主之命来封赏王罕的时候碰到了成吉思汗,一下被成吉思汗的相貌和气势给吸引住了,想必成吉思汗确实是长滴很伟岸,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因为不止一个人对他有这印象.

  就连他现在的对手 金国皇帝卫绍王,大家都认为他是绣花枕头的这位庸碌之辈,当年见着成吉思汗,感觉此人相貌不凡,回来后劝章宗想法除了此人.当然成吉思汗也看透了他,当卫绍王继位的时候派使臣去宣告,成吉思汗就问使臣谁人继位?使臣说;卫绍王.成吉思汗一听轻蔑的说;我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原来这等庸碌之人也做的.说着连马都没下,转过马头走了.

  当时成吉思汗和耶律阿海真是相见恨晚,这阿海也不是一般人,你一听就知道是个契丹人,而且文武双全.会多门外语.他给成吉思汗详细分析了金国的虚实,认为灭金也不是不可能.俩人聊得投机,耶律阿海就想投靠成吉思汗,但是大汗问他,你光说,有什么保证么?阿海说:让我弟弟老做人质.就是耶律图花.在同饮阿朱尔河之水盟誓的时候,其中的19人(有说13人的,有说18人的)就有这哥俩,你算算有多早吧.知人识人 是一种智慧啊.

  在攻打西夏的时候成吉思汗也没忘了关注金国的动向.比如1210年的时候,他就发现金国在加固乌沙堡一带的界壕,这那成啊.你加固了赶明我进攻时候不费劲了么,我们骑兵最讨厌墙一类的东西,于是派哲别去骚扰了一阵.并且探探地形和路线.

  而这阵的金国,卫绍王的皇位还没太坐热乎呢,守边大臣纳哈买主就对卫绍王说;蒙古收服了周边部落,西夏也献了公主成了他们的臣属,然后不停的造,箭,盔甲,盾牌等武器,而且特别爱惜马,看这情形,是不是要针对我们啊.

  有的史料说,卫绍王一听这话就翻脸了,说;又没看到他们挑衅,你何出此言啊.于是怪他没事挑事,关了起来.我看这是有点埋汰卫绍王,他在昏庸也不至于此.虽然这词用在他身上挺贴切.再说原来他就感觉成吉思汗这人是个问题.并且也在加固界壕么.他还想用计骗成吉思汗来中都,然后除掉他,但是这都啥时候了,成吉思汗会用你们请他来么?他会打过来的.

  看这时候的蒙古和金朝的实力对比,真是不得不佩服成吉思汗的胆略和气魄.无论从人口规模,GDP总量,军队规模,而且人家军队号称百万兵种齐全,都是刚刚崛起的蒙古没法比的.从各方面数据分析,蒙古军队人数10多万,那么总人口不会超过100万,并且蒙古高原一直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增加也不太可能.

  但是成吉思汗感觉时机到了,而且不能在托,因为金朝已经警觉,等他们做好防御准备,那么这场战争就更艰难,时不我待啊,其实人的智慧没有多么大的差距,只是有的人能及时把握住那一闪即逝的机遇,而且看问题事情的眼界宽窄,眼光的深远层度.

  在临出征前夕,成吉思汗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到不尔罕山向长生天祈祷.大汗摘下帽子,解下腰带,腰带向后围在脖子上;长生天啊,我武装了我自己,以报复我的伯父勤巴儿合黑和俺巴孩汗的血债,阿勒坛汗(金主)以可耻的刑罚把他们处死,如果您许可我,你在上面伸臂助我,命下方人等,善恶诸神,联合帮助我.

  仪式完事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并且想好了说得过去的出师的借口,不用说第一条:复仇,第二条是为契丹人复仇,因为蒙古族视契丹人为同一种族.说中都原来是在咱们契丹人手里了现在应该夺回来.

  按人种分,突厥,鞑靼,和东胡(契丹,女真,)不过看衣着打扮,蒙古更接近东胡.发张图片看他们的发型是否和契丹人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11年的春天开始出兵.安排自己的女婿脱忽察尔带几千人留守大斡儿朵.而这时候速不台是否带兵在西面作战不太清楚,但是1212年的时候速不台才出现在对金作战的战场上.其余所有部队倾巢出动,有一说是9万人一说是十万人,但是不会超过十万.而且全部是骑兵,这可以看出来,成吉思汗对金的重视程度,完全是决战的态度.

  蒙古军队或者说游牧民族的部队出战有一个定居国家军队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军队的后面跟着一大群牲畜,而急行军的时候,他们有一种自制的军粮,就是把牛羊肉之类的烘干后,捣成肉糜.然后装在处理好的牛膀胱里,随身携带,每到露营的时候可以架上锅,用肉糜熬牛肉汤喝,既有营养又顶饿.史书记载还要带乳,估计是奶酪或者酸奶一类的乳制品.

  装备主要是每人至少备两匹马甚至三匹.随时换坐骑,他们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战马的,相当于现代人珍惜自己的爱车一样.革制的甲一,兜一,弓一,斧一,刀一,矛一.看这些装备视乎,也不算精良,铁质的盔甲和锁子甲,也没有装备呢.据说后来蒙古部队光弓的装备就好几把,各有不同的用途,而且箭也有不同的种类,有鸣箭,有专门对付盔甲的.

  就这样一只人数不算庞大,装备也不算精良.而且兵种单一,的部队,就想对庞大的金国开战?成吉思汗你哪来的自信呢?成吉思汗心里有数,因为西夏后患已除,长城边的汪古部早已归附.整个蒙古高原已经大一统.而且意识形态上已经被成吉思汗确立为一个民族就是蒙古族,这是凝聚力.而且根据各部落和突厥原理啊的规矩和惯例制定了法典.这让军队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全体将士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渴望战争要去征服的欲望.

  最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统帅,他的战略眼光和设想金国人没一个人能理解得了,他就像一个高超的围棋国手,他的眼光是全局,而不是在某一个区域做眼围子.他是要下一盘很大的棋,那么金国你们准备好了么?我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征金之野狐岭战役
  那么金国准备了?很多人感觉这时候的金国肯定是腐朽无能的,国内情况一团糟,所以被蒙古打成那样.实际情况不是的,虽然金国的猛安某克已经退化,国内各种矛盾,腐败情况挺严重,但是毕竟才建国7,8十年,还没有到一个朝代的衰退期.

  而且早已经安排独吉思忠加固界壕,警备蒙古来犯,但是没想到蒙古军队来的这么快,因为按照蒙古人出兵的习惯一般是秋天出征,春天撤退.而现在是春天.这经营了70多年的界壕视乎一点作用没起.因为成吉思汗早就通过,来往金国的商人等探听好了情报,上一年也派哲别摸了一下路线,对于突破界壕早就做好了准备 .就在乌沙堡这个地方,一举撕毁了这道防线.并攻占了乌月营.

  金国方面马上做出了调整和安排,派完颜承裕接替独吉思忠为主帅,并且命完颜九斤为招讨使,蒲鲜万奴为监军,以及胡沙湖帅各部共计40万人,在野狐岭重新构筑防线,在那时候的交通信息条件下,能做出这么 迅速的安排和调动,那是相当厉害了.安排的也合理正确,战略上也给了足够的重视.将帅的安排也算合理了,这几位基本都是在宋朝开禧北伐时候得到过历练的有功战将,部队也是跟宋朝打完仗没两年的部队.

  就是胡沙湖这人奇怪,咋看这人咋是个问题儿童.看他的履历,就是不断因为犯错被免职,然后又被重新启用的过程,最后战前这次启用就是因为对宋作战有功,被安排做西京(大同)留守.这不这有紧急情况就把他调过来了.

  两军在野狐岭开始对峙,当时有个契丹人,给出主意 ;说看对面部队纪律松散,没事放马的,闲逛的,不如突袭,但是主将没同意.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不管是他真的认识到了还是胆小,总之做出了正确决定,你想想,成吉思汗是有了名的治军严谨,怎么会出现这情况?肯定是要引诱你们出来的么,以后这种办法他们会经常用.

  但是后面的决策视乎是出了问题.史书并没有说明这场战役的主指挥是谁,不过分析来看应该是完颜九斤和蒲鲜万奴.因为他俩带来的部队最多,虽然战前,也讨论如何对战了但是最后决定,步兵骑兵齐出,和蒙古在野狐岭正面 对决.

  但是野狐岭这地方,丘陵沟壑纵横,安排几十万人的排兵布阵,真的是很不利.可能是有点太自信了,我四倍与你的兵力,我还怕你什么啊.咋打咋赢.这时候木华黎说:敌人数倍于我们,如果不抱着必死的决心,是不可能取胜的.于是帅领先头部队,大吼着向金国中军冲去.成吉思汗也后续跟上.

  蒙古部队的策略是,先头部队猛攻,如果功不动,别撤,横向冲,然后后续部队接着冲.如此反复.结果一举击溃金国部队.就这么简单?40万部队,就这么被10万军队冲垮了?真的就这么简单,这次战役可以说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首先地形对金国不利,第二部队的部署,和互相联系成问题.第三决心问题.前两个原因是客观原因,后面一个是主观原因,从气势上看,蒙古方面的气势绝对压过金国,主将木华黎亲自带队冲锋,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的.而金朝将领不可能有这个决心,因为,战前有当地的土豪大户,要求参加抗蒙部队,因为他们对当地地形熟悉,而且也算是保护地方,但是完颜承裕,没理会,反而打听,有什么小路可以及时撤退.当地土豪至此非常鄙视,金国部队.认为必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一句话.用当时的四个国家比喻这种关系比较恰当.蒙古,金,西夏,宋.软的(宋)怕硬的(西夏),硬的怕横的(金),横的怕不要命的(蒙古),在不要命的蒙古部队不断冲击中军的时候,中军一片混乱,可能也来不及对而两翼部队进行有效调动.而两翼部队,也没有及时抓住战机,进行对蒙古部队的合围,于是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兵败如山倒.死伤无数.一会结尾将提供几张野狐岭的地形图,可以看出,不太适合大兵团的派兵列阵.

  在一个从各方面来看,金国应对的可以说及时,合理,但是就是败了,本人认为,虽然金国做足了准备和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是差了一点.应该更重视,变出击防御为全面被动防御,靠沿线的防御点,坚城,长城,互相牵制,坚决不出兵野战,估计效果能好点.

  不管怎么说这次战役是蒙古大胜,并不是金国将领真的脓包,士兵贪生怕死,是因为你的对手太强大了.一个人是英明神武,还是庸碌无能,不光取决与自己,往往取决于你的对手是谁.在对宋作战的时候这几位金国将领表现的绝对是可圈可点,但是在这里却显得如此无能.

  随便说一嘴,在这场战役中收降了汉人郭宝玉,这人可能听说过的不多,不过提他的祖宗唐朝的郭子仪就有人知道了.他本人其实也很厉害,这时候是金朝的猛安,文武双全,随木华黎征西辽,随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也是战功赫赫,可惜那时候将星云集,盖过了他的光芒,而他的孙子郭侃,这人的光芒除了哲别,速不台,木华黎,我想没人能盖过他,在随旭烈兀征西的时候被西亚人称为东天战神.以后我们会介绍他.绝对的牛人,还有一个他的后人,元朝水利专家,工程专家,科学家,郭守敬,这是怎样一个家族啊.

  这场战役的失败还不算不可挽回的,因为完颜九斤等又在獾儿嘴组织了防线.不知道为什么,人一旦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以后怎么会变得如此愚蠢,九斤竟然派契丹人石沫明安去责问成吉思汗,为啥入侵大金.这真是让人感觉很天真,很无邪.

  仗都打到这份上了,你还问为什么?不为什么,就算真的有为什么,难道忘了杀人家亲戚的事了?明安去了,不过没问为什么,估计是问不出口这么弱智的问题,既然你们这么弱智,我也没必要跟你们混了,鸟择良木而息,再说我是契丹人,当初我们辽国就是被你们 女真人灭的,我没理由效忠你们.

  金国这个凝聚力和效忠问题真是个一直没解决好的问题.没遇到危机的时候显现不出来,一旦出现危机,这问题就越来越大,而且涉及到互相信任的问题.比如后来就安排一户契丹人必须住在两家女真人中间.于是有大量的契丹人和汉人投靠成吉思汗.

  其实这个问题,也有办法解决,比如居住在北边的契丹人和居住在南边的就有差别,南边的很多契丹人由于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很多人一直忠于金朝,但是北面契丹人没受过儒家教育,就没这个观念,他们一直惦记当初金灭辽的事.说白了就是得给臣民洗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14: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4: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征金之精锐尽失
  由于完颜九斤犯的这个低级错误,明安回来的时候没有带回来答案,而是蒙古大军.明安应该不是一个低级军官,所以金军在獾儿嘴的部署基本没有秘密可言,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整个战场变成了屠杀场.蒙古大军一路追杀.那真是尸横遍野.

  据史书记载,多年后沿线还是散发着腐尸的臭味,十多年后长春子丘处机去西域觐见成吉思汗路过此地,还是看见遍布累累白骨.

  此时胡沙虎只身逃回西京,蒲鲜万奴和九斤不知去向,只有完颜承裕,在会河堡重新组织残部,有几万人,和蒙古大军展开了三天的大战.金军全部被歼灭,完颜承裕只身逃回.至此中央直属的精锐部队尽失,会河堡下面就是中都最后一道防线居庸关,而从其他地方在调动这么大规模的部队已经来不及.

  史书一直没记载何时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帅另一路大军进入山西,笔者认为,应该是在会河堡战役之后.我感觉在这之前,成吉思汗不可能在把十万部队分出去,让更少的部队和40万金军决战.

  哲别作为先锋,先来到居庸关下,这居庸关,不但地势险要,而且历代都很重视这个战略要地,攻克难度可想而知,但这难不倒哲别,哲别佯攻一段,然后让部队显出疲态,让敌人感觉已经失去信心,然后假装撤退,一路扔下不少装备和物品.按理说这办法不是很高明,但是金军就是上当了.

  估计哲别演技是真的不错,导演的功力也一流.金军就是相信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金军也不是贪生怕死的.哲别早就设好了埋伏,金军被斩杀殆尽,居庸关也被一举拿下.中都失去居庸关,就等于失去大门,在也无险可守.蒙古大军直接杀到中都城下.

  这时候的卫绍王坐不住了,感觉应该跑路.多亏了守卫京城的将士拼死守城.在一个中都城高池深,这时候的蒙古军队对于攻城真的还没有太好的办法和装备,据说这次保卫战,金军打 的很不错,有一次还设伏,伏击了蒙军,使蒙军大败.

  成吉思汗感觉攻陷中都是不太可能,于是抢掠中都周边,最重要的是 抢了金国的群牧监,这个对金国打击很大,本来就失去了40万大军,这群牧监是养军马的地方,所有军马被抢走了至此,金国进入严重缺马的时代,很难在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兵团,因为中原根本很少出产战马,和西夏又敌对了,这个军马问题是以后一直困扰金国的难题.

  就这样蒙古军队一顿抢掠以后就撤军了,很多人会奇怪,打的好好的为啥撤军呢.而且读这段史料很让人头疼的,一个地方被反复攻陷,一会就把你绕晕了,这是因为这时候的蒙古部队还是没改以抢掠为主要目的,而不是把攻陷的地方占为己有.这时候他们视乎没有这个想法和观念.

  也就是说打到那抢到那,抢完就走人,这时候的蒙古部队,我感觉就是一股龙卷风.所过之地一片狼藉,啥也不留下.抢走牲畜,女人,奴隶,物资.也不留下军队驻守.

  退回关外,对关外的州府又进行抢掠,术赤哥三的部队对山西进行抢掠后撤回,这时候在西京的胡沙虎是彻底被蒙古人吓破胆了,扔下西京,给别人看守,自己跑回中都.这第一次征伐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看着这时候成吉思汗的心态是还没有灭亡金国的打算,或者没敢想,我们前面分析过两国的实力,所以感觉能打出这个结果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想了.他可能是有信心,但是毕竟表面上看来实力相差太悬殊.这场战役是历史上少见的新兴小国,以少胜多的案例.

  而金国方面,完颜承裕,完颜九斤,蒲鲜万奴,回来后并没有受到很严重的处罚,只是被卫绍王免职完事,这个视乎影响不大,但是胡沙湖不但打了败仗,而且抛弃西京自己跑回来,而卫绍王也没严厉处置,这个影响可就坏了.特别是在刚刚中都保卫战中拼命的将士意见可就大了,人家前三位虽然战败,毕竟人家尽力了,而你这是临阵脱逃,而且还没受到惩处,这不是赏罚不明么.

  要不说卫绍王这人,你要说他昏庸吧,视乎是冤枉他,我感觉就是这人不适合坐这个位置.如果在和平时期在一个县做知县,没嘴效果不错,因为这人毫无底线的宽容视乎也很和善.在和平时期就需要这种无为的官员,少折腾,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但是你在错误的时间站在了错误的岗位上.只能够说他命苦啊.

  这只是金国苦难的开始,成吉思汗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喘息时间,而是在1212年又重新杀了回来,这次的目标是西京.这次用的策略很经典,就是围点打援.西京被围以后,金国赶忙派完颜九斤率军解围,但是毫无悬念的被准备好的伏兵歼灭,接着又派第二拨援军,由奥屯襄率领,这次规模不小,但也被击败.

  但是进攻西京(大同)的时候出现了意外,就是成吉思汗中箭了,没办法只能撤退.这时候金国可是焦头烂额了,这面蒙古大军的不断入侵已经难以应对,屋漏偏逢连夜雨.老家辽东又出事了.耶律留哥反叛,金国赶紧派兵平叛,而耶律留哥向成吉思汗求援,并降服蒙古,成吉思汗封他为辽王.这时候 成吉思汗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啊,反正那地界也不是我的.

  成吉思汗派按陈那颜帅三千骑兵支援留哥.就三千骑兵管用么?管用,留哥一起事,契丹人纷纷投靠,短时间内聚集了十万之众,在和按陈联手击败来平叛的金国大军.

  这时候的金国视乎失去了上天的宠爱,处处失败,完全失去了当年女真别满万,满万天下无敌的气势,别急,下一拨更猛烈的入侵就要来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28 2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