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东吴春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再次召开了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会议,主要内容是如何进攻偏安南方的赵构政权。
  会议的参加者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西路军的粘罕为主,主张首先出兵陕西、河南一带,与西夏国联合夹击,消灭陕西一带的宋国势力,而后南下攻打赵构;而另一派则是以完颜宗望昔日的东路军将领为主,包括宗辅和宗弼等人,他们主张与粘罕的西路军合二为一,共同攻打河北、山东,争取一举抓获赵构。
  两种意见截然不同,最后只能由老大吴乞买来决定,吴乞买一眼就看出这是金国内部党派斗争开始出现的迹象,一方是阿骨打系,另一方是非阿骨打系,两边谁也不服谁。
  但吴乞买很聪明,两边谁也不得罪,采用了比较折中的方案,兵分三路进攻宋国,第一路由“常胜将军”娄室率领攻打陕西,第二路由东路军和统帅粘罕率领攻打河南一带,第三路由完颜宗辅率领攻打河北和山东。
  三路大军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构!
  这是当时金国最为强盛的三支军队,其战争能力之强非但在东亚地区,可能在整个亚欧大陆都是数一数二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女真骑兵,我们的南宋皇帝赵构又该作何反应呢?
  自从赵构五月份在商丘登基以来,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往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不停地找打人去和金国谈判,以期望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
  所以说,有时皇帝的宝座就像一魔椅,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所有的大臣们都看花眼了,一年前在金营中表现非常出色的那个赵构果然一云不复返了,现在只剩下这个从这方面看都越来越像他父亲和大哥的赵构了!
  但就在赵构刚即位不久,还有一位头脑比较拎不清的宋国愤青向赵构上了一份千言书,内容如下:“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这位哥们胆子可够大了,居然敢擅自劝说赵构御驾亲征,并顺便把黄潜善、汪伯彦两位皇帝的亲信给得罪了,要知道宋国历史上敢劝说皇帝御驾亲征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寇准,另一个是李纲。
  赵构看到这份千言书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因为一个小小的青年居然敢如此对待当今的皇帝,真是目中无人,胆大在包天,然后他的第二反应是派人去调查这位愤青的身份,看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和自己叫真?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位愤青是个军队中的小头目,属于真定宣抚使刘浩的部下,职务是承信郎。
  何为承信郎?宋国的武臣官职共分五十三级,这承信郎位居五十二级,也就是倒数第二级。
  赵构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是又能气又好笑,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个小小的承信郎,让他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大和上级。
  于是,这位承信郎被赵构以越职的罪名剥夺了承信郎的官职,变成了一个小兵。
  赵构似乎对这段小插曲不太感兴趣,可能不久他就会把这小插曲给忘记,但他以后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承信郎的名字——岳飞!
  公元1127年十月,看到金国的老大似毫没有和解的意思后,赵构有点害怕了,他担心自己会遭到同父亲、大哥相同的下场。
  但赵构已经充分吸取了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的教训,因为赵构认为他父亲和大哥智商太低,只会窝在汴京城里喊救命,结果把国家给弄没了。
  赵构可比他父亲和大哥聪明,打不过就跑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反正宋国地方大的很,随便找个地方继续当皇帝,不相信金国军队还能把整个宋国都占领。
  而且逃跑还得讲策略,“逃跑将军”姚平仲是逃得速度非常快,以致夜行八百里,而赵构的逃跑理念是要预先跑路,不能等金国军队打过来了再跑,而是要提前逃跑,在金国军队到来之前,提前离开,这样比较安全。
  于是,赵构下令要迁都,将首都由目前的南京商丘迁到扬州,放弃黄河天险,改将防移到江淮一带。
  金国军队还没打过来,就先想着逃跑,我们的这位南宋开国皇帝也算是历代开国皇帝中的极品了。
  面对这样一位活宝开国皇帝,很多拥立赵构称帝的大臣们都快气疯了,最气愤的还要属李纲和宗泽两位坚定的主战派。
  作为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头号功臣,李纲却遭到了被赵桓同学发配四川的遭遇,但李纲在宋国的人气实在是高,以至赵桓同学在第二次被金兵围城时,再次启用李纲。
  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李纲接到赵桓同学的命令后,日夜兼程赶往汴京,但很不幸,还没等李纲进入河南境内,便得到了汴京城失守的坏消息。
  一时间,李纲迷失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宋国皇帝都没了,自己还能为谁卖命呢?难道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赵构的称帝,使李纲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于是他便第一时间来到商丘求见赵构,赵构对这位昔日的功臣非常尊重,立即加封李纲为尚书仆射兼右待郎,李纲第三次成为宋国的政治核心成员。
  于是,李纲开始再次为老赵家的后代们效劳,他刚上任便开始整顿军队军政、部署抗金措施,反对一切议和,处在风雨飘浮中的南宋小朝廷又出现了一丝转机。
  但宋国向来盛产右倾投降分子,李纲面对的对手从昔日的李邦彦、张邦昌之流又变成了黄潜善和汪伯彦,宋国从来都不缺少忠臣,但也不乏奸臣。
  黄潜善和汪伯彦是赵构身边两位忠实的主和派,整天都在怂恿赵构迁都南下,美其名曰避开金国的锋芒,
  而且李纲入政以后所部署的大量抗金措施也被这两位仁兄破坏,搞得李纲心情非常郁闷,这也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位仁兄的最终目标。
  于是,在当了七十多天宰相后,李纲第三次被迫离开了自己报热爱的工作岗位,被活宝皇帝赵构贬到海南岛。
  另一位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宗泽的遭遇比李纲更悲惨,由于拥立赵构称帝有功,宗泽很快就被赵构任命为汴京府留府,负责汴京城的保卫工作。
  而我们的宗老先生也确实争气,在赵构称帝以来,宗泽在汴京城下多次击败前来搔扰的金国部队,整个汴京城在失守后不到一年,已经变得牢不可破。
  于是,我们的宗泽老先生开始打出了“收复大宋江山”的旗号,他从赵构称帝后不久,便上疏要求赵构率兵跨过黄河,收复失地,但都被赵构以各种拒绝。
  但宗泽老先生毫不气馁,一连二十四次上疏要求北上过河。
  看到宗泽才先生如此的锲而不舍,我们有赵构居然还是无动于衷,一门心思想着迁都扬州。
  于是,宗泽老先生再也受不了这个刺激,背疽复发,病倒地床。
  但病床之上的宗泽老先生还不忘过河收复失地,一年后,宗泽老先生终于撒手离开了人世,临死之前,他还不忘记要求赵构北伐的事,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亡。
  我不知道赵构是否已经听到了宗泽临死前的遗言,但我很怀疑宋国的几代皇帝是否都是冷血动物,有那么多忠心的大臣为他们赵家的宋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王禀、李若水到宗泽,个个都是死得非常悲壮,但都不能唤醒他们身体中的那种男人的血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2: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赵小九继续干着他父亲和大哥自毁长城的蠢事之际,金国的几十万铁骑可就要毫不客气地侵占南宋这块中原的肥肉了。
  东路军在完颜宗辅和宗弼的率领下,开始向河北、山东一带挺进。
  名义上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完颜宗辅,但论冲锋陷阵、上阵杀敌,那还得靠完颜宗弼(兀术),作为这支东路军的先头部队,兀术可算是为宗辅挣足了面子。
  兀术先是在青州击败宋将郑宗孟的数万宋军,攻克青州,然后又在临朐分别击败宋将赵成和黄琼,攻取临朐,随后又在黄河边击溃了三万宋兵,可以说为东路军扫平河北诸县立下了头功。
  不过郑宗孟、赵成、黄琼都是赵构手下不知名的将领,击败他们似乎并不能说明兀术有多么的厉害。
  但兀术在随后的南宋讨伐战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完美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
  公元1129年初,由于在平定河北过程中的优异表现,兀术被吴乞买任命为元帅右监军,负责进攻龟缩在江南扬州一带的南宋政权。
  兀术第一次被任命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心情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也为他能够在宋金对抗的军事舞台上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兀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公元1129年五月,兀术与完颜昌、拔离速、马五等诸将分兵进攻扬州,而这几路大军之中以兀术的军队战斗力为最强,也是进攻赵构的绝对主力部队。
  赵构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还没等兀术的大军进入扬州,他已经提前逃离扬州,渡过长江,来到了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市)。
  而兀术的反应速度比赵构还要快,他从河南归德出发,向淮南进军,一路之上攻城拔寨,所过州县要么攻破、要么投降,无人能够抵抗神通无比的兀术。
  不到三个月时间,兀术便率领着他的女真铁骑一路杀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县。
   我们的赵构似乎对自己南宋军队的战斗能力值比较了解,还未等兀术的金国军队渡过长江,便又能开始了他的逃亡政治生涯,这次他的选择对象是杭州。
  看来,赵构对战局的判断能力还是很强的,因为确实如赵构所料,宋军根本守不住长江天险。
  此时南宋的建康太守是杜充,这位仁兄本是宗泽老先生的副手,在宗泽老先生病世后,曾经接替过汴京城留守的职务,但他哪能和宗泽相比,很快就把汴京城丢给了金国,自己也跟随着主子赵构跑到了建康。
  但赵构似乎特别信任逃跑将军,居然再次把建康太守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了杜充。
  而杜充也是位著名的“恐金将军”,面对长江北岸的兀术军队,他吓得不敢出战,躲在城中不露面。
  连主将都不敢应战,下面的士兵们如何去打仗呢?
  看到连老天都在帮助自己,兀术当然是非常高兴。1129年十一月,乘着宋兵在长江沿岸防御空虚之际,金兀术在马家渡成功地渡过了江南的第一自然天险长江,直逼建康城。
  杜充和赵构是同一类人,打仗遵循的第一原则便是逃跑,只留下了一名副将去对付兀术。
  而这名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岳飞,自从两年前因写千言书而被赵构罢官后,我们的良好青年岳飞一直在各类不同的将军手下当兵。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岳飞这颗金子在军队中间很快便脱颖而出,由于作战勇敢,岳飞很快便官复原职,不到一年便成为河北招讨使张所手下的武经郎。
  人才自然是会得到伯乐的欣赏的,很快岳飞便被宗泽收入帐中。但很不幸,宗泽病亡,岳飞也就便成了杜充的部下。
  在杜充放弃汴京南逃时,岳飞便曾极斩劝阻杜充不要轻易放弃中原的土地,但未被采纳,于是我们的愤青岳飞只好跟着杜充逃到了建康。
  国家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岳飞终于要走上前线去第一次面对他毕生最强劲的对手——完颜兀术。
  但岳飞同兀术的第地次交锋以岳飞的失败而告终,        当然失败的原因委复杂,一方面兀术的金军战斗力实在不是一般地强,而另一方面岳飞只是个副将,统率的军队人数有限,虽然他作战很勇敢,但孤军作战,只得接受失败的结果。
  兀术此时还不认识什么岳飞,而且他也没有闲功夫去搭理岳飞这个小角色,他想抓的是赵构这条大鱼,于是兀术率领他的军队马不停蹄又向临安进发。
  我估计此时的赵构都快被兀术追疯了,兀术好象有如神助似的,他逃到哪里,兀术就追到哪里,双方就像在玩捉迷藏游戏。
  不过,赵构是非常相信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很快便能打到临安城下的,于是,他又一次向南方逃窜,这次他选择的是靠近东海的港口明州(今宁波市)。
  赵构的判断再次灵验,兀术率领着他的军队从广德进军,直下湖州,攻克临安,赵构也就是早走了几步,否则肯定要成为兀术的俘虏了。
  但明州似乎也不安全,因为兀术和他的军队就像打了强心针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刚占领临安没几天,听说赵构在明州,又很快将目标指向了明州。
  这下赵构可傻眼了,他这次没有预料到兀术的军队尽然如此迅猛地直扑明州,难道说南宋国的命运就将如此凄凉的结束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赵构的狗屎运还真是不错,因为他选择的逃亡地点都不错,这次赵构选择的第四个逃亡都城明州有个独天得厚的优势,那就是靠海。
  明州就是今天的宁波市,宁波三面靠海,是个天然的优良海港,在古代航海业并不发达的时候,像这种海港城市一般是不会有多大的人气的。
  但赵构同志似乎能预见将来的事情,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做为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一旦在陆地上被金兵包围的话,他还可以驾船出海,做真正的流亡政府。
  事情果然如此,兀术是铁了心要把赵构这条大鱼钓到手,于是派出了部将阿里和蒲卢浑率领精兵四千做先锋,直扑明州。
  看到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又能像疯狗一样追着不放,赵构只好使出了自己的最后一招——乘船出海,流亡海上。
  兀术是咬定赵构不放松,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到你,你乘船出海我也派人乘船出海,不信就抓不到你。
  但兀术在追击过程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手下的士兵都是来自遥远的北方,根本没有经历过水战,更别说出海作战了,而且那个时代的大海就像一个性格脾气非常古怪的小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发脾气来捉弄你。
  于是,金国士兵们在海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士兵受不了海上的颠簸纷纷病倒。
  后来,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临近明州的海岛,估计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岛,抓住了一个当地的地方官,经审问,才知道赵构可能已经逃到了温州一带。
  古时候的军事地图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精确,温州具体在哪个位置,大部分金国士兵们都没有方向感,只是知道在明州的南方。
  兀术只好硬着头皮向南行驶,就这样大概在海上行驶了三百多里路程后,兀术自己对能否抓获赵构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因为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本来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何况一连航行了数十天就连赵构的影子都看不到,如果再向南行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件。
  兀术从小生活地东北平原地区。他不可能具有近代航海家的探索发掘精神,因此为了防止在海上发生意外,兀术只好放弃对赵构的海上追击,率领部队返回临安。
  兀术的这次追击战,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搜山川、入大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其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出人意料。
  在金国上下把这场战役称为“搜山检海”捉赵构。
  这次追击战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第一次跨过长江、追击中原王朝的皇帝,并且差点儿终结了这个中原王朝的政治生命。
  而我们的兀术由于领导了这次几乎完美的战役,而一战成名,从此成为金国朝中非常优秀的一名军事统帅。
  但兀术的这次战争表演并非百分之百完美,因为有位南宋的将领在兀术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而且这一刀差一点要了兀术的命。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三月,兀术向吴乞买宣称对赵构的搜查行动已经结束,金国军队孤军深入,处在南宋军队的包围之中,必须尽快渡江回到中原。
  因此,兀术率领手下的十万骑兵 浩浩荡荡地向长江南岸的镇江府进发,准备在镇江一带渡江过河。
  而此时,镇江城的守将是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这位仁兄,参加过镇压方腊起义的战争,并且还新手抓获了方腊,是宋国不可多得一名猛将。
  韩世忠在跟随童公公成功镇压方腊起义之后,由于抓获方腊有功,被赵佶老师封为承节郎。
  而后埋世忠又跟随大将军刘延庆参加了讨伐北辽的一系列战争,但由于童公公等人的“英明领导”,北伐军以惨败而告终,韩世忠也不得不吞下失败的恶果。
  但人才在哪儿都受欢迎,韩世忠很快被宗泽发现,成了赵构手下勤王大军的一名中级军官,在对抗金国的战争中一贯表现非常出色,很快被任命为平寇左将军。
  1129年的三月,刚刚登基不到两年的赵构遇到了来自南宋朝廷内部的一次政治危机,统制官苗傅和刘正彦密谋发动叛乱,逼迫赵构退位,改而拥立赵桓同学的儿子当南宋的皇帝。
  作为深受赵构赏识的一名武将,韩世忠自然是要发起讨伐苗、刘叛党的运动,他和另一名著名将领张俊一起亲自平定了这次南宋内部的叛乱,保住了赵构岌岌可危的皇位。
  赵构对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是格外尊敬,特别赐于韩世忠“忠勇”两字,并再次加官进爵,被封为浙西制置使,负责镇守镇江。
  而在解决了内部危机后,南宋小朝廷遭受了来自外部金国的巨大压力,赵构被兀术的军队打的满地找牙、到处流窜、狼狈不堪。
  正在镇江的韩世忠看到自己的国家被金国军队任意肆虐,自己的皇帝被金国人追的仓皇逃命,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心情,决心在镇江与不可一世的兀术大军进行生死决战。
  镇江——黄天荡,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地方,将韩世忠和完颜兀术两个同时代的风云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0年四月,兀术的十万金国铁骑带着“搜山检海”的巨大战争胜利品沿着运河一路北行,经嘉兴、苏州一线一直来到了长江沿岸的镇江,准备从这里班师回朝。
  但到了镇江后兀术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位宋国的将领正在镇江恭候着他的到来。
  因为在以往的宋金战争中,宋国的军队要么稍做抵抗便败退、要么干脆投降金国,从来没有宋国军队敢主动找上门来单挑的,所有兀术感到很奇怪,他对自己面前的这个对手产生了兴趣。
  其实韩世忠早在建康失守后就有了这个大胆的计划,他料想兀术的大军不可能在江南一带长期驻扎,肯定会在短期内撤回江北。
  于是,韩世忠便抓紧时间在镇江一带建造水战用的大型战船, 准备在兀术回国的途中来个突然袭击。
  看来韩世忠的计划基本成功,正如他的所料想的那样,兀术在江浙一带征战了半年后决定返回中原,而且走的路线也非常符合韩世忠的口味,走水路。
  因此,韩世忠决心在镇江打一次漂亮的阻击战,彻底打跨“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不过兀术毕竟是员久经沙场的优秀统帅,对于敢主动挑战的敌手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他所得到的情报是韩世忠的军队只有八千人,而自己拥有十万金国的勇士,这个人数的比例兀术自然会计算,十二比一。
  所以看到韩世忠带着他的八千水军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时,我们的兀术却似毫没有任何的战前紧张情绪,相反还带着手下的几个亲兵到镇江的至高点金山寺去查看军情。
  不过,这次金山寺的佛祖却没有保佑兀术,相反还差点要了兀术的性命。
  因为,这两年之中,兀术带着他的十万铁骑纵横驰骋在中原及江浙一带,横扫千里无对手,所以兀术根本没想到去金山寺还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只带了自己的四个亲兵来到了金山寺。
  而此时的金山寺却已经是危机四伏,当然这一切都是韩世忠事先安排的,因为他知道金山寺是镇江的至高点,从金山寺可能看到长江的沿江情况,十有八九,兀术会选择这个地点来查处军情。
  于是,韩世忠大胆的实施 “斩首”行动,派几百名士兵埋伏在金山寺周围,等待金国重要人物的出现,然后一举将其斩首,提前结束这场战斗。
  韩世忠的这个“斩首”计划布置的非常周密,而且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这个金国重要人物果然来到了金山寺,而且仅带了四个亲兵。
  这对几百名金山寺的宋兵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事,本来以来会来个几十名金兵,双方还会有一玚恶战,却没想到一共才来了五个人。
  于是,这群宋兵们立功心切,还没等兀术等五个人走进包围圈,便迫不得已地发动了“斩首”行动的信号。
  所以说,有时候急燥会误大事,这群宋兵便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兀术等五人发现金山寺居然埋伏了几百名宋兵,也是吓了一跳,但毕竟兀术是身经百战的勇将,这种场面还吓不倒他。
  于是,兀术带着手下的四名亲兵沉着应战,除了两名亲兵被俘,其余三人居然逃出了宋兵的包围。
  但这场遭遇战对兀术来说却是惊险万分,在突围中,兀术身中一箭,摔下马去,正当宋兵以为兀术已经被射死时,他又突然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后来韩世忠经过调查,发现那个死里逃生的金国首领正是兀术后,是后悔不已。
  历史就是如此的精彩,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小事,却足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
  金山寺遇袭,兀术虽然死里逃生,却搞得狼狈不堪,自从他出征打仗以来,还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于是,他开始对这个眼前的对手韩世忠刮目相看。
  第二天,兀术决定率领十万大军渡江迎战长江北岸的宋军。
  战争开始前,兀术对自己的获胜是充满信心的,虽然他也深知自己的军队适合平原地区的陆战,并不善于水战,但他深信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人数优势。
  无论你宋军水战如何厉害,我以十敌一,还能输不成?
  但兀似乎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读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故事不熟悉,所以他犯了和老曹一样的错误——在水战中盲目相信人数的优势。
  因为水战主要是在大江、大河中进行,需要依靠作战的工具——战船,就像金国的陆地作战依靠战马一样,战船就是水军的战马。
  韩世忠正是在兀术“搜山检海”的过程中,打造了一大批重量级的战舰,当时称之为“海舟”,这种海舟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也就是说达到了可以在海上作战的能力。
  而兀术的十万骑兵压根没考虑到会和宋国的军队展开水战,他们所能使用的作战工具只是临是在镇江附近搜集来的小木船,根本无法同韩世忠抗衡。
  于是,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虽然金国士兵们驾着小船勇敢地向韩世忠的海舟冲去,但还未等靠近,就被海舟纷纷撞得粉碎。
  韩世忠亲自做在旗舰之中指挥战斗,而且他棋出怪招,把自己的妻子梁氏也一起带到了战场之上。
  这位梁氏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当然这位梁夫人绝对不是来看热闹的,她来的目的是为帮助丈夫共同抗敌。
  每次金兵进攻时,梁红玉都亲自击鼓助威,和丈夫一起指挥战斗,大大的鼓舞了宋国军队的士气。
  有美女助阵,宋兵们能不卖力吗?
  兀术是否在后悔没把自己的夫人也带来助阵?
  一连好几天,金国士兵根本无法靠近宋国的海舟,这场战争的胜败已经一目了然了。
  兀术这回真是大开了眼界,他从来没有见这么庞大的战船,看到这种海舟的威力如此的可怕,兀术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莫名的恐惧。
  就这样连续数十天在长江上作战,金国军队是每次都碰壁而回,无法冲破宋军的水军防线,金国军队死伤无数,就连兀术的女婿龙虏大王也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这场战争的胜败已分,再进行无谓的冲锋只会增加自己士兵的死亡人数,兀术彻底的认输了,他自从跟随父亲阿骨打出征辽国以后,第一次打败仗,而且败得很惨。
  兀术第一次碰到了宋国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而且他以后还会碰到许多个“韩世忠”,但目前他的处境很难受,进退两难,被围困的镇江一带无法回国。
  但兀术除了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外,还具有独特的政治外交能力,既然在军事上无法打败韩世忠,那就来文的,搞外交谈判。
  兀术先是抛出了第一个绣球,将所有的战利品都送给韩世忠,条件是韩世忠放他以儆效尤过江国。
  如果换了别人,兀术的这个绣球可能会有人接,但如果是韩世忠,就没有这种可能性。
  而后,兀术又提出将自己的名马送给韩世忠,但也遭到了韩世忠的拒绝,既然收买不了韩世忠,那就不要去浪费口舌了,赶紧跑路吧!
  于是,兀术率领着手下的残兵败将向西撤退,来到了今天镇江以西、高资一带的内河地带,这里河网密布、天水一色、黄水荡荡、芦苇密布,百姓们把这一带称之为黄天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12: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们的韩世忠将军并不打算放过兀术,你兀术胆敢能“搜山检海”地狂追我们宋国的皇帝,那我韩世忠也要让你尝尝被人追赶的滋味。
  于是,韩世忠命令将由黄天荡通往长江的几个主要入江口死死的封锁,基本上做到了不让一只苍蝇飞出黄天荡。
  韩世忠的八千宋兵居然将兀术的十万金兵围困在了黄天荡之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谁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兀术打不起消耗战,其它不说,光这近十万人马每天要消耗的粮草数量都多的惊人,如果兀术这样和韩世忠相持下去,他手下的十万金兵不是被韩世忠杀死,就是要被活活饿死。
  因此,突围是兀术所能选择的唯一道路,但如何突破韩世忠的封锁线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军中有人提出,黄天荡中有一条老鹳河,原来是通秦淮河的,由于长年堵塞,已经废弃,如果派人将这条老河道开通,就可以跳出韩世忠包围圈,直达建康。
  虽然这个方法要花大量的人力,但兀术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好采用了这个笨办法。
  于是,兀术开始发挥了他的个人魅力,发动全体将士,使用手中的刀枪等作战工具,清理老颧河,开辟一条逃生之路。
  人多果然力量大,在兀术的带领下,十万金兵怀着求生的强烈欲望,开始清理河道,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将老鹳河开通三十里,这不能不说是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兀术如出笼之鸟般带着手下的十万大军沿着老鹳河逃离了黄天荡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但兀术的恶梦还没结束,因为他在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又能遇到了另个一个煞星——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家中世代这农,但岳飞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两臂力大无穷,还未到十五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从这点上看他和兀术确实是有共同之处,都是少年英雄!
  十九岁时,岳飞便加入了宋兵的行列,也曾跟随童公公等人讨伐过辽国。
  金兵南下后,岳飞跟随刘浩勤王救汴京,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还曾上过一篇千言书,要求赵率领大家共同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赵构的认可。
  虽然被赵构贬了官,但我们的好青年岳飞并不气馁,而是将心中对金国的仇恨发泄到了战场之上,用不断的杀敌立功来表现自己。
  最终,岳飞被开封留守宗泽老先生看中,收为自己的部将,跟随宗泽准备收复失地的工作。
  但事与愿违,作为当时抗金力量的重要支柱,宗泽老先生不幸病逝,岳飞只得继续跟随新的领导人杜充。
  而杜充从骨子里就是个投降派,在兀术渡江时,丝毫不进行认真的防御工作,轻而易举的便将整个建康城送给了兀术,岳飞就是在建康城下第一次同兀术交手,并且被兀术无情的击败。
  但岳飞天生是个不服输的人,在被兀术击败后,岳飞并没有像他的领导人杜充那样当逃跑将军,而是潜伏在建康一带打游击战,不时带小股部队搔扰金兵。
  这次韩世忠在黄天荡同兀术展开大战,自然也逃不过岳飞的眼晴,他是巴不得自己也能飞到黄天荡同韩世忠并肩作战,亲自活捉兀术,报一箭之仇。
  但他已经不需要到黄天荡去了,因为兀术的十万大军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得到兀术通示老鹳河已经逃离黄天荡,正在向建康城进发时,岳飞感觉自己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岳飞便集中了一万多名士兵在兀术必经之路——牛头山设伏,准备在陆地上也来次伏击战。
  牛头山也将成为兀术的恶梦之地,刚逃出黄天荡的兀术心情非常不错,他当然不会想到在牛头山这个地方居然还有人敢打他的伏击,毕竟建康城是在金国的控制之下。
  但岳飞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这点在以后的宋金大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仅用不到一万人同十万的金国铁骑交战,而且是在金我国骑兵最擅长的陆了交锋,难道岳飞是疯了。
  当然岳飞没疯,如果换了别人,根本没有同金兵交战的勇气,但岳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用实际行动打破金兵不可战胜的神气。
  当兀术的十万大军来到牛头山安营扎寨后,岳飞组织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穿着夜行衣,乘着夜色突袭金营,把金营搞得一片混乱,甚至金国士兵还发生了自相攻击的情景。
  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四年间姚平仲的那次突袭,姚将军带了将近五千多人偷袭金营,居然被金兵吓得跑出了八百里,由此可见打仗并不在于人多,关键是谁在充分领头羊的角色。
  兀术被岳飞的这次偷袭搞的气急败坏,但又能不知道对手的虚实,只好撤离牛头山,退到龙湾一带驻扎。
  但岳飞再次故计重演,又派兵继续偷袭金营,搞得兀术和手下的十万士兵们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
  兀术感觉岳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从岳飞这条路上走恐怕行不通。
  万般无奈之下,兀术又做出了非常大胆的军事计划,那就是二次进入黄天荡,再次寻求突破韩世忠的海舟防线。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计划,非常人所能做,兀术决心破釜沉舟,于是,十万大军再次进行天苍苍、野茫茫的黄天荡!
  而此时的韩世忠已经围困黄天荡足足有四十八天了,当得知已经逃离黄天荡的兀术又被自己的战友岳飞赶回了黄天荡后,心情格个高兴,看来连老天都在帮着宋国,兀术这番是死路难逃。
  但天算不如人算,虽然老天也在帮着韩世忠,但兀术也决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
  但要突破韩世忠的水军防线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找到海舟的弱点。
  兀术等金国将士都来自北方平原,对这种海舟几乎没有太多的了解,要想击败韩世忠的海舟,必须要依靠当地宋国人的帮助。
  于是,兀术便发出公告,高额悬赏能破解海舟防线之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失,有一位姓王的福建人主动向兀术献破敌水策。
  其实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很简单,他只是说破了海舟船的弱点:海舟船体积庞大,必须要依靠海内才能行动,如果金兵的小船乘风平浪静时出击,那自然就可以突围了。
  兀术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要打败韩世忠的海舟并非难事,只是金国将士们对海舟的特点不了解,才导致了以前的惨败。
  既然已经了解对方的弱点,那就赶快对症下药,制订出针对海舟的作战方案,而这位王先生再次献计,要求有金国的小船里装一定时的土壤,可以增加小船的稳定性,防止小船发生倾覆。
  对于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兀术是非常满意,决心采用王先生的计策去破韩世忠的海舟。
   但兀术要等待最佳时机,数天后,风平浪静的良好机会终于到来了,兀术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乘着装载了土壤的小船浩浩荡荡地向江北突围而去。
  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对黄天荡战役的结局描述是兀术靠着王姓客商的帮助终于顺利了突破了韩世忠的海舟防线,回到了长江北岸,黄天荡战役以宋军的全面胜利、金兵的全面惨败而告终。
  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是深信这样一种说法的,但历史真像是否如此呢?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兀术的确死里逃生了,但在逃生前,他并不甘心就此输给韩世忠。
  既然已经摸透了海舟的弱点,他决定制订一套作战方案,彻底打跨韩世忠的所谓的海舟。
  于是,他命令在一部分小船上准备弓箭火器,在突围时,由金国士兵中的神箭手向海舟船发射火箭,来个火烧战船,既可突围,又可乘机消灭宋国的战船,达到五举两得的目的。
  所以说,韩世忠碰到兀术这样的对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突围正式开始,乘着风平浪静的机会,金国的小船奋力向江北行驶,而韩世忠的海舟船果然如那位王先生的所说的那样,几乎无法移动。
  看到此情景后,兀术是万分的高兴,连忙命令装载火器的小船向海舟发动火箭攻击。
  顿几乎所有的海舟都变成了火舟,宋国士兵们被烧死或溺死都不计其数。
  事到如今,韩世忠的水军已经彻底告负,他非但无法阻止兀术的突围,甚至整个水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韩世忠果断的率领败兵退到了镇江,但所有的海舟几乎全部被毁坏。
  因此宋金黄天荡战役的历史真相是:韩世忠的水军先胜后败,逃回了镇江;兀术的金军先败后胜,逃回了江北,并顺便烧毁了韩世忠的海舟船;岳飞的军队在击败兀术后,乘势收复了建康城。
  在这场历史闻名的战役中,宋金双方的几名主帅都展现出了非常超强的指挥统帅能力,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宋金双方来讲,充其量是打了个平手。
  但这场战争对宋金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宋国来说,黄天荡战役后,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南宋江南一带的进攻,使风雨飘浮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得到了继续延续其生命的宝贵良机。
  对金国来说,黄天荡战役是金国自南下伐宋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挫折,从此以后,金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金国的军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越过长江。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双方军事实力逐渐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3: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当兀术率领的金国东路大军在淮河及江南一带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时,西线的金国军队也向陕西及四川一带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目的就是与兀术的东路军形成东西包围的态势,争取一举消灭南宋的残余抵抗势力。
  西路军的统帅便是金国的“常胜将军”娄室,自从四年前亲手活捉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后,娄室的名气是威震八方,就连宋国上下都无不畏惧这位神勇无比的老将军。
  其实娄室在西线的军事行动早在北宋灭亡、赵构建国南宋时便已经开始了,当时娄室的主要任务是扫清山西一带的北宋抵抗势力,1127年五月间,娄室一口气攻克了山西及陕西北部的解、绛、慈、显、石、河中、岢岚,宁化、保德、火山等十几个州县。
  所过之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征服了整个河东地区。
  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发动了三路灭南宋的庞大军事计划,娄室和婆卢火成为西路军的主要统帅,负责进攻陕西,取道陕西攻取四川,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而我们的常胜将军继续着他的连胜记录,在1128年的一年时间内,娄室和婆卢火又攻克了陕北重镇延安和绥德,动摇了宋国在陕西的地区的根基。
  这时,一位宋国的重量级人物向娄室投降宣告了整个宋国对陕北地区统治的彻底结束。
  这位重要人物名叫折可求,如果有谁是陕西府谷县人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是非常的熟悉。
  陕西府谷的折家军的历史或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后唐时期,折家军的创始者折从阮便官封为府州世度使,成为陕北地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北宋国建立后,折从阮的后代们便归顺北宋王朝,一直忠心耿耿的替北宋镇守着陕北的边疆。
  而折家军中最有名的一位人物却是一位女性,此女名叫折赛花,是折从阮的孙女。
  但折赛花有位更出名的丈夫,名叫杨继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杨家将》中的头号老大。
  各位看过小说《杨家将》的朋友不禁会问:“杨继业的妻子不是叫佘太君,怎么会姓折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纠正大家的错误观点。其实,佘太君在历史上并无真人,很可能是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将折误传成了佘,所以杨继业的妻子便成了佘太君,真实的折太君便无人知晓。
  杨家将能在民间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折家军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但实际情况是杨家将对北宋王朝的贡献远不如同时期的折家军,所以说劳动人民的口才真是厉害,硬是把一个实力平庸的杨家将说成了北宋国的头号救星。
  真正劳苦功高的折家军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默默无闻,几乎要被世人所遗忘。
  但折家的某些后代们不想就此被世人所遗忘。于是,便有了折可求率众向娄室集体投降的故事。
  折可求虽然众小生活在北宋,也深受父辈们忠君思想的熏陶,但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使他对整个国家失去了信心,因此投降新生的金国也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1129年二月,折可求率领麟州、府州、丰州的所有将士集体向金国投降,娄室没费吹灰之力就几乎占领了整个陕北地区。
  但娄室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却是块难啃的骨头。
  虽然晋宁军所属的九个寨已经全部投降,但晋宁军却死活不肯投降,而且娄室一下子也找不到破城的良策。
  因为这个晋宁军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正好位于绥德和府州之间,就像卡在娄室咽喉的一根鱼刺,搞的娄室非常难受。
  而且晋宁军的守将徐徽言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这位徐大人曾经在第一次太原救援战中率领手下的三十名勇士渡过黄河袭击金营获得成功,后来被封为晋宁军安抚使。
  1128年冬,在娄室进攻陕西时,徐徽言曾经多次联系折可求,要求两人联合起来共同抗金。
  但没过多久,却得到了折可求投降娄室的消息,气得徐徽言大骂折可求。
  不过折可求并不记恨徐徽言,相反他还想救徐徽言一命,为了在娄室面前表现自己,折可求提出了自己亲自前去招降徐徽言的要求。
  折可求对劝降徐徽言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俩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儿女亲家关系,折可求希望靠着自己这张老脸说服自己的亲家投靠金国。
  但折可求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徐徽言非但不肯投降,还差点了射杀了折可求。
  强攻不成、劝降失败,于是,娄室第一次产生了绕过晋宁军继续向南进军的念头。
  关键时刻,娄室手下的一名谋士赛里阻止了娄室的退兵想法。
  赛里的理由是晋宁军靠近西夏国边境,如果不能拨掉这个钉子,会给金国的后方带来隐患,所以必须攻克。
  而且赛里已经发现了晋宁军的弱点,那就是城中的水源问题,整个晋宁军城中没有水井,所有军民都必须饮用护城河的水,只要切断城中的水源,整个晋宁军就不攻自破。
  娄室听后是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士兵在城东开挖渠道,将整个护城河的河水引入渠道,切断了晋宁军城中的水源。
  娄室的这条计策真是非常的有效,一旦失去了水源,城中的全体军民士气大乱,再也无心恋战。
  三天后,晋宁军守将李位、石乙开城投降,娄室顺利地占领了晋宁军的外城。
  但晋宁军的最高长官徐徽言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退守子城继续和娄室对抗。
  由于城中水源切断,徐徽言的绝地抗争并没有能够坚持多久。
  三天后,晋宁军子城告破,徐徽言自杀未成,被金兵抓获,常胜将军娄室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他还想获得另一种胜利的快感,那就是征服徐徽言,使这位宋国的忠臣为金国服务。
  于是,这两位战场上的对手在另一个战场展开了一番较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娄室首先采用的战术似乎也很老土,派折可求去招降凭借徽言,毕竟他俩怎么说都是亲戚,但折可求的招降遭到了徐徽言的怒斥。
  所以娄室和徐徽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意思是说赵佶父子都被我们抓到北国去了,你还在为谁守城?
  徐徽言的回答很理直气壮,“吾这建炎天子守”。
  娄室女又说:“我兵己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
  徐徽言开始愤怒的回答:“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
  娄室还不死心,打算用利益来打动徐徽言,“能小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只要你肯投降,我保举你为延安府元帅,整个陕西都由你来控制。
  这个蛋糕可是够大的了,但徐徽言却毫不动心,反而更加愤然,骂道:“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
  娄室的忍耐可是有极限的,他已经非常耐心的和徐徽言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但适得其反,非但劝降失败,还被徐徽言骂了一顿。
  于是,娄室被激怒了,他手举长戟,对准徐徽言,希望看到徐徽言恐惧的神情。
  但他又一次失望了,因为此时的徐徽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满不在乎的拿起酒杯自斟自饮,就当娄室完全不存在似的。
  娄室已经无法再忍受徐徽言了,杀死徐徽言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可笑的是,为了一个徐徽言,娄室居然受到了他的上级领导粘罕的训斥,理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恨而杀死一位宋国的义士。
  粘罕在训斥娄室的同时,是否想起过被他杀死的王禀和李若水,不过幸运的是粘罕没有受到任何上级领导的训斥。
  而娄室却遭到了粘罕的重责,更加令娄室心情郁闷的是在以后进攻陕西的战斗中他的主帅地位被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所取代。
  因为娄室所攻克的陕西各个州县经常发生反叛的情况,搞得老大吴乞买也很不爽,于是粘罕乘机提出了增兵陕西的建议。
  于是,吴乞买作出了对南宋作战的战略大调整,暂时放弃对江浴衣一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将对南宋的作战重点改为陕西和四川。
  因此,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便被吴乞买调往陕西和娄室共同作战。
  东路军的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自从“黄天荡”战役结束后,再也不敢发动对江南的进攻。
  但这哥俩也闲不住,既然从韩世忠和岳飞手里讨不着便宜,那就换个地方去试试,难不成陕西和四川还能再出个韩世忠和岳飞吗?
  公元1130年七月,完颜宗辅被任命为右副元帅,成为进攻陕西的最高统帅,兀术担任左翼军主帅,而担任右翼军主帅的娄室由于年事已高,已经是带病出征。
  九月,完颜宗辅和兀术开始了他们在陕西的第一场战斗,目标是长安以北的富平县。
  而此时南宋在陕西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名叫张浚,说起这位仁兄的先祖也是赫赫有名,唐朝名相张九龄。
  在1129年苗傅、刘正彦叛乱过程中,张浚和韩世忠并肩作战,终于消灭了内乱,稳定了南宋国的危险局势。
  因此,张浚也被南宋老大赵构亲自接见,而在与赵构交谈的过程中,浚提出来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南宋的中兴必需依靠陕、川两地,金国要想征服南宋必然要先取陕、川,如果保住了陕、川就等于保住宅区了南守王朝。
  赵构对张浚的观点非常欣赏,于是,我们的张浚便被任命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有权任命或处置当地的官员。
  而在张浚上任之后,南宋的老大赵构还自摆了一个乌龙,其实也就是南宋方面在情报工作方面的重大失误。
  原因是赵构还一直误以为金国的东路军仍然盘踞在准南一带,因此为了解除金国对淮南的威胁,赵构要求张浚聚集大军主动向陕中一带的金国军队发动攻势,以缓解金国在淮南一带威胁。
  所以,张浚这次是鼓足了勇气,预提了西北地区五年的军粮,聚合西北一带的五路大军共约十八万人马,号称四十万,发动了对陕西的全面大反攻。
  这五路大军分别是熙河路经略使刘锡、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庆阳路经略赵哲、永兴路节度使吴玠。
  这其中,刘锡和刘锜是亲兄弟,但兄弟俩以后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而一代名将吴玠则第一次出现在宋金战场之上。
  而金国的情报工作显然要比南宋强许多,张浚这边反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完颜宗辅的耳朵里。
  事不宜迟,先下手为强,既然你们宋国敢反攻,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宗辅命令兀术和娄室率领大军迎击张浚。
  双方的几十万人马在富平一带狭路相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说张浚不是个人才,可能会遭到某些网友的驳斥,但张浚在当时南宋人才辈出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做个普通人才,跟韩世忠、岳飞相差甚远,就是跟他的几个部下,如刘锜、吴玠之类都无法相比。
  因为这位张大人虽然立场很坚定,一直是个非常坚定和的主战派,在抗击金国这点上毫不含糊,但他也有个致命弱点——带兵打仗的能力值较差。
  更要命的是他目前的职务是前线作战的总指挥,而对方金国的主帅是三位金国顶尖高手——娄室、宗辅、兀术,富平之战宋国的命运相比危险。
  但张浚对打赢这场战争是充满了信心的。
  刚到战场,张浚便四处查看地形,最后选定了一处芦苇草地作驻防营地,并且将运粮队伍布置在营地外侧, 芦苇草地做为屏障可以遏止金国的骑兵。
  初期有人向张浚建议,乘金国军队尚未完全集结,宋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发动突袭。
  但张浚却有自己的另一番高论:宋军的人数明显占据优势,并且选择了一个非常利于防守的地方,因此不需要采用突袭的手段来对付金军。
  张浚采用的战术比较可笑,颇有点春秋时期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做法,那就是派人去和金兵约定日期进行决战。
  从这点上看,张浚的带兵打仗能力确实比较差,兵贵神速,张浚延误了进攻金兵的最佳时机。
  张浚的仁义行为却给了宗辅和兀术好机会,本来,宗辅和兀术由于进军较快,一路杀到了富平,而后出征的右翼军娄室还未赶到,从人数上看,金兵明显处于劣势。
  经过黄天荡的教训后,兀术是再也不敢轻敌了,做这为一名合格的统帅,必须要做到不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何况宗辅和兀术对自己的对手张浚还一无所知,因此宗辅和兀术决定采用拖延战术,对张浚要求约期决战的请求置之不理,等待娄室的到来。
  拖延战术获得了成功,在张浚等待金国回音的过程中,娄室终于赶到了富平。
  虽然娄室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并且前一阵还受到了粘罕的处罚,但作为一名金国的老将,他对自己的国家还是非常忠心的。
  这次带病出征富平,他决心拼尽全力帮助金国击败张浚这个强大的对手。
  一到富平,娄室便立马将富平地区宋军的布署情况了全部摸清,然后他立即发现了宋军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虽然宋兵人数很多,但驻扎的营地防御薄弱。
  因此,娄室和宗辅、兀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来对付张浚。
  九月中旬,已到了张浚要求决战的日期,但金国的三位将军主动示弱、闭门不出,这在金国的作战史中还是头一遭。
  娄室的疑兵之计又一次成功,张浚被金兵的假象所迷惑,以为金兵是被宋兵强大的阵容所吓倒了,于是决定主动出击攻击金营。
  这时,手下的将领吴玠向张浚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他认这目前宋营的位置虽然有芦苇作屏障,但还是在平原,非常不利于防守,如果将宋营移到高地上,就可以充分遏止金国骑兵的优势。
  但张浚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也不能采用,悲剧注定要发生。
  九月二十四日,张浚已经无法再忍受金兵的“懦弱无能”决定派刘锡带几千精兵向金营发动攻击。
  这下正中了娄室的下怀,因为他早已在宋兵进军的险要处设下了埋伏,于是,刘锡的的几千精兵几乎全军覆灭。
  还未等张浚的宋国大军来得及消化这场失利,娄室又能开始兵出奇招了,他命令骁将完颜折合带领三千精兵向宋营周围的芦苇地出发,所不同的是这三千人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袋土。
  这就是娄室的妙计,三千袋土一下子就把整个芦苇地给填平了,宋军大营前一马平川,完颜折合率领着三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宋营。
  这下宋军大营外围的运粮队就先遭殃了,溃兵们纷纷逃进大营,一时间整逐个宋军大劳乱成一片,五路大军失去指挥,各自为战。
  兀术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左翼大军杀向了宋营。
  可惜他的运气很不好,因为他碰到了这五路大军中最难对付的一位——刘锜。
  刘锜,甘肃天水人,自小就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中,从小便胆大心细,尤其精通箭法,参加过多次与西夏国的战斗,并且屡立战功。
  后来被任命为陇右都护,成为西北战场上的一员勇将,他的威名在西夏国也是老少皆知。
  张浚来到四川后,由于久闻这位仁兄的英雄事迹,便任命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共同出兵反攻陕西。
  刘锜的运气也很不错,第一次出兵便碰到了宋国门的头号公敌兀术,刘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他率领着自己的泾原路士兵们盯上了兀术,向兀术的大军冲去。
  兀术很少来到西北,对刘锜的英雄事迹还不是很了解,因此与刘锜猝然相逢,毫无防备,居然被刘锜围困起来。
  这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兀术的骑兵是第一次遇到宋国西北的精锐部队,这批士兵都是长期在和西夏国交战,积累了很多同北方少数民族交战的经验。
  因此,兀术的军队同刘锜交战,居然占不到多少便宜,相反还损失了大量的人马。
  关键时刻,兀术的爱将韩常被流矢射中眼晴,但这位仁兄决定向夏候惇学习,拔掉箭矢,继续作战。
  看到韩常的英勇表现,所有的金国士兵士气为之一振,就是凭着这股勇气,兀术带着自己的部下[突围成功,逃出了刘锜的包围圈。
  至于那位神勇的韩常将军,我查了很多资料,对他的事迹记载非常少,金史、宋史、辽史中都未有记载,倒底他是辽国、汉人、或女真人都不得而知,不过从他的姓氏来看,很有可能是投降金国的辽国将领。
  虽然刘锜的表现很强势,但其它宋国将领的表现就比较差劲了,看到兀术被围,情况十分紧急时,娄室亲自上阵率领右翼军队向庆阳路经略使宋哲的部队发动攻击。
  宋哲这位与宋哲宗只差一字的大哥关键时刻掉链子,率领自己的部队率先逃跑。
  这下可坏事了,整个宋军的士气由于宋哲的原因遭受沉重打击,张浚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挽回宋军的败局。
  宋国五路大军互不应援,争相溃逃,所带大量辎重物资全部抛弃,张浚最后率领手下的残兵一直败退到秦州(今甘肃天水),方稳定住阵脚。
  富平之战以金国的完胜、宋国的完败而告终。
  与黄天荡相比,富平之战的规模要大的多,所双方参战的人数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两次战争的结局却迥然不同,黄天荡战役金国在人数占优势的前提下却只和宋军打了个平手,而富平之战,金兵在人数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却能完胜宋军。
  可见,打仗有时并不是依靠人海战术,统帅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富平之战的统帅能换成刘锜或吴玠中的任何一位,我相信战争会是虽一番结果。
  历史没有如果,富平之战对于宋金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宋国来说,富平之战的失利,使宋国基本丧失了对陕西的军事控制能力,宋国再也无力对陕西一带发动进攻,只能依靠陕南、川北的险要关隘进行防御战,同时大量的辎重物资落入金国之手,使宋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对金国来说,富平之战的胜利,使金国占领陕西的军事计划成为现实,同时打通了进攻四川的军事通道,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金国利用缴获的军需物资向南进军,很快占领整个陕西,为进攻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再简单介绍下富平之战后陕西一带的复杂情况:
  宋国最高统帅张浚在富平之战失利后,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首先处决阵前逃亡的宋哲及部下张忠、乔泽,其次是将先锋刘锡贬官。
  张浚的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使整个宋军的军心大乱,于是陕西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叛乱情况。
  首先是庆阳路的将领摹洧由于担心遭到张浚的处罚,便率先开始作乱,他投靠的主人是西夏,而且摹洧还乘机带兵攻打环州。
  这下可把张浚可气坏了,刚被金国打败,又出了叛徒。于是,刘锜又被当作救火队员,去讨伐摹洧。
  刘锜刚走,金国军队又来攻打刘锜的大本营渭州,这下刘锜可麻烦了,前后不得相顾,只好退兵救渭州。
  渭州没能救成,渭州城的守将李彦琪率众投降了金国,也可以说是张浚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李彦琪的投降。
  而跟随李彦琪一起投降的还有两位在南宋毫无名气的兄弟俩,到了金国以后却成了金国的一代名将,他们分别叫做张中孚和张中彦。
  因为金国就是在这对兄弟俩的带领下,相继攻占了泾原路的许多州县。
  而刘锜由于张氏兄弟的投敌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处罚,最后的结果是被贬为秩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不过这只是刘锜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因为他东山再起的时候即将到来。
  张浚在富平之战后所采取的错误措施,非但不能缓解战争的不利局面,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金国,如果他能看到张氏兄弟以后在金国的优异表现,他可能会非常后悔。
  幸亏我们的好青年刘锜从小就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否则要是刘锜也和张氏兄弟一样赌气跑到金国去,那南宋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金国方面倒是一番风顺,富平之战后,兀术在南宋降将张氏兄弟等人的带领下,相继招降或攻克了泾原路和熙河路的大部分州县,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陕甘地区。
  但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富平之战结束后三个月,带病出征的娄室终于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与逝长辞了,这对金国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完颜娄室作为金国的两朝元老,从阿贩打起兵便开始为金国南征北战,其间还曾新手活捉过辽国的头号猛人耶律大石和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为消灭辽国立下了头功。
  而在讨伐宋国和战争中,娄室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太原包围战中,他和银术可共同作战,为攻克太原立下了大功,而陕西注定将成为娄室一生辉煌的终点,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里,帮助自己的国家再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可以这么说,娄室是金国开国初期绝对公认的头号军事人才,这一点就连兀术也自叹不如。
  娄室死后的待遇也相当丰厚,先是追封为泰宁节度使、后又封为莘王、金源郡王、谥号状义。
  生身战功卓著,常胜将军,死后荣誉无数,娄室在死后的个人荣耀也达到了顶峰。
  不过娄室应该是死而无憾了,因为他还有个好儿子,完颜活女,活女继承了他老爸的衣钵,在以后的历史中,活女跟他父亲一样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3: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公元1131年九月富平之战结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金国在陕西的军事行动节节胜利。
  宗辅和兀术接连攻克凤翔、泾州、渭州等地,南宋的一大批中下级军官纷纷向金国投降,为金国能顺利占领整个陕甘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到1132年的四月,宗辅和兀术已经将以前北宋西北地区的两个军事要地泾原路、熙河路全部控制。
  这两个地方临近西夏国,军事位置非常重要,金国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意义非常重要,那就是解除了进攻四川的后顾之忧,金国大军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四川发动攻击。
  于是,为了尽快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吴乞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川蜀的进攻。
  公元1132年五月,由于宗辅在富平之战后被吴乞买召回上京商议国事,兀术便被任命为陕西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进攻四川的军事行动。
  兀术对进攻四川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富平之战后,宋国的几支精锐部队都被打的落花流水,特别是泾原、熙河两路的南宋的精锐之师——西北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基本上一蹶不振,而且据说富平之战表现非常神勇的刘锜也被罢了官。
  于是,兀术对四川形势的判断是,只需派几名金国的优秀将领便能攻入四川。
  因此,兀术对进攻首次四川的军事行动安排如下:
  金将没立率兵从凤翔出发,另一路金兵则在乌鲁和完颜折合的率领下从阶州出发,两路大军的共同目的直指——和尚原。
  和尚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位于今天宝鸡市西南约二十公里,是渭水流域越过秦岭进入汉中地区的重要关口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而且和尚原还是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控制着由陕入川的咽喉地带,也可以这样说,只要金国能攻克和尚原,那么整个四川的门户就不复存在了,四川的命运也就难以预测了。
  因此,和尚原战役的成功对宋金双方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语了,那么南宋这边和尚原的守军是否能抵挡来势汹汹的两路金国大军呢?
  我的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和尚原的守军不足一万人,而且更可怜的是这几千人马还是多富平战役中逃出来的残兵败将,其中的守将是兄弟两人,大哥叫吴玠、弟弟叫吴璘。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吴玠,这位仁兄和刘锜一样都是出生在甘肃天水一带,好象天水一带常出英雄人物,三国时代的姜维便是天水人。
  不过吴玠和刘锜略有不同,刘锜少年时代只知道冲锋杀敌,而吴玠似乎是文武双全,既能打仗也能读书,相当于是综合能力都非常强的人才。
  由于在和西夏国的作战中屡立战功,吴玠很快被任命为将队,并且也参加了童公公讨伐方腊的战争。
  北宋灭亡后,吴玠被分配到陕西一带当兵马副总管,也曾和金国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并且战果相当不错。
  张浚到四川后,广收人才,自然吴玠和他的弟弟吴璘也逃不过张浚的眼睛,于是,吴玠很快被任命为永兴路经略使,弟弟吴璘则成为张浚的亲兵头领,兄弟俩一同参加了规模庞大的富平大战。
  但是由于张浚的错误战术思想及赵哲的临阵脱逃,导致整个宋军遭到了惨败,吴玠兄弟也未能幸免。
  所以吴玠兄弟也选择了撤退,但撤退也得讲策略,那就是你往哪儿撤,是跟着老大张浚乱跑,还是躲到自己的老窝永兴路。
  我们的吴玠虽然打了败将,但脑子一点也不糊涂,他既不跟着张浚跑,也不逃回永兴路,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地方——和尚原!
  所以说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吴玠的超强能力来,从富平之战一结束,吴玠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金国的大军早晚要进攻四川。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抢占由陕入川的军事要地,免的被金兵占了先机。
  吴玠的这个决策实在是太厉害了,要是富平之战后,南宋方面没人去防守和尚原,金国大军抢先占领和尚原的话,恐怕张浚先生要提着脑袋去见赵构了。
  但留给吴玠的硬件设施实在是太差了,手底下的将士们大都是经历过富平之战的散兵游勇,士气非常低落,似乎跟本无法抵抗住金军的铁骑。
  于是,有人向吴玠建议放弃和尚原,退守汉中,这样至少可以稳定军心。
  这还算客气的,因为更加凶险的是部队中有人甚至计划劫持吴玠兄弟投降金国。
  和尚原的形势十分危急,吴玠兄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吴玠立即召集所有和尚原的将士们开会,开会的内容是“歃血为盟,勉以忠义”,意思是大家都发毒誓,忠心于南宋,誓死保卫和尚原 。
  吴玠的这招还真管用,歃血为盟就断了那此投降分子的后路,大家只有一条出路,打败金兵,保卫和尚原,自此将士皆感泣,士气大振。
  解决了内部问题,吴玠便开始准备具体的防御措施,既然和尚原易守难攻,那就和金国打防御战,任尔如何进攻,吾是固守城池。
  吴玠在和尚原的几险要之处设置大量的栅栏,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滚木雷石。
  为了作好长期守关的准备,吴玠还亲自发动凤翔一带的百姓,向他们大量高价收购军粮。虽然后来遭到了金国的阻止,但吴玠还是买到了大量的军粮。
  和尚原经过吴玠一这么一番折腾,变成了铜墙铁壁、异常坚固,目前的所有的和尚原将士都对保卫和尚原、乃至保卫整个四川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奇迹难道真的会发生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3: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31年五月,乌鲁和完颜折合率领的大军先期抵达了和尚原,看到镇守和尚原的居然是自己昔日的手下败将吴玠,乌鲁和完颜折合不免有些轻敌!
  吴玠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看到金兵主力尚未集结完成,吴玠果断地命令部下向乌鲁和折合发动轮翻攻击。
  吴玠敢用步兵去碰金国的骑兵,难道他疯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吴玠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利。
  和尚原附近的山谷道路夹窄,怪石临立,金国的骑兵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空间,所以金兵只能步行向宋兵发动攻击,这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长处,去和对手交锋,结果当然惨不忍睹。
  而吴玠的宋军是拼着必死的信心去和金国交战,士气高昂,再加上金兵失去了骑兵的优势,因此吴玠打退了乌鲁和折合的多次进攻,一直将他们赶到了黄牛一带。
  退到黄牛一带的乌鲁和折合立足未稳,却又遇到了狂风暴雨,金国士兵士气大落,无心恋战,落荒而逃,看来这次老天没有再眷顾金国!
  而就在乌鲁和折合败退之际,另一路金兵在没立的带领下也赶到了和尚原,不过没立的进攻方向是和尚原附近的箭筈关。
  不过吴玠早有安排,他派部将杨政在箭筈关死守,杨政也没有辜负吴玠的期望,击退了没立的进攻。
  至此,兀术两路大军会师和尚原的军事行动宣告彻底破产败,金国自进入陕西以后遭受了第一次失败,而且对手仅仅只有区区不到一万人。
  这对以往战无不胜的金国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兀术为此也受到了金国高层领导的严厉训斥。
  所以兀术对吴玠兄弟是恨之入骨,决定亲自出马攻打和尚原,准备一举消灭吴玠这个心头大患。
  1131年十月,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架设浮桥,跨过渭水,从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吴玠的宋军夹涧对峙,准备与吴玠展开大决战。
  虽然吴玠打退了金国对和尚原的第一次进攻,大大的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但对手只不过是金国的二流武将,根本无法和兀术相提并论。
  兀术乃是金国除了娄室外的头号将军,在灭辽伐宋过程中几乎是战无不胜,在黄天荡非常不利的局面下,还能转败为胜,差点儿要了韩世忠的命。
  因此面对这样一位能力超强的统帅,吴玠是不敢有任何大意的。
  于是,吴玠便很早就派出探马随时注兀术的一举一动,同时,积极进行防御备战工作。
  十月,兀术下令向和尚原发动总攻,十万大军向潮水般冲向宋军阵地。
  这回,吴玠不再出战,决定当缩头乌龟,不过乌鱼也会咬人,他的战术是轮番向金兵发射弓箭,将所有神箭手组成弓箭队轮番不停地向金兵发射,吴玠将这些弓箭队称之为“驻矢队”。
  “驻矢队”成了兀术终生难忘的恶梦,所有的弓箭连发不绝,繁如雨注。
  金兵受到吴玠如此高的“箭雨”待遇,是痛苦万分,但女真勇士们在兀术的率领下踏着前人的尸体毫无畏惧的向前冲锋。
  宋金双方就像博击场上的两名选手,较量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虽然双方都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最后时刻,但谁也不敢松气,否则必将成为失败者。
  坚持到底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吴玠做到了这一点。
  而兀术的金国士兵则在最后紧要关头松懈了,许多金兵纷纷丢弃武器,落荒而逃
  吴玠看到金兵已显露出败局,立即抓住有利战机,派精兵从背后突袭,切断了兀术的运粮通道。
  兀术看到如此不利的局面,只好下令撤军,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退守到了神岔一带。
  不过吴玠并不打算给兀术喘气的机会,乘着天黑,他又兵出险招,派兵偷袭金营,获得了大巨大的胜利。
  兀术这回比黄天荡时还凶险,身中两箭,十万人马出征,仅带着一千多人狼狈而逃,其境况惨不忍睹!
  而金国这回是赔了大本钱,不但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甚至有多达三百多名将校头目被俘,宋军缴获的武器盔甲数以万计。
  金国第二次进攻和尚原的惨败是金国自出兵反辽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惨败,对金国上下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史书记载“金人自入中原以来,其败衅未沿如此”,“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而和尚原的胜利对宋国全国上下都是一次极大的鼓舞,是南宋自建国以来对金作战取得了第一次巨大胜利。
  尤其是吴氏兄弟,依靠山区的复杂地形用步兵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金国骑兵。
  从此以后,吴氏兄弟几乎成了兀术的心理障碍,以后兀术多次进攻陕川的战斗都是由于这次惨改带来的心理阴影而大受影响!
  吴玠的顶头上司张浚看到自己的下级居然有如此优异的表现后是非常高兴,连房任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负责专门对付进犯忌陕川的金兵。
  不过此时在陕川人民的心中,吴氏兄弟的威望早已超过了张浚,很快张浚被调离陕川,吴玠被任命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成为陕川一带的最高军事长官。
  吴氏一门开始了在四川一带长达七十多年的军事控制!
  不过在和尚原遭受的惨败的金国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陕川的战略进攻,不过这次他们把遭到过吴玠痛打的兀术召回了燕京,取而代之的是宗辅的另一位副手撒离喝来对抗吴玠。
  完颜撒离喝又名完颜杲(与完颜斜也同名),是安帝跋海的六代孙,史称其雄伟有才略,因此深得阿骨打的喜爱。
  金国出兵伐宋后,撒离喝跟随宗辅进军陕西,并在攻克陕甘一带的几个州县时表现出色,得到了宗辅助的认可。
  适逢兀术在和尚原被吴玠打的落水流水,兀术也遭到了金国老大吴乞买的训斥,因此撒离喝被吴乞买推到了陕川战场的最前沿,继续和当前势头正猛的吴氏兄弟对抗。
  这位默默无闻的撒离喝同志能是吴氏兄弟的对手吗?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4 05: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