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东吴春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英雄的最后岁月
  女真人的真命天子阿骨打先生从公元1114年秋到公元1123年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攻克了辽国的五个京城,金国的大军席卷了整个辽国大地。
  辽国在东北亚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阿骨打距离他抗辽的目标已经近在咫尺了。
  但令阿骨打倍感烦恼的是,已经神秘消失快一年多的辽国头号“逃犯”耶律延禧最近在阴山附近聚集人马兴风作浪,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而刚刚灭亡的北辽国“三巨头”萧德妃、耶律大石、萧干却集体逃脱,无一落网。
  刚刚占领的幽云地区各州县的契丹及汉族军民们由于不愿当金国的俘虏,纷纷起兵抗金
  耶律延禧外加北辽“三巨头”不能归案,使阿骨打寝食不安,幽云地区军民的搔扰又使阿骨打万分恼火。
  阿骨打已经五十五岁了,身体各方面都大不如已前了,为了在有生之年看到辽国的灭亡和金国的强盛,他必须尽快结束自己的这场抗辽战争。
  因此他下令完颜宗望和完颜娄室负责追击夹山之中的耶律延禧。
  但首先向阿骨打发难的却是北辽“三巨头”之一的萧干。
  萧干本名回离保,是奚族人的首领,在北辽建立时,由于坚决拥护耶律淳登基而受到耶律淳的重用,被任命为北辽军事负责人之一,和耶律大石两次击败了南方宋国的进攻,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人才。
  但这位仁兄在宋、金、辽三国纷争的复杂局面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没有像郭药师那样,选择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庄家下注,而是选择了自己直接当皇帝。
  在金兵攻克燕京城后,萧干乘乱逃出了燕京城,来到了箭笴山。
  公元1123年一月,萧干在箭笴山正式宣布乘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奚族人的王国,改元天复。
  萧干作为一名奚族人,怀着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在辽国即将灭亡之际,乱世称帝,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但他和渤海人高永昌一样,都没能正确处理好同金国的关系。
  高永昌由于自己的傲慢无礼得罪了阿骨打而遭遇了亡国之灾。
  萧干的能力值要比高永昌强,但他同样没有处理好同各位领居的关系。
  因为奚国从一开始建立,就不得人心,所有的邻国都对萧干没有好脸色,远在阴山的耶律延禧还甚至发出讨伐令,声讨这个辽国的叛徒。
  但天高皇帝远,耶律延禧最多是口头警告一下萧干,因为他现在自身难保,更别说去对付萧干了。
  萧干的真正危险是来自幽云地区刚投降宋国的前怨军首领郭药师的军队和燕京城附近金国的军队。
  但阿骨打仍然采用先礼后兵的做法,派使者前去招降萧干。
  但萧干显然已经忘记了高永昌的教训,断然拒绝了阿骨打的劝降。
  所以萧干的结局必须是失败,而且他的失败方式和高永昌惊人的相似。
  公元1123年五月,高永昌派兵攻打景州、蓟州,被宋国的郭药师击败,奚国军心大乱,于是萧干被亲信耶律阿古哲和外甥乙室八斤杀死。
  所有奚族人全部被编入金国的猛安谋克军事组织中。
  奚王国的命运就此结束,萧干总共当了五个月的皇帝梦,他和高永昌乘帝的时间和死亡的方式几乎如出一徹,也算是个巧合吧!
  而北辽三巨头的另两位也不是省油的灯,萧德妃和耶律大石在燕京城攻破的前夕,选择了另外一条出逃路线,那就是投靠夹山中的耶律延禧。
  我们前面提到耶律延禧被阿骨打的金兵几次痛碥后,一路狂奔,躲进了大青山里的夹山,很长时间杳无音迅。
  但是耶律延禧运气还不错,他选中的夹山正好出产金矿,并且此处易守难攻,的确是个理想的藏身之处,耶律延禧利用金国全力对付北辽之际,乘机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以图东山再起。
  而就在耶律延禧踌躇满志的准备重出江湖之际,却碰到了前来投靠的萧德妃和耶律大石等人。
  对于胆敢背叛自己的人,耶律延禧是决不会手软的,于是萧德妃被立即处死,而耶律大石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说了一番慷慨陈辞:
  “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一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於他人耶”。
  耶律延禧自知理亏,只好亲自斟酒向耶律大石道歉。
  从中不难看出,耶律大石的确是辽国的头号强人,不但英勇善战,且胆略过人。
  最终耶律大石通过自救,保住了性命,也获得了耶律延禧的信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国的形势开始好转,耶律延禧却又开始犯混了,他准备出兵攻打燕京,收复失地。
  为了感谢耶律延禧的不杀之恩,耶律大石再次劝阻耶律延禧应该等待时机再出手,因为目前金国的实力如日中天,别说是一个耶律延禧,就是十个耶律延禧也不是阿骨打的对手。
  但耶律延禧已经没有耐心了,他要夺回曾经属于他的一切,包括金钱、美女和土地。
  公元1123年四月,耶律延禧任命耶律大石为北院枢密使,率兵攻打奉对圣州(今河北涿鹿)。
  但耶律大石的运气很不好,如果碰到普通金国将军的话,说不定大石先生还能对付一下。
  可他碰到的是金国的“常胜将军”完颜娄室,这位仁兄是金国最能打仗的将领之一,其军事能力值超强。
  所以耶律大石在登上辽国军事舞台以来吃到了第一个败仗,而且是一败涂地,连耶律大石本人也被娄室俘虏。
  但耶律大石的传奇人生并未就此结束,四个月后,耶律大石乘机逃出了金营,回到了耶律延禧的身上,继续从事反抗金国的战斗,并因此成就了一番大业。
  耶律延禧的第一次重出江湖很失败,而且后果很严重,因为这次出兵非但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还激怒了阿骨打本人。
  于是阿骨打决定铲除这个心腹大患,他命令完颜宗望和娄室进攻辽国的重要据点青冢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以耶律延禧为首的辽国残余势力已经根本无法抵挡金国的进攻,大量的皇室成员被俘,包括耶律延禧的三个儿子,赵王、秦王和许王,辽国的传国玉玺也落入了金国之手。
  只有梁王雅里在太保特母哥的保护下,逃到了夹山耶律延禧的大本营中。
  辽国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之中,但皇室内部的内哄还在继续。
  由于对耶律延禧的表现非常不满,特母哥和部将耶律敌烈居然劫持梁王雅里北逃,脱离了耶律延禧的控制。
  他们来到了一个叫沙岭的地方,这个地名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无从考证,估计应该在今天的中蒙边境处。
  公元1123年五月,耶律特烈等人在沙岭拥立雅里为新的辽国皇帝,改元“神历”。
  雅里在位初期,还颇有作为,因此很多契丹部落都来投降雅里,但时间一长,雅里逐渐对管理国家失去了兴趣,开始热爱击鞠运动,难道是受“球王”高俅的影响吗?
  因此雅里仅仅当了五个月的皇帝,便由于运动过度而生病死了,所谓的新辽国也就消失了,其它人等如耶律特烈和特母哥的结局无法得知,估计不是投降金国,便是被金国灭掉了。
  作为辽国的真正老大,耶律延禧先生做人真的非常失败,自从和金国开战以后,已经有很多的自己人和他过不去。
  古欲、耶律章奴、高永昌、耶律余睹、耶律淳、萧干、雅里
  这一纷名单都是耶律延禧的反抗者,其中包括他有心腹爱将、叔叔甚至儿子,从中可以看出耶律延禧有多么的不得人心啊!
  北辽“三巨头“两死一伤,耶律延禧被再次痛击,只身一人落荒而逃,阿骨打的痛打落水狗计划基本上取得了成功。
  但前方胜利,金国的后院却起火了,金国刚刚任命的南京留守张觉发动叛乱,开始大举进攻燕京地区。
  这位张觉是何许人也?张觉是辽国平州义丰人,在辽国官居兴军节度副使,金兵进入燕云地区后,张觉便投降了完颜宗翰,很快被任命为平州留守。
  由于按照宋金“海上之盟”的规定,金国需要将燕京城交还给宋国,因此阿骨打便将平州改为南京,于是张觉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金国的南京留守。
  但张觉这个人的民族意识较强,虽然投降了金国,但总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辽国的汉人,在辽国即将灭亡之际,应该投降宋国比较符合自己的民族观。
  而此时,幽云地区的各族百姓们由于不愿接受金国的统治,纷纷起兵造反,平州城也不例外,成千上万的各族百姓要求留守张觉带领他们起兵反金。
  为了顺应民心,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张觉决心率先发动兵变,正式宣布反抗金国。
  平州城内的辽国降将左企弓则成了张觉起兵的第一个牺牲品。
  远在鸳鸯泺休息的阿骨打自然不允许此类叛乱的事件的发生。
  但更坏的消息是张觉已经和宋国达成了共识,张觉已经投降了宋国,将整个南京城献给了宋国,而宋国也接纳了张觉。
  这对阿骨打来说是更大的打击,阿骨打对于宋国的态度一向是比较友好的,燕京之战,宋国两次大败,靠着他们金国的力量才攻克了燕京城,而且阿骨打还遵守诺言,将燕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慷慨的交给了宋国。
  但宋国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完全违反了双方作为同盟国的约定,宋国的行为称得上是“背信弃义”,简单就是无耻小人的行径。
  那么做为曾经和金国有过“海上之盟”的宋国,为何要不顾金国的感受而擅自接受张觉的投降呢?
  归根结底,还是赵老师和童公公爱占便宜的毛病坏了大事。
  张觉主动派人前来商谈投降之事,自然引起了赵老师和童公公的高度重视。
  由于接纳郭药师投降后,宋国尝到了甜头,因此对于原辽国汉将的投降,宋国是举双手欢迎的。
  但赵老师和童公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药师是作为辽国将领向宋国投降的,和金国并无任何瓜葛,充其量是个辽国的叛徒;而张觉的情况完全不同,他是先投降了金国,目前身份是金国的官员,如果接纳张觉,等于是违反了宋金之间的同盟协议。
  但我们说过赵老师和童公公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何况张觉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大便宜”。
  首先张觉占据南京重镇,控制着幽云地区的许多州县,其次张觉手里撑握着一支数量相当可观的军队。
  赵老师甚至天真的认为依靠张觉就可以对付幽云地区的金国军队了。
  这时,赵良嗣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接纳金国叛将张觉。
  自从那次亲眼目睹金兵仅用半天就攻克辽国上京的战斗后,赵良嗣已经深刻认识到金国军队的强大和可怕,而如今宋国的君臣们居然想为了贪一点小利而去招惹金国,赵良嗣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同意的。
  但赵佶和他的学生们已经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没有人支持赵良嗣的观点。
  所以说,人是不能去占便宜,不管是大便宜还是小便宜,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宋国的君臣们即将为自己的贪图小利付出昂贵的代价。
  但阿骨打却还没功夫去谴责自己的邻居,他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解决张觉的问题,否则人人学样,金国在幽云的统治就无法牢固。
  于是,阿骨打向南京城的军民们下了自己一生之中的最后一道诏书,语气恳切,主要内容是劝告南京城中的军民出城投降、不要跟随张觉作恶。
  六月中旬,在鸳鸯泺行宫中休息的阿骨打得到了好消息,张觉的叛军被完颜母击败,已经躲进了南京城中。
  阿骨打心情大悦,连忙下令班师回朝返回上京。
  但在回京的路上,已经连续征战了十个年头的阿骨打终于病倒了。
  这场病来的太不是时候了,阿骨打的年纪并非已经到了老态龙钟的地步,他还不到六十岁;而且灭辽的任务即将完成,只要再坚持个一年半载,阿骨打就能亲眼看到辽国在自己的手里灭亡。
  这就像一个万米长跑运动员已经跑了9900米,还剩一百米就要结束了,但这名运动员却倒在了离终点线的一百米的地方。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个非常残酷、非常遗憾的事情。
  阿骨打也是如此,但长年的征战和伤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不堪重负,病魔随时都有可能夺取他的生命。
  弥留之际,阿骨打下令召金国的谙班勃极烈,也就是金国的下任继续者,他的亲弟弟吴乞买前来见他,等于是准备宣布后事。
  公元1123年八月,女真人的民族英雄及金国的第一位皇帝完颜阿骨打在部堵泺西行宫病逝,终年五十六岁。
  阿骨打临终前除了任命吴乞买为他的接班人外,并没有留下其它方面的遗嘱。
  史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说是阿骨打临终前交待吴乞买和粘罕:灭辽已毕、准备攻宋。
  但我对此颇有疑义,阿骨打在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流露出对宋国的坏感,相反他对宋国还是相当客气的,还曾将燕京等六州归还了宋国,如果阿骨打早已准备攻打宋国的话,他还有必要去归还燕京等六州,这不等于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因此我是不相信此种说法的。
  女真人历史上的第一位民族英雄及金国的创立者---阿骨打终在灭辽的前夕病逝了,虽然他没能亲自完成灭辽的大计,但谁都不可否认阿骨打在整个抗辽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他的一生完成了一件大事,并且为另一件大事的完成做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
  一件大事是建立了女真人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另一件大事是为消灭辽国作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他的弟弟吴乞买在他去世一年多后,踩着他的肩膀轻而易举地彻底消灭了辽国。
  最后,我们该如何看待阿骨打这个人物?
  从女真民族的角度看,他绝对是女真人的头号英雄,由于他的出现,使女真民族摆脱了契丹人的残暴统治,并且还建立了女真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在前期的抗辽战争中,阿骨的打还打出了各民族团结、反抗契丹压迫的旗号,这也为他赢得了辽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支持。
  从契丹人和辽国其它民族的角度来看,阿骨打后期的对辽战争更多是一种对辽国的侵略战争,阿骨打发动这种战争的目的固虽然是为了女真人的生存和发展,但不可逸免的对辽国的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二卷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卷 吞辽灭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一、登基灭辽
  公元1123年八月,女真人的真命天子阿骨打在返回金国上京的途中与逝长辞了,阿骨打所指定的金国继承人是他的亲弟弟谙班勃极烈完颜吴乞买。
  作为女真金国的第一任皇帝,阿骨打继承了女真祖先们的一贯传统,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们,而是将这一极具诱惑力的职务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弟吴乞买。
  虽然阿骨打的儿子们个个都是英雄豪杰,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四子完颜宗弼哪个不是理想的接班人,但为了金国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考虑,阿骨打选定了吴乞买为金国最适合的接班人。
  吴乞买是劾里钵的第四个儿子,出生于公元1175年,比他的哥哥阿骨打小了七岁,吴乞买出生后不久,便被自己叔叔盈哥收为养子。
  史书记载吴乞买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而且更奇怪的是吴乞买的长相与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非常相似,于是有人就认为吴乞买有可能是赵匡胤的转世,当然这只是广大民间群众的一种传言而已。
  而吴乞买在阿骨打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1112年二月,生性刚烈的阿骨打在“头鱼宴”上得罪了辽国的头号老大耶律延禧,虽然最后阿骨打安然脱险,但吴乞买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原因是吴乞买有一种特殊的技能----驯兽,相传吴乞买能够徒手擒虎刺熊,于是吴乞买利用一次耶律延禧秋后打猎的机会,亲自为耶律延禧表演了一番徒手擒猛兽的绝技。
  耶律延禧一高兴,就把阿骨打抗旨不遵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吴乞买通过另类的方式帮助了自己的哥哥逃过了生死一劫。
  于是,阿骨打开始对自己的这个新弟弟刮目相看了,公元1115年,吴乞买被刚刚称帝的阿骨打任命为金国的谙班勃极烈,也就是金国皇位的一号继承人。
  每逢阿骨打出征辽国,总是任命吴乞买为大本营的留守,负责金国后方的朝政大事。
  正如阿骨打自己所说的:“汝惟朕之母弟,义均一体,是用汝贰我国政。凡军事违者,阅实其罪,从宜处之。其余事无大小,一依本朝旧制。”
  从这点可以看出,吴乞买在金国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被阿骨打认为是金国第二任皇帝的最佳人选。
  但吴乞买在接班这个问题上,似乎显得非常“谦虚”,起初他是坚决不接受这个金国最高领导人的职务。
  但他的小辈们不允许他“谦虚”,弟弟完颜杲、侄子完颜宗干、完颜宗峻(阿骨打嫡长子)等率领金国的文武百官一致要求吴乞买接任这个职务。
  于是,吴乞买“很不情愿”的接受了众人的请求,成为了金国第二任皇帝。
  公元1123年九月,吴乞买正式登基金国皇位,同时改元天会。
  但吴乞买的这个皇帝同样不好当,因为在他继位的同时,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
  头一个问题便是张觉,这位仁兄自以为背靠大宋国好乘凉,率领着一帮手下的契丹和汉族军民们脱离了金国的领导,改投了赵老师的宋国,并且不断骚扰金国部队。
  其次,辽国虽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领土,但他们的头号领导人耶律延禧一直在逃,一天延禧不归案,辽国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
  于是,吴乞买在他大哥的基础上,发动了对这两个心腹大患的进攻。
  首先他命令自己的弟弟完颜阇母继续讨伐叛徒张觉。
  但这场平叛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因为张觉似乎很能打,居然两次打败了完颜阇母,这对百战百胜的女真勇士们来说简单是一种奇耻大辱。
  所以,完颜阇母受到了吴乞买的严厉训斥,讨伐张觉的任务换成了他的侄子完颜宗望。
  看来,还是年青人对胜利的渴望更强烈,宗望很快便击败了张觉的军队,张觉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下,只好向宋国求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国燕京府的领导人有两位,一文一武,武将便是辽国的降将郭药师,自从年初击败了奚王萧干的搔扰后,郭药师越发得到赵老师的青睐,被任命为燕山府的留守。
  但宋国的历代皇帝有个特点,喜欢文武搭配进行工作,而且往往是文官占据主道地位,当然这也是赵老大赵匡胤发明的专利,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赵老大的发明是把双刃剑,虽然这样做杜绝了武将专权的局面,但从此以后宋国军队的战斗力一落千丈,在和周围几个领土面积都明显不如自己的邻居打架过程中,经常被揍得鼻青眼肿。
  所以赵老师虽然对郭药师很器重,但祖宗的规矩不能坏了,因此他又派了位文官前去燕京府配合郭药师共同进行管理。
  这位搭档名叫王安中,与宋国神宗年间的名相王安石只差了一字,但他和王安石却毫无关系
  相反他是宋国宰相蔡京蔡大人的得意门生,而且和蔡京的特点很相近,那就是文学天赋很高,经常呤诗作对,并且非常的贪财奢侈。
  这一点也十分合赵老师的味口,于是这位王同学的仕途也就非常的顺利,因此也被赵老师派到燕京府配合郭药师进行工作。
  但作为武将的郭药师哪里看的起王安中这种弱不禁风的文人,在他眼里能打仗的才是好汉,光会写诗作文能击退敌人吗?
  郭药师只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他从心底压根看不起王安中,因此根本不听王安中的指挥,在燕山府中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两个搭档就这样貌合神离地进行着工作,只到某一天,金国的叛将张觉来到了燕山城下。
  这回王安中开始神气了,毕竟郭药师只是辽国投降过来的人,有过不光彩的历史,对于接纳张觉这种事情还得他出面办理。
  按理说,宋国这个时候接纳张觉是非常不合适的,但赵老师等人早在张觉击败完颜阇母时,便兴奋地封张觉平州节度使,企图依靠张觉的力量来对抗金国军队。
  但赵老师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张觉虽然厉害,也不是金国的对手,而今昔日的红人要到宋国来避难,赵老师当然是举手欢迎。
  于是王安中秉承了赵老师的意愿,将逃到了燕京城的“张觉”雪藏了起来。
  但完颜宗望是不会放过张觉这个叛徒的,而更使他可气的是,作为与金国结盟的宋国居然敢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这相当于是违背盟约的行为。
  完颜宗望生气了,他派人到燕京城对王安中和郭药师进行严厉的责问,要求立即交出张觉,否则便要如何如何。
  其实按郭药师的本意是根本不能放张觉进城的,但王安中执意要接纳张觉,郭药师也懒得去管此事,乐得看王安中的笑话。
  但王安中不想就这样把张觉给放了,他想利用自己的智慧忽悠完颜宗望,于是,他将张觉藏到了甲仗库中,然后骗完颜宗望说燕京城内没人张觉这个人,可能是将军你看走眼了。
  看来王安中是充分低估了完颜宗望的智商,宗望要求王安中不要再玩游戏了,尽快把张觉交出来。
  这下王安中可傻眼了,但他还不想服输,他想再次考验一下完颜宗望的智商程度,于是,这位聪明的王大人在城中找了一位长相与张觉很相似的人,将此人首级割下后献给完颜宗望,谎称是张觉。
  可惜,王安中的小聪明再次被完颜宗望失破了,发现自己居然两次遭到王安中的欺骗后,宗望已经出离愤怒了,他强烈命令王安中立即交出张觉,否则将大举进攻燕京城。
  王安中终于领教到了宗望的智商,他彻底死心了,为了平息完颜宗望心中的怒火,藏在甲仗库中的张觉被带到了王安中面前。
  张觉得知自己将被王安中出卖给金国后破口大骂,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张觉被王安中杀害后献给了完颜宗望。
  而张觉在临死前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并非同族人就一定靠的住。
  对于王安中这种反反复复的做法,郭药师和他的怨军们是非常不满的,虽然前期他们不赞成接纳张沉,但既然你王安中下定决心要保张觉,那就一保到底,不要出而反而。
  毕竟人家张觉是为了宋国而和金国闹翻的,并且也为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现在为了讨好金国,就要牺牲自己的将领,这等于是过河拆桥。
  因此王安中的这种做法使包括郭药师在内的许多辽国降将心怀不满,因为郭药师认为自己的身份和张觉是何等的相似,他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会成为“张觉第二”。
  郭药师在张觉遇害后曾当面质问王安中道:“若来索药师当奈何”
  王安中的反应是哑口无言。
  张觉事件给宋国带来的后遗症是无穷无尽的:
  首先宋国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将,相当于是先违反了游戏规则,为以后宋金爆发战争埋下了定时炸药;
  其次,通过张觉事件,使许多投降宋国的辽国降将对宋国的诚信度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也导致了在以后的宋金战争中发生了大量辽国降将再次投降金国的现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3年十一月,纵横驰骋于幽云地区半年左右的叛将张觉终于被宋国的燕京宣抚使王安中杀害了,吴乞买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但事情没还到此结束。
  因为南京城还被张觉的手下控制着,城中的军民又推举城中比较有威望的将领张敦固担任南京城的都统,继续与金国对抗。
  为了和平收回南京城,吴乞买派谴使者到南京城内招降张敦固,张敦固也跟吴乞买玩起了忽悠的把戏,满口答应了金国使者的招降要求,等金使进城后,突然杀死金使,再次发动叛乱。
  这下可激怒了吴乞买, 一个小小的南京城居然接二连三的叛乱,简单就不把金国放在眼里,于是吴乞买再次命令完颜宗望率兵攻打南京城。
  张敦固的能力比起张觉来差远了,张觉都搞不过完颜宗望,张敦固就更加不可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了。
  但张敦固不服气,非要尝试一下,于是这位张都统率领八千人马分兵四路,杀出城去,结果不用我多说了,张敦固大败。
  虽然完颜宗望再次重兵围困南京城,但深感南京地区的军民难以“驯服”,完颜宗望向吴乞买提出要求派一些辽国的降将去治理这些州县。
  于是,降将刘彦宗开始登上了金国的军事舞台。
  公元1124年三月,刘彦宗被吴乞买任命为枢密院事,加侍中,负责配合完颜宗望对南京城的军事行动,所有南京附近州县的政事工作都由刘彦宗负责。
  但最后解决南京问题的既不是完颜宗望,也不是刘彦宗,而是以前张觉的手下败将完颜阇母。
  在两次被张觉打败后,完颜阇母简直是丢尽了金国的脸面,但张觉被杀后,吴乞买赦免了阇母的败军之罪,命令他戴罪立功,辅佐完颜宗望继续讨伐张敦固。
  而此时,完颜宗望因为另外有任务被吴乞买召回上京,于是他便成了攻打南京城的主将。
  而张郭固显然和张觉的水平不是一个档次的,完颜阇母可以被张觉打败,但绝不可能被张敦固打败,何况完颜阇母还憋着一口气要报上次的一箭之仇。
  公元1123年五月,完颜阇母攻克了南京城,张敦固被杀,折腾了将近一年的南京叛乱活动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
  南京城的叛乱终于结束了,吴乞买命令所有有功将士回京召开庆功宴。
  此次平定南京城的叛乱,首功当属完颜宗望,其次为完颜阇母。
  但完颜宗望这位阿骨打的次子在庆功宴会上却向自己的叔叔吴乞买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宋国。
  因为完颜宗望认为宋国自海上之盟以来的种种表现显得非常无耻,从张觉事件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小人心态,而且童贯和敦药师在燕京地区招兵买马,大有背盟攻金的意图。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宗望认为金国应当提前下手攻打宋国,否则可能会被宋国抢得先机。
  而完颜宗翰的观点更直接,那就是对宋国人一点也不用客气,干脆连西京等六个州县都不要交给宋国了。
  完颜阇母各翰鲁也同意完颜宗望的观点,认为攻打宋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乘着宋国防御松懈,发动突然袭击,以绝后患。
  但金国的头号老大却对此持不同意见,吴乞买虽然认为宋国也确实欠揍,但还不到时候。
  因为目前还有一个辽国的头号“罪犯”耶律延禧在逃,这个家伙一日不归案,辽国就不算完蛋。
  吴乞买为了早日完成他大哥阿骨打的愿望,决心先消灭辽国这个劲敌,至于宋国,应该不会对自己构成太大的威胁,可以先放在一边,等消灭了耶律延禧的辽国,再腾出手来对付赵老师也不迟。
  既然,皇上有了自己的一套程序,群臣们也就不再反对了,反正有的是仗打,先去揍耶律延禧也不错,至少可以痛打一下可恶的契丹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要彻底消灭耶律延禧,吴乞买还有个问题要解决,就是位于西北地区的另一个邻居西夏国。
  西夏国的祖先乃是党项族人,在唐朝贞观年间,党项族人归顺唐朝,改姓李。
  从此党项族人一直乖乖地生活在强大的唐朝身边,没有什么精彩的故事。
  直到唐朝末年,黄巢发动农民起义,在唐朝政府的要求下,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党项族士兵参加了讨伐黄巢的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战功。
  因此拓跋思恭也被赐姓李,并封为夏国公,统治夏、绥、银、宥四州,主要位于今天的宁夏一带,从此西夏国的雏形开始初见规模。
  经过将近六十多年的经营,党项族李家已经成了宁夏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藩镇势力,唐朝和后来的五代各位皇帝都拿他没有办法。
  到了宋国时期,赵老二利用李家内部的矛盾,降服了当时的夏州统治者李继捧,控制了整个夏州地区。
  但好景不长,李家又出了个英雄人物,叫李继迁,是拓跋思恭的孙子,由于无法忍受自己的族兄李继捧出卖自己的民族和土地,毅然率领部下举起了反抗宋国的大旗。
  经过二十多年与宋国的战争,李继迁终于重新夺回了夏州地区,并且还夺取了宋国西北边境的许多州县。
  到公元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在前辈的基础上终于建阙党项族人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西夏国,从此西夏国成了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与宋、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西夏国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同宋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战争,而同辽国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和平的状态。
  因此,在辽国和金国大战的过程中,西夏国基本上是处于站在辽国这一方,甚至还在军事上帮助过辽国,这点比起赵老师的宋国来说确实强多了。
  耶律延禧在丢失四京后,逃到了夹山之后,还曾得到过当时西夏国皇帝李乾顺的军事援助。
  而当时的阿骨打对西夏国和态度还是比较温和的,他并没有大举进攻西夏,而只是要求西夏国的李乾顺向金国称藩,不再帮助辽国。
  吴乞买继位后,基本上贯彻了阿骨打的政治方针,对西夏们采取联合的方针,主要目的是为了消灭辽国。
  为什么,国势正旺的金国两代国君不敢去进攻表面上看来比较弱小的西夏国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其一,阿骨的打和吴乞买主要是把辽国作为他们的头号敌人,辽国和金国是有深刻的仇恨,作为金国的国君没能理由为了西夏国而放弃辽国。
  其二,当时西夏国的国势并没有衰落,四岁就登基当皇帝的李乾顺是西夏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十七岁时,他设计除掉了垂帘听政的梁太后而亲政,从此西夏国开始走上了更加强盛的道路。
  阿骨打很精明,吴乞买也不是傻子,金国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去招惹强大的西夏国。
  如果金国同西夏国开战,得利的只会是两个人,一个是耶律延禧,另一个是赵老师。
  于是,聪明的吴乞买对待西夏国的态度是截然相反,因为他准备同西夏国做一笔交易。
  交易的条件是西夏国对金国称藩,不再帮助辽国,而西夏国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得到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国土地。
  李乾顺也是个聪明人,他明白自己此时的利用价值,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他完全答应了金国的要求,至于辽国和耶律延禧的命运,那就由他们自己去把握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4年、金国天会二年三月,西夏国皇帝李乾顺向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上誓表,表示愿意对金国称藩,并且会非常配合金国的抗辽战争。
  于是金国在西北边境的隐患终于彻底解决了,吴乞买可以专心来对付耶律延禧了。
  而此时的耶律延禧又在忙些什么呢?
  自从在青冢寨被金国再次击败后,耶律延禧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几个儿子死的死,俘的俘,就连辽国的传国玉玺也被金国夺去了,他这个皇帝当的都有点明不正言不正了。
  但耶律延禧的命不错,因为金国的头号猛男阿骨打在不久以后就去世了,这对耶律延禧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耶律延禧和阿骨打这对老冤家从“头鱼宴”开始,直到阿骨的去世,终于告一段落。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耶律延禧赢了,因为他很能活,能亲眼看到阿骨的死亡,由此耶律延禧仿佛看到了辽国复兴的希望。
  但实际上,此时的辽国已经不堪一击,金国的后继者们只要稍微发一下力,就能把耶律延禧给出灭了,何况继位是又是吴乞买这类狂人。
  乘着金国阿骨打去世及平州张觉叛乱之际,耶律延禧乘机在夹山地区又大量地招兵买马。
  而且更加令耶律延禧高兴的是,上次被金国活抓的耶律大石居然逃出金营,又回到了他的怀抱中。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耶律延禧看到辽国复兴有望,便迫不及待地又想出兵夹山,讨伐金国。
  刚回辽国不到一年的耶律大石再一次苦苦劝阻耶律延禧,要求耶律延禧不要冲动,因为目前辽国的主要任务是“养伤”,这个受过重伤的病人如何能去打仗呢?
  但耶律延禧此时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他认为阿骨打都已经死了,金国也就不可怕,何况现在辽国势头正猛,是进攻金国的绝佳机会。
  面对这样刚愎自用的糊涂老大,耶律大石对辽国的前途彻底失望了,从那以后,耶律大石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公元1124年十月,耶律大石杀死了辽国的北院枢密使萧乙薛等官员后,率领二百名铁骑向西北方面逃去,从此以后耶律大石彻底摆脱了耶律延禧的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辽国的最后一根支柱耶律大石走了,辽国所谓的兄弟“宋国”及外甥“西夏国“也都背叛了这位昔日的长辈,耶律延禧觉得自己真的快成了被困在宠中的老虎。
  但在吴乞买看来,耶律延禧被困在宠中没错,但根本连老虎也算不上,充其量只是只山羊。
  于是,吴乞买开始对耶律延禧动手了。
  金国的常胜将军“完颜娄室”被任命为追击耶律延禧的前线总指挥,他的主要目的是负责消灭耶律延禧,不管是生擒还是死亡。
  公元1124年的冬天,娄室率领金国大军与耶律延禧率领的最后一支辽国武装力量在武州(今山西神池县)相遇,双方展开大战。
  虽然辽兵在人数上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但金兵的点头力明显要高出许多,并且这支辽国军队的士气比较低落,根本无法抵抗住金兵的进攻。
  武州大战,辽国惨败,耶律延禧最后仅剩下一万多残兵败将,这也是辽国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
  没有任何出路了,耶律延禧是闭着眼睛向西方逃去,目的是投靠造西夏的党项族,期望李乾顺能够看在以往的情份上收留他这个“舅舅”。
  虽然金国已经提前和西夏国打过招呼,一旦耶律延禧来到西夏国,李乾顺就要把他送给金国。
  但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娄室并不打算给耶律延禧喘气的机会。
  于是,完颜娄室率领大在军穷追猛打,大有宜将余勇追穷寇的气势。
  耶律延禧在惊慌失措之下,率领残部逃进了沙漠地带,但很不幸,耶律延禧再次碰到了金国军队。
  一触即溃的辽军在耶律延禧的带领下又是一路狂奔,逃到了应州附近。
  而完颜娄室正好在应州等着耶律延禧。
  公元1125年二月,完颜娄室经过三个多月的追击,终于在应州东的余都谷追上了耶律延禧,并最终活捉了辽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从那一刻起,已经建国二百零九年的辽国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历史生涯。
  辽国自先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曾经在东北亚地区盛极一时,还迫使宋国和西夏国臣服。
  然而到了耶律延禧这一代,由于朝纲败坏,君臣腐败,逐渐走上了衰落的道路,最终被新兴的女真民族所取代。
  而阿骨打所建立的女真金国经过十一年的抗辽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击败并消灭了辽国,取代辽国成为东北亚地共的新霸主。
  但还有一个人是需要我们记住的,那就是灭辽的头号功臣---完颜娄室。
  完颜娄室自从宁江州起兵就跟随阿骨打南征北战,几乎参加了抗辽战争的所有重大战役,而且辽国末期两位最重要级的人物都曾被他亲手活捉。
  一位是辽国打仗最厉害的军事人才----耶律大石,另一位则是辽国权力最大的人,辽国皇帝----耶律延禧。
  因此我可以这样说,完颜娄室是金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在金国的对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这位仁兄还将在以后的对宋战争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汴京城下之盟
  公元1125年二月,辽国的最后一名代表律延禧终于被金国军队活捉了,辽国在形式上已经结束了他的悲惨命运。
  吴乞买在他大哥去世后不到两年时间里,终于完成了阿骨打毕生的心愿,消灭了曾经压迫和统治过女真人的契丹人。
   “灭辽已毕,准备灭宋”,对于完颜家族的其它成员来说,这是他们在阿骨打去世后的最终军事目标。
  在阿骨打在位期间,尽管他的兄弟子侄们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阿骨打似乎对宋国的赵老师们特殊照顾,非但不同意手下的做法,还慷慨大方的把自己打下的燕云等六个州县还给宋国。
  因此,在宋国的赵老师和他的同学们看来,阿骨打简直就是宋国的大恩人,赵老师对阿骨打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哪里会想到阿骨打的后代们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这个肥肉呢?
  但自从阿骨打去世后,金国对宋国的态度明显有了急速变化,金国的新老大吴乞买可没有阿骨打那么好说话,并且完颜家庭的其它成员均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进攻宋国。
  完颜宗望等人提出伐宋的理由很充分
  其一,是宋国屡次违背与金国签订的“海上之盟”,非但没能按约定攻下燕京,还厚颜无耻地求金国出兵,想吃现成饭。
  这倒也算了,宋国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张觉等人,简直是不把金国放在眼里,对于强悍的女真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第二,宋国的童公公和郭药师在燕京城内大肆招兵买马,似乎有与金国对抗的形象,已经见识过宋国的不讲信用,金国上下都认为必须先下手为强,防止宋国发动对金国的突然袭击。
  这两点都能成为金国讨伐宋国最充分的直接理由,和当初起兵反辽一样,讨伐叛徒成了金国人再次使用的借口,只不过叛徒从阿疏变成了张觉而已。
  但促使吴乞买真正下定决心讨伐宋国的理由还得从深层次去理解。
  作为女真族这个从东北地区深山老岭中走出来的游猎民族,其生存环境的基础是相当落后和脆弱的,只要遭受一次较大的失败,女真族就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当时的女真族虽然在军事上相当强大,这也主要归功于女真民族从小养成的能征善战的性格。
  但是其实女真族的生产力是相当落后的,大部分女真人还是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如果和当时经济高度发达的宋国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因此女真人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发动一系列的战争来获得本民族的生存空间及获得大量和生产资料来满足自身的需要。
  而位处中原,经济高度发达的宋国自然就成了金国的下一个目标。
  所以说,吴乞买决心发动对宋国的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果,如果说吴乞买不发动对宋国的战争,其必然结果就是自己慢慢的毁灭。
  耶律延禧的问题已经解决,西夏的李乾顺也已经臣服于金国,赵老师的问题便很自然地被吴乞买提出来放到了日程上。
  公元1125年,金国天会三年十月,吴乞买召开了金国自灭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
  这次军事会议参加的均为阿骨打家庭的核心成员,主要包括吴乞买亲自指定的下届接班人谙班勃极烈弟弟完颜斜也(完颜杲),移赉勃极烈完颜宗翰,阿骨打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四子完颜宗弼等。
  而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便是商议讨伐宋国的战略计划。
  对讨伐宋国这个大问题,所有的与会成员达成了一致,全票通过同意攻打宋国。
  于是,吴乞买正式下令发动了对宋国的全面入侵计划,整个伐宋大军共十万多人,共分为两路。
  第一路: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为都元帅,移赉勃极烈完颜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临,从西京入太原。
  第二路:盈歌之子完颜昌(挞赖)为六部路都统,完颜宗望为南京路都统,完颜阇母为副都统,知枢密院事刘彦宗领汉军都统,从南京入燕山。
  这两路大军计划最后在宋国首都汴京城下会师,争取一举攻破汴京城,彻底消灭以赵老师为代表的宋国皇家成员。
  正当金国的一大帮完颜狂人们厉兵秣马准备大举进攻宋国时,以赵老师和童公公为代表的宋国最高统治阶级还沉浸在收复燕京城的喜悦之中。
  自从靠着阿骨打的帮助才勉强收复燕京城后,赵老师和童公公、蔡宰相们一直忙于搞各种各样的庆功活动。
  赵佶甚至还把自己当成了宋国历史上最的作为的皇帝,复国的功绩直比先祖赵匡胤和赵光义。
  但宋国的朝廷内部同样存在着不和谐因素,赵老师的各位同学们为了争权夺利,同样进行着复杂的政治斗争。
  灭辽的两位大功臣童公公和蔡主持自成一派,而相对的另一派居然是蔡主持的亲爹蔡京。
  蔡京由于年事已高,已经不能承担宰相的职务,于是这位蔡大人就将日常的事务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蔡倐,这就引起了大儿子蔡攸的不满。
  于是,蔡京等父子三人反目为仇,发生了内哄,同时童公公、王黼、李邦彦等赵老师的一群“好学生”也参与了老蔡家的政治斗争,顿时整个宋国的朝廷上下搞得一片乌烟瘴气。
  而赵老师似乎乐得看这群学生们争风吃醋,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收复燕京城的喜悦之中了。
  就是在宋国上下一片欢腾歌舞升平、朝廷上下一片腐化堕落之际,赵老师一生中最大的劫难终于就要到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2: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5年,辽国天会三年,宋国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国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太原和燕京两个方向发动了对宋国的全面攻势。
  东路军的总指挥为完颜宗望,又名翰离不,这位阿骨打的次子是在抗辽战争的中期开始崭露头角的,同时他也是金国皇族中最强硬的主战派之一,讨伐宋国的主张便是由这位仁兄首先提出来的。
  所以对于能担任讨伐宋国的主帅之一,完颜宗望是非常高兴的。
  而且东路军的主要目标是对付他们昔日的手下败将燕京留守郭药师,这个任务更加激起了完颜宗望的作战欲望。
  此时在宋国收复还不到两年的燕京城中,宋国的军民们丝毫感觉不到危险的降临。
  自从张觉事件发生后,宋国发现金国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宋国不满的迹象,于是很多宋将宋兵们便已经躲过一劫,万事大吉了,燕京城中的留守郭药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由于另一个王安中大人被任命为大名府尹,实际上郭药师便成了燕京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但郭药师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宋国人,并且由于前年的张觉事件,已经使郭药师对宋国赵老师等人的诚信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郭药师有一种不详的感觉,那就是自己当初的下注很可能压错了对象,宋国的君臣不但是群废物,而且都靠不住,随时都有出卖自己的可能。
  燕京地区的最高长官都怀着这样的心态,下面的官兵们也深受影响,这样一支军心不稳的军队是无法打胜仗的,何况他以儆效尤需要面对的是目前战无不能胜的女真人。
  十二月初,完颜宗望的金国军队与郭药师的宋国军队在燕京附近的白河地区相遇,双方展开激战。
  郭药师的军队其实战斗力还算可以,但一来郭药师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整个军队的士气,二来金国的骑兵确实比较强大,所以结局只是能是宋军大败。
  郭药师带着心腹大将张企徽和刘仁舜仓惶逃回燕京城。
  完颜宗望乘胜追击,扫平了燕京城附近的几个州县,对燕京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此时燕京城内的郭药师心碎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因为前面我讲过,他是个非常精明的赌徒,很善于把握时机下赌注,从耶律淳到赵老师,他已经连续更换了两位庄家,并且都为他赢了不少资本。
  而如今郭药师的处境非常不妙,如果继续跟着赵老师混,很可能要输得血本无归、甚至性命难保。
  并且赵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是些废物,郭药师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再为他们去卖命,张觉就是个很好的教训。
  于是,“郭赌徒”第三次上演了更换主人的大戏,他率领燕京城的守军集体向金国军队投降。
  燕京城的最高长官都已经投降了,作为郭药师的下属们哪里还有抵抗的劲头啊,于是整个燕京地区全部被金国占领。
  燕京府自从五代后唐时期被石敬瑭作为礼物献给辽国后,脱离了中原王朝已经两百多年了。
  宋国依靠金国的帮助从辽国手里夺回了这座离开中原怀抱已经很长时间的古城。
  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宋国统治这座古城还不到两年,便被自己的大恩人金国再次夺去,从此燕云地区不复为宋国所有。
  燕京的丢失对于宋国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我们前面讲过燕云十六州大部分都在长城的南部,控制了燕云地区就等于扫清了北方各民族进攻中原王朝的最大障碍。
  因为从地理上看,燕京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而从燕京到宋国的都城开汴京(今开封市)中间便是今天的华北平原。
  金国的骑兵是最善于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如果金国的骑兵日夜兼程,只需十日便可到达黄河北岸,直抵汴京城下。
  而且宋国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西北地区防御西夏国的进攻,整个华北地带的军事力量分布非常薄弱。
  天赐良机摆到眼前,完颜宗望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何况现还有了郭药师这个好向导,看来攻破宋国都城的首功非自己莫属了。
  1125年十二月底,完颜宗望在郭药师的引导下,率领六万女真骑兵横扫整个华北平原,连续攻破真定、信德两府,大军来到黄河北岸,矛头直指宋国的首都汴京城。
  此时,汴京城内的赵佶老师几乎被听到的坏消息吓昏过去了,因为还在两个月前,他还曾派使者出使金国,向金国恭贺灭辽的喜事,吴乞买还很热情地接待了宋国的使者。
  但还不到两个月,金国居然翻脸不认人,大举进攻宋国,并且东路的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北岸,眼看汴京城就要被攻破。
  赵佶登时从一年前收复燕京的明君一下子即将变成整个宋国的亡国之君,一年之内如此大的变化使赵佶深受打击,万般无奈之中,赵老师只好召开君臣大会,商议如何应付目前的危险局面。
  而此时,赵老师的一帮所谓“好学生”们个个你看我,我看你,一言不发,就连收复燕云的大功臣童公公和赵主持此时也成了哑巴,不敢多说一句话。
  在事关宋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宋国的文官勇敢地站了出来,向赵佶慷慨陈辞,说出了自己的一番主意。
  此人名叫宇文虚中,是宋国颇具才华的一位诗人,此时位居资政殿大学士,而早在童公公等人联合金国攻打辽国之时,他还担任过童公公手下的参议官。
  而宇文先生比童公公等人有远见,他从一开始便反对赵老师和童公公等人的联金灭辽的做法,他认为此种做法将会有“纳侮自焚之祸”。
  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参议官,人微言轻,是不会有人去理睬他的。
  在收复燕京后,宇文虚中还曾多次向赵老师建议加强边防的军事力量,但都被另一位“好学生”宰相王黼拒绝。
  如今面对国家被外族侵略,随时可能灭亡的时刻,宇文虚中再也坐不住了,便挺身而出。
  他向赵佶所建议的主意是:请皇上你自个儿先下诏检讨自己的罪过,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并告知天下百姓,争取获得百姓们的支持。然后,再下令全国各地的军队立即向汴京进军,发动全国性的勤王运动。
  要时在平时,宇文虚中敢这么和赵佶说话,早就被赵老师赶出去了,但目前赵老师自身难保,病急乱投医,只能答应了宇文虚中的建议。
  因为在赵老师看来,宇文虚中能在如此危难关头舍身进谏,确实是个大忠臣,比起那些平时对自己歌功颂德的“学生”们强多了。
  但赵老师心情实在太郁闷,无法写什么罪已诏,于是宇文虚中好人做到底,帮助赵佶写了篇“罪已诏”,并要求各地驻军进京勤王。
  这篇诏书的主要内容为: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牟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岂无四方忠义之人,来徇国家一日之急。
  从这篇罪已诏中可以看出,赵佶老师确实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深刻的检讨。
  史书记载,写完这篇罪已诏后,赵佶和宇文虚中君臣二人是相对而哭。
  但莫斯科是不相信眼泪的,同样金国骑兵也是不相信眼泪的,在宋国君臣上下痛哭流涕之际,完颜宗望率领的女真铁骑已经准备强渡黄河,攻打汴京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30 1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26年的春节刚过,完颜宗望便率领大军强渡黄河,而此时宋国黄河沿岸的守军闻风丧胆,全部落荒而逃。
  面对中原王朝的自然天险黄河,完颜宗望没费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通过了。
  要知道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有一位辽国的女强人也曾来到黄河北岸,但她运气没有完颜宗望好,至死都没有跨过这条汹涌澎湃的大河。
  这下汴京城内的真佶老师可再也坐不住了,勤王的部队一时半会儿还来不了,可完颜宗望这个凶神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汴京城来,此时他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尽快逃离这个是非之地,躲到江南去避祸。
  如今宋国的处境与当年澶州战役时是惊人的相似,但赵佶不是赵恒,宋国也没有第二个寇准出现。
  虽然寇准是不会再出现了,但危急时刻宋国总是有人会站出来,这次现身的是给事中吴敏。
  吴敏字元中,真州人,也是个很有才华的宋国诗人,因此也曾经深得老蔡的赏识,老蔡还曾经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吴敏。
  吴敏虽然和老蔡有着共同的才能,个人素质却还不算坏,他拒绝了老蔡的要求,没能成为老蔡的女婿。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官场上的升迁,老蔡同志还是对他格外欣赏,多次向赵老师荐吴敏,于是他便当上了给事中的职务。
  面对宋国即将支离破碎的局面,吴敏勇敢地站了出来,竭力反对赵佶的逃跑政策,自然在劝说过程中,吴敏是充分引用了赵恒祖先成功脱险的先例。
  但是,赵佶是个十足的窝囊废,比他的先祖赵恒还要差劲,更何况吴敏不是寇准,没有寇准的能耐。
  于是,赵佶不想玩了,他想辞职不干了,但皇帝这个职务不好随便当,也不好随便辞职。
  你要辞职,就要先选好接班人,否则整个宋国上下群龙无首,只有挨揍的份了。
  赵佶老师去意已决,决定当一回太上皇,把太子赵桓推到前边去做挡箭牌,这个老爸当的也够损的。
  不过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赵老师躲起来避避风头也不失为良策,或许太子赵桓是个明君,可以帮助宋国渡过这一难关,吴敏和其它大臣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于是,大家都同意了赵老师的辞职报告,共同推举太子赵桓为开封府尹,代理赵佶处理政事。
  同时,吴敏还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举措,正是这个举措使宋国的寿命又延长了一年。
  他及时向赵老师推荐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太常少卿李纲。
  李纲字伯纪,是福建邵武人,为人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宣和元年,担任员外朗的李纲曾向赵老师进言,要求整修军备,防御外族,结果又被赵老师一番训斥,贬到南剑州沙县去当一个小官。
  李纲在沙县耐心等待了五年,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被朝廷重新任命为太常少卿,再次进入了中央政府之中。
  但他也没想到即将等待他的居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宋国的危难处境,李纲觉到应该是自己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到了,于是这位仁兄便上书要求赵老师仿效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做法,主动退位给太子,来挽救目前的危局。
  正好吴敏也向赵老师推荐李纲,于是赵老师立马接见了李纲。
  李纲面见赵佶的方式也很特别,他刺破手臂,用血写一份奏折,大致意思是劝说赵佶应该立即退位,诏告天下,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只能这样才能挽救宋国家命运。
  我相信李纲的这份血书是出自自己的肺腑之言,我也相信赵老师的确是被李纲的忠心所感动了。
  危难时刻见真情啊!赵老师在临走之前,终于见到了一位真正的宋国忠臣,他可以放心的“下课”了。
  于是,赵老师义无反顾地将皇位让给了太子赵桓,同时任命吴敏为门下侍朗,负责辅佐太子;李纲为尚书右丞,负责汴京城的防御。
  公元1126年一月,宋国的第九代掌门人赵桓正式就位,同时改元靖康。
  这是个让所有中原百姓们都无法忘记的年号,这个名词甚至还深深影响到了几百多年后的百姓们。
  因为就在靖康这一年,整个宋国将遭受中原王朝历史中最大的耻辱。
  李纲大人受命于危难之间,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这个腐朽的王朝。
  但完颜宗望留给李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126年正月初三,完颜宗望的六万大军渡过黄河天险,很快就要兵临汴京城下了。
  已经下了课的赵佶老师再也坐不住了,既然自己已经不再是皇帝,那就没有什么义务再去承担抵抗金兵的任务了。
  于是,赵佶老师开始了他的逃亡征程,1126年正月初三的夜晚,赵佶带着亲信蔡攸和少数亲信仓惶向毫州逃窜。
  没有了赵佶老师这棵大树的庇护,他的“好学生”们变成了一群猢狲,童公公、老蔡、高球星等人也只得跟着已经下课的赵老师向毫州逃难。
  该项走的都走了,没有走的大部分都是宋国的精英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李纲挑起了国家的重担。
  1126年正月初三,也就是赵老师逃跑的当天,李纲要求赵桓下令御驾亲征,讨伐完颜宗望,以此来鼓舞汴京军全体军民的士气,为保卫汴京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李纲的提议虽好,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新主人赵桓其实也是个窝囊废。
  俗话说“龙生龙、风生风、窝囊废生窝囊废”,赵老二的后代们是一个不如一个,好不容易把赵老师给劝走了,结果他的儿子赵桓也是个不争气的主。
  正月初四的早晨,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跑路后,赵桓吓的面无血色,急急忙忙也准备跑路。
  而此时朝中还有几位仁兄比较懂得理解这位新皇帝的心思,并准备劝说赵桓立即放弃汴京,逃到襄阳地区避祸,其中的代表就是宰相白时中和李邦彦。
  关键时刻,李纲又一次站出来,和朝中的投降派展开了斗争。
  他首先怒斥白时中和李邦彦等人身为当朝宰相却不思为国出力,整天想着逃跑,随后又向赵桓请愿要亲自带兵迎敌。
  面对情绪激昂的群臣和百姓,赵桓虽然胆小怕事,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李纲的要求,不再逃跑,留下来共同保卫汴京。
  然而,第二天早晨,正当李纲上朝时,却发现赵桓的乘舆都已陈列,禁卫、六宫人员都已整装待备,准备出发。
  原来赵桓回到宫中后,又改变了主意,决定乘李纲不备,连夜逃出城去。
  面对这样一位废物皇帝,估计李纲都快气昏了,但他又不能去打骂这位皇帝,
  于是,李纲大声向皇帝身边的禁卫士兵们质问道:你们的妻儿老小都在汴京城内,你们是愿意留下来保卫家园,还是愿意逃跑”。
  禁军士兵们早就看不惯这个胆小怕事的皇帝了,于是齐声回道愿意死守汴京城。
  民心所向,赵桓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逃跑计划,李纲再一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赵桓,要他放弃逃跑的念头,并且向他做出了承诺,那就是只要皇帝在,那么汴京城的保卫战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赵桓这一次彻底的死心了,他已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纲身上。
  于是,赵桓亲自登上宣德门,向全体军民宣布自己将死守汴京城。
  皇帝的榜样作用果然是巨大的,汴京城的全体军民们大受感动,很多人自发组织起来组成志愿军,要求上战场。
  李纲同志及时的解决了赵桓的问题,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汴京城内守军的士气,于是他又抓紧最后的一点时间布置整个汴京城的防御工作。
  因为他知道完颜宗望是不会给他时间的,他现在能做的就和完颜宗望赛跑,争取能在金兵攻打汴京城之前,完成全城的防御工作。
  完颜宗望大军的行军速度不能说慢,因为他从渡过黄河到兵围汴京城只用了四天时间。
  但就是在这关键的四天时间里,李纲已经率领全体汴京城的军民完成了全城的防御工作,整个汴京城已经变得牢不可破。
  如果赵桓在这之前逃离汴京城,那后果将不可想象,群龙无首的汴京城将会被完颜宗望轻易攻破,所以说李纲对于宋国来说绝对是个大救星,其所起的作用绝不亚于当年的寇准。
  而完颜宗望可不认识什么李纲同志,他只知道宋国基本上都是童公公和蔡主持之类的废物,自己的金国勇士们是战无不胜的,区区一个汴京城怎能抵抗金国的大军。
  于是,完颜宗望发动了对汴京城的第一次攻击,但他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李纲使他遭受了自己征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28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