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东吴春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骨打亲自接见了马政等一行人,听完了马政的来意后,阿骨打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这个南方的领居,阿骨打也只是听说,对于宋国的许多情况,阿骨打和他的大臣们都不是很了解。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宋国已经知道了金国的存在,并且已经对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否则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东北来要求进行军事结盟。
  因此,在阿骨打心里又有了新的军事目标,那就是和宋国进行外交上的接触,最终达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抗辽国,以达到消灭辽国,称霸草原的目的。
  宋国对于阿骨打和他的臣民来说还有点神密感,对于宋国的诚意阿骨打还不敢完全相信,但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又不像是阿骨打的作风。
  于是,阿骨打先让马政等一行人回国,并答应金国将在不久以后,也派使者前往宋国商议结盟之事。
  马政的出使行动基本上成功了,一行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在金国的护送下再次坐船回到了宋国。
  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宋国的马政等人受到了赵佶、童贯、赵良嗣等人的热烈欢迎,得知金国首领已基本同意议和之事后,我们的赵老师都乐翻了天,天天盼着金国使者的到来。
  赵老师的一片苦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几个月后,金国派来了外交使者,名叫散睹,双方就军事结盟主要条款进行了商谈,此次秘密结盟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
  一、        宋金双方共同出兵攻打辽国,金国攻打上京府,并攻占辽国长城以北的州县,宋国攻打燕京府及幽云十六州地区。
  二、        辽国灭亡后,宋国占领辽国的幽云十六州,而金国则占有辽国的其余国土,宋国原来交给辽国的银绢转交给金国。
  这些条款从表面上看是两国之间结盟的正常条约,但第二条中,银绢的转让则有点莫明其妙,赵佶老师无缘无故为何要给金国钱呢?
  这也就是阿骨打玩的一个小伎俩,由于事先不知道宋国皇帝的德性,阿骨打让使者散睹在谈判过程中,首先抱着强硬的态度去争取一定的利益。
  如果宋国皇帝是个厉害角色,那也就算了,大家老老实实签合同,如果宋国皇帝是个窝囊废,那就不客气了,我们辛辛苦苦帮你们收复失地,总得给点辛苦费吧!
  事实证明赵老师就是个窝囊废,为了尽快收复幽云十六州,以完成自己作为“一代明君”历史壮举,赵老师顾不了那么多了,你金国要什么条件尽管开,我们如数答应。
  本来一场完全平等的军事结盟成了赵老师求金国出兵的闹剧,在这几次谈判过程中,赵佶老师和他的几个学生的懦弱无能在金国使者面前暴露无遗,自然也逃不过金国皇帝阿骨打的锐利眼光。
  但目前阿骨打似乎对攻打宋国的兴趣不大,毕竟人家宋国和自己无冤无仇,而且还主动来示好,那就联合宋国去打该死的辽国吧,女真人对辽国的仇恨是几代人都不会忘记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宋金秘密结盟的消息终于还是传到了耶律延禧的耳朵里,耶律延禧知道后是大惊失色。
  作为一个和自己国家已经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好邻居,居然想在自己危难时刻落井下石,真是太不像话了,耶律延禧的第一反应是冲动,想发兵攻打宋国。
  但辽国上下总算还有几个头脑清醒的大臣,纷纷劝阻耶律延禧不可两面受敌。
  耶律延禧头脑一冷静,总算把火气压了下来,但面对宋、金的两面夹击,他的日子可不好受。
  于是,耶律延禧同时向宋、金两国派出了使者,出使宋国的使者的主要任务是劝说赵佶以大局为重,不要做背信弃义的事情,而出使金国的使者的主要目的则是与金国求和。
  两位使者的遭遇则完全不同。
  出使宋国的使者根本没见到赵佶,赵老帅师派童贯等人去应付辽使,而童贯又使出了他的无赖手段,那就是没有这回事,我们根本没有同什么金国结盟,可能是你们听信了某些人的谣言。
  对于童贯的无赖做法,辽使是哭笑不得,只能如实回辽国向耶律延禧报告。
  宋国搞无赖,而金国搞强硬,面对前来求和的条件,阿骨打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主要内容如下:
  辽国册封阿骨打为大金大圣大明皇帝,对金国称兄,每年贡献银绢二十五万两、匹,割让辽东、长春两路地。
  对于宋国的态度,耶律延禧只能听之任之,管他有没有和金国有什么瓜葛,反正赵老师目前还没有动手的迹象。
  但对于金国的要求,耶律延禧可不能不理,惹火了阿骨打这个凶神,他可没好日子过了。
  于是,耶律延禧对阿骨打的要求马上进行了答复。
  割让辽东、长春路土地,绝对没问题,因为这两个地方绝大部分已经被阿骨打占领了,说的好听点割让,说的难听点是已经被阿骨打强占,不割让也不行了。
  银绢也没问题,辽国虽然没有宋国富,但二十五万银绢还是有的。
  但对于封号问题,耶律延禧有点为难,毕竟自己是辽国的皇帝,阿骨打只不过是个酋长,一个皇帝册封酋长为皇帝,真是太丢面子了。
  耶律延禧在这件事情上动了些小脑筋,册封阿骨打为东怀国王,对称兄之事也是用词模糊,主要用意是蒙混过关。
  看来,耶律延禧小看了阿骨打的智商,阿骨打对于耶律延禧的这种做法非常恼火,差点儿把使者都给杀了。
  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国家,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要紧,耶律延禧被迫答应了阿骨打的所有要求。正式策封阿骨打为大金大圣大明皇帝,并称金国为兄。
  辽金和谈算是正式成功了,阿骨打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加紧了与宋国的军事结盟谈判。
  从公元1118年马政第一次与阿骨打会面,直至公元1120年春,阿骨打先生和赵佶老师经过数次的使者互往及谈判,终于就双方军事结盟的所有问题都达成了共识,宋金海上之盟正式成功。
  十二世纪的二十年代,金、辽、宋之间新的三国演义即将拉开序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金辽决战
  公元1120年春,阿骨打同时和辽国、宋国两位邻居签订了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协议书,与辽国签订的是停战协议,条件是辽国承认阿骨打金国皇帝身份,并向金国进贡;而与宋国签订的却是联合灭辽的军事协议书,条件是与宋国瓜分辽国,并得到一部分宋国的绢银。
   得到了金国的支持后,宋国的赵老师心情非常高兴,但更高兴的应该是赵良嗣同学,从他十年前冒险夜见童贯开始,他便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了以赵佶老师为代表的宋国最高统治集团身上。
  如今看到自己多年的梦想即将实现,赵良嗣抑止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连忙向赵老师主动请缨,要求出使金国,完成两国之间最后的签约仪式。
  赵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赵佶派这位自己心爱的学生出使金国,商谈两国结盟的最终事宜。
  而耶律延禧这边,由于被迫和阿骨打签订了不平等的停战协议,耶律延禧的心情非常郁闷,自己是割地赔款又被迫称臣,这种条约搁在谁身上日子都不好受。
  但好歹阿骨打暂时停战了,耶律延禧获得了难得的空闲,于是这位仁兄又开始了他的打猎、旅游活动。
  但在外地游玩的同时,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先帝如好像有一位的帝号也叫“大圣皇帝”,而自己册封阿骨打的封号也是大圣皇帝,这下可不行,不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吗?
  于是,耶律延禧又开始后悔了,连忙派自己的亲信习烈泥再次出使金国,目的是要求取消册封过阿骨打的大圣皇帝称号。
  因此同一时刻,宋、辽两国的使者同时到达了金国。
  对于赵良嗣的到来,阿骨打是非常的欢迎,两国之间的结盟协议也就顺利的签订了;但对于习烈泥的到来,阿骨打是非常的恼怒,因为耶律延禧想单方面破坏他们之间的约定。
  所以阿骨打非常生气,他一生气,后果就非常严重,于是阿骨打提前发出了对辽国发动最后总攻的命令。
  其实这只不过是阿骨打重新开战的一个借口罢了,即使耶律延禧不做这件愚蠢的事,阿骨打迟早也会攻打辽国,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公元1120年三月,阿骨打召集金国的文武群臣,再次召开了讨伐辽国的动员大会。
  但这次动员大会与前面几次有所不同,以前提到的几次开会,大都是金国面临辽国大兵压境时,阿骨打为求生存,而发起的动员大会,当时的金国大都处于战略防御的地步。
  而如今的境况已完全不同,金国处于蒸蒸日上的态势,而辽国已经是日薄西山,从战略中分析,金国完全处于主动进攻的一方,而辽国已经陷入了完全被动挨打的地步。
  阿骨打此次动员大会,还第一次提出了针对辽国的明确战争方针,那就是与宋国南北夹击,彻底消灭辽国。
  公元1120年四月二十五日,阿骨打正式发动了对辽国上京临潢府的总攻击,同时为了炫耀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他还同时邀请两位使者习烈泥和赵良嗣一同前往观战。
  五月初,金国大军来到了浑河西岸,阿骨打命令先锋完颜宗雄先到上京城附近,派使者前去招降,尽量把金国的优惠政策向城中的军民传达清楚,最好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看来阿骨打也不希望每次都打个你死我活,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对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好处,能和平解决尽量和平解决。
  但完颜宗雄的劝降计划失败了,目前上京城中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是耶律延禧先生,这位仁兄还在外边打猎、旅游呢?目前的上京留守也是位熟人,就是宁江州和出河店的战役中的辽国败将萧挞不也。
  这位仁兄在出河店大败后,托萧奉先的福,没有受到耶律延禧的处罚,反而因祸得福,被耶律延禧任命为上京留守,相当于是首都的最高军事负责人。
  萧挞不也为了报答耶律延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尽职尽责。
  天庆五年的冬天,辽国叛徒耶律章奴发动叛乱,率领一帮叛军攻打上京城,萧挞不也作为上京留守,以动全场军民,同仇敌恽,击退了耶律章奴的进攻,从此以后,更另获得了耶律延禧的信任。
  平时没事,耶律延禧外出打猎、旅游时,便将防守上京的重任交给萧挞不也。
  萧挞不也接到了阿骨打的劝降书后,根本不予理睬,因为他和金国人之间有着深仇血恨,在宁江州战役中,他最喜爱的孙子移敌蹇被金兵杀死,使他大受打击,今天碰到阿骨打来攻城,他决心与阿骨打作战到底。
  而萧挞不也的信心也来自于上京城的坚固防守,上京作为辽国的五京之一,其地位相当于辽国的政治之都,城墙坚固,易守难攻。
  因此萧挞不也相信上京城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哪怕你阿骨打来也一样。
  但萧挞不也显然低估了阿骨打和金国士兵的攻坚能力,同时也高估了辽国士兵的防御能力。
  阿骨打得知萧挞不也拒绝投降后,立即发动了向上京进攻的命令,这次阿骨打亲自披挂上阵,率领着金国士兵们向上京城以动攻击。
  从早晨到中午,金国将士们在阿骨打亲自督战下,向上京城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攻击波,阿骨打的弟弟完颜阇母在作战过程中显得非常勇猛,率先登上了城墙。
  年近七旬的萧挞不也简单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座几百多年的古城,半天时间就被金国士兵攻克了,萧挞不也彻底绝望了,他不再对辽国的前途抱有任何希望了。
  金史中记载萧挞不也最终投降了金国,但辽史中的记载并未提到萧挞不也投降一事,我们对萧挞不也的最终归宿不得而知。
  但上京城半天时间被金兵攻破,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上京战役仅仅进行了不到一天便宣告结束,在旁边观战的两位使者的心情迥然不同。
  习烈泥看到自己的国家遭受如此的掺败,心中悲痛欲绝;而作为昔日的辽国人赵良嗣心中却无半点悲伤,但他心中却被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深深的震撼了。
  因为他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金国的实力,比他想像中的还要强大,此时的金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最高峰,就算是辽国和宋国联手,也打不过目前的金国。
  想到宋国以赵佶为代表的一帮“学生们”整天在汴京城内歌舞升平,游山玩水,赵良嗣内心不禁打了个冷战,一旦金国灭了辽国后,如果将予头转向宋国,就凭宋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无法进行抵抗。
  赵良嗣不想去想这个后果,也不敢去想,他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宋金两国都能遵守双方的约定,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在上京城外打猎的耶律延禧当然也得知了上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不过这位仁兄好象已经习惯于被阿骨打痛打了,既然上京城不能去了,那我还可以去其它地方,反正辽国地方大的是。
  于是这位仁兄头也不回,直接去了西京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克了上京城的阿骨打意犹未尽,准备乘胜追击,攻打辽国的中京,这时,他的长子完颜宗干及时出面制止了父亲的冒险计划。
  原因是阿骨打的这支军队已经深入辽国近千里,粮草补给都没有跟上,如果再孤军深入,万一粮草补给出问题,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阿骨打虚心的接受了宗干的劝告,没有继续深入辽境,而是派兵扫除上京附近的残敌。
  同时阿骨打还在上京城内安抚辽国的百姓,比如赦免上京城的军民,减少百姓们的赋税等有利于提高民心的措施。
  百姓们和一些所谓的士大夫不同,只要能过上好日子,谁当皇帝都要一样,他们发现这位女真人的酋长比他们的主人耶律延禧强多了,至少能让他们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
  因此阿骨打通过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得到了大部分辽国百姓的支持。
  辽国连续丢失了东京和上京,半壁江山已被金国占领,而辽国的群臣非但不思进取,相反又发生了皇族内部的斗争。
  此次辽国内斗的主题是皇太子之争。
  辽国老大耶律延禧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赵王,是赵昭容所生;次子晋王,是文妃所生;三子秦王、四子许王都是元妃所生,而这个元妃不是别人,正是前面提到过的大奸臣萧奉先的妹妹。
  由于辽国在对金作战中屡战屡败,使辽国上下对目前的老大耶律延禧丧失了信心,因此就有某些好事者希望耶律延禧能早点退位养老,把要权力下放给年青人,或许辽国还有重新振作的希望。
  其实这是很好的想法,而在四个儿子当中,晋王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强,是耶律延禧的最佳接班人,许多朝中大臣非常希望耶律延禧能选择晋王作为辽国的接班人。
  但是有人不希望如此,萧奉先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晋王是文妃之子,向来和他不睦,一旦晋王继位,将会对他和元妃非常不利。
  而秦王和许王是自己的亲外甥,一旦是他们两人继位,那他萧奉先一家就可以牢牢地把持住辽国的朝政。
  对于萧奉先这种人来说,国家利益远远比不上自身的利益重要,正是由于他这种人的存在,才加速了辽国灭亡的步伐。
  为了让自己的亲外甥秦王成为皇太子,萧奉先又一次在辽国危难时刻挑起了皇室内部的斗争。
  萧奉先首先向晋王的母亲文妃下了毒手。
  文妃共有姐妹三人,文妃是老二,她姐姐嫁给了耶律挞曷里,她妹妹嫁给了耶律余睹,他们俩人都是耶律延禧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文妃一家在辽国的地位与元妃一家不相上下。
  要想除掉晋王,必须先除掉晋王背后的支持者,文妃家族的势力。
  有一次正逢文妃的姐姐和妹妹在军中相见互谈家事,而这件事正好被萧奉先知道了,他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派手下心腹向耶律延禧告发,说是文妃一家包括耶律挞曷里、耶律余睹等人准备勾结驸马萧昱废掉耶律延禧,另立晋王为辽国新皇帝。
  耶律延禧似乎被阿骨打烧坏了脑子,对萧奉先无中生有的谎言是百信不疑,于是文妃一家遭受了灭顶之灾,文妃被赐死,耶律挞曷里和驸马萧昱被处死。
  但萧奉先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耶律延禧放过了此次“谋反”的主角晋王,而且另一晋王派的重要人物耶律余睹还没有“归案”。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是耶律家族的近支,史书记载此人慷慨而人大义,历任辽国副都统,在萧奉先对自己的家人下黑手之际,他正好领兵在外,因此逃过了这一劫难。
  但有萧奉先在,他就永远不可能再回辽国了,怀着对耶律延禧和辽国的无比失望,耶律余睹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抉择,那就是投靠阿骨打的金国。
  公元1121年五月,耶律余睹率领自己的一千多部下,离开辽国的军营,向金国的领土进发。
  但耶律余睹的运气很不好,在去金国的路上,老天不帮忙,下起了大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而闻听耶律余睹竟敢叛逃金国后,耶律延禧非常生气,于是他派出了五路人马去追击耶律余睹。
  第一路为奚王府事萧遐买,第二路北宰相萧德恭,第三路太常衮耶律谛里姑,第四路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第五路四军太师萧干。
  这五路人马很快便追到了闾山附近,离耶律余睹的部队不到一天的路程。
  但叛徒近在眼前,五个有却犹豫不决了,因为谁都知道耶律余睹是被冤枉的,都是萧奉先这个奸臣搞的冤假错案,如果他们帮萧奉先抓住了耶律余睹,说不定哪天萧奉先会对他们也下毒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们岂能不知。
  于是这五位辽国的将军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到此为止,不再追击,借口是耶律余睹已逃入山中,不见踪影。
  耶律余睹因此逃过了辽国军队的追捕顺利了进入了金国的领土。
  就在辽国发生动乱的过程中,金国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金国的国论勃极烈撒改老先生于世长辞了。
  作为金国的一名元老,撒改为阿骨打的称帝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金国建立后,撒改又任劳任怨地为金国治理内政。
  而且撒改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什么怨言,也没有什么野心,只是知道为阿骨打尽忠。
  撒改是阿骨打的伯父劾者的儿子,阿骨打的爷爷乌古乃在临死前并没有将接班人的位置传给长子劾者,而是传给了他认为更合适的次子劾里钵。
  而且乌古乃还要求劾者及他的子孙后代们要尽心尽力的辅佐劾里钵的后代们治理好女真人的国家。
  劾者做到了这一点,并且他将这一优良传统带给了他的长子撒改。
  撒改在这方面做的比他父亲还要好,在阿骨打对外征战时,撒改做为国相,尽职尽责的做好国家的后勤工作,为阿骨打的对外征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而如今,这样一个优秀的政治人才去世了,对阿骨打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但撒改虽然去世了,却为阿骨打和金国培养了两位优秀的军事人才,一位是他的弟弟翰鲁,另一位则是他的儿子完颜宗翰(粘罕),尤其是后者,将成为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将领。
  为了表示对国相撒改家族的尊重,阿骨打任命撒改之子完颜宗翰担任移赉勃极烈,意思是第三副丞相,正式允许完颜宗翰加入到金国的最高军事政治内阁中来。
  处理完撒改的事情后,阿骨打收到了好消息,辽国的副都统耶律余睹率领部下来投降。
  这对于阿骨打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以前虽然也有辽国将领投降金国,但都是些小角色。
  而耶律余睹不同,此人非但是辽国皇帝近亲,而且还和辽国文妃有着亲戚关系,可以说是个对辽国政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阿骨打得到了耶律余睹,就如同得到了一个攻打辽国的好向导,并且对整个辽国也是沉重的打击,因此耶律余睹得到了阿骨打的热情款待。
  看到阿骨打对待自己的态度,再和耶律延禧相比,耶律余睹是无比的感慨,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辽国会输给一个小小的女真国酋长。
  他对耶律延禧的辽国已经彻底失望了,于是他决心和阿骨打的金国并肩作战,共同消灭耶律延禧这个昏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骨打收留了被萧奉先陷害的辽国大将耶律余睹,而耶律余睹为了报答阿骨打的知遇之恩,知无不言,把辽国的所有情况全部告诉了阿骨打。
  由此阿骨打对辽国内部的军事政治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再次攻打辽国的时机又一次到来了。
  公元1121年十二月,阿骨打任命弟弟完颜斜也(又名完颜杲)为内外诸军都统,侄子完颜蒲家奴、完颜宗翰、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为副都统,降将耶律余睹为先锋官,率领大军向辽国中京发动进攻。
  耶律延禧此时已成了惊弓之鸟,还未等到金国大军兵临城下,便提前开溜,逃到了居庸关。
  中京城内群龙无首,辽国将士们不愿再为这个昏庸无道的主人卖命了,公元1122年一月初,中京城守将献城投降,金国占领了辽国的第三个京城。
  耶律余睹是为了复仇而来,没有抓到萧奉先等人使他心情很不舒服,得知耶律延禧一行人逃往了居庸关后,耶律余睹又自告奋勇带领完颜宗望和完颜娄室继续追击耶律延禧。
  好不容易得到了短暂的喘气机会,金国的追兵又来了,那就再跑吧,耶律延禧这一次跑到了一个叫鸳鸯泺的地方,史书记载此地原为辽国皇帝经常狩猎游玩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张北县附近。
  对于此地耶律延禧比较熟悉,因为在前几年,他经常到鸳鸯泺来打猎游玩,因此,耶律延禧便在鸳鸯泺安营扎寨,准备休息一阵子。
  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大奸臣萧奉先还想干坏事,因为他知道,此次耶律余睹带领金兵前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自己的性命,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萧奉先又想出了坏主意。
  他来到耶律延禧的行宫中,再一次向耶律延禧献“退兵良策”。
  这次耶律余睹带兵前来,目的无非是想拥立外甥晋王为辽国新皇帝,如果皇上把晋王给杀了,耶律余睹的出兵就没能意义了,那么他自然就会退兵了,为了国家的利益,请皇上大义灭亲。
  借耶律延禧之手杀死掉晋王,而且理由还是如此的冠冕堂皇,这个萧奉先可真的不是一般的坏。
  但最不可思议的是耶律延禧居然同意了萧奉先的“良策”,真的不知道耶律延禧是不是被萧奉先施了魔法。
  总之,在辽国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候,耶律延禧一错再错,将整个辽国的命运推向了深渊。
  晋王耶律敖鲁斡从小深受辽国大臣们的赏识,其各项综合能力在耶律延禧的几个儿子都遥遥领先,如果耶律延禧能及时将皇位传给这个年青人的话,辽国的命运似乎还能挽回。
  可惜,耶律延禧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这位最有出息的儿子,相反却听信萧奉先的谗言,无缘无故亲手下令赐死了晋王。
  看到耶律延禧越来越昏庸无道,辽国的大臣们都已经绝望了,许多人都因此离开了耶律延禧,史书记载,“自从诸军闻晋王其死,无不流涕,由是人心解体”。
  但萧奉先的“良策”没有成功,晋王的死并没有使耶律余睹,反而更加激怒了耶律余睹,闻听自己的外甥被无罪处死,耶律余睹是义愤填膺,率领着金国的大军又追到了鸳鸯泺。
  耶律延禧是欲哭无泪,为了退兵新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儿子又折兵”。
  但晋王的死,也使耶律延禧一向糊涂的脑袋终于清醒过来了,他终于看清了萧奉先的真实面目。
  公元1122年三月,耶律延禧率领五千骑兵逃入了云中夹山一带(今内蒙古武川县附近大青山),到了夹山后,耶律延禧做了至今为止唯一正确的一件事,驱逐了萧奉先。
  看来坏人终究是有坏报的,萧奉先在辽国得宠十几年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他的奸臣生涯也宣告结束,昔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萧大人不得不带着家属仓惶出逃。
  但历史是公正的,萧奉先作恶多端,终究要得到报应,在逃亡的途中,萧奉先被金兵抓获了。
  事实上金国士兵们对萧奉先也没多大仇恨,于是他们只是杀死了萧奉先的长子,另外再派人将萧奉先和他次子送到后方交给阿骨打处理。
  但萧大人运气很不好,再运送的路上,又碰到了辽兵,结果萧奉先又落入了辽兵的手里。
  辽兵可没有金兵那么好说话,辽国将士们早就对奸臣萧奉先恨之入骨了,为了给被萧奉先迫害而死的晋王及其它死难者们报仇,辽兵们一拥而上杀死了萧奉先。
  奸臣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所有被奉先陷害过的辽国将士们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但这一天来的太迟了,辽国已经被萧奉先折腾的支离破碎了,五京已经被攻破四京,只有南京还未被攻破,皇帝耶律延禧逃进了山中做山大王,音迅全无,整个辽国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燕云诸州及辽西路。
  决定辽国最终命运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燕京风云
  从公元1120年春,宋金“海上之盟”谈判成功至公元1122年三月,阿骨打对辽国的腹地发动了摧枯拉朽式的进攻。
  1120年一月,辽国上京攻破。
  1121年一月,辽国上京攻破。
  1121年三月,西京守将向金国投降,同月辽皇耶律延禧逃入云中夹山,神秘消失,辽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阿骨打已经按照“海上之盟”的规定从北边向辽国发动了攻击,并实现了自己对宋国的保证,占领了上京、中京和西京,那么做为结盟的另一方宋国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很奇怪,宋国的赵老师在阿骨打和辽国进行生死决战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整个国家连任何要进行对外作战的军事准备都没有。
  到底是何原因呢?那还得问赵老师和他的一帮“聪明”学生们。
  自从与阿骨打签订了“海上之盟”后,赵老师着实兴奋了一阵,但到后来,阿骨打真的出兵攻辽时,赵老师又有点反悔了,他又不想出兵攻打辽国了。
  主要原因是他对金国的军事实力还心存疑虑。
  这次宋金结盟共同对付辽国,如果打胜了那也就算了,一旦宋金联手不能战胜辽国,反过头来耶律延禧找自己算总账,那就麻烦了。
  赵佶是这么想的,他的学生们也有同感,于是这帮风流才子们对阿骨打和耶律延禧耍了回小聪明。
  暂时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如果金国取胜,那么宋国便乘机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辽国;如果辽国取胜,那就不承认与金国所签订的合约,继续和辽国和平相处。
  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做法不能说不对,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打老虎,如果你的实力连病猫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打老虎呢?
  因为以宋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击败辽国,更不用提金国了。
  而且,赵老师的这种做法既得罪了金国,也得罪了辽国,两边不讨好。
  另一个不出兵的原因是赵老师自己家的“后花园”着火了。
  着火的根源还在赵老师自己身上,前边提过赵老师身边有七个身怀特殊技能的学生,而这帮学生平日里专做坏事,不干好事,整天想着欺压百姓,搜刮民财。
  而其中有个叫朱勔的,是童贯的心腹,他发现赵老师又有了新的爱好—石雕,为了讨好自己的老师,便出了个搜主意,那就是在江浙一带的百姓家中征集奇花异石,送到东京汴梁府,供赵老师欣赏。
  赵老师对朱勔的这个想法非常满意,特地在苏州开了个“应奉局”,派朱勔亲自坐镇,将搜罗来的花石用船运到汴梁府。
  由于汴梁府离江南路途遥远,为了运送这些花石,朱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日以继夜不停地在江河中运送花石,这些运送队伍被称为“花石纲”。
  江南的老百姓这下子可遭殃了,朱勔手下的士兵们在征集花石时,乘机敲榨勒索、欺男霸女,许多百姓被害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时,浙江睦州青溪县有个叫方腊的佃户,由于家中也经常被官府以征集花石为名进行敲榨,方腊便对官府怀恨在心。
  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纠集了一帮自己家乡的农民,举起了反抗宋王朝的大旗,方腊自称“圣公”。
  义军的矛头直指朱勔,起义不到十天,浙江一带的百姓纷纷响应,义军瞬间便聚集了几万人马,很快便打到了杭州。
  远在汴梁城内的赵佶闻听自己的“后花园”失火,是大为震惊,因此便任命自己的得意学生“童公公”为主帅、王渊、辛兴宗为副将,率领十五万禁军前去镇压。
  禁军是宋国皇帝的亲兵部队,其战斗力和装备均比其它部队要高,赵佶这次为了消灭造反派,不惜动用了自己的精锐部队。
  而作为这次出征江南的主帅,童公公是心怀鬼胎,方腊造反的根本原因就是“花石纲”,而“花石纲”的发起者朱勔则是自己的心腹。
  朱勔之所以如此嚣张,归根到底是自己在背边撑腰,追究起原因来,自己才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童贯主动请缨出战,为老师分忧。
  一到苏州,童贯便假腥腥地对当地百姓宣布取消征集“花石纲”,撤消朱勔的职务。
  百姓毕竟是百姓,不可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许多人被童贯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
  童贯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一声令下,十五万禁军向方腊的起义军发动了进攻。
  方腊的赵义军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落后于宋国的禁军,几次交锋后,方腊的赵义军战败,不得不退守自己的老家清溪县。
  作这主帅的童贯又使出了他一贯的伎俩,派人收养起义军中的软弱分子,从内部瓦解起义军。
  公元1121年四月,青溪县被宋军攻破,方腊起义正式宣布失败。
  而在攻打青溪县的战斗中,有一名青年小将表现非常出色,并且只身追入荒山野岭,新手抓获了方腊,此人是王渊手下的一名偏将,名叫韩世忠!
  汴京城中的赵佶得知“后花园”的火灾已经被自己的得意门生童公公扑灭后,心情大为愉悦。
  而不久以后,北方也传来了好消息,金国在与辽国的生死决战中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辽国的领土大面积沦丧,就连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也在四处逃窜。
  看到痛打落水狗的时机已经成熟,赵佶老师令旗一挥,下令攻打燕京府。
  已经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宋辽边境又开始重燃战火。
  由于成功地镇压了方腊的叛乱,赵老师对童同学的期望值已经达到了顶峰,而童同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的自信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这个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复仇任务的重担便交到了童同学身上。
  而赵老师之后又有惊人之举,那就是任命蔡京之子蔡攸为副统帅,和童贯一起出征北伐,这个蔡攸是何等人呢?
  蔡攸是蔡京的长子,但和蔡京的关系并不和睦,还经常互相拆台,因为父子俩都在书词、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水平,都得到了赵佶老师的宠信。
  由于不旮蔡京年事已高,不太可能担任作战的统帅,为了表示对老蔡家的弥补,赵老师便任命小蔡担任童贯的副手。
  但这位小蔡哪里懂什么军事啊?压根没带兵打过仗,还不如童公公。他的主要专长在娱乐界,因为这位仁兄专门组织一些歌舞表演活动,如果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个非常出色的娱乐行业主持人。
  但让主持人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赵佶也知道光凭这两个学生去打辽国是没有必胜把握的,冲锋陷阵还得靠武将,于是他又指派了两名武将作为主将。
  一名是赵佶出兵的坚决反对派西北名将种师道,虽然小种经常和赵老师唱反调,但毕竟人家能打仗,在西北一带多年作战,有着同少数民族交手的丰富经验,和辽国作战少不了他这类人物。
  另一名也是镇压方腊起义的大功臣,辛兴宗,这位仁兄虽然是个武将,但人品却很差,打仗不行,但很会抢别人的功劳。
  在前面提到的与方腊作战时,这位仁兄就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他看到韩世忠亲手抓获了方腊,便起了嫉妒之心,居然派兵在半路拦截韩世忠,抢走了方腊,得到了头功。
  后来有人告发,真相大白,韩世忠还是得到了头功,但赵老师对辛兴宗的这种无耻做法却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相反,这位仁兄又得到了出征的机会。
  所以说,赵佶的昏庸和耶律延禧真的有一比,明明有个优秀人才韩世忠在眼前,视而不见,却还去任用一个无赖将军。
  因此,我们看赵老师所安排的北伐阵容,除了一个种师道还算合格外,其余三人根本不是打仗的料,而且种师道还不是主帅,凡事都要听童贯和蔡攸的指挥。
  宋国宣和年间的伐辽,从一开始的主帅任用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也就注定了此次北伐的悲惨结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宋国上下都对此次北伐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皇帝赵老师到主帅童公公、副帅蔡公子,再到出征的小兵和平民百姓,大家都对这次北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的蔡公子甚至还有这样的美好想法,那就是只要宋朝大军兵临城下,已经奄奄一息的辽国肯定会俯首称城,说不定还会夹道欢迎宋军的到来。
  而蔡公子的愿望在宋军刚进入幽云地区时,却得到了实现。
  宋朝大军刚来到涿州城下时,涿州城守将郭药师选择了向宋军投降。
  蔡公终于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辽国夹道欢迎的待遇。
  那么郭药师为何会那么轻易的选择向宋国投降呢?
  在这里就必须要简单介绍一下同时期辽国的状况。
  自从金国攻破辽国中京以后,耶律延禧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 一路狂奔,躲进了长城以北大青山的夹山之中,一时间,音迅全无,生死未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燕京城里的辽国群臣们开始为辽国的命运展开了争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辽国的叁政知事李处温,这位仁兄是辽国头号大奸臣萧奉先的好友,能得到这个职务也多亏了萧奉先的帮忙。
  自从当了辽国的官后,李处温唯一做的“正事”便是拼着命的贪污受贿,疯狂敛财,大有超越萧奉先的趋势。
  而正值辽国群龙无首之际,李处温觉得自己大干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率先提议,由魏王耶律淳继任辽国皇帝,继续与金国对抗。
  从表面上看,李处温是为了辽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实际上李处温和萧奉先是一路货色。
  他急于拥立耶律淳,无非是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将来可以以开国元勋自居,说不定还可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李处温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这个提议在当时的环境条件是是挽救辽国的唯一办法。
  光李处温一个人站出来还不够,于是他联络了德高望重的文人宰相张琳,要求得到他的响应。
  但张琳天生胆小,这种随便更换皇帝的大事他哪里敢做主?他的建议是现在耶律延禧生死未知,最好让耶律淳担任摄政王。
  张琳的暧昧态度可把李处温急坏了,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关键时候,有一位辽国皇室的青年人站了出来,坚决支持李处温的态度,此人名叫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德重,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
  虽然是皇家子弟,但这位青年特别好学,同时精通多国语言,在辽国天庆五年还中过进士,由此被封为辽国的翰林学士,目前的职务是辽国兴军节度使。
  看到辽国在和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耶律大石是万分悲痛和失望。
  如今自己国家的皇帝都不知所踪,整个国家群龙无首,辽国已经处在亡国的边缘,耶律大石终于挺身而出。
  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了皇室成员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成功的概率大增,奚王萧干(回离保)也站在了耶律大石一边。
  而对于魏王耶律淳来说,并非是他不想当皇帝,在六年前耶律章奴派人劝他称帝时,他也曾犹豫不决过。
  但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耶律延禧还掌握着辽国的命运,而此时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耶律延禧生死未知,即使活着,也不太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于是,这次耶律淳不想再错过机会了,在群臣的拥护下,即位称帝,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历史上把耶律淳所建立的国家称为“北辽”。
   拥立有功的李处温被封为燕京太尉,萧干封为北院枢密使事,而耶律大石为军事负责人,负责“北辽”所有的军事活动。
  “北辽”从一建立便处于宋金两面夹击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耶律大石提出了与宋国和好,向金国称臣的策略。
  可惜,耶律大石的计划未能实现,宋国的赵老师看到辽国有难,急于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断然拒绝了辽国的要求。
  而金国的阿骨打自然不会放过辽国的残余势力。
  于是,“北辽”再次处在濒临绝境的地步。
  而雪上加霜的是,耶律淳仅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了。
  在临死前,耶律淳向李处温交待了自己的遗嘱:任命李处温为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延禧之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而李处温这种人事实证明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耶律淳的死使他认识到辽国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他需要为自己留下后路,他的后路就是即将到来的宋国军队。
  于是,李处温便秘密策划挟持萧德妃向宋军统帅童贯投降,可惜事情败露,最终李处温便萧德妃处死。
  而作为耶律淳的私人武装--怨军,在耶律淳刚即位时,确实得到了耶律淳的特殊照顾,怨军的首领郭药师也成了耶律淳的大红人,被耶律淳任命为涿州留守,负责抵抗宋国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主人耶律淳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便去见了自己的祖先,而郭药师的怨军便失去了以往的光环,成了不受萧德妃欢迎的野蛮武装。
  郭药师是个战场上的赌徒,他很善于看准时机下赌注,在前面几年中,他将赌注压在了耶律淳身上,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目前赌桌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三国对弈的一方,辽国败局已定,不可能再有获胜的机会了。
  要作一名成功的赌徒,郭药师必须跟对主人,站对阵营,否则他就只有和耶律淳一样,成为辽国的殉葬品。
  于是,我们的郭药师决心更换主人,他这次将赌注压在了宋国身上,也就是童公公身上。
  所以还没等宋朝大军发动进攻,他便很主动地向童公公献出了涿州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3: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燕京风云(修改版)
  从公元1120年春,宋金“海上之盟”谈判成功至公元1122年三月,阿骨打对辽国的腹地发动了摧枯拉朽式的进攻。
  1120年一月,辽国上京攻破。
  1121年一月,辽国中京攻破。
  1121年三月,西京守将向金国投降,同月辽皇耶律延禧逃入云中夹山,神秘消失,辽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阿骨打已经按照“海上之盟”的规定从北边向辽国发动了攻击,并实现了自己对宋国的保证,占领了上京、中京和西京,那么做为结盟的另一方宋国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很奇怪,宋国的赵老师在阿骨打和辽国进行生死决战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整个国家连任何要进行对外作战的军事准备都没有。
  到底是何原因呢?那还得问赵老师和他的一帮“聪明”学生们。
  自从与阿骨打签订了“海上之盟”后,赵老师着实兴奋了一阵,但到后来,阿骨打真的出兵攻辽时,赵老师又有点反悔了,他又不想出兵攻打辽国了。
  主要原因是他对金国的军事实力还心存疑虑。
  这次宋金结盟共同对付辽国,如果打胜了那也就算了,一旦宋金联手不能战胜辽国,反过头来耶律延禧找自己算总账,那就麻烦了。
  赵佶是这么想的,他的学生们也有同感,于是这帮风流才子们对阿骨打和耶律延禧耍了回小聪明。
  暂时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如果金国取胜,那么宋国便乘机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辽国;如果辽国取胜,那就不承认与金国所签订的合约,继续和辽国和平相处。
  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做法不能说不对,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打老虎,如果你的实力连病猫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打老虎呢?
  因为以宋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击败辽国,更不用提金国了。
  而且,赵老师的这种做法既得罪了金国,也得罪了辽国,两边不讨好。
  另一个不出兵的原因是赵老师自己家的“后花园”着火了。
  着火的根源还在赵老师自己身上,前边提过赵老师身边有七个身怀特殊技能的学生,而这帮学生平日里专做坏事,不干好事,整天想着欺压百姓,搜刮民财。
  而其中有个叫朱勔的,是童贯的心腹,他发现赵老师又有了新的爱好—石雕,为了讨好自己的老师,便出了个搜主意,那就是在江浙一带的百姓家中征集奇花异石,送到东京汴梁府,供赵老师欣赏。
  赵老师对朱勔的这个想法非常满意,特地在苏州开了个“应奉局”,派朱勔亲自坐镇,将搜罗来的花石用船运到汴梁府。
  由于汴梁府离江南路途遥远,为了运送这些花石,朱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日以继夜不停地在江河中运送花石,这些运送队伍被称为“花石纲”。
  江南的老百姓这下子可遭殃了,朱勔手下的士兵们在征集花石时,乘机敲榨勒索、欺男霸女,许多百姓被害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时,浙江睦州青溪县有个叫方腊的佃户,由于家中也经常被官府以征集花石为名进行敲榨,方腊便对官府怀恨在心。
  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纠集了一帮自己家乡的农民,举起了反抗宋王朝的大旗,方腊自称“圣公”。
  义军的矛头直指朱勔,起义不到十天,浙江一带的百姓纷纷响应,义军瞬间便聚集了几万人马,很快便打到了杭州。
  远在汴梁城内的赵佶闻听自己的“后花园”失火,是大为震惊,因此便任命自己的得意学生“童公公”为主帅、王渊、辛兴宗为副将,率领十五万禁军前去镇压。
  禁军是宋国皇帝的亲兵部队,其战斗力和装备均比其它部队要高,赵佶这次为了消灭造反派,不惜动用了自己的精锐部队。
  而作为这次出征江南的主帅,童公公是心怀鬼胎,方腊造反的根本原因就是“花石纲”,而“花石纲”的发起者朱勔则是自己的心腹。
  朱勔之所以如此嚣张,归根到底是自己在背边撑腰,追究起原因来,自己才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童贯主动请缨出战,为老师分忧。
  一到苏州,童贯便假腥腥地对当地百姓宣布取消征集“花石纲”,撤消朱勔的职务。
  百姓毕竟是百姓,不可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许多人被童贯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
  童贯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一声令下,十五万禁军向方腊的起义军发动了进攻。
  方腊的赵义军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落后于宋国的禁军,几次交锋后,方腊的赵义军战败,不得不退守自己的老家清溪县。
  作这主帅的童贯又使出了他一贯的伎俩,派人收养起义军中的软弱分子,从内部瓦解起义军。
  公元1121年四月,青溪县被宋军攻破,方腊起义正式宣布失败。
  而在攻打青溪县的战斗中,有一名青年小将表现非常出色,并且只身追入荒山野岭,新手抓获了方腊,此人是王渊手下的一名偏将,名叫韩世忠!
  汴京城中的赵佶得知“后花园”的火灾已经被自己的得意门生童公公扑灭后,心情大为愉悦。
  而不久以后,北方也传来了好消息,金国在与辽国的生死决战中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辽国的领土大面积沦丧,就连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也在四处逃窜。
  看到痛打落水狗的时机已经成熟,赵佶老师令旗一挥,下令攻打燕京府。
  已经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宋辽边境又开始重燃战火。
  由于成功地镇压了方腊的叛乱,赵老师对童同学的期望值已经达到了顶峰,而童同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的自信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这个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复仇任务的重担便交到了童同学身上。
  而赵老师之后又有惊人之举,那就是任命蔡京之子蔡攸为副统帅,和童贯一起出征北伐,这个蔡攸是何等人呢?
  蔡攸是蔡京的长子,但和蔡京的关系并不和睦,还经常互相拆台,因为父子俩都在书词、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水平,都得到了赵佶老师的宠信。
  由于老蔡京年事已高,不太可能担任作战的统帅,为了表示对老蔡家的弥补,赵老师便任命小蔡担任童贯的副手。
  但这位小蔡哪里懂什么军事啊?压根没带兵打过仗,还不如童公公。他的主要专长在娱乐界,因为这位仁兄专门组织一些歌舞表演活动,如果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个非常出色的娱乐行业主持人。
  但让主持人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赵佶也知道光凭这两个学生去打辽国是没有必胜把握的,冲锋陷阵还得靠武将,于是他又指派了两名武将作为主将。
  一名是赵佶出兵的坚决反对派西北名将种师道,虽然小种经常和赵老师唱反调,但毕竟人家能打仗,在西北一带多年作战,有着同少数民族交手的丰富经验,和辽国作战少不了他这类人物。
  另一名也是镇压方腊起义的大功臣,辛兴宗,这位仁兄虽然是个武将,但人品却很差,打仗不行,但很会抢别人的功劳。
  在前面提到的与方腊作战时,这位仁兄就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他看到韩世忠亲手抓获了方腊,便起了嫉妒之心,居然派兵在半路拦截韩世忠,抢走了方腊,得到了头功。
  后来有人告发,真相大白,韩世忠还是得到了头功,但赵老师对辛兴宗的这种无耻做法却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相反,这位仁兄又得到了出征的机会。
  所以说,赵佶的昏庸和耶律延禧真的有一比,明明有个优秀人才韩世忠在眼前,视而不见,却还去任用一个无赖将军。
  因此,我们看赵老师所安排的北伐阵容,除了一个种师道还算合格外,其余三人根本不是打仗的料,而且种师道还不是主帅,凡事都要听童贯和蔡攸的指挥。
  宋国宣和年间的伐辽,从一开始的主帅任用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也就注定了此次北伐的悲惨结局。
  但宋国上下都对此次北伐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皇帝赵老师到主帅童公公、副帅蔡公子,再到出征的小兵和平民百姓,大家都对这次北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的蔡公子甚至还有这样的美好想法,那就是只要宋朝大军兵临城下,已经奄奄一息的辽国肯定会俯首称臣,说不定还会夹道欢迎宋军的到来。
  公元1122年四月,赵佶以童贯、蔡攸为北伐军主帅,种师道、辛兴宗为东西两路军都统制,率领十万禁军,向宋辽边境的雄州进发。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朝大军,已经濒临绝境的辽国又将作何反应呢?
  在这里就要简单介绍一下同时期辽国的状况。
  自从金国攻破辽国中京以后,耶律延禧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 一路狂奔,躲进了长城以北大青山的夹山之中,一时间,音迅全无,生死未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燕京城里的辽国群臣们开始为辽国的命运展开了争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辽国的叁政知事李处温,这位仁兄是辽国头号大奸臣萧奉先的好友,能得到这个职务也多亏了萧奉先的帮忙。
  自从当了辽国的官后,李处温唯一做的“正事”便是拼着命的贪污受贿,疯狂敛财,大有超越萧奉先的趋势。
  而正值辽国群龙无首之际,李处温觉得自己大干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率先提议,由魏王耶律淳继任辽国皇帝,继续与金国对抗。
  从表面上看,李处温是为了辽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实际上李处温和萧奉先是一路货色。
  他急于拥立耶律淳,无非是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将来可以以开国元勋自居,说不定还可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李处温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这个提议在当时的环境条件是是挽救辽国的唯一办法。
  光李处温一个人站出来还不够,于是他联络了德高望重的文人宰相张琳,要求得到他的响应。
  但张琳天生胆小,这种随便更换皇帝的大事他哪里敢做主?他的建议是现在耶律延禧生死未知,最好让耶律淳担任摄政王。
  张琳的暧昧态度可把李处温急坏了,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关键时候,有一位辽国皇室的青年人站了出来,坚决支持李处温的提议,此人名叫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德重,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
  虽然是皇家子弟,但这位青年特别好学,同时精通多国语言,在辽国天庆五年还中过进士,由此被封为辽国的翰林学士,目前的职务是辽国兴军节度使。
  看到辽国在和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耶律大石是万分悲痛和失望。
  如今自己国家的皇帝都不知所踪,整个国家群龙无首,辽国已经处在亡国的边缘,耶律大石终于挺身而出。
  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了皇室成员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成功的概率大增,奚王萧干(回离保)也站在了耶律大石一边。
  而对于魏王耶律淳来说,并非是他不想当皇帝,在六年前耶律章奴派人劝他称帝时,他也曾犹豫不决过。
  但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耶律延禧还掌握着辽国的命运,而此时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耶律延禧生死未知,即使活着,也不太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于是,这次耶律淳不想再错过机会了,在群臣的拥护下,即位称帝,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历史上把耶律淳所建立的国家称为“北辽”。
   拥立有功的李处温被封为燕京太尉,萧干封为北院枢密使事,而耶律大石为军事负责人,负责“北辽”所有的军事活动。
  “北辽”从一建立便处于宋金两面夹击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耶律大石提出了与宋国和好,向金国称臣的策略。
  可惜,耶律大石的计划未能实现,宋国的赵老师看到辽国有难,急于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断然拒绝了辽国的要求。
  而金国的阿骨打自然不会放过辽国的残余势力。
  于是,耶律淳放弃了的希望,决心以哀兵之势迎战信心十足的宋兵。
  实事求是的说,耶律淳确实比他位白痴侄子强多了,如果耶律淳早点当上辽国老大的话,说不定辽国局面会发生逆转。
  耶律淳比耶律延禧厉害的地方在于知人善用,他懂得挖掘人才,前面说过的怨军首领郭药师便是他挖掘的第一位辽国人才。
  而这次为了对付宋兵,他挖掘出了辽国末代最厉害的两位军事人才,一位便是耶律大石,另一位是奚王萧干。
  公元1122年四月,也就是“北辽”刚刚建立才一个多月,耶律淳便发动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争,战争的对手是企图入侵燕京的宋朝大军。
  事关“北辽”王国的生死存亡,耶律淳将所有的赌注压在了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年青人身上。
  而与此同时,童公公和蔡公子率领的十万宋朝北伐大军也开到了宋辽边境的雄州。
  童公公派前军统制杨世可出兵白沟,迎击辽军。
  辽国这边耶律大石派出了自己的副手萧干迎战。
  战斗的结果是萧干大胜,杨可世大败。
  而辽国统帅耶律大石见好就收,再次派使者来到宋军营中,极力陈述两国交战的敝端,希望能再次同宋国和平相处。
  宋军高级指挥人员中只有种师道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同耶律大石的初次交手,他深感对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北辽”也绝非童公公等人所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种师道也劝诫童公公作个顺水人情,乘机与“北辽”和好,耐心的等待时机。
  但童贯等人已经被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充昏了头脑,对于种师道的好言相劝置之不理。
  童公公不相信北辽这只“病猫”还能打败自己大宋朝的王者之师,于是他再次派西路都统制辛兴宗出兵范村。
  而经验丰富的老将种师道由于不听话,被童公公打发到了“替补席”上观战。
  耶律大石被童公公的傲慢态度激怒了,于是这位辽国的杰出青年亲自上征,在范村大胜辛兴宗。
  这下童公公彻底傻眼了,他不曾想到自己“英勇无敌”的大宋军队居然连北辽这只病猫都打不过,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只病猫在耶律大石这只老虎带领下,乘胜追击,大有一举歼灭宋军的趋势。
  关键时候,还得老将出马,种师道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果断的率领精锐部队断后,阻击耶律大石,避免了宋国全军覆没的命运。
  宋军北伐失利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城内,赵佶老师这回又显现出了他懦弱胆小的性格,由于生怕北辽会乘机攻打中原,他连忙命令童公公和蔡公子立即从雄州撤军,班师回朝。
  宋国这次北伐,虽然占据天时、地利,但在人和方面不如北辽。
  首先,虽然北辽正处在灭亡的边缘,但在耶律淳和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君臣上下同心,士气旺盛,而我们的赵老师和他的那帮学生们根本没有认真地进行备战,直到金国的阿骨打一再催促,才匆忙上阵,焉能不败。
  其次,在将领方面,辽国派出的是同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人才,而宋国派出的却是“公公”和“主持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怎么能取胜呢?
  至于这次北伐失利的责任,童公公很自然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不听话的种师道身上,结果是种师道被降职留用,其余人等毫发无损。
  宋军撤兵的消息并没有给危在旦夕的北辽带来多大的喜悦,因为北辽的最高统治者耶律淳去世了。
  这位辽国末期辽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仅仅在位三个月,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了,这不能不说是辽国的一个重大损失。
  在临死前,耶律淳向李处温交待了自己的遗嘱:任命李处温为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延禧之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而李处温这种人事实证明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耶律淳的死使他认识到辽国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他需要为自己留下后路,他的后路就是刚刚吃了败仗的宋国军队。
  于是,李处温便秘密策划挟持萧德妃向宋军统帅童贯投降,可惜最后事情败露,最终李处温便萧德妃处死。
  得到了耶律淳的死迅后,童公公和蔡主持又开始得意忘形了,他们再一次怂恿赵佶出兵北辽。
  经过上次的大败后,赵佶有点厌战了,但经不住童公公和蔡主持的花言巧语,决心再次北伐。
  公元1122年九月,宋国发动了对北辽的第二次进攻,童公公和蔡主持仍然是主帅,主将则换成了同样来自西北地区的刘延庆。
  这位刘延庆出身名将世家,经常在西北一带同西夏人作战,可以说是一员猛将。
  但此人的缺点也很突出,骄横自大,军纪很差,这似乎是那个时代宋朝将军的通病。
  此次北伐,宋国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其中大部公都是国内的精英部队——禁军,赵佶老师对于此次北伐是志在必得,因为他不相信连皇帝都死了的北辽还能有什么抵抗力。
  童公公和蔡主持包括刘大将军的想法和赵老师相同,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
  那就是虽然耶律淳死了,但最北辽最厉害的两位仁兄耶律大石和萧干还在。
  不过在第二次北伐的初期,宋国军队却出人意料的顺利,沿途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令童公公和蔡主持更加高兴的是,有个辽国的高级将领居然主动向他们投降了。
  这可是一百多年来,辽国向宋国投降的第一位武将,而且此人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他就是辽国怨军的首领之一,郭药师。
  我们前面说过,怨军是耶律淳一手建立的私人武装,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金国,但后来怨军发生了内哄,再加上被金国多次痛击,实力大受损伤。
  蒺藜山大败后,怨军跟随耶律淳退守燕京,负责燕京南部军事防御。
  而作为怨军首领的郭药师,在耶律淳刚即位时,确实也得到了耶律淳的特殊照顾,被耶律淳任命为涿州留守,负责抵抗宋国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主人耶律淳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便去见了自己的祖先,而郭药师的怨军便失去了以往的光环,成了不受萧德妃欢迎的野蛮武装。
  郭药师是个战场上的赌徒,他很善于看准时机下赌注,在前面几年中,他将赌注压在了耶律淳身上,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目前赌桌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三国对弈的一方,辽国败局已定,不可能再有获胜的机会了。
  要作一名成功的赌徒,郭药师必须跟对主人,站对阵营,否则他就只有和耶律淳一样,成为辽国的殉葬品。
  于是,我们的郭药师决心更换主人,他这次将赌注压在了宋国身上,也就是童公公身上。
  所发还没等宋朝大军发动进攻,他便很主动地向童公公献出了涿州城和易州城。
  我们的蔡主持也终于获得了夹道欢迎的殊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3: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胜利来得如此之容易,使的童公公和蔡主持迫不及待地想出兵攻打北辽的最后据点——燕京,他们要求刘大将军率领十万大军立即攻打燕京城。
  而刚刚投降的郭药师为了讨好自己的新主子,便自告奋勇当向导,率领自己的五千怨军共同进攻燕京。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童公公和蔡主持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在军营中开始了庆祝的准备活动。
  但燕京城内的北辽残余势力并不想就此束手就擒,萧德妃虽是个女性,但她还是继承了耶律淳的一贯宗旨,那就是在军事上完全信任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重要支柱。
  闻听宋国乘着自己主人逝世,前来挑衅,耶律大石非常恼怒,他决定再次教训一下无耻的宋国人,于是他命令萧干率兵出战刘延庆。
  宋辽双方的大军再次战于良乡,发生激战,而此时北辽由于刚刚失去了老大,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战斗力明显不如第一次与宋兵作战。
  而所谓的宋国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却是惊人的差劲,居然再一次败在了辽兵手下,刘延庆是第一次同辽兵作战,以往神气活现的大将军此时变成了缩头乌龟,再也不敢出战了。
  一同跟随刘延庆作战的郭药师看到宋兵的窝囊表现后,是又气又急,他没想到宋军的能力居然是如此的低下,他有点后悔自己可能押错了庄家。
  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他还得想办法帮助宋国,否则他的赌注将血本无归,于是他来到刘延庆的营中,向刘大将军说出了自己的破敌良策。
  郭药师的良策其实很简单,就是偷袭,乘着双方大军都在良乡对抗之际,派小股精锐部队偷袭防守空虚的燕京城。
  这个偷袭计划相当完美,如果安排得当,成功的机率相当大,郭药师为了赌赢这盘棋,不惜充当宋军的炮灰,自我推荐率领手下的怨军和部分宋军偷袭燕京城。
  刘大将军被郭药师的“忠心“深受感动,立即批准了郭药师的请求,同时也命令自己的次子刘光世率领一部分军队作为援军,天明时刻在燕京城外接应郭药师。
  一切安排就绪,郭药师开始了他的冒险计划,他率领着六千精兵,乘着夜色偷偷渡过了永定河,到第二天早上,郭药师的偷袭部队已经到达了燕京城外。
  一声令下,郭药师下令全体攻城。
  燕京城内的主力部队都被萧干带出城去迎击刘延庆,守城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之流,根本无法抵抗宋军的进攻,很快郭药师便率领六千多人攻入了燕京城内。
  这是宋朝军队一百多年后首次来到燕京城内,许多士兵为了发泄激动的心情,大肆屠杀中的契丹人。
  而郭药师则派出了使者求见城中的最高统治者萧德妃,要求萧德妃立即投降。
  要说这位萧德妃还真是不一般,可能是继承了她的祖先萧燕燕萧大姐的某些基因,关键时候,毫不慌乱,一边假装答应郭药师的劝降,一边派人飞速通知萧干,火速回援燕京城。
  郭药师被萧德妃的假投降迷惑了,以为北辽彻底的完蛋了,便放松了警惕,在燕京城内高兴的等待刘光世的到来。
  然后,刘光世没等到,却碰到了急速回援的萧干大军。
  这下郭药师可傻眼了,但没有任何办法,郭药师只能带着不足五千宋军迎击萧干的辽军主力。
  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郭药差点儿被射死,最后只带了几十名残兵逃出燕京城,而所谓的宋朝援军到此时还未出现。
  而这此偷袭燕京失败带来的后果则更严重,远在良乡的刘延庆大军得知郭药师失败的消息,便军心大乱,无心作战。
  适逢有一次辽国军营起火,刘延庆便认为这是辽军发动总攻的信号,连忙率领主力部队末路狂奔。
  耶律大石和萧干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萧干率领辽军在宋军屁股后边穷追猛打。
  宋军的第二次北伐比第一次败的更惨,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所有的军需物资毁于此役。
  这些军需物资都是当年神宗时期一代名相王安石进行改革变法的结晶,结果被赵老师的这帮无能学生们彻底葬送了。
  作为宋国第二次北伐失利的直接责任人刘延庆父子自然得到了赵老师的严利处罚。
  刘延庆被贬为镇海军节度使,后来宋金爆发战争,刘延庆再次被起用,负责汴京城的防御,这位大将军再次发挥了逃跑的长处,但运气不佳,被金兵所杀。
  作为一名武将,虽然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差劲,但能够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了。
  而他的儿子刘光世则比其父亲幸运多了,小刘的第一次军事演出虽然非常失败,至于其为何失约郭药师,史书中未有记载,我们也无从考证其原因,但后来他却飞黄腾达,成就远远超过了其父。
  小刘虽然也被降级,但宋金战争爆发后,他很快得到了重用,成了宋国军事舞台上一名重量级人物,尤其受到新主人赵构的宠信,在宋金战争中多次担任重要角色,也参加过多次重要的宋金大战。
  而且小刘还被后人称为南宋中兴 “四大将 ”,另外三位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岳飞、韩世忠、张俊。
  但实际上小刘的名气比他的其实能力更大,说难听点就是徒有虚名,并无实才,虽然担任着重要的军事职务,但取得的成就远远不能和另外三位老大相提并论。
  童公公和蔡主持率领着一群残兵败将退守雄州,虽然赵老师还未对他们哥俩进行处罚,但目前的这个烂摊子总得有人来收拾。
  而且童公公和蔡主持在出征前是向赵老师写过“不成功、便成仁”之类的豪言壮语的,如今却搞的一塌糊涂,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去见赵老师了。
  虽然不成功,但童公公和蔡主持是绝无可能去成仁的,为了避免被赵老师处罚,他们俩人又开始动起了坏脑筋。
  童公公的主意比较“高”,那就是既然我们打不过辽国,那就请伟大的阿骨先生出面攻打燕京,辽国人一向比较惧怕金国人,对于金国来说,攻下燕京城是不费吹灰之力,大不了我们多给阿骨打一点辛苦费罢了,反正宋国有的是钱。
  童公公的主意是一举两得,既不用出兵,又能得到燕京城,靠金国的力量来完成他毕生的伟大功绩。
  蔡主持和童公公是一类人物,于是俩人一拍即合,立即偷偷摸摸派谴使者前去金国商谈此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3: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阿骨打先生自从攻克辽国中京后,一直忙着追捕金国的头号敌人耶律延禧,但耶律延禧似乎很擅长于长跑,一路狂奔,躲进了深山老岭中,金国的将士们一下子还真难把他找到。
  但阿骨打也并非一无所获,他居然碰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阿疏先生。
  我们前面提到过阿疏先生是女真纥石烈部有首领之一,由于和阿骨打的叔叔盈歌发生矛盾,他便逃入了辽国,而且是不断的和完颜部作对,一心想致完颜部于死地。
  完颜部从盈歌到颇剌淑再到乌雅束,无不对此人恨之入骨,但碍于辽国的保护,一直拿他没有办法。
  直到阿骨打即位并打出反抗辽国的旗号后,金国便把讨回阿疏作为每次与辽国作战的最大借口。
  而阿疏先生是铁了心不想再回女真部落了,他满以为靠着耶律延禧的庇护可以在辽国安度晚年。
  但他也没想到阿骨打居然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并发动了对辽国的战争,不到七年时间便攻破了辽国的四京。
  因此我们的阿疏先生已经无路可逃了,很快他便被金兵抓获,带到了阿骨打面前。
  看到自己昔日的仇人站在眼前,阿骨打反而没有了想要报仇雪恨的感觉,这个阿疏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帮了阿骨打的忙,因为每次阿骨打攻打辽国,都会把阿疏先生作这头号借口来使用。
  于是,在一片笑声中,阿骨打把这个自己的叔叔和兄长们追捕了几十年的逃犯无罪释放了,因为这个小人物的生死已经对于阿骨打和金国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阿疏先生在一片奚落声中黯然神伤地离去了,他虽然从身体上还活着,但他的精神已经死亡了。
  已后阿疏先生走在上,凡是碰到有人询问他时,他都会傻笑着说:“我是破辽鬼、我是破辽鬼。”
  是的,阿疏先生的存在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也没人会去关心他的死活了。
  而耶律延禧还“畏罪潜逃”,成了阿骨打的心头大患,但辽国内部的变化又引起了阿骨打的注意,魏王耶律淳居然在燕京自立为皇帝,在耶律延禧生死未明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
  但使阿骨打倍感恼火的是按照“海上之盟”的规定,燕京城应该是由宋国负责攻打的,但金国已经按照盟约规定攻下了中京和上京,西京也已经投降,而宋国却似毫没有出兵的迹象。
  难道宋国想靠着他们金国不劳而获,吃现成饭,和阿骨打捣浆糊可是找错了对象,于是阿骨打派遣使者到宋国严厉催促宋国出兵,否则金国将不再帮助宋国。
  后来,赵老师和童公公等人总算是出兵攻打燕云,阿骨打总算松了口气,但他对宋国的印象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宋国的统治者们不太讲信用,并且爱贪小便宜,这也为以后宋金爆发战争埋下了伏笔。
  而目前阿骨打的主要任务还是追捕“逃犯”耶律延禧,于是他再次派娄室、完颜宗望、完颜杲等猛将继续搜寻耶律延禧的下落。
  但耶律延禧没找到,却等来了宋国的使者,而宋使带来的消息对阿骨打来说即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
  说坏消息是因为宋国已经两次被奄奄一息的“北辽”击败,宋军的战斗力简单是一塌糊涂,根本帮不上自己的帮,还净帮倒忙,简单就是自己的累赘。
  而好消息是宋国要求阿骨打出兵帮他们攻打燕京城,条件是每年给金国增加岁币五十万两,这对建国还不到十年的金国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了自己利益的考虑,也为了帮助宋国消灭共同的敌人---辽国,阿骨打决心出兵帮助童公公和蔡主持攻打燕京城。
  公元1122年十一月,阿骨打发动了对辽国燕京城的进攻,在进攻前夕,阿骨打再一次发动了对辽国的政治攻势,他亲自下达了劝降诏书。
  诏书适用的对象是所有燕京城内的百姓和文武百官,诏书的内容是只要向金国投降,就赦免所有人的罪,所有官员继续留用。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阿骨打在政治方面的经验比赵老师和童公公等人高出不是一个档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1122年十二月,阿骨打命令完颜宗望为先锋,率领七千人马和迪古乃攻打得胜口,银术可、完颜娄室、婆卢火率兵攻打居庸关(今北京昌平区),两面夹击攻打燕京城。
  燕京城内的北辽残余势力虽然两次打败了宋国的进攻,但自身实力的损伤也相当严重,南边宋国的威胁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来自北边金国的威胁却使北辽国惶恐不安。
  女真人可比宋国人强多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传言已经深入到每个辽国士兵的心里,几乎每个辽国士兵都不想与金国作战。
  所以,金国的先头部队刚攻克居庸关,就有辽国将士很配合地献城投降了。
  十二月底,完颜娄室和银术可的部队已经来到了燕京城南门下,北辽大势已去,萧德妃和耶律大石等北辽的高级管理人员已经失去了对燕京城的控制。
  萧德妃、耶律大石、萧干等辽国的骨干人物纷纷落荒而逃,整个燕京城内群龙无首。
  大兵压境,北辽的一大批文武大臣集体向金兵投降,包括辽枢密院左企弓、虞仲文,枢密使曹勇义,副使张彦忠,参知政事康公弼,佥书刘彦宗。
  而其中之一的刘彦宗最后成为了金国的大将,为金国的南征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辽”国仅仅存在了九个多月,便寿终正寝了。
  燕京城的攻克对于童公公和蔡主持来说绝对是个非常好的消息,看来阿骨打先生真的是个好人,为了帮助宋国收复失地,居然还亲自出马攻打燕京城。
  既然人家拼了命帮助自己,那自己也得给别人适当的报酬,童公公认为这样做非常合情合理,而他的主子赵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公元1123年一月,也就是金兵攻克燕京城一个月以后,宋国派出了第一批使者来到金国,商谈回收燕京之事。
  为了尽快得到梦寐以求的燕京城,实现宋国一百多年来最伟大的扩疆事业,赵老师和童公公已经迫不及待了。
  赵老师派遣的使者是“海上之盟”的始作俑者赵良嗣,而谈判的条件是完全答应金国的要求,除每年交给金国五十万的岁币外,另将燕京城的税收按每年一百万交给金国。
  作为出使的宋国代表赵良嗣此刻的心情非常的复杂,联金抗辽的主意是他首先提出来的,现在辽国是被打倒了,但宋国在这过程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作为同盟的一方,居然连续两次被辽国打败,最后还要依靠自己的盟国来收复失地,这对赵良嗣来简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他为赵老师和童同学等人的拙劣表演深感可耻。
  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他也只有尽力而为帮助宋国去向金国“购买”燕京城。
  对于归还燕京城的问题,在金国内部是有相当的争议的,大部分金国大臣都认为阿骨打根本不用理睬宋国,因为宋国在夺取燕京城的过程中,没有出一分力,根本没有资格来谈收回燕京城的事。
  其中反对最为强烈的是刚刚投降金国的辽国大臣左企弓,看来所有历史上的降臣都喜欢讨好自己的新主子。
  但阿骨打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从骨子里他对宋国没有坏感,人家和自己并不存在所谓的民族仇恨,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得到大量的钱物,于是阿骨打答应了宋国的请求。
  经达宋金两国多次的谈判,阿骨打终于答应将燕京城交给宋国管理,同时他还答应将幽云地区的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一起交给宋国管理。
  但阿骨打的慷慨是要有很大的代价的,那就是宋国除了要交纳每年五十万的岁币外,还要按规定向金交纳每年一百万贯的燕京租税,史称“燕京代租税”。
  以前大家的普遍观点是宋国为了收回燕京被金国狠狠地敲榨了一番,但实事求是地讲,阿骨打的这一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毕竟这些地盘都是他的金国士兵们浴血奋战得来的,现在要拱手送给别人,哪道问宋国拿点士兵们的抚恤金也算过分吗?
  而对于赵老师和童公公等人来说,一百五十贯的岁币根本算不了什么,当时和宋国虽然在军事上很落后,但在经济领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说难听点,只要赵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每天省吃俭用,都能凑出这点钱来给金国,何况他们是在实现自己祖辈们一百多年来都未能实现的伟大愿望!
  公元1123年四月,阿骨打按照宋金两国的约定撤出了燕京城,但他在临走时的做法却有点儿过分了。
  他下令将整个燕京城内的所有财物和人员一扫而空,全部带走,整个燕京城除了动物以外,没有一个活人,史书称此时的燕京城内是“城市丘墟,狐狸穴处”,一片荒凉、萧条不堪。
  但赵老师、童公公和蔡主持却毫不在意,他们率领“胜利之师”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这座已经脱离中原王朝统治近二百年的古城。
  收复燕京后,童公公和蔡主持立马向赵老师上奏“复燕奏”,把所有收复燕云州县的功劳全部加在他俩身上。
  整个宋王朝从皇帝到百姓无不沉浸于收复失地的喜悦之中,赵老师命令全国放假,庆祝这一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上朝祝贺赵老师,许多官员甚至还要求赵老师立“复燕云碑”,来记念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这也许是赵佶老师整个人生之中最为得意的一个时刻,因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祖辈为之奋斗了一百多年的艰巨任务,自己即将成为宋朝历史上最有做为的皇帝,虽然这个收复失地的过程相当丑陋。
  但赵老师自己也万万没想到,他的人生密月却是如此之短暂,因为宋国的悲惨命运就将从收复燕京的喜悦中开始。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3-29 0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