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4-10-12 08:00 |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2-10-24 10: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他想跟我说说话,想认输。但是碍于父亲的颜面,他开不了口,所以在这里晃来晃去。
我觉得烦,干脆放下作业本出去了。
我在外面逛了一圈,回到屋里,果然父亲没在这里了。
我回到桌边,准备重新做作业,却看到我的作业本上多了好多字。那不是我写的字。
字写得不好看,但能看出来写得很认真。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上面第一句话写的是:“爸爸在七岁的时候就没有爸爸了。”
当时我就心软了。
后来我在一本外国名著《芒果街的小屋》里看到一段话,那个知名作家写道,我半夜醒来,看到妈妈坐在她的床边,神情悲伤。我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妈妈再也没有妈妈了。
这句话让我无比难过。同时,我想起了好几年前父亲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的第一句话。
原来普普通通的人和大名鼎鼎的作家会写下如此类似又相通的话。
接下来,父亲写了他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一个人体验生活的辛酸苦辣的经历。
可能是怕我回来的时候撞见,他写了一小段还没写完就戛然而止。
他或许是听到了我回来的脚步,匆匆离开的。
虽然他写的是自己的经历,但显然是希望获得我的谅解。
那天,我喊了他一声,他匆忙答应了一声,好像他还没有做好准备一样。
我是做好了准备的。从那时候起,我谅解了所有的事情。比如他的懒惰,比如他的馋嘴,比如他的自我满足。
他懒也算不上懒。事情倒是做,就是不愿意出力。那时候他开拖拉机,别人往货厢里装货,他是不肯上前帮忙的。他只开车,觉得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别的拖拉机师傅为了招揽生意,会帮人家装货。所以他全靠认识的人叫他运货,做不了外面的生意。
他馋也说不上馋。家里若是有点好吃的,不管是什么,该不该吃,他都要尝一口。哪怕是我小时候发烧了,母亲买一个橘子罐头给我,他都要用小碗分一些去。母亲好像习惯了,每次在我吃橘子罐头的时候跟我说:“留一点给你爸爸。”一个大人要小孩子分吃的,确实难以理解。
自我满足是实实在在的。家里还是老屋泥巴墙的时候,他就经常丈量房屋的尺寸,似乎已然家大业大。拖货赚来的钱不够几天的生活费,他就数来数去,好像腰缠万贯。我上高中的学费临到开学还没有凑齐,他依然悠哉悠哉,并不着急。母亲着急上火,说他几句,他就说:“以往的社会能吃饱就不错了。书嘛,大不了不读了。”
他确实不想送我读书。一个是觉得维持家常开支就够累了,没必要增加开支。另一个是小姑妈来了家里好几次,要他把我送到北京,让我跟着表哥在餐厅里做事。我读高中的时候,我表哥已经在北京一个比较好的餐厅做大堂经理了。
每次小姑妈来,我母亲就气得不行,要赶她走。
但是我的父亲动心了。我去北京的话,他就不用为我的生活费发愁了。这样他可以轻松很多。
因为母亲坚持不肯,小姑妈和父亲的计划没有办法实施。
从那之后,每次我从学校回来要生活费。父亲就说我是“化钱炉”。
化钱炉是我们那个地方在丧礼上专门烧纸钱的炉子。我的父亲觉得他赚的钱都被我这个化钱炉给烧掉了。虽然那个时候他赚的钱根本不够用,母亲没有办法,去了村里的砖厂烧窑。砖厂的窑就如一个火炉子,里面都是砖的泥胚,要用炭火烧到六百到九百度,将泥胚烧透才能烧成红砖。烧窑的人就在砖窑上面烤。
母亲为了多赚一点钱,与一个比她年轻十多岁的人承包了砖窑上所有的活儿,原本需要三班倒的事情,她和那个人两班倒,每人二十四小时互换,一天一夜不睡觉。接班之后,休息二十四小时,再做二十四小时。
有时候母亲实在难以支撑了,叫他去砖窑上面帮忙。他待不了一两个小时就走。不然到了睡觉时间,他照样鼾声如雷。
哪怕后来我上了大学,他依然如此。
好在我刚进大学就得知可以办助学贷款。于是四年大学学费我都贷了款。又通过大学老乡的介绍,接到了做家教的兼职。不过兼职是每周去两次,赚的钱还是不够生活费,后来在大学的校报上发点稿子,每篇六十块的稿费,依然不够,还得让母亲汇一些来。
我的父亲却经常跟人说:“现在政策就是好啊,读大学不需要交学费,可以贷款!”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工作之后,有一次在过年前买了一点酒寄到家里存着,准备过年的时候喝。父亲却将包装拆开来,自己做了点下酒菜,喝了一杯。
父亲并不嗜酒,他只是看见了就馋。 |
|